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太后歎道:“正是如此,才該教他做個明君,哪有這樣的。”
康熙卻不讚同:“他是我一手教導大的,我知道他不是個暴戾的孩子。即便一時間被權勢所迷惑,他也能夠很快走出來。”
他向太后解釋道:“要讓他什麽都吃過見過,等他當了皇帝之後,不管遇到什麽,都能夠平常對待。沒見過大海,才會覺得河流也寬廣。”
“兒子若是一直管束著太子,讓他循規蹈矩。不能有一步差池。那等到兒子去後,他當了皇上,還沒了我這個束縛……皇額娘知道到時候的太子……到底是一如既往做個明君聖主,還是會因無人管教而狂悖無道?”
康熙歎息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兒子通讀史書,也曾看隋煬帝在隋文帝有力掌管朝政時恭良溫儉讓,之後卻暴戾無道。”康熙束手道,“兒子自登基以來,沒有一日不是鞠躬盡瘁,殫精竭慮,唯恐先祖留下的基業毀於我手。既然如此,又怎能讓著先祖的基業毀於我的兒子呢?”
德妃有句話是說對了的。
他愛太子,為之計遠。
隻他身為帝王,不僅要考慮太子,還要考慮更多東西。
太后聞言沉默了下來。
她雖有心想要為太子說話,卻也不得不承認康熙說的對。
康熙見太后難以釋懷,緩了緩語氣道:“這只是小小的考驗。”
“如果他沒法走出你給的……小小的考驗呢?”太后艱澀的問出這句話。
“如果他做不到,那就只能廢了他。”康熙平靜道。
“他是太子。”太后不得不提醒他。
“他以後也會是皇帝。這大清江山不能毀在我手裡,也不能毀在下一個皇帝手裡。”康熙再次重複道,“我會給他很多次機會的,皇額娘請放心。”
太后沉默半晌,才道:“希望你記得你當初發的誓。”
她提的是當初太皇太后逼他發的那個誓。
康熙聞言,心中厭惡。
他做了太久的九五至尊,他不喜歡有人逼迫他。
只因為這個逼迫他的人是至親,所以才作罷。
他強忍心中厭惡,仔細思慮這個他不止一次思慮過的事。
在兩個至親的接連離去,宜妃的不解,德妃的背離後,康熙日日夜夜的思考了很多事。
他更加成熟穩重,也更加具備帝王的威嚴和思緒。
他更加體味到了他是皇帝。
他問她:“如果我所有兒子中,只有德妃的孩子最適合當皇帝,皇額娘也還要阻攔嗎?”
皇太后不能回答。
康熙見皇太后如此,只是行禮後告辭。
皇太后看著他的背影,帶了幾分苦笑:“他比他皇父更像是個皇帝。”
那蘭圖默不作聲的為皇太后換了盞茶。
康熙雖這樣問皇太后,但他是極為重情之人,到底有些不安,恰逢新宮殿建成。
於是在十一月初,他諭告大學士、內務府總管等:“朕因皇太后所居寧壽舊宮,歷年已久,特建新宮,比舊更加弘敞輝煌,今已告成,應即恭奉皇太后移居。可傳諭欽天監,敬謹選擇吉辰,禮部詳考典禮以聞。”
大學士領命下去,準備典禮一切相關。
康熙忙完政務,不知不覺間行至永和宮,在外面站立良久,最後去了永壽宮。
鈕祜祿貴妃見康熙來了,同他說了幾句話,不論是說宮裡的事,還是提及老十他們,他都始終興致不高,便提及了章佳敏若。
“奴才宮裡有個章佳氏,她慣會跳舞,前幾日說要奴才給她看看,她新學的舞還有哪兒不足。這會兒正趕上皇上來了,皇上不如也一塊兒看看?”
