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長生從聊齋開始》第157章 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8k)
  第157章 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8k)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

  秦川使用寫過諸多文章,筆頭已經全白,隱約有浩然之意流轉的狼毫筆著墨落筆。

  筆頭吸飽墨水。

  他先寫下開篇第一句話。

  轟!
  刹那間,雪白的宣紙突然自焚,而狼毫筆的筆頭居然燃燒起來,宣紙上的墨跡半點不留存。

  “寫不出來?”饒是秦川當慣了文抄公,這等怪異可怖的事,還是第一次遇見。

  他立即撲滅狼毫筆筆頭的火焰。

  原本潔白晶瑩的筆毛燒掉尖頭的一部分,余下泛起焦黑的糊味。這可是浸染過浩然正氣和不知多少文氣的狼毫筆,雖然遠遠比不得體內的誅邪筆,可也是一件不同凡響的靈物。

  秦川心裡一陣肉疼。

  此筆隨他很久,且是他親手製作,加上他對煉器初解的體悟越來越深,將來是打算將其作為自身煉道之寶的。

  “看來此書因果之大,遠遠超乎我的預計。”

  秦川停止下筆。

  旁邊紅袖添香,為秦川研墨的清清亦被驚嚇到,一臉擔憂,卻沒有發出聲,不想驚擾到公子。

  她清楚,這種事自己沒法出主意,說話還會干擾公子的思緒。

  做好一個工具人,等公子吩咐就好了。

  她在秦川身邊學到很多事,其中一條便是量力而行。

  無謂的憂心舉措,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意義,頂多是舒緩自己的憂心,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知止而後有定。

  秦川端坐書案旁,緩緩閉目,心頭流淌這篇小說的字字句句,完整的故事輪廓呈現,場景呈現。

  他耳邊升起海中波濤聲。

  一座仙山的輪廓慢慢浮現。

  是三島之來龍,十洲之祖脈!

  “還是得寫。”

  秦川元神通達天機,道心萌動,能感應到冥冥中一道機緣朝自己而來,他很清楚知曉這是一個大機緣。

  這本書一定要抄出來,其中必然有天大的機緣隱藏。

  而且此書雖然故事玄奇,瑰怪壯麗,實則也是一本修煉秘籍。或許落筆成功,對此世有開道的重大意義。

  再難都要寫出來。

  狼毫筆不能落筆,誅邪筆呢?

  再試!

  秦川用誅邪筆附著在狼毫上,開始落筆。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

  龍飛鳳舞的一個個字出現在宣紙上,這次沒有自焚。秦川松一口氣。但是心中有些肉疼,因為就這些字,誅邪筆存儲的文氣便消耗了一些。

  怕是寫不上幾個回目,這些年積攢的文氣都要消耗一空。

  哪怕他現在依舊有文氣源源不絕地回來,可明顯趕不上書寫此書文字的消耗。

  只是還沒等秦川繼續落筆。

  秦川看向宣紙,微微驚駭,因為宣紙上的字以很快的速度消失了,沒有自焚,可直接墨跡隱退。

  天道不許麽?
  他隱隱察覺到一股規則之力在抹去剛才宣紙上的文字。

  他準備布道心學,本就是有打破一切,再造寰宇的氣概,自然不會畏懼,只是在想如何真正把此書寫出來。

  在他原本的設想裡,此書是分兩部分。

  前一部分寫求道,後一部分寫造反。

  至於後續的續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九九八十一難未必要寫出來,可看情況而定。

  因此此書的名目,暫時也不叫西遊記。

  因為西遊是後續的故事。

  他尚未命名。

  打算先寫出來。

  秦川定神,心想大概是理學統治九州太久,九州天道和理學產生神秘聯系,對此書的內容有本能排斥。

  小說的影響其實很大,因為可以通過話本、說書甚至戲台等多種形式,深入底層。

  稗官野史,小說家言,往往對普羅大眾都超乎想象的影響力,不遜於儒門森嚴的禮教。

  秦川心如電閃,想到了鬼墨。

  誅邪筆附著狼毫落筆寫字肯定是沒問題,問題是出在墨水上。

  普通的墨水不行,可以用鬼墨來試試。

  實在不行,請袁洪放點武聖的血?正所謂師傅有事,弟子服其勞嘛!

