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禦煞》第417章 太陰乘龍道童圖(求追訂!)
  第417章 太陰乘龍道童圖(求追訂!)

  《天心雷元道母圖》顯照而出的閃瞬間,這道圖本身便在虛實變幻之中,兼具著兩相之道的曼妙,霎時間融入了允函的精氣神三元之中。

  這不是印證著某一元的道圖,而是直指天心雷法義理的道圖!
  甚至連剛剛虛懸在泥丸宮內的那道圖本身,都只是其刻意顯化而成的外相。

  蓋因此道,存乎天心雷法之中,道法所至之處,則道韻無所不在!

  它於諸般顯照,諸般盡皆是它,又盡皆不全都是它。

  於是,當那《道母圖》的外相徹底潰散開來,消融於道與法之中的時候,由上及下,最開始變化的,是允函的泥丸宮內,那極盡於凝練的神形。

  當然,神形是魂魄本源之顯照,饒是道圖意蘊加持,都不曾改易神形本身分毫,只是這霎時間,再看去時,允函的身形原本所穿的淡雅道袍霎時間改換,雷光與魔焰交織之間,雷光的明光將一切熔鑄,霎時間,一道五色華袍披在了允函的身形上。

  進而,是那雷火交織的明光本身潰滅開來,靈光塵埃之中,是一道道纖細的絲線從中延展出來,暗繡著一道道天心雷篆,於華袍的邊沿處。

  繼而,當這樣的明光繼續垂落,直沿著中脈而下,倏忽間直墜入氣海丹田之中去的時候。

  霎時間,那雷火交織的明光裡面,道母圖化作了一枚兼具虛實的篆種,繼而將篆種消融在了這幾乎對於修士而言最為重要的幾處道軀大竅之一。

  登時間,允函原本就堪稱渾厚且精純的天心雷霆法力,在那繁浩至極的有類雷火交織的篆紋明光之中,陡然間變得更為凝練起來!

  舉重若輕,舉輕若重,這好似是於法力之中全方面的極盡升華。

  允函雖然從始至終未曾修持過自己這一脈的篆法,但是此刻道圖統禦三元諸法,隻這一步蛻變,便等同於無上篆法加身!

  但直至此刻,將兩處雷火神輝一上一下交相輝映的時候,這尚還只是純粹的性命雙修而已,還算不得三元共振,算不得形神皆妙!
  而道與法的變化,總歸是有源頭的,連《道母圖》的誕生,都是有源頭的。

  那源頭是楚維陽與允函相互間參合三元的牽系所在,那是天心靈台上空,兩道相互間已經極盡重疊的神形。

  因而,伴隨著這一進程的長久持續,是不斷的有雷火交織著顯照成篆紋,進而依照著道圖的意蘊,先滋養著神形的外象,繼而渾如瓢潑光雨一般自中脈灑落,墜入氣海丹田之中後,不斷的融入進允函那渾厚的雷霆法力之中。

  隨之而來的,則是那雷霆法力衝霄而起,徜徉於周天經絡之中。

  而伴隨著內周天運轉,那渾厚的法力開始一如往常一般,滋養著經絡本身,滋養著四肢百骸的氣血,滋養著髒腑宮,滋養著通體骨相,乃至於滋養著內裡的血髓。

  同樣隨著雷霆法力的內周天運轉,那承載法力的氣海丹田,也在有所共鳴與交織,所謂氣海丹田與玄關命竅,不過是人身形一前一後之間的統一位置而已。

  事實上,直至今日,修行道法的義理已經十分昌明的年代,關於氣海丹田與玄關命竅在人身形之上,到底是兩個穴位,還是一個完整大竅的陰陽兩面,或者乾脆就是完整的一道大竅,諸般說法至今無法梳理清楚。

  甚至於此間扎根於不同認知之中的無上道法,於自身的修持而言,盡都是通衢之路,道法流轉圓融,故而愈發教此間難以分說清明。

  但是不論如何,一竅也好,兩竅也罷,還是陰陽兩面,這種種說法實則都有著一個完整的共同點——這兩竅的牽系之緊密,非同尋常!
  因而,縱然真個是兩竅,那些當做一竅來養煉的功訣,也因為牽系之緊密,是運轉無有不諧的通衢修法。

  這是如今世間諸修於此道無法再深究義理而去的時候,相對而言比較普世,教諸修盡都能夠接受的說法。

  故而,甚至就在雷霆法力的內周天運轉還未周遊完整一輪的時候,允函便已經先一步完整了氣海丹田的磅礴氣韻對於玄關命竅的貫穿與灌湧!
  於是,沛然的生機被激活,由玄關命竅至於血髓,由血髓至於通體骨相,由骨相至於髒腑宮,由髒腑宮至於四肢百骸,由通體氣血至於內周天經絡……

  這是允函在早先時經過了對於楚維陽鍛體之道的認知之後,特意在宗門內所遴選的相類似的鍛體之道無上法門,兼具著內外之同修,底蘊之渾厚遠超尋常,當然,修法的難度也是同樣高卓的。