康熙記得她,那是個生得美麗又靈慧的女子。
康熙點頭,算是答應了。
鈕祜祿貴妃便叫來了章佳敏若。
章佳敏若到了後,聽鈕祜祿貴妃一說,便笑道:“奴才才學了幾日,要是在貴妃姐姐和皇上面前丟醜了,可不許笑話奴才。”
康熙揚揚下巴:“跳吧。”
章佳敏若跳了起來,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這是漢人女子的舞蹈,她跳動間,舉止頗為優美,並不是她口中的隻練了幾日。
康熙神色緩了緩。
等她跳完,向她招了招手。
章佳敏若走近。
康熙將手上撚動的珠串賞了她:“你跳的不錯。”
“謝皇上賞。”章佳敏若盈盈行禮。
康熙提了一句:“你剛柔並濟,不如學一學漢人的劍舞。”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康熙感歎了一句。
說起來,他還從來沒有見過什麽像樣的劍舞。
章佳敏若微微搖頭道:“奴才不敢。”
康熙初聞言還納悶不已,腦子一轉,便想到了袁青青的事,他揮揮手,讓章佳敏若下去了。
隨後,康熙這才起了點兒興趣,和鈕祜祿貴妃說起了宮中的事。
他道:“老十來看你沒有。”
“素真兒前些日子領著他來看我了。”
“這小子。”康熙感歎了一聲,“他上回還問我,他怎麽有兩個媽媽。”
鈕祜祿貴妃神色有些不自然道:“大抵是哪些不長眼的背地裡給他嚼舌根了吧。”
康熙細細的打量著她的神色:“大概吧。”
康熙在鈕祜祿貴妃處用了晚膳才離開,夜間翻了章佳敏若的牌子,一連寵幸了三天。
而后宮中新進的幾位妃嬪各有寵幸,早些年進宮的妃子,康熙大多只是去她們宮裡坐一坐。
康熙有回走到永和宮了,最後又走了段路,入了承乾宮。
承乾宮中,胤禛和胤禩依舊為孝懿皇后守喪。
康熙問過他們的學業後,又問過他們各自的額娘。
胤禩道:“兒子前幾日回去見過額娘,額娘一切安好。”
胤禛道:“兒子前幾日去見額娘,姑姑們說額娘還是在吃藥。”
康熙張嘴欲言,最後隻道:“叫你們額娘多注意身體。”
兩人齊道:“是。”
康熙讓他們下去了,自己坐在承乾宮中發呆。
這大雪下了一日,襯得承乾宮中越發沒幾分人氣了。
他好像後知後覺的才反應過來,不管他來多少次承乾宮,都再也見不著她了。
嬌蠻聰慧的她,體貼靈慧的她,狡黠心機的她,行將就木的她。
他忍不住作了悼詩,曰:
淅瀝動秋聲,中心鬱不平。
離愁逢葉落,別恨怨蛩鳴。
寂寂瑤齋閣,沉沉碧海橫。
玉琴哀響輟,宵殿痛殘更。
他坐了一夜。
人生已是半百年,寫盡頹唐尚未完。
他能做的,不過是一聲長歎。
他後來翻了幾回章佳敏若,章佳敏若果然靈慧,也學了劍舞,比給他看過。
她如此知情識趣,康熙也沒什麽不喜歡,加上他已下旨讓立佟家二女佟蒼雪為妃,隻待明年正月就入宮。
他雖惦念著孝懿皇后,但這宮裡若有個佟家的女兒,不論是他,還是佟國維,都會放心些。
至於佟蒼雪,能入宮做妃子,是她的福氣。
何況,她是他的表妹,他也自是會待她好的。
不過鈕祜祿家畢竟不能輕忽,雖不能給鈕祜祿貴妃更多的榮寵。不過考慮到章佳敏若是鈕祜祿貴妃的人,他索性封了到章佳敏若為嬪,權作意思意思。
十二月初一,康熙思來想去後,下了口諭,封章佳敏若為嬪,讓梁九功去通傳聲。
梁九功去了,繞了一圈兒才回來,見永和宮依舊是閉著宮門,不大見人出入,他搖了搖頭,什麽都沒說,腳步都沒停一下的離開了。
各宮自是送去了慶賀。
琉璃自也是早就準備好了。
禮部那邊兒早已準備好了章程,於是於十二月初四日下午,儀仗全設,康熙率王公,內大臣、侍衛等行禮,皇太后移居寧壽新宮。
烏瑪祿知道後,派人送去了慶賀喬遷之喜的禮物。
十二月初七日亥時,袁青青生下皇十四女,等她生完孩子,就被拖到了宗人府。
原先伺候她的宮女早就去慎刑司待著了。
那孩子由嬤嬤抱走,暫居於鹹福宮偏殿。
不過康熙並沒有明說這孩子以後由誰撫養。
眾人也就忽視了這孩子。
照顧這孩子的嬤嬤和乳娘免不得沒有那麽上心,只要這孩子不死,怎麽都好說。
就算死了,這宮中也多的是夭折的孩子。只要到時候查出來跟她們沒關就好。
宗人府中,袁青青被拷問,在得了康熙的允許後,甚至上了刑罰,袁青青依舊一言不發,即便痛到不斷流淚,她也不曾說過什麽。
沒有辦法,宗人府大臣叫人把曾伺候她的宮女押到她面前,那宮女鮮血淋漓,看她的目光像是恨不得咬下她身上的肉。
袁青青扭頭,壓根兒不屑於看她。
那大臣厲聲道:“你不在乎一直伺候你的宮女,難道你也不在乎你肚子裡的孩子!”
