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陛下真棒》第782章 大宋與黃河不得不說的故事
  第782章 大宋與黃河不得不說的故事……

  當然,高璋也已經告訴了他們,讓他們這一次啟程,記得多給那些新大陸的部落送點真正有用的好寶貝,例如農耕與冶煉技術。

  還有牛、馬、羊等五畜,以及大宋的各種作物種子。

  反正高璋很樂意為促進那些印第安部落人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

  再有就是,那些印第安搞來的土物產,自然也要進獻給師尊,並且高璋已經給那方肥去信,讓他們這一次前往之時,記得多帶一些倭國勞力。

  務必要在航道上多設置幾座港口以及補給點,便於未來大宋與那新大陸之間的往來。

  當然未來還需要在新大陸上建設城邦,還有就是,這一次再去,需要讓他們招攬一些新大陸部落的代表。

  多弄點各種奇珍異寶回來,也好讓師尊過一過萬國來朝的癮頭。

  重要的是,新大陸的豐富資源,將會因為這一條航路的開辟,讓很喜歡在商言商的大宋,又多了一條發財之路。

  此時,趙押班終於在霸州城內找到了出來巡視的高璋,湊到了近前之後滿臉喜色地朝著高璋一禮,遞上了一份情報。

  隻掃了一眼,高璋的表情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加掩飾的喜色,瞬間布滿了他那張俊秀的臉龐。

  南府宰相張琳與東京統軍蕭乾統帥的南京道精銳入遼東之後,先是大勝了高永昌的元國兵馬。

  結果沒有想到,會被那苟在一旁當漁翁的完顏斡魯從背後捅了刀子。

  敗給了完顏斡魯,張琳重傷不治,故此,耶律延禧決定拜那一直“忠心耿耿”的馬植為南府副宰相。

  讓他與新上任的南府宰相李處溫共同輔佐耶律淳守南京。

  馬植居然會被放到那遼國南京為副相,這不得不說是一個令人意外的驚喜。

  至於那李處溫這位新上任的南府宰相原本為副相,而他在數載之前,還不過只是一個小小的將作監主官。

  就是因為其投靠了那蕭奉先這位大遼權臣之後,得其看中,這才一路開掛般的飆升。

  特別是高璋入主河北路之後,可是暗中向這位貪婪無度的李處溫使了不少的財帛,讓他賺得缽滿盆滿。

  自然也投桃報李,對於些多事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還在有時間替宋國商賈的行為說話遮掩。

  不光是他李處溫,還有不少的遼國官吏,收賄勃賄的勁頭,簡直就是一個比一個狠。

  當然,遼國的貪官汙吏越多,就越利於高璋暗中經營謀劃燕雲十六州。

  之前的那位張琳,也算得上是遼國的忠臣,而且素來與那李處溫不和,還多次上書彈劾南京道的貪汙腐敗現象。

  現如今他已經因戰事而陣亡,換上了馬植這位心向大宋的臣子與那李處溫搭檔處理南京道民政。

  這讓高璋恨不得朝著北方遙拜,想必這是自己的好兄長蕭奉先的手筆。

  #####
  “恭喜官家,賀喜官家,我大宋如今兵強馬壯,先是蕩蕩平西夏,光複河西舊土,之後又破遼國精銳之師。”

  “如今,劉使君以一隻偏師,在那遼東之地不但穩住了腳根,還大破金國數萬之眾,就連那位連破遼國十數萬精銳之師的金國猛將完顏斡魯重傷不治……”

  “逼迫得連勝遼國的金國,也不得不向我大宋俯首認錯,作出賠償……”

  “聖明不過官家,正是官家深謀遠慮,才使得我大宋能開創出如今之局面。”

  “而今,遼、金相爭,此乃兩敗俱傷之局。光複燕雲十六州,正當其時矣。”

  “此事不可,遼國與金國相爭,一面遣使頻頻,意欲與我大宋維持和平,就是擔心我大宋謀取燕雲之地。”

  “若是我大宋冒然興兵伐遼,名不正,言不順……”

  官家趙佶,安然會坐在垂拱殿內,看著跟前一乾臣工,一個二個就跟打了雞血似的在殿中爭得面紅耳赤。

  這一幕令官家趙佶甚至有一種過去恍若夢境的錯覺。

  昔日這些臣工,言戰必定色變,哪怕是那如今連國主都已經成為大宋階下之囚,殿下之臣的西夏侵犯大宋邊境。

  這些臣工們也會嘰嘰歪歪,恨不得朝廷多割點地盤,多送點財帛去給那窮矮挫的西夏,只為了能夠讓耳根子清靜。

  不要勞民傷財的去保家衛國,至於那遼國,哪怕是放個屁,朝堂上的一乾臣工,都會心驚肉跳。

  恨不得第一時間派出使者送上財帛趕緊表示跟我大宋沒有半個銅板的關系,如果你覺得有,那麽我大宋願意從送你點財帛,只要咱們別動手行不行?

