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貞觀長安小坊正》第571章 一身俗氣
  第571章 一身俗氣

  金紫光祿大夫、宋國公蕭瑀還是沒能熬過這個寒冷的冬天,即便有腳爐時時取暖,也擋不住生機早已流失。

  處於雍州北部的宜君縣鳳凰谷,雖號玉華宮,卻沒法與長安城相提並論,縱有尚藥局的侍禦醫精心照料蕭瑀,終究無力回天。

  詔令冊贈蕭瑀司空、荊州都督,陪葬昭陵。

  太常卿李道宗建言,諡號為“肅”,取剛德克就、執心決斷之意,是為上諡。

  大致意思是剛正有德,接近大成,能守著本心做事。

  總而言之一句話:隱惡揚善。

  李世民不樂意了:“諡號蓋棺定論,當考察其品性。蕭瑀為人暴躁、多猜忌,宜另定諡號。”

  於是,禮部郎中封行高建言之下,蕭瑀得了一個二字諡號,“貞褊”。

  貞,意清白守節、大慮克就、不隱無屈(坦然無私),是為上諡;

  褊,心隘不容,為下諡。

  二諡結合,就是個中諡,有功有過。

  不考慮家眷心情的話,這個諡號是很貼切的。

  蕭瑀在望鄉台上罵罵咧咧,不就是喜歡倚老賣老嘛,多少老年人都這樣,非得給我背一個“褊”字,很有意思麽?

  封行高是密繆國公封德彝侄子,宋州刺史、嗣密國公封言道從兄。

  提起封德彝這個在李建成與李世民兄弟間搖擺的奸臣,也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話題。

  貞觀元年他的諡號是“明”,貞觀十七年唐臨彈劾才敗露事跡,降諡為“繆”。

  那麽,這十六年間,所有人都失明失聰了嗎?
  范錚對此一言不發,不學無術的羞愧感滿滿。

  諡法的講究,似乎是遵循《周書》的《諡法》,范錚不太懂。

  其實也不是不能學,就是范錚看了容易入眠。

  除了朝廷的對帝王將相的追諡,東漢以來也有民間門生故吏、親眷為長輩立諡,也稱私諡。

  《諡法》所書是周公姬旦所著,但托名的可能性不小。

  原因很簡單,失敗的人說盡真理也是放屁,成功的人淨放屁也是真理。

  別說是古代,就是後世尚有托名之事。

  蕭瑀雖討厭,蕭銳的為人還是不錯的,范錚犯不著在這時候激怒於人。

  又不是什麽不死不休的大仇,何況人蕭瑀還真的死了。

  即便蕭瑀臨終的囑咐是從快、快簡、入土為安,但殯葬大總管、鴻臚少卿長孫渙還是一板一眼地率司儀署履行職司。

  鬲、銘旌、轜車、引、披、翣、挽歌、方相、纛、帳一應俱全。

  其他物品的規格有增減,唯五品以上使用四目方相、七品以上用二目魌頭。

  《唐六典》是五品以上用方相,《大唐開元禮》是四品以上用方相,有出入。

  方相一詞源頭時間難定,《周禮·夏官》記載為負責大喪的驅鬼將軍,生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

  魌頭二目、不蒙熊皮,視為減配版的方相。

  方相、魌頭還有真人版與竹紙版,竹紙版的通常殉葬。

  太子李治,乘金飾諸末端、紫油帷幔、紫油薰紅色裡襯、朱絲絡網、一馬的四望車,於渭水畔吊臨,十裡相送。

  蕭瑀之薨倒是讓范錚感慨了一番,遂令雷七等人取新鮮粟米十斤,范錚騎馬入平康坊西南隅,扣曲阜縣公府門而入。

  禮部員外郎孔志約親率家仆,大開中門相迎。

  雖著常服,品秩有差,孔志約仍進退有度,一舉一動皆合禮數。

  從二品爵的縣公與從三品的實職,大致是可以視為對等的,大開中門並不失格。

  垂垂老朽的孔穎達,眉毛長、白且下垂,看上去更慈眉善目了。

  “炙手可熱的雍州別駕,還能記著老朽,便勝卻無數知交了。”

  抓了一把粟米,仔細嗅了香味,孔穎達笑容慈祥。

  都一腳入土了,范錚送錢財他看不上、送書卷他看不了,唯有這新鮮的粟米,可為粥食。

  倒不是范錚連肉食都舍不得送,關鍵你要孔穎達能吃得下、腸胃消化得了!
  並不是送貴重的禮物便最合適。

  范錚輕笑:“這不是一身俗氣,不敢輕入書香門第嗎?”

  孔穎達呸了一口:“你入他顏師古府邸幾次了,倒有臉說這話!”

  哎,這肯定不一樣,一來是鄉黨,二來是為了樊勝的親事嘛。

  孔穎達無力地抬手,孔志約趕緊將茶湯送到他唇邊,侍候他飲了一口。

  “老了,一無是處,唯拖累兒孫,便是我兒亦被嘮叨得頭疼。”

  孔穎達這話,還真不是謙詞。

  幸好,他身體雖差,神志卻清醒,不會無理取鬧,但免不了絮叨從前的經歷。

  絮叨一次兩次,兒孫自是能承受。

  次數多了,難免受不了,卻並非不孝。

  那些讓人頭疼的老人,你送什麽給他吃,他能貶得一文不值,張口閉口“難吃”;可你不送這物件吧,他說你偷偷吃好吃的。

  孔穎達這算是好的了。

  孔志約只是微笑,沒有絲毫厭煩,可見他父子平日亦極和諧。

  “老朽聽說,你去鳳棲原辦事,給顏師古上香了?這廝毛病頗多,竟有人惦記,九泉之下當含笑矣!”

  顏孔兩家本通家之好,孔穎達與顏師古兄弟交情深厚,這話自是說得。

  范錚笑道:“後生家受了前人恩惠,祭祀一下也屬人之常情。”

  孔穎達掃了孔志約一眼,笑而不語。

  人走茶涼才是真的人之常情,美德之所以常被歌頌,不是因為其美,是因為其少見。

  要是隨處皆美德,還需要歌頌美德麽?

  當然,不是隨處美德,也不是隨處邪惡,平庸才是世間常情。

  一個念舊情的人,對處於新舊更迭的曲阜縣公府來說,好處還是很明顯的。

  “老朽余日無多,亦倚老賣老一把,志約吾兒唯喜書、醫,不精人情世故,你這後生家可要關照一二。”

  范錚都說後生了,孔穎達自然借機說些家長裡短。

  雖說朝廷多少會優待曲阜孔家,以向儒林示好,可萬一呢?
  這是孔穎達最後扶孔志約一把了。

  “范錚不才,當盡力保員外郎無失。”

  話得斟酌了說,孔志約不行差踏錯,范錚當遙遙扶持一把。

  若是自己作死,那真無奈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