她瘋笑道:“我恨不得那孽種去死。”
不然他們以為她為什麽要選擇這個時機刺殺康熙,因為她寧願去死,也不想給康熙生下孩子。
康熙不配!
他祖宗欠了這片大地幾萬裡的血海深仇,他配個屁。
宗人府大臣沒有法,隻好讓人繼續給她上夾棍。
她只是一個普通人,自然是會感到痛的,然而她痛到尖叫,也不願意求饒,仿佛只要一示弱,便會損了她祖上的威名。
痛到極致,她索性咬舌。
雖搶救回來了,她依舊不發一言,即便要說話,也不過是唾罵他們。
宗人府大臣沒有法,隻好上報給康熙。
康熙此時已經接到了先前宗人府派去袁青青籍貫處尋找到的消息,說是幾年前,夜裡起了一場大火,一家老小葬身火海,裡面的人都沒能逃出來。
康熙氣笑,摔了折子。
梁九功在一旁垂首,不敢說話。
康熙並不解恨,讓梁九功叫來大臣,下了處罰:“當地縣令粗心不察,革去功名。余下與袁青青進宮相關大臣,官降二品,罰俸三年。宗人府與內務府辦事不力,罰俸一年。”
袁青青一家人死了個乾淨,不然此時也逃不了一個死的命。
“下去!”他厲聲道。
眾大臣退下。
康熙坐在椅上,問梁九功:“德妃還沒什麽消息?”
“德主子之前向鹹福宮直的妃主子遞了帖子,鹹福宮的妃主子沒有接。德主子便沒做什麽了。這些日子,連門都沒有出。”梁九功斟酌了一下道,“內務府那邊兒說德主子今年比往年多要了些炭火。”
康熙微微閉目:“讓內務府給她多送些炭去,她身子不好。”
梁九功聞言忙道:“是。”
康熙突然又問道:“她這樣寬和的人,你說,袁青青有些話會不會告訴她。”
梁九功不敢回答。
康熙揮手:“下去吧。”
梁九功退下,讓魏珠走了一趟內務府,傳了康熙口諭。
康熙閉目,他叩著椅子把手,他要利用她嗎?
沒能得出回答。
未過幾日,康熙染了風寒,久久不好,纏綿病榻。
十二月十二日,康熙實在頭痛,傳口諭,讓太子胤礽與諸皇子代行孝莊文皇后再期致祭禮。
鶯哥給胤禛備好了保暖的,叮囑他不要取出來。
一向思慮不全的鶯哥,在佟佳皇后去後,也逐漸會多想一些事了。
快到年裡,康熙終於好了起來,但還是沒什麽精神。
由來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在除夕宴上,康熙終於看見了烏瑪祿,被冷落的她,沒有他印象裡生母被冷落時憔悴的模樣,一如既往的平和優雅。
就好像,不論她遭遇了什麽,她都能這樣不慌不忙,平和的度過。
康熙收回目光。
年裡,康熙最常翻的牌子是章佳敏若和王雲錦的。
王雲錦侍寢後第二日,梁九功親自來了一趟,給烏瑪祿抱來了一件大紅色的狐狸皮鬥篷。
琉璃忙把梁九功迎進了屋子,端上杯茶:“梁總管喝口水。”
梁九功忙擺手:“我還要回去伺候皇上,就不喝了。”
梁九功上前道:“這是內務府新進的,皇上命人趕製出來後,就派人給您送來了。”
他勸烏瑪祿道:“德主子,聽奴才一句勸吧,皇上既已這樣,您見好就收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