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紅樓讀書郎》319.第315章 星辰低於眼,眾生入雲深。
  第315章 星辰低於眼,眾生入雲深。

  臨敬殿內的講述還在繼續,陳恆的視角始終以自己為主。只在中間的旁引上,借用起別的消息渠道,以此讓李贄和韋應宏對全局有更全面的了解。

  親歷者的見聞,自然比軍報上冷冰冰的文字富有色彩。聽完民夫的踴躍作戰,又聽完茅大慶的臨死遺言。李贄倒是難得感歎一句:“是條好漢子,可惜未能早早從軍。”

  隻從後半句來看,李贄是沒打算輕饒茅大慶。陳恆對這個結果也不意外。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無法度難以正賞罰。

  更別說謀逆,歷來是上位者的逆鱗,觸之即死。

  陳恆也沒打算在茅大慶身上浪費精力,隻把注意力放在一乾投誠的流匪身上。

  對這些落草為寇的老百姓,李贄的反應倒顯得大度許多,加上有韋應宏從旁引經據典,很快就同意改斬刑為流放。

  如今新黨苦媳婦熬成婆,正是要以仁義示天下。以告誡世人,自己這派跟舊黨的不同之處。百姓落草為寇,是因為舊黨把持朝堂,致使昏官橫行的緣故。

  持大義而撥亂發正的新黨,正要借一借饒恕流匪的由頭,再發一篇批評舊黨的公文,將他們徹底釘死在有罪與社稷上。

  百姓當年過得苦,跟我們新黨可沒關系。都是舊黨的錯,正是因為舊黨有錯。我們新黨才能站在台前,示寬以天下。

  韋應宏的算盤,陳恆自然看在眼裡,心中亦清楚裡面的門道。政治的運轉,不論掛著什麽漂亮的名頭,最核心的本質都逃不過利益。

  見陳恆說了半天的話,夏守忠忙端來一杯茶遞上,這份態度讓前者有些受寵若驚。

  對方幾乎就是下任宮廷內相,自己如何受的這份虛禮?
  陳恆正要請辭,李贄已經無視掉這件小事,出聲問道:“逆賊在營中都宴請過什麽人?”

  陳恆端著茶杯的手,下意識抖了抖。嶽父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

  韋應宏亦是露出緊張的模樣,密切關注著陳恆接下來的話。

  他怕,怕這個毛頭小子使起性子,將大雍的官場翻個底朝天。

  如今十二月已至,新黨手中已經拿著‘彌補虧空’這張牌,實在沒有必要節外生枝,大肆株連。

  陳恆只是從六品的同知州,更是剛剛出仕的翰林。對方輕易開開口,爆出幾個涉事之人。最後留下的罵名,都是實際操盤者———韋應宏來承擔。

  陳恆不清楚韋應宏的擔心,更不敢讓李贄久侯。他直接開口,將自己在營中看見的人,一一說個乾淨。

  關於此事,陳恆昨夜就跟林如海商議過。對名單是否加以隱瞞,翁婿兩人的想法各有不同。

  但兩人的目的,卻跟韋應宏出奇的相同。眼下朝堂剛是動亂過後,一切以維穩為主。

  一旦發起大獄,不管背後有沒有李贄的意思。都會給朝堂上的第三方和參與舊黨,留下新黨剛剛把持朝堂,就排除異己的印象。

  既然目的相同,林如海反倒更疑惑自家女婿,為何執意要坦誠相告。

  “嶽父,咱們大雍真沒有錦衣衛嗎?”

  面對女婿的反問,林如海亦明白這孩子的擔憂。

  大雍明面上自然沒有類似前明的監察機構,可私底下李贄到底有沒有這樣的機構,誰也不清楚。

  但大家心底都清楚,有肯定是有的。為人皇者,若連這點禦下、治下的手段都沒有,豈不是太小瞧李贄的政治素養。

  “我說了,往後再有什麽私下誣告出來,我既能出來做個作證,也能避免無辜者受到牽連。”

