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長生從聊齋開始》第212章 藥王
  第212章 藥王
  秦川算出靈吉菩薩寂滅時,保安堂外,走來一個僧人。

  身著黑色袈裟,手持黑色的飛龍杖,身上魔意森森,卻可以由衷體會其身上有磅礴佛性存在。

  “小僧靈吉見過玉宸道君。”黑袈裟隨著僧人見禮,搖曳擺動,有種說不出的魔性,透出天魔般的自在、空寂。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一僧涅,一僧出。有意思。”秦川立時明了,靈吉菩薩寂滅,便隨之出了一尊魔菩薩。

  這是黃風怪,又非是黃風怪。

  但他法眼看到的確實是一個黃鼠披著黑色錦斕袈裟。

  他取出一個玉壺,恭敬遞上。

  “十枚人參果,一枚不少。”黃風怪取代靈吉菩薩,成了魔靈吉。依舊前來送上人參果。

  “但是來遲了。”秦川對此,只是垂眸,輕聲說了一句。

  隨即拂袖。

  恰逢大日升到正午十分,豔陽高照。

  洶洶太陽真火,似是聽了秦川這一袖的指揮,化為火龍。

  轟!
  一道太陽火龍自虛空落下,轉瞬間淹沒魔靈吉。

  點燃了他身上的磅礴佛性。

  靈吉雖然寂滅,但靈吉的佛性依舊沒有和黃風怪的魔性完全融合,秦川法眼之下,看出這破綻。

  太陽真火點燃佛性。

  如同點燃稻草,霎時間起了熊熊大火。

  將魔靈吉吞沒。

  以太陽真火點燃佛性,更引動了佛門大日如來的佛意。

  魔靈吉慘嚎一聲。

  旋即在原地化為劫灰。

  如此輕描淡寫,根本看不出秦川用出什麽厲害手段。

  只有真正的大能才看得出來,其中展示了玉宸道君多麽可怕的洞察力,誰能保證自身的法,真正圓融無礙呢?

  若被玉宸道君看到破綻,他就能抓住破綻。

  秦川沒有絲毫欣喜,使用這太陽火龍,耗費了他上次從雷劫收集的劫氣,好在又從魔靈吉這裡得到補充。

  而且只是將對方魔菩薩化身寂滅,那黃風怪的真靈顯然是寄托了魔佛,除非秦川殺死魔佛,否則黃風怪也是不會死的。

  對方來送人參果,既有魔佛示好之意,也是想試探玉宸道君。

  “無聊。”秦川吐槽一句。

  以他如今萬劫不磨的特征,就是靈山世尊親至,又能試探出什麽呢?

  當秦川察覺到魔靈吉的佛性和魔意時,就知道靈山其實自顧不暇了。西遊?魔佛?

  秦川結合前世的種種見聞,加上太易經對天機的推演。

  大致把握了未來的脈絡。

  清風童子、鍾離權、魔靈吉三個他目前接觸的人,分別代表三個劫數。清風童子是西遊劫數,鍾離權是東遊劫數,魔靈吉是魔佛之難,無法無天。

  而他作為玉宸道君,上清七十二化之一,修劫滅,主殺伐。

  上清劫滅。

  最終一切劫數都歸於他。

  大體主線是如此的。

  只是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何須有太多算計。

  秦川一劍挑破玉壺,十枚人參果,一一在列,身上有魔意森森,青玄劍一劍化十,以入微之法,將其中魔性一一根除。

  開業不久的保安堂,很快就倒閉了。

  秦川以青玄劍,斬斷近來纏身的因果線,變得愈發平常起來。

  他離開保安堂,就在長安城裡閑逛。

  盛唐的繁華,剛剛拉開序幕。

  一晃就到了貞觀四年。

  …

  …

  貞觀四年,三月十五日,大同道行軍副總管張寶相活捉頡利可汗,獻到京師。二十九日,李世民向太廟報告俘虜了頡利可汗。夏四月二日,駕到順天門,軍官捉住頡利來獻捷。自此西北蕃邦都請求奉給李世民尊號為“天可汗”,於是李世民降下璽書封立他們的君長。

  從渭水之盟,到活捉頡利可汗,李世民隻用了四年時間。

  成為“天可汗”後,李世民如釋重負。

  “建成、元吉,看到了嗎,這殘破的天下只有讓我來收拾。”李世民四年來,幾乎將所有空閑的時間,都用在國事上。

  昔年馬背上的皇帝,此刻也身上長出許多贅肉。

  遙想當年虎牢關時,帶著尉遲敬德探竇建德的大營,已經過去了十年,如今回想,恍如隔世。

  貞觀皇帝和秦王,成了兩個不再交集的人生。

  長孫皇后來到李世民身邊,給他送上一碗羹湯,李世民沒有喝,大功大業是最好的補藥,讓他無時無刻充滿著驚人的精力,仿佛永不疲憊。

  突厥經此一役,再不足以威脅唐朝的統治。

  外王而內聖。

  李世民清楚,真正休養生息的時機已經到來。

  但是對外的擴張依舊不能止步。

  他要將漢文漢武的功業集於一身,才真正當得起千古一帝,讓世人清楚,玄武門之變,他做得有多麽正確。

  另一方面,李世民同樣是一個情感充沛的人。他見長孫皇后到來,問:“上次孫真人給杜克明看病之後,可見得有好轉?”

  孫真人便是藥王孫思邈。

  杜克明是房謀杜斷的杜如晦,字克明。

  “孫真人說他的病需要靜養,再不能操勞國事。”

  李世民想到自己這位心腹,多少大事,都是房玄齡提出,他當機決斷。而這決斷的背後,則是無數日夜,披肝瀝膽地綜合各種信息進行分析總結。

  斷之一字,何其難也。

  其背後背負的責任和使命,讓杜如晦不敢出任何差錯。

  偏偏還要裝作成竹在胸的樣子。

  他體諒杜如晦的艱難,在其生病後,從全國各地尋訪名醫,終於請到一向雲遊四海,蹤跡縹緲的孫思邈。

  既然孫思邈這樣說,李世民再不肯勞累杜如晦。

  一想到杜如晦纏綿病榻,李世民都忍不住想落淚。(李世民愛哭的史料很多,比如高士廉去世時,就想去哭靈,被勸止後,回到東苑望南痛哭。杜如晦死後,李世民賜給房玄齡一條黃金帶,就馬上想起了杜如晦,哭了起來,又賜了一條黃金帶,讓房玄齡帶到杜如晦的靈房……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歷史上像他這樣感情充沛卻又立下很大功業的皇帝,確實很罕見。)
  他想到杜如晦,就想出宮去看看。

  …

  …

  杜如晦府內。

  孫思邈與一個道人在別院裡閑坐。

  “道兄所言,大醫精誠,實在是說到了我醫家的精辟。”他歎了口氣,“醫者不以道長生,隻願醫這人間疾苦,便是我醫家的聖道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