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613.第610章 飛魚服與心學
  第610章 飛魚服與心學
  永樂四年冬。

  京城。

  冬日裡的街道上,今天呈現出一種特別的寧靜感。

  夥計提著裝滿了煤塊的籮筐,在院內牆壁的一角,使用火鉗更換了新的煤塊,已經燃燒完的煤灰先被掏出來,然後送入新的。

  熟練的動作,沒有多久,牆角堆出一堆煤渣。

  夥計放回了火鉗,往牆角洞裡又看了看,感受著撲面而來的熱浪,滿意的離開。

  “灰灰。”

  “好冷。”

  夥計小跑回屋內,跺腳說道。

  “劈裡啪啦。”

  櫃後的掌櫃敲打著算盤,正在盤點算帳,一隻手在算盤上空飛來飛去,彈下節奏的聲音,讓屋內既安靜又愜意,還有一名夥計在桌子上打瞌睡。

  揉了揉眼睛,桌子上的夥計忍不住打了個寒顫,抱怨道:“這雪到底要不要下。”

  冬日裡下雪。

  本來不出奇,出奇的是金陵城的雪越來越厚。

  “自然是下的。”

  進屋的夥計,為自己倒了一杯茶,很快就暖和了起來。

  店鋪牆壁內的火牆,燃燒的煤塊讓室內溫暖如春,讓人從內而外的暖和不少,原先北平推廣一段時間的壁爐,早就銷聲匿跡了。

  大戶人家更喜歡使用地爐和火牆這類的設施。

  比起來火牆等,後者較為乾淨和實用。

  使用煤塊的效率上,提供的溫度也遠高於壁爐,畢竟火牆這些方式,屬於封閉式的,最大程度的保存了熱量,所以哪怕是興起的樓房,同樣采用傳統的樣式,而不是北平流行了一段時間的新樣式。

  因為今日太過寒冷,街面上的人不多。

  前段時間忙碌不堪,今天算是有了空閑,讓他們也緩一緩。

  夥計忍不住感慨。

  “京城的外國人多了好多,平常的時候,多半是夏秋,如果不是皇上的原因,哪裡會安排在冬天,恐怕官員們急得很,生怕哪天起來,街道上就厚厚的一層雪。”

  “呵呵。”

  門口突然傳來了笑聲,驚動了商鋪內的人,紛紛抬頭望去,走進來三名穿著黑色中製款公衣的巡檢丁差。

  “你可操心的真多。”

  為首的年齡較大的丁差打趣道。

  “喲,請坐請坐。”

  櫃台後的掌櫃笑眯眯的說道。

  夥計沒有在乎,反而好奇的問道:“皇上還有多久回京?”

  “這誰知道呢。”

  “聽說沿途會見當地的官員鄉紳,行程比較滿,一部分西征軍先回來了,不少的軍士放了假,他們這些的人不容易啊,幾年沒有歸家。”

  丁差隨意的說道。

  夥計邊聽,邊為三人倒了三杯熱茶,另外一名夥計,則拿出了木箱子,放在了桌子上。

  為首的丁差打開箱子。

  箱子裡有幾張表格,上面寫滿了日期。

  丁差掏出硬筆,在今日的日期下,寫了個漂亮的“甲”字。

  寫完了“甲”字,表格被塞回箱內,昨日寫的“丙”,前日寫的“甲”,大前日又寫的“乙”,並沒有順序,而是每日衙門抽簽規定的簽到字。

  “今天是這個字啊。”

  夥計笑呵呵的說道。

  “對了。”

  “昨天傍晚來了名禦史,本來不知道他是誰,不過他掏出了腰牌,要求檢查簽字箱,我們不敢拒絕。”

  “讓他看嘛。”

  “我們又沒有離崗。”