  陳恆的想法,很快就讓林如海認同。

  確實,如果新黨冒然選擇隱瞞。最後跟李贄手中的名單有出入,受到影響和打擊的,只會是新黨所有人。

  不是因為榮升首輔,就要過分專注下屬、同僚之間的關系。

  反過來說,正因為已經把持朝堂,才更要小心謹慎,應對李贄多變的性情。

  古往今來,最難的就是副手之職。既不能不乾事,更不能乾太多事。

  整個天下,真正手握權柄的人,只有一個。其他人都是被余光照拂的幸者,豈可弄錯主次順序。

  韋應宏不是想不明白,只是剛剛升任首輔的喜悅,讓他一時看不清自己要負責的主體還是李贄,朝中的同僚只是次要。

  林如海想明白了,越加高興自家孩子的成長。

  而越聽越著急的韋應宏,還在李贄身旁悄悄給陳恆使眼色。

  差不多可以了,再說下去,這些人的親屬、故吏牽扯到一處,那是開朝以來有數的大案。

  最上頭的李贄卻聽的很滿意,一直到陳恆說完,都沒有對名單的事情,求問證偽。

  隻從這個反應來看,陛下手中顯然有自己的渠道。畢竟他一開口,問的就是,“陳卿覺得這些人該怎麽辦?”

  這個問題,林如海也問過。陳恆拿出相同的答案,回復著李贄,“陛下是要做明君,還是聖君?”

  許是這話聽著有趣,李贄在禦座上坐直身子,探頭反問這臣子道:“其中有何不同?”

  “若是明君,當以事實為斷。有則罰,無則免。大罪不容赦,小罪以人為主。”陳恆放下茶盞,從位置上起身,整著衣冠,邊拜邊說道,“若為聖君,當容常人所不能容。曹孟德陣前焚信,就是他有非同常人的氣度。”

  李贄聽的想笑,故意反問道:“在你看來謀篡大漢的曹孟德,也可為一代聖君了?”

  “非也。”陳恆勸誡道,“君子論跡不論心。臣隻說此事上,曹孟德有仁君之象。可做人就跟寫文章一樣,一兩處精彩,人皆有之。可要從一而終,一以貫之,只有少數人能做到。”

  看著面前剛剛立下大功的臣子,李贄又語氣莫名道:“若朕執意要殺呢?”

  “臣不才,願為陛下刀斧手。”陳恆一反常態,直接請命道。

  這下,李贄終於憋不住。拍案大笑道:“怎麽,素有青天大老爺之美譽的陳持行,也要助紂為虐嗎?我以為你要學一學山中高士,棄官不做呢。”

  這話說的誅心,陳恆卻絲毫不怕,隻沉穩應對道。

  “非也,臣願替陛下一展仁德,刀下留人。”

  陳恆答得,也叫一個直言不諱。

  李贄愣了片刻,良久,才伸手點著陳恆,作笑道:“派你外放,倒是走對了。伱比之前更有風骨,說話、做事也更有自己的底氣。”

  剛剛站直身的陳恆,不得不再次彎腰感恩道,“臣幸得君恩,一思一行當以陛下為重。”

  “罷了罷了。”李贄擺擺手,頗為無奈道,“壞了誰的名聲,也不能壞了你的。”

  眼前這人,可是自己將來要留給太子的宰輔之臣。豈能拿著陳恆好不容易積累的名聲,替自己背這口黑鍋。

  “說說你的賞賜吧。”李贄突然轉過話題,“你這次功勞甚重,說吧,你想讓朕賞你什麽?”

  怎麽突然就把話說到我身上了?陳恆呆了呆,有些心虛的看向韋應宏,趕緊懂事道:“臣不敢……”

  “知道你不敢說。”李贄也知道當著自己的面,這位狀元郎難做出什麽寵臣之舉。

  索性問道,“朕不妨問的直接些,你是想回京師,還是繼續待在松江?”

  聽到這話,陳恆馬上陷入思考。李贄卻擺擺手,直接道:“不急,你先回去好好想想。這次難得回京,你就先在京師陪朕過個年。”

  見李贄留下商議的余地,陳恆趕忙起身謝過。他知道李贄跟韋應宏有要事商議,更是不敢久待,連忙起身告辭。

  出宮的這條路,他是被夏守忠送出來的。

  繼戴權注定陪葬帝陵後,對方加封大太監的時間,指日可待。

  一路上,陳恆多以‘公公’稱呼夏守忠。

  夏公公倒是個妙人,嘴上說著不敢當,微妙的表情倒是看出幾分志得意滿。

  兩人走出好遠的路,臨到分別時,夏公公才鬼使神差道:“陳大人接下來可是要去晉王府?”