  秦川心裡想起不知跑哪去了的大徒弟。

  他清楚,只要這本書的內容真正呈現在世上,後面的印刷應該就沒問題了。既然天道規則之力不能抹去,自然就能繼續存在。

  現在要做的是如何使其留存下來。

  秦川取出鬼墨,這玩意他還有一些存量。他再用青玄劍割破手指肚,以血和墨。

  放血這一步,就不用清清幫忙了,研墨這一步,還是清清來。

  秦川的血暫時比不上武聖的血,可也很接近了。

  熾熱的血氣,在研墨的過程中,對清清的神魂好似一個大火爐一樣釋放的火氣一樣,弄得她香汗淋漓。

  這是神感於內,體感於外。

  只要經受住磨礪,對修煉是有益處的。

  很快血墨混合完畢。

  鬼墨和強大的武者血氣本是水火不容,融合在一起,也有種水火交攻的異象,看起來有些嚇人。

  但也因此迸發出強大的異力。

  秦川以誅邪筆附著狼毫,吸飽黑紅的鬼墨,開始落筆。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

  這次一氣呵成,連誅邪筆消耗的文氣都比此前少了大約三分之一。

  果真有效!

  秦川心裡一喜,然後靜靜等待,過了好一會,宣紙上的墨跡都沒消失。只是外面的天色愈發陰沉,陰風怒號,似有鬼神嚎叫一樣。

  這等怪象,自然嚇不到秦川。

  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繼續寫到:

  “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sì)、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

  元會的概念落筆,秦川覺得自己的元神都有些消耗。

  許多洪荒流小說,都喜歡用元會來形容修煉法力的深厚程度。

  往往數十元會的法力,才算得有點厲害,在洪荒能當個小大佬。

  秦川清楚,這是此書在消耗他的精氣神,來對抗天道規則。秦川因此也和這書產生緊密的聯系。

  他心中有些悸動,也有些激動。

  定住心神,秦川一鼓作氣,繼續寫道:“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

  日月星辰,謂之四象。

  隨後秦川奮筆疾書。

  “感盤古開辟……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

  終於寫到石猴出世的段落。

  清清看見,公子額頭竟出了細密的汗珠。

  她為之心緊,愈發大氣不敢喘息。

  只是遠遠眺望桌上白紙的文字。

  “公子是要寫一個石猴的故事?恁地如此艱難?”

  她自來見公子落筆著墨,寫就文章小說,無不如意,還是第一次見公子如此艱難的時候。

  而外面天色愈發陰沉,狂風呼號。

  當真是筆落驚風雨,書成泣鬼神。

  秦川隨即罷筆。

  他剛寫到這裡,有些心力不繼的感覺,需要休息一下,緩一緩。

  因為越寫到後面,落筆越是艱難,元神消耗越大。

  猴王出世這一段,竟然讓他元神疲憊之感大增。

  他心知這是因為自己在無形中以元神對抗此方世界的天道。也不能說是對抗,而是強行要在天道裡加點東西。

  的的確確是演化一道出來。

  元神之道。

  修心之道。

  石猴出世到求仙修道這一段,實則就是一個有別於鬼仙、武聖修行的另外一道。

  何況石猴更不在天地人神鬼五仙之中,超脫世外。

  這已經不是故事本身的問題,而是其理念觸及到了此方世界天道的核心。

  書中寫石猴出世求道,實則也是在此方世界演道。

  因為完完全全呈現出了別樣的修行之道。

  猴王求道,

  此世演道。

  秦川知道光是這第一回目的內容,就有無限妙處,他作為第一個抄錄者,獲益肯定會非常之大。

  秦川暫坐定休息,運轉玉虛法門,心內觀想元始道相,那種天道的壓力在元始道相下緩緩散去。

  不愧是象征無,象征開辟的元始天尊。

  哪怕只是秦川觀想而出的元始道相,此方世界天道也不得不給幾分薄面。

  這應該是本能了。

  天道出現在天地開辟以後,元始天尊則象征開辟。

  前後不可謂不分明。

  過了一會,秦川眸子發出清光,緩緩吐出一口白練似的長長氣息,射出門外,消散在風雨裡,將外面的鬼哭神嚎聲衝散。

  太聒噪了,影響他抄書!

