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142章 去天五尺
  第142章 去天五尺
  “二郎,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新調來神機營的長史韋三郎。”胖子武君雅滿臉紅光。

  入仕十年也仍僅是從八品下的右衛鎧曹參軍,如今沾懷玉的光,倒是連升三級。

  “京兆韋曲韋思仁,拜見上官!”

  這韋長史身著深綠圓領袍衫,腰間卻佩著一條不是六七品官能帶的金銙蹀躞帶,人很年輕,估計也就二十左右,氣宇軒昂,挺有股儒雅氣質。

  懷玉如今跟那些勳貴外戚們相處不少,一眼能感覺出這人有股子豪門的特有氣質,而且必定是那種老牌豪門,如程處默這樣的新貴不算。

  “韋長史好,”懷玉笑著點頭。

  胖子在旁邊則繼續介紹這位韋長史,“韋長史京兆韋氏子,姐姐如今在東宮,他先前是殿內省尚衣局的七品直長,這次是太子欽點來神機營。”

  短短一句話透露出的信息夠多了。

  京兆韋氏,北朝以來關中最有名的門閥家族了。

  據說,韋氏本黃帝後裔,彭祖的子孫,曾幫夏朝少康復國,因此被分封建立了豕韋國彭朝,以養豬聞名。後來夏王把豕韋國改封給養龍有功的豢龍氏劉累,再後來劉累養龍失敗逃跑,彭朝複辟,之後劉氏又助武丁滅豕韋彭朝,再複劉朝。

  彭劉兩族相攻相殺,彭朝子孫後來逃到豐水一帶,以韋為氏,建立韋伯國。而劉朝子民逃到山西,建立唐國。等到周成王時,把山西唐國劉氏君民遷到豐鎬附近的杜曲,建立杜國。

  此後兩族爭鬥千年不休,直到進入隋唐,韋杜兩族開始聯姻攜手、休戚與共,成為了關中關系最好的頂級門閥。

  有句話說的好,城南韋杜,卻天五尺。

  這位韋長史對武懷玉表面很客氣,可那客氣裡又明顯保持著距離甚至帶著虛偽,武懷玉能清楚的感受到,對方瞧不起他。

  找了個空當,懷玉問胖子,“阿兄,這韋思仁到底什麽來頭?”

  “他姐姐曾做過太子妃。”

  懷玉一聽,瞪大眼睛,“太子妃不是姓鄭嗎?”

  “不是建成的太子妃,是洛陽王世充的太子妃。”

  韋思仁姐姐叫韋尼子,隋末王世充佔據洛陽,為拉攏韋氏,為自己的太子王玄應迎娶了韋孝寬的曾孫女韋尼子。

  李世民後來破洛陽滅王世充,韋尼子這鄭國太子妃也成了俘虜,跟前隋的那些公主宗室們一樣,李家對鄭國后宮裡的這些來自名門豪族的嬪妃等也瓜分了。

  韋尼子和她的堂姐韋珪,兩個年輕的小寡婦,都進了李世民秦王府。

  韋尼子姐妹還很得李世民的寵愛,韋珪在宮裡排位僅在長孫太子妃之下,韋尼子也排第七。

  韋氏姐妹兩寡婦能在宮裡有這地位,最主要還是她們家族是京兆韋氏,她們曾祖韋孝寬,那是北朝名將,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鼎鼎有名的戰神。

  楊堅甚至都是得到韋氏支持,才能代周立隋。有隋一朝,韋氏滿門公卿,且與皇族深度聯姻,男子尚公主、女子做皇妃、王妃的無數。

  韋氏九房,遍布朝野。

  僅其中鄖公房,韋孝寬六子,就有兩國公兩縣公兩縣伯,連女兒都封郡公主。

  韋尼子的祖父韋總,二十九歲戰死,留下三子六女,兩個兒子一封鄖國公一封舒國公,一個娶隋豐寧公主當駙馬,六個女兒也全都是聯姻門閥。

  其父韋匡伯在大業十三年死於江都,留下三子二女。

  三個兒子思言思齊思仁,都很年輕,但憑著閥閱都封公侯,老大思言舒國公,老二思齊河南郡公,老三思仁黃瓜縣侯。

  “所以咱們這位韋長史,爵位是黃瓜侯?他們家這前朝的爵位,本朝也能繼承?”懷玉問。

  “嗯,咱大唐天子受禪於隋,當初前朝勳貴只要擁立本朝,陛下都是保留他們官爵,甚至加官晉爵的,這位黃瓜縣侯,不帶開國兩字,他這爵位不是繼承的,而是前年才封的,黃瓜侯是他父親早年的爵位,後來進封河南郡公、舒國公。”

  看來韋家是真的很牛,要不然不會武德七年了,還給早就去世的韋匡伯的三個兒子都封爵。

  伏羌縣以前就叫黃瓜縣。

  不過黃瓜縣侯,聽起來還是有些怪怪的,跟那位極有氣質的公子哥不太相符啊。

  “你可別小看韋氏,千萬不能得罪,關中士族,以六大姓為首,韋裴柳薛楊杜,其中韋氏更居首位。

  韋氏九房,僅隋朝這幾十年間,就出了好幾個國公,其它郡公縣公縣伯縣伯等沒三五十也二三十,刺史都出了十六個。除了九大房,還有五小房,也都是比很多豪門都強。

  在北周隋朝強盛的那些年,韋裴柳薛並稱關隴四姓,氣勢上還能壓關東五姓一頭。”