  怎麽我的行程,連你也知道?陳恆眨眨眼,隻好點點頭。

  他清楚,夏守忠選擇這個時候起話頭,必然是有些事要交由他轉達。

  夏守忠笑眯眯的看向狀元郎,神神叨叨道:“這幾日陛下叫小人多看看書,免得誤了宮中的大事。小人不才,有幸看到一句‘樹高而冠林,鳥成則翼飛’。

  小人才疏學淺,不知此句深意,還請狀元郎解答一二,免得陛下考教,反落個難堪來。”

  這沒什麽不好回答的,陳恆想了想,隻照著話的本意解釋一二。夏守忠含笑聽到最後,又一再謝過陳恆的提點,才補充一句:“勞陳大人替小人向殿下問安。”

  李贄身邊的親近人如此說,陳恆隻好應酬下來。

  其後再無諸事,臨到午門口,上了王府的馬車,陳恆一路暢通無阻的來到王府門口,就見到皇太孫李俊早早等在此處。

  …………
    …………

  兩人並肩走入王府時,李俊撿著宮內的事情,開了個話頭。

  “跟皇爺爺談的如何?”

  陳恆尋著一些能說的小事,說了個一半。

  李俊正值年少,逐漸長成的身子下,是不停冒出的個人意志。可惜太子和陛下尚未發現此事,甚少聆聽李俊的心思。

  此刻自己幾句閑話,就能得到陳恆的回應,李俊內心實在高興的很。

  他拉著陳恆站在門口,悄聲道:“父王正在跟曹大人商量事情,你一會進去說話留心些。”

  曹大人?那位翰林院的釘子戶?在朝廷養望數年的曹廷受曹大人,怎麽會突然來到晉王府?

  陳恆很是詫異這個消息。

  “他曾經給父王當過一段時間的先生。”李俊推門之際,將這份人際關系悄悄告訴陳恆。

  這是他的有意賣好,畢竟這個消息等陳恆回去,從林大人處也能得知。

  陳恆謝過李俊的提點,快步走入大堂。就見李賢和曹廷受一同坐在圓桌前,桌上擺著瓜果點心等物,菜樣沒那麽精致,很是尋常普通。

  這樣的招待方式,看來曹大人跟太子的關系非同一般啊。陳恆心中有了判斷,來到李賢面前給兩人一起行禮。

  “持行快坐。”李賢甚是熱情,直接將陳恆拉在自己右手側,與左邊的曹大人面對面落座。

  這位老大人還是自己鄉試的主考官呢,陳恆豈敢托大。坐下後,就當起老實巴交的和尚。

  李賢問一句他才答一句,對曹廷受更是恭敬有加。

  李賢特意召陳恆來,自然不只是為了關心一介文官的安危。話題饒了半圈,李賢果然問起臨敬殿的事情。

  李賢的理由也很能說服人,他擔心李贄的暴脾氣,會大開殺戒,導致朝局動蕩。

  如今太上皇剛走,帝陵還未修繕妥當。如此時候,帝棺還停靈在宮中,豈能大動乾戈。

  陳恆不知道此話有幾分真、幾分假,可他清楚一件事,一定是有勳貴跑到李賢這開始求情。

  這位太子在此事上的反應,實在叫人不好置評。

  為何歷朝歷代的皇家事,都如此勾心鬥角,叫外人置身其中,實在想不明白!
  陳恆不理解,隻好更加謹言慎行。

  可未來的大雍皇帝問詢,不拋點真材實料,又實難交代。

  陳恆隻好把自己的話,重複一遍,又刻意省下李贄說的話不談。如此做,既表露了自己的態度,又隱瞞下李贄的話語。

  眼前的難關,陳恆暫時以左右逢源,蒙混過去。

  李賢更沒有過多為難他,連聲道對方辛苦。

  陳恆小心應答,在旁陪坐許久,才由李俊出面,送其回到林府。

  …………

  …………

  林如海得知女婿在王府的遭遇,倒是給出一個極為精準的猜測。

  “怕是曹廷受想入閣擔任次輔。”

  陳恆聞言一振,曹大人終於要上遷了?不過這話聽著,為什麽這麽怪呢?