  他這一道白氣,還有鋒銳浩然之意,聖道氣息流轉,壓製鬼神。

  秦川現如今也是亞聖,雖然有點水,可畢竟是公認的。

  不是什麽毛神野鬼都可以來冒犯。

  接下來寫石猴在花果山做了美猴王,於水簾洞逍遙自在。石猴天生不凡,享樂天真,不知不覺間三五百載過去。

  這是歡樂時光,秦川寫得極為順暢,天道壓力也小了許多。

  可是秦川很快話鋒一轉:
  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眾猴慌忙羅拜道:“大王何為煩惱?”猴王道:“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一點兒遠慮,故此煩惱。”眾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眾猴聞此言,一個個掩面悲啼,俱以無常為慮。

  這是猴王生發長生之心。

  此心一發,如聖賢心發作,不可收拾。

  求道之心一起,石猴仙道求索之路,便即開始了。

  海量的天道壓力陡然而至。

  但是秦川已經開始適應,落筆繼續書寫第一回目的故事:
  “石猴出海,先入人世紅塵,一心裡訪問佛仙神聖之道,覓個長生不老之方。可見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

  它於南贍部洲,串長城,遊小縣,不覺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筏,又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登岸遍訪多時,忽見一座高山秀麗,林麓(lù)幽深。”

  故事寫到這裡,秦川靈台忽地綻放光明,元神似有一股道氣環繞,說不出的舒服受用,隨即天道壓力猛然增加不知多少。

  元神如負著一座高山,沉甸甸的。

  此山正是靈台山。

  寫到靈台山,心中見靈台。

  “靈台問道呵!”

  秦川不管不顧,繼續書寫,寫到石猴上山尋道,遇到樵夫,聽其唱了一首道歌: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黃庭》二字一落下,秦川不覺神思悠然,妙處難言。

  他方才擱筆,體會心中悠然道意。

  天道壓力也緩緩減退。

  而此時,以血和的鬼墨,剛好消耗殆盡了。

  秦川又取出剩余的鬼墨,然後放血。

  臉色微微一白,卻飄然有神仙之態。

  清清研墨,秦川細細體會剛剛莫名感悟到的黃庭道意。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這是黃庭道意和道經的相通之處,而黃庭道意更直指修道煉炁——“心不動,炁自固。意不動,神自靈。”

  道德經直指修行本源,而黃庭經則是修行身心的內容。

  乃是道家修煉之人,意圖以個人身心修煉來超脫凡世,以達長生自在久視之逍遙的解脫境界。黃庭經便是其個人身心修煉經驗結果的傳授與記錄。

  黃庭經流傳版本很多,主意脫胎道經,而流傳各有不同,玄妙難解。

  其歸納總結,本源來於道經,皆是太上道統。

  有《太上黃庭內景玉經》和《太上黃庭外景玉經》兩部。

  秦川聽青雲道長說過,此世的黃庭經,內景藏於龍虎,外景落於嶗山。安平帝曾去求肯,皆推辭散落遺失,不知真假。

  他現在是機緣巧合下,引動了徘徊世間的黃庭道意,觸摸到玄妙之處,若是還要深入了解,參悟消化,須得見得此世的正本,才能鍥合其修行妙旨,真正化道己用。

  黃庭道意在心中靈台蕩漾,化入靈台中,秦川方才從坐定中出來,心想這西遊記第一回目的內容,便已經玄妙無窮,實在是修道的總綱,大道的源流。

  結合他自身的經歷,愈發認定,定是有這麽一個西遊世界存在。

  說不得他將來能破空去得。

  一念起,則緣生。

  秦川心知,怕是有感應了。

  但現在遠不是想這些的時候,他平淡心緒,清清恰好研墨完畢。

  主仆二人甚有默契。

  秦川徑自取筆,誅邪筆附著狼毫,筆頭吸飽墨水。

  如今狼毫有些焦黑的筆頭,隱隱可見清氣流轉,生出難以言喻的玄妙,使秦川心頭微微一動。

  此前筆頭燒焦的部分被清氣玄妙覆蓋,與浩然之意有別,兩者漸漸融合,令誅邪筆都有了寄托其上的趨勢。

  難道狼毫能和誅邪筆融為一體?
  若是如此,當真是一件好事了。

  秦川心思一閃而過,著墨揮筆。寫到這裡,他用了草聖書法,龍飛鳳舞的筆跡,道家韻味十足。

  石猴得樵夫指點,上靈台山,訪到一座洞府。

  “又見那洞門緊閉,靜悄悄杳無人跡。忽回頭,見崖頭立一石碑,約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闊,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靈台方寸,是指“尋”;斜月三星,即指“心”字。即
  合起來便是“尋心”二字。