  丁差不在意的說道。

  夥計臉上也笑呵呵的。

  現在的巡檢丁差衙門,比起以往的丁差,規矩大了不少。

  每個月,巡檢衙門會有吏員來收回表格,並且換上新的表格。

  這些表格,成為吏員們檢查巡檢丁差日常的重要手段。

  不光如此。

  每個月還要製作成總表上交,不知道哪名禦史會來抽查,如果查出了問題,不光下面的人很麻煩,上面的人也很麻煩。

  巡檢丁差們並沒有抱怨。

  商家的夥計們也與巡檢丁差熟絡了起來,偶爾雙方得空的時候,也會在店鋪內一起喝杯茶。

  這樣的行為是禁止的。

  不過並沒有人過分的追究。

  這就是環境的原因。

  因為巡檢丁差是新成立的衙門,至今也不過十年而已,而且巡檢丁差又是從退役士兵中招錄的,而退役士兵又來自於普通軍戶。

  簡而言之。

  他們並沒有更高的,本來就沒有的東西,自然也就不會感到不滿。

  相反。

  初期的時候,那些從吏員中招收的巡檢丁差,對他們的日常工作充滿了抱怨,每天都在訴苦,最後隨著退役士兵的來源越來越多,這批初期吏員出身的巡檢丁差大多被革除。

  舊的時代過去,新的環境和新的底層上來的人,再也沒有了抱怨。

  他們對這些“舊時代”所抱怨的新工作,每個人都感覺很滿意,並且認為很有面子,而不是“舊時代”的人認為的不成體統。

  “舊時代”的人認為他們沒有骨氣。

  他們也無法理解“舊時代”人們的想法。

  不過這些都已經過去了。

  每個月一元五錢的工錢,夏冬補貼,提供宿舍,食堂吃飯免費,加上小小的權力,已經讓巡檢丁差們很滿意。

  正如鄉紳們的權力,在舊時代的貴族們面前,甚至萬不存一。

  舊時代的貴族們。

  掌管著自己領地內的一切權利。

  奴仆成群,人們的生死安寧在貴族們的一念之間,所以早期的歷史裡,不缺乏死士、私兵這類的字眼,是貴族們才能培育的起的。

  皇權與貴族共天下。

  到了舊貴族消失,促進了儒學的興起來對抗皇權。

  所以鄉紳們哪怕他們的權利變小了許多,仍然覺得沒有錯。

  當下,可能二十年,也可能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後,會有新的一批人,對巡檢丁差們的待遇感到不滿,認為是舊時代的糟粕。

  時代永遠在變化。

  三名巡檢丁差中,有名年輕的小夥子,比較靦腆。

  喝完了熱茶。

  穿上了外衣,三名巡檢丁差告辭,重新巡視大街。

  等他們返回衙門的時候,已經接近傍晚。

  如果沒有意外,半個時辰後,他們在食堂吃過飯後,也就下班了,各回各家,或者約好去哪裡喝一頓酒,又或者一家人去劇院看唱戲。

  三名巡檢丁差剛坐下不久,被他們的上司單獨叫走。

  單獨的公房內,裡面坐著一名穿著飛魚服的漢子,讓進門的三人眉頭皺了起來,年輕的小夥子甚至滿臉的緊張,不知道有什麽大事。

  “飛魚服”笑呵呵掏出一張畫。

  “這個人你們有印象吧。”

  眾人看了過去。

  畫像上的人並不是內地人,有些像東南亞那邊的。

  “有。”

  “他和另外一個人,在我們的防區逛了小半日呢。”年輕的小夥子最先說道。

  飛魚服大名鼎鼎。

  民間的風氣並不好,不過眼前的“飛魚服”很客氣,讓年輕的小夥子放松了下來,甚至覺得是民間誤傳,都是為朝廷辦差嘛。

  “飛魚服”笑眯眯的問道“你怎麽這麽熟悉?”

  “他長的和內地人不同,很好辨認,所以我的印象很深。”

  飛魚服對這個回答沒有意外,隨後指了指小夥子。

  “伱跟我走一趟。”

  “啊?”

  小夥子怔住了。

  “你們兩個也跟我走一趟。”

  “飛魚服”又指了指另外兩人,兩人無奈的點點頭。

  上司什麽話也沒有說。

  一直到飛魚服離開了衙門,其余的人們才松了口氣,嚴肅的氣氛立馬緩和起來,人們第一時間下班,今晚甚至沒有人約酒,老老實實的各回各家。

  因為各國帶來的禮物五花八門。

  特別是各類飛禽走獸。

  禮部不得不專門騰出來一塊地區。

  “那就是麒麟吧?”

