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禦煞》第651章 始知我命不由天(四更!)
  第651章 始知我命不由天(四更!)
  楚維陽真切的將精氣神,將形神之中的一切,盡皆徜徉在了安然的沉睡之中。

  沒有驚愕,沒有幻夢,沒有歲月光陰裡一切過去記憶的翻騰,沒有那些久遠情緒的突兀一擊。

  從昔年記事起的災荒開始,這一路的顛沛流離,直至此刻,方有著安然的沉睡,得以在楚維陽道法本質的蛻變與升華的過程裡,撫平道人那同樣深入根基與血髓之中的疲憊。

  這是真正全方面洗煉的過程。

  從陰陽及至於死生。

  而在這一洗煉的過程之中,所有楚維陽該做的準備,道人已經做盡,一切都在預先的演繹之中,被楚維陽做到了盡善盡美。

  余下的,只能夠教給寰宇萬象諸法本身生息變化的曼妙,教給自然而然的生機造化。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複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這是遠遠地要比入定坐忘還要教人悠然而忘我的安然沉睡。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安然沉睡之中,時間一點點流逝去,而伴隨著時間的流逝,道人所希冀的寰宇萬象諸法的曼妙生息變化,自然而然的生機造化,一切的一切,盡都在生發的過程中。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裡,伴隨著那斑斕交織的二色明光之中,屬於鎏金神華的璀璨明光愈漸得繁盛起來。

  漸漸地,某種渾如蛻變與升華過程之中,原本渾厚底蘊反覆錘煉而成的某種靈光的輝芒,混同著鎏金神華的璀璨明光於一處,進而洞照在了楚維陽那沉睡與蛻變的形神之上。

  於是,在那洶湧的太陰煞氣的風暴之中,輝芒一閃而逝的閃瞬間,引動著道人繁浩道法的神韻,接連顯照出了不同的瑰麗幻象。

  其一是迷蒙的一界之中,虛實難辨的繁浩一界內,清濁二氣漸變而混成陰陽,而懸空趺坐在這混朦一界之中的,則是楚維陽那凌空趺坐身形,道人形神古拙質樸,使人無以洞見分毫的道法氣韻。

  但是下一瞬間,當天地、陰陽翻卷,濁氣升騰而清氣下降之時,那一閃瞬間的陰陽生息變幻之中,道人身形的一切有相倏忽間變化成了虛幻而縹緲的靈光狀態,進而再看去時,那清瘦的身形之內,分明是無垠遼闊的內周天世界。

  依循著肉身道軀的割裂,此時間,三道渾一而複有所異同的靈光相互交錯顯照,仔細看去時,卻是下元丹田處辟開道宮,無量諸炁中,是道童子懸照鏡輪而鎮坐道宮,一手托劍丸,一手持寶刃。

  再隨中脈而上,則是絳宮處複辟開道宮,五色輪轉中,是道衡子懸照鏡輪而鎮坐道宮,一手捏金針,一手握寶簋。

  而直至最上處,則是泥丸宮靈台中辟開道宮,無量神華裡,是道周子懸照鏡輪而鎮坐道宮,一手照玉鏡,一手拄幡旗。

  三道法相,鎮坐內周天精氣神三元之道宮!

  而一閃瞬間,當諸般盡皆消弭了去之後,待得陰陽定鼎,再看去時,則無有了形神的靈光縹緲之相,唯道人於陰陽天地之間形神皆妙,腦後鏡輪懸照,洞見內裡五蘊天羅法傘醞釀五色,垂落無量鎏金神華。

  這一切所展露的,盡皆是三元極真界自古以來所通傳的開天法的修持玄景。

  而下一瞬間,這道驚鴻一現的玄景便陡然間若夢幻泡影般消散了去。

  緊接著,第二道玄境顯照。

  入目所見時,是同樣遼闊而繁浩的一界之中,虛實難辨之間,是五炁紛紜,進而在倏忽間,暈散成了昏黃顏色的洪流。

  而在這樣的洪流濁世之中,霎時間,一道真正巍峨的身形頂天立地的顯照在這繁浩的一界之中。

  乍看去時,渾似是並非那一界的洞開才蘊養出了這一道身形,而是那一道身形的愈漸膨脹,遂支撐開了那真正高遠遼闊的天宇!
  頂天立地!開天辟地!
  而今,一切的昏黃洪流從這道巍峨身形的周圍徜徉而過,翻騰的浪濤碰撞在那暗金戰甲上面,使得昏黃的水汽蒸騰,層疊的煙霞霧靄暈散開來,進而複又繚繞在那巍峨身形的周圍,煙霞之中那昏黃色漸漸褪去,最後複又映照成了五彩斑斕的顏色。

  而也正是在這樣古拙質樸的五色明光的洞照下,漸漸地,那頂天立地的身形遂顯照出了三頭六臂的形象!
  一面看去時,是雷霆與血焰交織的龍首,頭角崢嶸如刀劍之氣交織齊鳴。