  懷玉呵呵一笑。

  他當然清楚關東五姓、關中六姓的強悍,人家幾百年上千年的積累,豈是普通人能比的?
  就好比關東五姓最強的地方不是在朝堂上,而是他們一直以來掌握著學術話語權,人家一邊做官,一邊經學家傳,其次就是錯綜複雜的聯姻關系、甚至師友關系,讓他們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也讓他們能夠在土地、經濟中掌握著極大的資源。

  哪個士族門閥,不是莊園遍布、僮仆千百。

  掌握了生產資料,掌握學術等等,才能真正的有話語權,北周滅齊,隋一統天下,關東士族確實遭受到了很大的政治上的打擊,但他們手裡握著的學術權握有的土地莊園,甚至掌握的奴仆、佃戶,以及對地方縣鄉基層的控制,並沒有改變。

  因此別說韋杜他們曾氣勢上壓關東五姓一頭,那也都是虛的。

  這世道只要一結束動蕩,這些名門士族就會迅速再重新站上來。

  武懷玉思索了會,覺得這韋思仁本來就是正七品尚衣直長,那屬於內侍官,現在跑來神機營,估計是來鍍金的,跟盧懷讓去隴右一樣。

  “神機營長史本軍職,為何讓這公子哥來?”

  “城南韋杜,去天五尺啊,咱們現在在哪?曲江不就是城南嗎,這裡大片的地,城裡和城外,都是他們韋杜的,以後咱們在這裡駐兵、製器,少不得要經常跟他們打交待,安排個寵妾的兄弟過來,也方便不是?”胖子道。

  懷玉心想,估計也是李世民有意安插小舅子過來,好盯著這裡動向。

  說白了,神機坊的火器,李世民是早意料到其實用性的,可這玩意現在就武懷玉一人懂,好在武懷玉沒藏著掖著,早跟太子說明了火器的應用前景,甚至主動的表明要讓皇帝派工匠過來,他傾囊相授。

  李世民的安排大有深意,甚至是給小舅子一個鍍金歷練的機會,畢竟尚衣局那只是個內侍機構,乾不出成績來。

  可這年輕的韋思仁未必能理解他姐夫的用心,隻覺得神機營新設,任務卻是守一個軍器坊,他還要給一個寒門出身且比自己還年輕許多的人做副手,就很不樂意。

  “不要管他,”

  懷玉想明白這些,便決定不理踩這家夥。

  神機營和神機坊是兩個不同的單位,一個負責製造火器,一個負責保衛神機坊。

  曲江東南,煙波島。

  大批工匠已經到位,還臨時征召了許多民夫,正在煙波島上趕工建築。

  一位將作監的官員過來拜見,詢問懷玉有什麽特別規劃安排沒有。

  “你們將作監是如何規劃的?”

  “先在島上修一個碼頭,然後沿島建一圈圍牆,牆高四丈,頂寬一丈····”

  懷玉越聽越驚,“這島上還要修一圈城牆,牆高四丈頂寬一丈?有必要嗎,這長安的坊牆都沒這麽高啊,這本就是一個島,簡單的修一道牆就行了吧,甚至不修都可以啊。”

  “不行,必須得修,而且牆高四丈那是太子殿下欽定的。”這位來自將作監左校署的監作,只是流外吏,面對懷玉很客氣。

  “不修橋嗎?”

  煙波島距岸邊也僅十來丈,修一道橋明顯挺方便往來,可對方卻要修碼頭。

  “為了安全起見,煙波島不修橋,隻修兩個碼頭,一個負責進島,一個負責出島,嚴格分開。

  我們不僅不修橋,還要派人把島四周清淤挖深,還要埋上樹樁等,僅留一條水道船隻進出。”

  煙波島作坊,完全是按照監獄來修的了。

  至於島上作坊等,完全就是按甲坊弩坊等修的,作坊、倉庫、宿舍、食堂、衙堂,也算是一應俱全。

  “我沒意見,就這樣修吧。”

  將作監除了要在島上修作坊等,也還要負責在岸上修軍營、倉庫等,還要在島外水上修幾座寨樓,以便駐兵守衛警戒。

  將作監的監作退下,自去安排建造。

  少府監又有官員過來,他是奉令將一批工匠送來,之前軍器監並入少府監,現在重設,匠人也要從那邊再調來。

  大批匠人調來,基本上都是官奴和赦免過一次的番戶。

  還有位東宮內侍省的小黃門一同前來,他也帶來一群匠人,卻是皇家奴隸,“這十人皆是皇家奴隸,精通製造,太子殿下特命送來於武二郎,讓他們跟著二郎學習火器配製秘法。”

  懷玉之前給李世民寫了一份火藥配製秘方,李世民珍重收藏了,但他也不可能親自去配,直接把秘方交給工匠配製,肯定不如直接派工匠跟武懷玉學。

  那小黃門把這十個皇家奴隸工匠送來,連他們的妻兒都全一並送來,以後他們就吃住都在煙波島上,有可能一輩子都不能離開島半步了。

  懷玉看著這些胡子都花白的老匠人,為他們歎息一聲。

  一入煙波島,從此不自由!

  不過想想他們本來就是皇家奴隸了,倒也沒什麽失不失去,也許還能在這裡更舒適一些。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