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紅樓讀書郎》117.第117章 一步步來(8915)
  第117章 一步步來(8.915)
  城外的戲台已經唱了三天,說來也是真的奇怪。許多書院的士子,看著神色日漸松弛的流民,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這是為什麽啊?明明沒費多少力氣,不就來了個幾個說書、唱戲的,就有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本事嗎?那我們之前給流民們,誦讀的聖賢書又是什麽?
  有人將這個問題,轉告給陳恆。說不上是考驗,還是求教。

  陳恆笑了笑,也沒藏私避諱,當著一幫同窗和其他書院人的面,說著自己的想法:“管子有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此話確實不假。”

  “可書裡的知識,我們還要拿出來用。”陳恆給一眾聽講的人,舉著例子,“光讓人吃幾口粥,蓋一床被子,還沒到談禮節、榮辱的時候。

  我們這幾日做的事情,都是讓百姓們放下心來。人在緊張恐懼中,是聽不進道理的。”

  “我們得把他們原來的生活還給他們。能聽書,能看戲。”陳恆的目光看向棚外的營地,那裡已經有許多自發趕來的賣貨郎,正在過來推車叫賣。

  “讓他們買到自己想買的東西,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重新開始安居樂業。”

  原先的粥鋪畢竟太小,陳恆要時常拉著人說事。陳淮津就跟辛素昭一起在粥鋪外,搭了一個棚子,供這些學生們聚集談事之用。

  “可他們的銀子也不多吧?”見有人提了個很好的問題,陳恆笑著點頭。“這就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

  這幾日他在學子間已經有些名聲,大家雖說不上多信服,可看到陳恆沉穩自信的模樣,心中多少還是期待著對方的方法。

  “有什麽我們能做的?”

  “要我們做什麽?”

  二三人齊聲問道。

  陳恆看在眼裡,喜在心裡,當即朗聲道:“事有輕重緩急,我們現在先得去城裡‘化緣’。”

  “化緣?”眾人聽的有些奇怪,他們都是揚州人,聽到此話不免有些頭疼。

  “嗯。”陳恆沒去注意這些人的小表情,繼續道,“我們派個百來人,就去城裡的各個街坊口,打上旗號,請街坊鄰居施些不要的破衣、舊被。”

  “這……會有人願意給嗎?”有人困惑,覺得此行有欠妥當。

  “之前官府,不是跟城中大戶收過幾次嗎,為什麽還要做?”

  “有。”陳恆非常自信且堅定的點頭,他比任何人都相信、也見識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有著多麽質樸美好的品質。

  只要有人告訴他們要怎麽做,只要有人帶起一個頭,立馬就是應者如雲。

  “城中的大戶終究是少數,又怎麽能跟上百萬的揚州百姓比。只有讓他們使上力氣,這些災民才能過好這個冬天。”

  見到大家似懂非懂的點頭,陳恆也不急,有些事做出來後,大家就都看明白了。

  “薛蝌,錢大有。”陳恆點了兩個人出來,“你們各帶五十人,依照我剛剛說的,三人一組去各個街坊口設攤。一人記,兩人收,凡是捐錢者一律不要,只收舊衣舊物。”

  薛蝌正要應下差事,又有人提問。

  “學兄,為什麽不收錢?”

  “年關將至,家家戶戶都有個不容易。有錢的人捐了錢,其他過來的人,看到是捐還是不捐。”陳恆語重心長道,“凡事不可太過,要守著我們救災的本分。只收衣物,城裡的人也不會敵視城外的流民,才會心生憐憫。”

  眾人這才恍然,原來一個小小舉動,竟然還有這樣的深意。

  言畢,薛蝌、錢大有領命而去,棚中的學子也散開各自繼續忙碌。

  杜雲京抓著機會,跑到陳恆面前,“恆弟,你讓我整理的東西,已經準備妥當,現在要拿來幹什麽?”

  陳恆聞言大喜,他是沒想到對方真的三日就能做成,當即真心實意的誇獎起來。

  杜雲京頂著一雙黑眼圈,驕傲道:“為百姓行義,萬死不辭。”

  “恆弟,你放心,裡面的記錄,我都一再校正過。有些疑點,我也命人重新打聽,絕對萬無一失。”

  這就是杜雲京,這種人做事的好處。他的為人,不畏上而憫下。只要是為了災民,絕對是個不辭辛苦的主兒。

  陳恆很是高興的點頭,忙把崔遊道招來,“崔兄,此事還要勞煩伱跑一趟府衙。將這些東西送到知府大人手中,他們自會知道怎麽做。”