  於此道,允函很難說是真正的洞入了門扉,但至少那道法運轉的功訣本身,已經被允函深刻記憶,並且將最初的入手之處的流轉運用得熟稔。

  於是,當早先時一度又一度純粹的法力滋養所無法從內外兩個方向將修法的門扉叩開的時候。

  此刻,真正伴隨著法力洶湧而至的,則是那常用於其中的繁浩篆紋。

  真切論及起來,篆紋與雷法本身,似是也沒有甚麽分別。

  但是,早在這些篆紋顯照於此的前一刻,那《道母圖》的朦朧意蘊,便早已經於此地將諸般洞照。

  這天心雷篆匯聚而成的汪洋洪流,好似是並非於此地來衝刷著甚麽的,它更像是某種溯源,像是某種回歸。

  於是,那轟隆的聲勢,至於此刻時,反而陡然之間變得綿柔起來。

  無聲息間,是天心雷霆的沛然法力,在那一道又一道雷霆篆紋融入氣血、融入髒腑、融入骨相與血髓的過程之中,由內而外,由外而內的全方面滋養。

  在昔日外海酒會丹宴的幽寂庭院之中,允函自楚維陽那裡洞見了雷霆鍛體之道後,直至今日,她複又在楚維陽的幫扶與牽引之下,穩穩地駐足在了這條修途上面,並且隻極短暫的時間內,便走出了甚為深遠的路。

  而也正此時,當《道母圖》的高卓意蘊開始在允函的道軀之中徜徉,開始於精氣神三元之中共振,並且因著兩人尤還處於參合三元的過程之中,這種煥然一新的精氣神的蛻變與升華的意蘊,也借著修法的過程,映照在了楚維陽這裡。

  更準確的說,是映照在了紫金蟾宮內,映照在了同樣鮮活的允函艱難支撐在潭壁邊沿的玉人神形上面。

  一道糾纏著雷霆與焰火的篆紋層疊的顯照在了允函的眉心處,那內裡的雷霆似是凝聚成了她趺坐的神形,進而那洶湧的魔焰卻盡皆展露著楚維陽的氣運,由更外麵包裹著允函的雷霆神形,像是在駕馭,在浸染,在熔煉,在引導!
  而也順著這種愈漸於緊實的相互間牽系,楚維陽用著那切實的溫潤如玉的神形,身處在幽深的雷池寒潭之中,在冷與熱的交織之中,感受到了那沛然圓融的至上道韻,從允函那裡,朝著楚維陽傳遞而來。

  盡皆五行妙法,遁術與雷法的交織與共鳴,是性命根髓的深種。

  因為在兩人氣機的交織之中,更多的是楚維陽對於允函的浸染,因而,這種蛻變,反而更早的生發在了允函的身上。

  但直至蛻變完整,氣運兜轉之間,參合三元之中,終於,同樣的變化也要從楚維陽這裡開始了演化。

  事實上,當那沛然的氣運傳遞而來的時候,楚維陽便明晰的感受到了某種有類陰陽的兜轉之中,徜徉在天地間的生滅之力都變得躍動起來。

  那種生滅之力,楚維陽並不陌生,他甚至曾經運用過這自然生滅的力量來梳理道場,並且直至今日,這些生滅力量都被滋養在道場內,更進一步的受到了鳳凰涅槃之力的養煉。

  因而,當這種熟悉的力量,似乎還借助著道場的磅礴大雨,將鳳凰涅槃一般的旋氣力量切實的裹挾而至的時候,當這些自天頂管湧而入。

  霎時間,是紫金蟾宮內,這口雷池寒潭的明光大盛!

  於外,是自然生滅,於內,是性命生息。

  而當這種性命生息的力量,自楚維陽和允函交疊的神形上更進一步的蔓延開來去的時候,那生滅與生息共同作用的沛然之力,全方面的激活了這口雷池寒潭!

  這是太陰雷池的映照!這是命府寒泉的映照!
  隻霎時間,變化便已經不僅僅止於《屍解煉形圖》中!

  無形的造化力量霎時間自顱骨內流淌而過。

  轟——轟——轟——!
  真正的雷鳴聲音之中,是諸太陰雷池在這一刻被盡皆貫穿!

  再沒有哪一座的太陰雷池了,往後,脊柱大龍,通體骨相,便是楚維陽唯一的太陰雷池!
  而這樣的力量,在貫穿了雷池之後,尤還嫌不足!
  幾乎就在太陰雷池被貫穿的閃瞬間,楚維陽通體的雷火之力便朝著根源處匯聚灌湧而去。

  脊柱接連性命,霎時間,那沛然造化之力,裹挾著不斷凝聚而來的太陰雷霆法力,倏忽間便更進一步的洞入了命府寒泉之中。

  玄關命竅與氣海丹田,似乎也不過是一體兩面而已。

  而當這太陰雷霆化作的龍相貫穿在命府的時候,便也意味著,下一瞬時——

  玄色龍相映照在了氣海丹田之中!

  霎時間,同樣自內周天倒流而回的,還有楚維陽那極盡於渾厚的元炁法力。

  但是當法力回湧的霎時間,那變化已經無可逆轉的自楚維陽的氣海丹田之中生發出來。

  那是玄色的龍相猛地一甩龍尾。

  呼哨嗡鳴聲中,似是有一卷道圖在由虛轉實,如今,不過隻一角顯照,那龍尾甩落的太陰玄雷便已經先一步落下。

  啪——!
  明光迸濺,落成古篆文字——《道童圖》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