  幾名官員指著不遠處,被人看顧的長脖子牲口,長脖子牲口身上顏色光彩奪目,和普通的牲口截然不同,怎麽看都很神奇。

  有人對照古書,提出此物就是傳說中的麒麟,引起了巨大的震撼。

  越來越對的人抽空來看一眼。

  真要是麒麟,那可是聞所未聞的事情啊。

  “應該是啊。”

  “鹿身、馬蹄、牛尾、馬頭,你們看,不是麒麟麽?”有官員說道。

  眾人打量的仔細。

  越看越覺得就是如此。

  “我朝的祥瑞。”

  “理當如此,我朝的繁盛,正當有此祥瑞。”

  官員們笑呵呵的說道。

  管他是不是麒麟,他們說是就是,不是也得是。

  於是。

  外國進貢來了麒麟,成為了京城最轟動的事情,如果不是因為皇帝陛下的歸朝,恐怕將會成為最引人矚目的大事了。

  不光是大明的官員們來觀望,各國的人也會來好奇的看幾眼。

  十幾頭經過訓練的大象,在馴獸師的指揮下,可以做出下跪等諸多的動作,如此的“巨獸”,竟然臣服於人的力量下,看得人們驚歎不已。

  老虎等,已經不是稀罕物,人們並沒有興趣。

  波隆多羅闍遇到了高麗使臣柳濱,知道對方是高麗楊口人,屬於北王的人。

  雙方說著流利的大明官話。

  “我們那裡已經下雪了,雪有這麽厚。”

  柳濱比劃的說道。

  以前的柳濱,喜歡在別的藩國面前裝一樁,可最後發現對方並看不懂,浪費了自己的功夫,不如更為簡單的炫耀。

  果然。

  波隆多羅闍一臉的震驚。

  見到對方臉上的神色,柳濱露出了得意。

  隨後。

  波隆多羅闍打聽起高麗國內的清醒,柳濱也沒有隱瞞,九真一假,聽得波隆多羅闍越發的迷糊。

  高麗現在到底是強大了起來,還是弱小了起來。

  明明分成了三國,對方嘴裡的話,卻讓人感覺到高麗非常非常強,這不符合常理啊。

  難道分裂成三國的高麗,比以前整個的高麗,實力不但沒有削弱,反而強大了起來,竟然說高麗是大明藩國中實力最強大,關系也是最親的。

  “皇宮裡有許多高麗的女子,都是我們大王送來的。”

  柳濱指出大明與高麗不同的關系。
    聞言,波隆多羅闍內心忍不住想到,看來他們也要學一學,拉近與大明的關系。

  “那你們南王怎麽沒有派人來?”

  據波隆多羅闍所知,高麗的北王和大王前後派了使臣,都以高麗為名,唯獨南王的人還沒有到,如果不是大明皇帝陛下的腳步很慢,說不定儀式完了,也沒有高麗南王的人。

  與別的藩國不同,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高麗的使臣缺席,必然是否定出席。

  “高麗南王狼子野心,遲早引來大禍。”

  柳濱想也不想的說道。

  打壓高麗南王在上朝的影響力,無論北王還是大王都在這麽做。

  大明並沒有說高麗南王要造反,反倒是高麗的國王和北王,孜孜不倦的說高麗南王要造反,上朝需要提防,氣的高麗南王牙癢癢。

  “看來大明各方並不安定。”

  波隆多羅闍記住了這個收集到的信心,內心的信心又高漲了三分。

  “緬甸的不穩,高麗的不穩,還有西域西邊。”又想到了大明北方的大拉練,集結了不少的軍隊,連南方的軍隊都被調動,波隆多羅闍對於局勢越發的明朗。

  雖然大明有十成的力氣,可並不能用在一處。

  拖。

  拖垮大明。

  波隆多羅闍如此想到,不求正面打敗大明軍隊,靠著國內的老林子,才是正確的方法,一種新的思路,在波隆多羅闍腦海裡成型。

  禮部提供的居住區,暹羅國使臣的隔壁院子,住著吉達國和龍牙迦邈國的使臣。

  這兩個藩國與暹羅屬於鄰國。

  常年受暹羅的欺凌,所以兩個藩國的使臣對大明很歸順,反而不怎麽理會暹羅的人,波隆多羅闍試著緩和雙方的關系,結果吃了閉門羹。

  暹羅殺害了素可泰的國王,徹底吞並了這個地區,引起了鄰國們的不安。

  他們需要大明壓製暹羅。

  “如果沒有大明,我們南洋早就充滿了戰爭,只有大明才能保障南洋的和平。”

