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蛋大個監察禦史
永徽天子欲召回濮王一脈,招致太尉長孫無忌的強烈反對,遂改優異車服羞膳。
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暗示,對濮王一脈、尤其是濮王李泰,只要不離開鄖鄉縣,限制可以略寬松一些。
哪怕是長孫無忌,對這做法也只能聽之任之。
行了,不過分就是。
待遇優厚壞規矩……太宗早就把待遇的規矩壞了個遍,也不差永徽天子這一下,高興就好。
反正誰要讓李泰這書呆子回長安城,長孫無忌第一個不答應。
長孫無忌知道,二外甥純粹是書讀傻了,明知道是當礪石還樂得起勁,有心覬覦寶座卻疏遠最大的助力——親舅父長孫無忌。
當然,事實是長孫無忌與李泰從來不親近,自幼如此。
先後遣去鄖鄉縣的侍禦醫,都回了同一個消息:濮王李泰,不壽。
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李泰那越來越癡肥的身子,不是因他好吃,而是有疾。
李泰當年暴風驟雨地對太子李承乾發起挑釁,與他的身體狀況也有關。
再拖幾年,他怕自己沒有時間了。
侍禦醫的判斷是,余二春秋。
年輕的永徽天子隱約流露出悲傷,卻無人敢加以安慰。
連李義府這個一心往上爬的中書舍人,都老實閉嘴了,更遑論他人了。
“陛下,弘農楊氏家主楊緯,私下拜謁吳王恪。”
“鄜州王氏豪強,再度與荊王景聯絡,疑有動向。”
長孫無忌輕描淡寫的兩句話,讓永徽天子的情緒大變,瞬間脫離了悲傷。
朕,除了寶座,已經沒有什麽能失去了!
一群賊子,欲害朕焉?
“朕覺得,禦史台沉寂了好久,侍禦史丘神勣、監察禦史李巢,也該出去看一看風景了。”
永徽年還沒開張的禦史台,終於迎來了第一大單。
侍禦史丘神勣帶左驍衛一個步兵團的翊衛直撲鄜州,監察禦史李巢帶右驍衛一個步兵團的翊衛直撲華州,主打一個氣勢洶洶。
李巢的品性如何不知,丘神勣卻是向來凶惡。
朝堂上,頭鐵的太府卿房遺愛出班舉笏:“臣房遺愛有言上奏,禦史辦案,竟出動步兵團拱衛,是否太大動乾戈了?”
禮部尚書房遺直瞪著眼睛、咬著牙,恨不能一笏拍醒頭腦發熱的二弟。
你以為你是誰,有資格對皇帝的安排說三道四?
阿耶的遺澤,你以為能護得你到幾時?
論瘋,你瘋得過杜荷嗎?
禦史大夫李乾祐聽而不聞,禦史中丞張文琮輕笑:“太府卿此言,頗有我禦史台風范。我禦史台察院,尚缺一能吏,太府卿有意否?”
正八品上監察禦史,擴編到十員了嘛,房遺愛若有興趣,不妨一試?
房遺愛恨恨地閉嘴了。
張文琮的話很毒:你又不是禦史台之人,要你多管閑事,來風聞奏事?
房遺愛還沒蠢透,放著從三品太府卿不做,要去混正八品下監察禦史?
蛋大個監察禦史,房遺愛入仕的起點都遠高於此。
默然不語,房遺愛退入班中,怨懟的情緒卻在積蓄。
他並非真不知分寸,覺得身為高陽長公主駙馬都尉便可肆無忌憚,奈何鄜州這一灘糊糊事,多少有他的痕跡。
擦腚舍不得多用土紙的弊端,這不顯現出來了嗎?
范錚一言不發,仿佛是個擺設。
反正,他跟李元景、李恪、房遺愛他們都不熟,與楊緯也就一面之緣。
不要說太宗與長孫無忌,不知道范錚當時的詳情,這會讓范錚鄙視的,真以為華州刺史那麽好當?
楊緯他們的意圖,雖未公開,卻也不是多隱秘。
以太宗的胸襟,看不上他們的小算計,懶得理會。
但是,長孫無忌的心胸,可沒那麽開闊。
宰相肚裡能撐船,長孫無忌肚裡,能撐一張紙折的船。
據說,丘神勣投了十余人下台獄。
范錚有些詫異,以丘神勣父子一脈相傳的凶惡,居然隻捉了十余人,這是大蟲敲木魚了?
一打聽,好嘛,丘神勣是隻捉了十余人,在鄜州直接斬了上百人,據說洛水北段都染紅了。
以丘神勣平日那凶相,多殺本就在意料之中,且此事涉及椅子嘛,就是血流漂杵范錚也沒法說啥。
據聞,尚書省從七品上都事周興、殿中侍禦史王旭、監察禦史李全交奉命協助丘神勣審台獄,在玉女登梯、仙人獻果之外,另創兩招。
縛枷頭著樹,號:犢子懸車;
引枷柄向前,號:驢駒拔橛。
范錚只能暗歎,江山代有才人出。
等等,哪裡不對?
范錚左思右想,終於反應過來,自己“發明”的玉女登梯、仙人獻果,《朝野僉載》上與犢子懸車、驢駒拔橛一樣,都是李全交的產物!
盜版的撞上了正版的,屬實有點心虛。
這幾位都是青史留名的酷吏,手段酷烈在所難免。
據甄行說在禦史台公房裡,都隱約能聽到大半地段在地下的台獄,幾乎不間斷地傳來哀嚎。
范錚只能搖頭,後輩們是越來越有創意了。
周興其籍,還出於雍州長安縣。
酷吏如何,范錚是沒有資格置喙,他一樣是個酷吏。
硬要說區別的話,范某的殘酷一般施於確實有罪的人身上。
不說玉女登梯什麽說,就是當街杖斃人拐子,范某就脫不掉一個“酷”字。
這一定,范錚必須承認,有負唐臨當年的點撥。
審訊之後,唯一能確定的是,牽扯到一名荊王府正八品下參軍事、房遺愛身邊一名老仆。
妙的是,那名參軍事與老仆,在案發前互毆致死於長安縣地界,長安令宗政崖岸、長安尉陳徐雋親臨查證的。
有人指點呀!
倒是李巢從華州回來,檻車上唯有弘農楊氏家主楊緯一人,讓范錚好生驚訝。
李巢居然未借機清洗一番,隻罪楊緯一人,這是得了唐臨的衣缽嗎?
顯然不是李巢改行念阿彌陀佛,而是楊緯一人把所有責任全扛了起來,雖千刀萬剮亦無悔。
再說,弘農楊氏雖有心,此時卻無能力做事,純粹是過過嘴癮。
遺老遺少的話,九成九都是虛的,張勳也就那麽一個。
李巢也不能因楊緯牛皮吹得太大,而將弘農楊氏一鍋端了,有個楊緯背鍋就足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