  眼見被人拿走心血成果,杜雲京的神色有些不高興。見到崔遊道遠去後,也不再多說一句話。

  陳恆怎麽會不知道他的心思,只是對方的性子去府衙裡交涉,也有鬧出亂子的風險。

  好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拜托給杜雲京,不怕他耍脾氣,覺得自己厚此薄彼。

  “杜大哥,之前流民們人人都緊著生活,鬧不出什麽是非。如今大家放松下來,一定會鬧出糾紛、爭吵。

  此事關乎我們的心血,我交給別人放心不下。恐他們不懂律法,又無明理斷事之智。此地離府衙遙遠,也沒個鳴冤鼓等人敲,只能拜托你了。”

  打蛇打七寸,作為考過大雍律的舉人,負責此事最合適不過。陳恆對杜雲京的性子,也很有信心,相信他能交個信服的答卷出來。

  至於完美?別說縣令大人,就連府衙大人也不能說自己斷的民事,就能讓所有人心服口服。

  總之一句話,不求人人服氣,只求秉公行事。

  一聽是如此一等一重要的事情,杜雲京立馬振作起來,待聽完後,十分高興道:“恆弟,你如此信重我,為兄真是慚愧。恆弟放心,此事若有失,我倒提項上人頭來見你。”

  你說負荊請罪也行啊,說的這麽可怕。陳恆正要寬慰他幾句,杜雲京已經轉身跑的飛快。

  見狀,他也隻好搖搖頭。

  …………

  …………

  薛蝌、錢大有趕到城門口時,將跟隨的一百人全部打亂,分成數隊。他們記得陳恆的交代,三人中不能全是一家書院,必須交叉安排。

  待把人數分完,大家相約好碰頭的時間,都各自朝著目的地奔去。薛蝌另帶了兩個人,第一個去的地方卻是自己家。

  真是薛家的好大兒啊!
  等薛蝌敲開門,跟父母道明來意。薛瑱跟范氏都有些哭笑不得,一邊命下人收拾東西,一邊請兒子跟他的同窗坐下,稍喝一杯茶,略作閑談。

  聞訊趕來的薛寶琴躲在屏風後,隻遠遠看了一眼堂內的人,見沒有熟悉的身影,眼眸中隱隱閃過一絲不安的擔憂。又看著兄長臉上雖然疲倦,可激動高昂的情緒,才叫她稍稍放下心來。

  這幾日,薛蝌都是早出晚歸,寶琴連跟他碰面的次數都是極少。

  想著心中的掛念,她乾脆就躲在屏風後,偷聽著兄長講述城外的情況。

  這些話題,自然繞不開陳恆的身影。薛蝌講的高興,薛瑱聽著也是意外。

  “我以為蝌兒這個好友……”薛瑱朝著范氏誇讚道,“能折騰出報紙,已經極為了不得。沒想到他在做事上,也有這樣的才能。”

  范氏不置可否,隻點頭應和,“蝌兒能有這樣的朋友,是件好事。”

  “正是如此。”薛瑱欣慰的點頭,當年要不是何掌櫃東窗事發,他也想不到讓兒子來揚州讀書,更想不到他會在書院裡交下陳恆這樣的朋友,真正是世事難料。

  “出門辦事,還是要仔細些,待人接物都要留點心。”他叮囑幾句兒子,本想再捐些錢,卻被薛蝌嚴詞拒絕。

  待薛蝌將陳恆的原話搬出,連薛瑱自己也聽出了神,一直等到兒子跟同窗離去,才對著范氏道:“陳家這個孩子,到底怎麽教出來的?真叫人看的心癢癢,恨不得把他跟蝌兒換個人,讓他來給我當兒子。”

  “莫說胡話,蝌兒也是個好孩子。”范氏忍住笑,將相公拉回椅子上,“小心讓他聽到,心裡吃味。”

  “那倒不會。”薛瑱對薛蝌很有信心,大笑道,“他不是這樣的性子。”

  寶琴在哥哥離開時,就已經轉身回屋。

  她動靜小,爹娘又顧著說話,都沒瞧見她的來去。

  一路回到屋內,寶琴忍不住坐在位置上,想著那個人此時在城外的一番作為。

  說是傾慕也有,說是敬佩也有,又有更多無法言語的情緒藏在心中。她按捺住不安的心情,隻合十雙手向上天祈求。

  “老天爺,求您保佑哥哥跟他,一定要平安無事,逢凶化吉。”

  “小姐,小姐。”春雁怎怎呼呼跑進屋,“剛剛少爺讓奴婢拿走你不少衣物。”

  “我知道。”

  “春雁也給了呢。”

  “哈哈哈,好,等明年開春,我們再去買新的。”