  可是現在呢?看看如今朝中,過去成日意圖以德服人以財帛消災的那幾位大臣,此刻恨不得自己也提把刀躥去河北路去建功立業。

  甚至還有一些走起路來都顫顫巍巍的老家夥,都請陛下允許他們領軍,願意為大宋光複燕雲十六州馬革裹屍。

  讓官家趙佶既欣慰,又嫌棄。現如今的大好局面,可都是自己的愛徒小高給整出來的。

  之前,高璋前往那河北之地,去與那遼國協商裁軍之事務。

  結果呢,被禦史台的噴子,還有這些朝堂大臣給噴的都快不成人樣。

  認為高璋是狂妄自大,自以為滅了一個小小西夏,就已經尾巴翹上了天,當真不知道天高地厚。

  那遼國精銳悍勇無匹,大宋河北路邊軍廂軍足足有三十余萬之眾,大夥都還覺得心驚肉跳。

  你倒好,到了河北路之後,直接上手就砍了快一半的人馬。

  要不是當時軍方以及參謀院,樞密院皆盡隨同官家一起站在高璋那一邊。

  再加上那蔡京也出力安撫那些臣工,不然,指不定不到三個月,高璋就會被迫於壓力,不得不打道回府。

  可是現如今,大宋河北之地的駐軍,業已經不滿八萬之眾。

  這裡邊還有三萬高璋帶去河北的百戰之師,偏偏那遼國非但沒有尋釁滋事。

  反倒是與大宋之間的商貿往來,做的是越發的風生水起。

  令大宋的商賈賺得缽滿盆滿,再加上裁汰的那些兵馬,大力清淤之下,使得河北路沿河七州三十二縣一年多的時間裡清淤清出了八百四十七萬畝良田。

  不要以為誇張,因為黃河在宋朝時間,一直都在瞎雞兒浪,既有天災,也有人禍。

  北宋初年黃河改道了,原本東流大海的黃河居然因為決口,北上了。
    這下子,宋朝君臣都開始頭皮了麻了。因為“河不東,則失中國之險,為契丹之利。”

  黃河不往東流,咱們大宋天朝的天險就沒了,反而是有利於契丹人。

  沒辦法啊,大宋朝人雖然多,可是往北打不過契丹人,往西打不過西夏人,甚至南邊的越朝人也敢炸翅。

  再要是沒了天險,怎辦呢?大宋朝沒有了天險,有直接被契丹鐵騎騎臉的可能性,豈不就是要完蛋的節奏嗎?
  於是,接二連三的作死騷操作來了。一幫子不通水利的大宋名臣站在河道那裡指手畫腳。

  這位老子想讓黃河往北,它就得往北,往南就得往南。

  水利專家們站出來嘰歪,呵呵,讓開,你通水利有用嗎?大宋亡了你負責嗎?
  然後,坑爹工程被大宋官員們的上下其手撈錢,終於在北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竣工,堵住北流的口子,放開東流的腳步。

  僅僅一天,總結表彰會還沒開呢,六塔河就決口了。“溺兵夫、漂芻槁不可勝計”。

  原本富庶的河北路直接被狠狠地霍霍了一頓,這還沒完,

  僅僅四年,黃河在大名府魏縣第六埽決口,史稱“大名決口”。這次決口的後果是,黃河一分為二,形成北流和東流兩股,即所謂的“二股河”入海。

  改革君臣二人組——宋神宗趙頊和王安石開始作死。沒辦法,一來還是關於沒有天險的心虛,二來,想做出點改革成績。

  工程再度在爭議中上馬,大乾快上,熱火朝天。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工程竣工,君臣喜笑開顏。

  沒幾天工夫,東流河道又決口了。“凡灌郡縣四十五,而濮、齊、鄆、徐尤甚,壞田逾三十萬頃。”

  看清楚了沒有,那是三十萬頃,一頃等於一百畝,足足三千萬畝田,得收多少糧食?
  順便說一下,就是這次決口,讓剛剛在徐州水利工程中發明了“東坡肉”的蘇東坡也差一點喂了魚。

  不知道蘇東坡當時是不是也只能罵罵咧咧的拖家帶口往高處避洪。

  總之,隨著那黃河在那幫子大宋君臣的瞎雞兒亂來之下,來來回回地在河北之地肆虐。

  生生將那原本十分富庶的河北路搞得處處皆是黃泛區,民不聊生。

  唯一的好處是就連遼國人也被宋人的騷操作嚇壞了,泥瑪,老子不來了行不行?