  一面看去時,天元處的頭顱纏裹在五色紛紜兜轉之中,五靈之相相繼交替湧現。

  一面看去時,是那嶙峋的如山岩扭曲的面容上,風水堪輿與陰冥鬼煞相歸一而同源。

  再仔細看去時,那龍鱗的鱗甲上,那五靈的羽、發、獸身上,那略顯得平整與光滑的山岩上面。

  屬於《道童》、《道衡》、《道周》的道圖紋路相繼顯照。

  再看去時,盡皆被那完整戰甲包裹的六隻手上,劍丸、寶刃、金針、銅簋、玉鏡、布幡,六件法寶相繼被掌握。

  而轟隆的聲勢蒸騰之中,再看去時,則是那三頭看向三面,但實則腦後卻盡皆指向一處。

  仔細看去時,腦後的鏡輪懸照,同樣趨同不變的,則是那懸照在鏡輪之中的五蘊天羅法傘。

  這是楚維陽在真形道途之上所修持的功果,及至於混同了《法相天地》與《天人五衰》之諸高道妙法之後,所顯照出來的玄景。

  而且今朝長久觀瞧去時,那戰甲上不再有甚麽血鏽痕跡,五蘊毒煞之氣在那三頭六臂,如神魔一般的形神掌控之中,又如臂指使,顯然已經被完全駕馭而渾無滯澀可言。

  這一切種種的纖毫細節,無一不證明著,楚維陽自身所開辟的真形道途,其潛力之渾厚,早已經有了與開天法相媲美的真切底蘊!

  倘若來日真形道途廣傳,諸修真正於此道之上顯照出鼎沸聲勢,千般高道,萬種妙法,或許有朝一日,這真形道途,真個有成就為“真形法”的時候!
  而事實上,楚維陽自己探索著這一領域的邊沿與絕巔,早已經做到了這樣的成就。

  那接連湧現的兩道玄景,並非是甚麽二選一的抉擇,而是意味著楚維陽這裡開天法與真形道途並駕齊驅的道果的一體兩面!
  真正高卓的成就!
  而在長久的時間裡,不斷地,伴隨著那鎏金神華本身愈漸得繁盛。

  這樣的靈輝便也接連不斷的湧現出來,進而,開天法與真形道途的玄景相繼接連顯照,一大一小,一人身一奇詭,這樣相繼的輪轉之際。

  忽地。

  某一瞬間,渾似是因為那鎏金神華本身的累積已經越過了某一道藩籬一般。

  又或許是楚維陽所希冀的寰宇萬象諸法的曼妙生息變化、自然而然的生機造化,這一切的一切都已經使得楚維陽在叩開金丹境界門扉的過程之中,那蛻變升華已經越過了某一道藩籬,進而,在道人的修為氣機穩穩地駐足在了某一道門扉之後。

  當那九煉的功果在這一刻,也暈染上了那鎏金神華的時候。

  忽地有著靈輝湧現,並且在這一刻,長久的顯照著。

  那是同樣無垠遼闊的一界之中,在虛實難辨之中,入目所見,盡皆是如同玄棺天地一樣的黝黑世界裡面。

  漸漸地,有著黯淡的微茫洞照,渾似是昔年的少年,以目光所窺視的森然鬼蜮的極深處。

  於是,一切遂教人可見。

  而看去時,那黝黑本身開始變得活絡與躍動起來,那是諸陰濁煞混同,那是太陰煞氣,那是充斥著那方天地間的一切“炁”的概念,那是楚維陽蛻變與升華之後的法力!

  而在那太陰煞氣法力繚繞的無垠幽霧之中,楚維陽一襲玄袍,趺坐於其中。

  那一刹,渾似是在無垠的太陰煞氣之中,這樣自然而然的凝聚與突顯出了楚維陽的身形來。

  又渾似是道人的身形凌空趺坐,才有了煞炁的彌散,進而有了這一界的開辟。

  總而言之,楚維陽那一襲玄袍,早已經與這太陰煞氣不分彼此。

  再看去時,越過楚維陽那一頭披散著隨風浮動的長發,渾圓的道果鏡輪顯照,內裡法傘虛懸,無量神華蒸騰。

  一切的一切,渾似是與那開天法的景象沒有甚麽不同。

  但是頃刻間再看去時,天機靈犀似是隨著楚維陽這一步的蛻變與升華,陡然間切實的凝練成了某種實質的靈光。

  道人頂上三尺處,原本玄虛的靈雲翻騰著,陡然間顯照成了天青色的氣運慶雲!

  而此刻,天青色的慶雲上,香火寶器顯照,符筆的筆鋒戳在那琅霄玉印上。

  霎時間,雲海翻騰,陡然間洞照成雲海青天的玄虛一界,那一界之中,縹緲巍峨之中,是一座雄偉高山聳立在層疊雲海之中。

  山巔處,是紫金蟾宮洞開,再仔細看去時,那洞開的道殿內,一少年,一中年,一老年,三道法相齊皆顯照,各自趺坐於蓮花法台之上。

  如是玄景,渾若是兼具玄元也似。

  而也正是伴隨著這一道玄景的凝煉,並且在那斑斕繁盛至於極點的鎏金神華的支撐下長久的顯照。

  漸漸地,一切的虛幻開始朝著實象轉化。

  等倏忽間一道微茫的風席卷而過的時候。

  再看去時,一切的太陰煞氣湍流,一切的鎏金神華,盡皆成了夢幻泡影消散一空。

  原地裡,混混朦朦之中,唯一道清瘦的身形,身披玄袍而凌空趺坐。

  下一瞬間,那入定坐忘的身形,忽地,睜開了眼眸。

  緊接著,連這道身形本身,都陡然間消弭不見了去。

  靈浮島上,琅霄山巔。

  繁浩的層雲之中,是楚維陽一襲玄袍,裹挾著太陰煞氣暈染著漫天雲海,進而朗聲長嘯的身形。

  藥逢氣類方成象,道合希夷即自然。

  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