  …………

  …………

  崔遊道趕到府衙時,林如海、黃維中亦在堂內坐著,另有府衙不少官僚等在此處,見到解元來此,大家都是問候幾句。

  韋應宏將他喊至面前,拿過杜雲京書寫的資料一看,已經忍不住皺起眉頭,心中道:竟有這麽多孤苦無依的老弱婦孺嗎?
  名單上,用紅字標注出來的丁戶,都是家中沒有成年男人的丁戶。不是奶奶帶著孫子孫女,就是妻子帶著兒女,或是祖孫三代一起。

  見到此類人約有四、五千多人,韋應宏也是思考起陳恆提供的方法。

  大家見知府大人陷入思考,也沒在堂下多言,隻拉著崔遊道打聽起城外的情況。他們說的小聲,並沒有吵到韋應宏的思緒。

  良久,等到韋應宏心中拿好主意,他才輕咳道:“城外有數千老無所依者,諸位以為當如何?”

  上頭這麽問,自然是要出手的意思。

  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考量,說的話也不是挑刺找毛病,都是依照現實提出來的想法跟意見。

  但說來說去,都是繞不開養濟院的去處。所爭的,無非是在怎麽安置,讓哪些人先進來,哪些人留在後頭。

  畢竟城裡的養濟院,能容納的人數也有限。

  韋應宏聽了半天,還是覺得不對味。

  大概是因為陳恆冊子中的那句:“將這批人安頓好,揚州不是平白多出十萬人的衣食住行?他們但凡每人買上一件衣服,吃上一口飯。這些花銷,不還是用在揚州。”

  “錢在庫中,到底只是死物,讓它在百姓、商人手中轉起來。蘇州、金陵、杭州等地的商人,豈不是人人奔至揚州?”

  陳恆沒提具體的方法,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寫在冊子上。

  韋應宏跟林如海都是聰明人,隻稍作思量,就明白其中的奧妙。

  大雍朝雖無金融之學,可對於錢、商、民之間的認知,已經有些早期的萌芽。從宋、明開始,再不似之前的朝代那般,到談錢色變、言商羞人的程度。

  尤其是在明朝萬歷年間後,各府縣的商業往來更是絡繹不絕。在江、浙、粵等等這樣商業發達的地域,商業更是每個知府大人必須重視的地方。

  最後,韋應宏還是說出自己的主意,一錘定音道:“黃知州,你去府庫裡拿三萬兩紋銀出來。”

  “到了城外,問問名單上的百姓。有一年內不想離開揚州的人,就給她們家一人三兩銀子。將她們接至城內,二戶為一隊,給她們在揚州裡找處房子,房子小點也無妨,先擠一擠。”

  他說完,視線已經看向林如海,後者起身道:“揚州各處租房信息,幾家報鋪跟牙商都整理好,送上來了。”

  “挑出低價者,再跟他們說,把租價折半。他們的損失,會從明年的稅賦裡減免。”韋應宏說的乾脆利落,帶著不容拒絕的意思。

  “大人,那明年想要離開的百姓怎麽辦。”黃維中朗聲問。

  “一人給二兩,先收至濟養院、揚州各大書院過冬。若是放不下,就安排驛站車夫送去各縣,讓縣令們好生照顧,明年我會親自過問此事,讓他們事無巨細,一一記錄下來。”

  反正這些撒出去的錢也離不開揚州,縱然有下屬反對,韋應宏還是秉持了自己的意見。

  等到堂內的議論聲稍稍過去,韋應宏又提出下一個議題。

  “大旱之後必有大澇,大家也討論討論招民夫的事情吧。”韋應宏指了指杜雲京的文書上,那些家中有兩個男丁以上的人家。

  “順便把民夫們的工錢也一起商議了。”

  “大人,如此勞師動眾,我們揚州也沒這麽多地方要治理啊。”

  韋應宏大笑道,“怎麽沒有,城西還有幾處荒地,剛好可以拿來建房。保障湖也要清理下淤泥,長、淮兩河,正好借著水位下降,修正下河道、河堤。”

  “萬一大澇沒來呢?”有人問。

  “那萬一來了呢?”韋應宏反問。

  最後還是林如海出面,將自己這幾日從史書裡搜羅出來的記錄,擺在眾人前面。

  看著明朝末期,那一個個慘絕人寰的天災,這才讓大家將信將疑的點頭同意。

  看見下屬們再無疑問,韋應宏沉聲道,“繼續議事吧。”

   第二更來了哈,信守承諾。明後幾天的更新,你們會看到寫精彩刺激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求票,求票。爆肝了,今天一萬兩千字啊啊!

    PS:改到後面,頭開始疼了,先去吃個晚飯,睡一覺,明天起來修改潤色。肝疼肝疼。

    PS:我更了一萬二,少兩章欠更,不過分吧。比心,愛你們。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