  兩國用在土話交流。

  高麗這樣的國家,大明官話在上層並不是陌生的語言,所以許多人都能說,他們兩國,包括他們自己,對大明話說的不流利。

  南洋一詞最早大概出現在明朝。

  明朝人口迅速膨脹,加之朝廷禁海,導致民間海外貿易受阻,以及漁民生活艱難。

  福建等地的糧食產量,無法養活日益增加的人口,這種背景下,東南沿海許多福建廣東人只能出海往南尋求新的生路。

  他們離開故土,大概以偷渡的方式來到了中南半島、菲律賓群島、印尼群島等地,在這些地方耕作或做生意。當時,就被稱為“下南洋”

  這是一種行為,至於南洋到底是哪裡並不十分明確。

  今非昔比,不過南洋的詞匯仍然興起。

  日本歷史上也有這個詞匯。

  他們最早認為西方人是從南洋來的,雖然西方人的確是這個方向抵達的日本。

  中國古代。

  “海”在漢文舊籍中中指大面積的水域;“洋”則指某個具體的海洋水域。

  因此才有古代一些非常大的湖,被稱呼為海的叫法。

  打扮成吏員的錦衣衛,悄悄的收集各國的信息,整理成冊。

  文華殿。

  “皇上抵達京城,一個月的功夫應該能到。”

  官員回報。

  “催一催父皇。”

  “總不能年關才到。”

  朱高熾得知後,吩咐道。

  這天氣,不定什麽時候下雪,不光耽誤功夫,也影響大明的典禮,總不能各大小藩國等待一場空。

  按照現在的速度,每個地方停一停,猴年馬月才能到。

  最好直接乘坐火車抵達京城。

  “高麗南王怎麽回事?”

  朱高熾又問道。

  無論高麗南王要不要造反,與情與理,派來使者才是最正確的方式,起碼能麻痹大明不是麽,如此全天下的面掃大明的臉面,豈不是背道而馳。

  “已經打探清楚,高麗南王很早就派了使臣團隊,不過他們乘坐的船隻撞到了礁石,發生了海難,全員沒有得到消息,估計已經葬身大海。”

  禮部官員感歎道。

  大海並不是固定的,包括礁石也會起伏,甚至改變位置。

  同樣的海域。

  原來此處沒有礁石,某一天可能長起來,原來有的,也可能哪天落下去,更甚至轉移位置,也不是不可能。

  沿海地區的航道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否則也沒有近海出現那麽多觸礁而沉的船隻了。

  所以船隻最重要的永遠是經驗豐富的船老大,他們可以通過肉眼判斷,海平面下有沒有礁石的存在,最大力度的保障航行的順利。

  不過人不是探測機器,總會有疏漏的時候。

  大明的船隻前往了高麗以南,雙方最終得出的結論,大明的官員祭奠了高麗南王的使臣,送出了一筆禮金,算是告慰這些人,高麗南王也重新派出了使團。

  其中一名犧牲使臣的家屬,提出希望遷居到大明,禮部商量後,給予了同意。

  不過這點小事,禮部官員並沒有上報。

  不管是高麗,甚至倭國也有大戶人家搬遷至大明,連渤尼國的老國王死了都不願意離開大明,何況別的人呢,南洋不少藩國的人才湧入大明。

  隨著人才的湧入,為大明國內提供了更多的視野。

  例如中亞地區的織法,南洋地區的一些花紋和製布工藝,雖然比較路後,可是他們的做法卻很新穎,與大明內地有不同的風格。

  經過摸索後,浙江的紡織商人們,也發明了一種新的梭織織法。

  新的布料特性,裁剪後的衣服更為的菱角分明,讓工字衣、中字衣等款式的服裝,人們傳上去非常的挺拔,大受市場的歡迎。

  雖然不如棉衣外套保暖,可比棉衣款式要好看。

  還有中亞地區的製炮工藝等。

  宋朝的火器經過蒙古人帶到了中亞地區,又從中亞傳入西亞,然後在西班牙地區流傳開,最後於西方興起,反倒是發明火器的國家禁止了火器發展。

  雖然大明有了更先進的火炮,可是中亞地區的工藝,能為大明的工匠們提供新的角度,也有自身的長處,值得大明學習。

  西征軍部分返回了內地。

  一支支的軍隊抵達京城,參加大明閱兵典禮。

  各大報紙刊登軍中的英雄人物。
——
  京城以。

  附屬縣區的上元工農子弟小學。

  教室內。

  “面對窮凶極惡的帖木兒的逼問,無視身前明晃晃的兵刃,楊忠先生平靜的說道,:“帖木兒大汗,您拖欠大明的稅賦,應該補繳了。””