  看看過去令人垂涎欲滴的河北諸州,現如今都成了啥玩意,全是沼澤灘塗,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災民。

  有句話說得好,再一再二不可再三,但我大慫表示不服。

  宋神宗是認慫了,但他的兒子宋哲宗趙煦本著“生命不息,作死不止”的原則繼續想辦法讓黃河改道。

  並且認為,那些小河道既然裝不下黃河的水,那麽我一步到位,直接把黃河水引流到以前流過的河道不就行了嗎?
  以前都能裝下,現在肯定也行。結果顯而易見,北宋元符二年又決堤了……

  這便是大宋自以為是的騷操作,非想要著逆天改命的駕馭黃河,結果令河北、山東、蘇州基本上被衝成了白地。

  曾經作為重要戰略緩衝地帶的河北諸州縣,簡直處處皆有黃泛區。

  好在高璋不像大宋列位治河大聰明那般瞎雞兒胡來。

  而是老老實實地先加固河堤,穩定河道,確定河道穩固之後,這才開始清淤。

  不到兩年的光景,利用大量裁汰軍人,規模化清淤,獲得了大量的田地。

  老百姓們既不用再擔憂黃河決堤之患,又有大量的田地耕作。

  自然而然,老百姓們也終於松了口氣,對於高璋這位河北路經略安撫使好感大增。

  而高璋自然是處處為師尊著想,將這些仁政,善政,盡數推到了師尊的身上。

  還在報紙上刊發許多篇文章,皆是為了大宋天子鼓吹,並且還加大力氣,促進河北路工商業的發展。

  這也才是短短兩年多的光景,就讓整個河北路煥然一新的根本原因所在。

  這也是為何歷史上,大宋的河北路,被朝廷折騰得比那遼國燕雲之地還要窮苦的根本原因。

  重點是大宋還想去光複燕雲十六州,可老百姓的眼睛又沒瞎。

  老子們在遼國治下,雖然苦是苦了點,而且還是被異族所統治,可好歹能苟活。

  可落到你們這喜歡瞎雞兒折騰的大宋朝廷手中,豈不是也要生不如死?

  但好在,高璋這位深切懂得輿論戰,又很明白河北路百姓需求的大宋小權臣來到了這裡之後。

  修河堤,清淤還田,促進工商業的發展,令整個河北路都一片欣欣向榮。

  反觀現如今之遼國,國內一片糜爛,腦漿都被打得到處亂飆。

  隨著戰亂的規模擴大,燕雲十六州的稅賦日益繁重,貪腐亦是越發的嚴重。

  如此對照下來,自然也開始讓那遼國的民心漸失,而大宋這邊的生活與生存環境,越來越吸引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們。

  並且,高璋每做一件事情,都會掰開了,揉碎了,讓師尊明白他的一片苦心。

  如今就連皇城司收集來的燕北十六州的情報裡邊,就有不少關於遼境百姓羨慕大宋治下子民的種種。

  這也是為何官家趙佶能夠穩得住的原因,因為自己的愛徒的行事作為,一切都讓趙佶明白其目的。

  哪怕是朝臣明裡暗裡的繼續攻訐高璋,又或者是想要尋找機會,前往河北路摘桃子或者是爭奪功勞。

  可在高璋的舔功與能力加持下,這位大宋天子一直都是旗幟鮮明地站在高璋這一邊。

  這讓不少朝臣私底下暗罵天子這是真把高璋當成親兒子來疼愛,連口湯都不讓大夥沾上一沾。

  雖然嘴裡邊抱怨得凶,可實際上,大宋的皇親國戚,王公勳貴的家奴、仆從們。

  早就已經猶如一群群的餓狼般撲向河北路,撲向宋遼邊陲,大賺其財。

  就在大宋朝野都在大發戰爭財之際,遼國收到了那金國之主完顏阿骨打翹辮子的喜訊之後。

  大遼天子耶律延禧大喜,頓時覺得自己又行了,再一次命各地籌措糧草兵馬,意圖一戰而平定金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