  “這,能做到嗎?”

  從翰林院直入內閣,說句屁股竄火,都不過分呀。

  “他在翰林院主持多屆鄉試,又培養過多任翰林。”林如海意有所指道,“你覺得他做不到?”

  陳恆想了想,疑惑道:“陛下已經準備分化新黨內部了?”

  林如海聽到這話,抬起手敲在女婿的腦門上,“糊塗,往後再沒有什麽新黨。”

  這句話,就變相坐實了陳恆的猜測。他忙吐了吐舌頭,站在嶽父身後,學著黛玉的手法,給老丈人捏起肩膀,求問道:“爹,陛下問我要留在京師,還是松江?您怎麽看?”

  私底下的時候,陳恆就省卻‘嶽父’這樣太過書面的稱呼。

  “你是怎麽想的?”

  看著日漸成熟穩重的女婿,林如海沒有直接替陳恆做決定,反而更看重對方的心思。

  “我想回松江。”對著最親近的家人,陳恆不假思索道,“我感覺接下來的朝堂,也平穩不到哪兒去。”

  “為何?你若借此留在京師,不出五年,就可擔任六部侍郎之職。”

  這樣一條通暢的大道,是個明眼人也能看出其中好處。

  陳恆苦笑一聲,歎氣道:“一來我自覺有愧松江百姓,想再看顧他們幾年。二來海運之事,牽扯大雍國運。松江是南北門戶,這個時候交給外行人,我實在放心不下。”

  他口中的愧,自然是那批戰死的民夫。陳恆能堅守到最後,以揚州和松江為首的民夫,實在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前者是自己的鄉黨,後者是自己轄區的百姓。

  他們為自己拋頭顱灑熱血,陳恆不想拍拍屁股走人。哪怕是回去面對百姓的責問,他也願意坦然受之。

  “那就去吧。”林如海點著頭,沉聲道,“不止是你,我準備讓玨兒跟你一起回去。”

  “他怎麽了?”陳恆有些困惑。

  “糊塗。”林如海笑罵一聲,“他這個年紀,也該回蘇州,參加院試了。”

  真是光陰如快馬加鞭,一轉眼,自家的小舅子都要參加院試了。

  陳恆暗笑著搖搖頭,兩翁婿還要深談些瑣事。外頭的賈敏卻過來催人,讓他們趕緊過去吃飯。

  …………

  …………

  榮國府內,這兩日剛因寶二爺平安回府熱鬧過一陣,很快就因為薛姨媽的哭聲,氣氛再次變得凝重。只是這份凝重中,更多的還是緊張。

  最近上門拜訪的舊客,實在多不勝數。他們打的名號各不相同,有說來看看寶二爺的,有說來看看賈老太太的。

  後者因為寶貝孫子回來,身子可見的轉好,已經能像往日一樣吃下半碗胭脂米。

  家中長輩身體轉安,本是個好事。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府中的氣氛感染,賈政面上的神色,還是凝重的很。

  他沒去管薛姨媽的喪子之痛,只是把寶玉召至書房,尋問起平安州的諸事。

  寶玉自己也是糊裡糊塗,他說個半天,把賈政聽的更加迷惑。

  前者見自己說半天也說不明白,忙提議道:“爹,你真想知道什麽事情,為什麽不去請我那妹夫來家裡坐坐?”

  “你何時跟他關系這般好了?”聽到寶玉主動提起陳恆,賈政更是意外反問。

  寶玉嘿嘿一笑,撓著頭道:“我也說不上來。孩兒自覺得往日的自己,確實像一隻井底之蛙。

  爹爹今日特意喊孩兒來,必然是牽扯甚大。與其問完孩兒,爹還要不放心。不如直接叫妹夫來,他說的話,您一定認同的。”

  “你能這麽想,再好不過。”賈政老懷大慰道,“果然放你出去走走看看是對的。男子漢大丈夫,不可拘泥在後宅之中。”

  對這話,寶玉還是不認同。後宅多好啊,有那麽多姐姐妹妹陪著自己玩樂。

  心裡這麽想,嘴上卻不敢這樣說。大概寶玉也知道,說出這話會被賈政數落。

  “可惜現在府中有白事,該用什麽理由請他來呢?”

  “孩兒去一趟就是。”賈寶玉主動請纓道。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