  “輕飄飄的一句話,震懾住了所有人,惱羞成怒的帖木兒,下令殺害楊忠先生,並且用了惡劣的殘忍手段。”

  台上。

  一名先生讀著課本。

  下面的學生們聽得氣憤無比。

  先生念完後,早已經淚流滿面,他雖然沒有身臨其境,可是卻感受到了當時的場景,以及楊忠先生的志向和無畏精神。

  放下了手中的課本,先生用包含感情的目光,期盼的看著學生們。

  “你們是大明的未來,成長的花圃。”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前幾年發生的事情。”

  “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我不奢望你們記住前人的奉獻,只希望你們能牢記歷史,你們能安寧的坐在教室內,過著美好的生活,享受人生的奢侈。”

  “但是你們需要記住的是,這並不是你們與生俱來的權力,而是先民們為你們奮鬥贏來的生活。”

  “所以你們才能活在美好的生活中。”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那麽你們有義務把這顆大樹傳承下去,不光是你們這代人享受完了,就可以不在乎下一代了,而是需要牢記,薪火代代相傳。”

  先生看著教室內的孩子們。

  這些孩子中。

  有多少能傳襲先民精神,又有多少是不在乎的,無所謂的態度,先生無從而知,但是他堅定的認為,這批孩子中,總會有能扛起薪火的人。

  因為每代人都有扛起薪火的新生代,才讓中華文明代代傳承下來。

  太祖皇帝。

  無疑就是他們那代扛起薪火大旗的佼佼者。

  先生希望自己教出的學生們,同樣能成為時代的佼佼者。

  心學很快在學校裡流傳起來。

  以良知為根基,格物致知,辨明原理,正確的認清事物發展,懂得社會運轉,不滯於物,不困於心,不亂於人,方能光明正大,知行合一。

  正如後世所言。

  臨終前回想自己一生,沒有什麽可遺憾的。

  不畏懼權威。

  不會因為利益去做違法犯忌的事情。

  扛起家庭的責任,努力的工作,贍養雙親,夫妻和睦,教育子女,生活和美,方不負此生。

  怎麽樣才能做到呢?

  首先認清楚自己,心學教導人們,怎樣成為一個順著自己心意,又不違背良知,並且內心強大,不為外物所所動搖的人。

  否則活在別人的眼光中,在利益面前無法保持本心,一生都會活的很辛苦。

  也可以看成如何不成為討好型人格,不要去和人攀比等等的簡單看法。這樣的人,無論處於什麽樣的環境中,都能以最好的心態去面對。

  因此永樂四年冬。

  大批的參加了社會實踐,又經過了考核的讀書人們奔赴大明邊疆各地。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沒有人覺得自己吃虧了,因為他們的內心知道公平二字。

  而他們的內心。

  讓他們強大無比,並不認為自己不劃算,吃了虧,因為他們從心,無愧於天地,哪怕是在皇帝面前,也能昂其頭來。

  這才是中華文明的精髓。

  皇帝的權威,也無法讓讀書人們感到畏懼。

  因為他們內心強大。

  正如後世發展起來的,普通人都敢指責總統,那怕知道總統手中的資源,稍微照顧點自己,就能獲得巨大的利益,可是沒有人在乎。

  反之。

  貪婪別人手中的資源,又如何硬的起腰杆,必然獻上諂媚,對方說什麽就是什麽的小人模樣。

  人的行為來源於思想。

  社會由人組建成。

  什麽樣的人構建什麽樣的社會。

  所以社會風氣是由當下的人們所造就的,充滿了抱怨的社會,並不是前人不行,也不是後人不行,而是當下的人們不行。

  不能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明明知道什麽是正確的道理,卻不能從心做事。

  正如英國專利法的施行。

  是初期充滿了抗爭精神的工匠們,哪怕無數次的失敗,仍然向權貴們們抗衡,前仆後繼的奮鬥下,才迎來了專利法在英國的真正落實。

  沒有當時時代人們的行為,專利法也不過口號而已。

  大批的士兵返回國內,大批的讀書人離開國內。

  大明皇帝朱棣。

  抵達京城。

  這一天。

  萬國來朝,恭賀大明。

  數萬將士閱兵京城,震撼天下諸國。

  盛況通過大明報紙刊登全國。

  在大明永樂四年的元宵節,舉國歡慶,各地歡騰。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