  石猴求道,入得仙山。便是求道尋心。

  這暗合心學要旨。

  接下來便是那精通三教諸子百家、法力無邊的菩提祖師出場。

  有詩為證: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接下來便是石猴拜師,祖師叫它以孫為姓,給它取了個法號——“悟空”。

  孫悟空三字一出,外面陰沉的天空劃破一道閃電,電閃雷鳴,風雨大作,仿佛某種禁忌,由此打破桎梏,降臨此間世界了。

  寫到這裡,第一回目的內容終於完成。至於向後,石猴修什麽道果,且是下回的內容了。

  秦川再回到開頭留白處,補上第一回的題目。

  正是“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這一夜電閃雷鳴不止。

  秦川一夜未眠,看守書稿,可不想被雷火毀去。

  事若反常必有妖,驚得梁帝連夜喚來欽天監,詳細詢問後,都沒問出個所以然呢,弄得梁帝夜不能安枕,生怕弄出什麽事。

  他被秦川怒斥之前,哪裡有這樣憂心過。

  現在為了穩住朝局,不得不多費心思在朝堂上,耽誤修煉事宜。

  若是秦川知曉,肯定會嗤笑一聲,陛下,你這點微末道行,還有什麽可修煉的。

  因為梁帝身為人王,受到天道壓製,現在勉強修煉到神魂即將出竅的階段。數十年來苦功,花費不知多少修行資源,就修煉出這麽一個東西來。

  他也不是沒尋到真法,可是人家慢起來頂多是龜爬,梁帝慢起來就是蝸牛了。

  這已經不是千裡馬和駑馬的區別。

  若非如此,梁帝也不會搞那麽多歪門邪道。

  有秦川護佑,書稿終究沒有被毀去。第二日,天光明媚。第一縷晨曦透過紗窗,照到書案的書稿上,有氤氳紫氣生出,妙不可言。

  秦川由此心知,這書稿是保住了。

  但原稿還是留在他這裡為妙。

  後面顧亭林來要稿子,秦川給他看。

  顧亭林見得書中內容,大拍腿道:“這一篇回目裡,滿藏修行的妙處,只是我怎麽沒看出哪裡有打破桎梏,再造乾坤的氣概呢?”

  他是儒道釋三家都有涉及,而且學問精深,只是不喜歡道門、佛門的宗教行為,對此一向嗤之以鼻。

  除此之外,對儒家的名教、禮教也厭惡至極。

  他認為禮法是桎梏生民的最大惡手。

  秦川笑道:“顧兄讀得太粗略了,你再讀讀?”

  顧亭林於是細看,忽地拍掌道:“原來關竅在猴兒的名字裡。悟空,好個悟空。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需悟空。這句我給你補上落在最後。”

  他忽地想到秦川沒寫出有這句話意思的文字的緣由,“算了,原來伱是這個意思,先不補上。”

  顧亭林明白,若是加上這一句,就會讓許多人都可以看出來,這書的隱藏意圖——打破舊有的桎梏。

  靈台方寸尋心,得悟空之名。

  便是要超脫生死,不受生老病死的桎梏。

  落在世間,那就是不受其他桎梏了。

  秦川不寫,就是為了方便前期推廣,免得受到有心人阻攔,或者給官府設為禁書。

  而且安平老兒好道,若是此文傳到皇宮大內,說不得滿心歡喜,要仔細研讀。上行下效,這書推廣起來更快。

  等到後面部分內容流傳出來,保準給皇帝一個大大的驚喜。

  “顧兄果然聰明絕頂,一點就透。”

  顧亭林微笑:“我這心眼子可沒你多。”

  秦川淡然一笑:“須知要和惡人鬥,心眼子怎麽能少?君子行其道,先以小人之心度人。”

  顧亭林點頭,“人之初,無善惡。若是世道渾濁,惡人自然就多了。君子行其道,以小人之心度人,那也是因為世道啊。”

  秦川笑著對他道:“可你我之所為,未必能讓世道變好,人心易變,易亂,興許世道會更差。”

  顧亭林一怔,沉吟道:“確實有這個可能,真到了那一刻,又當如何?”

  秦川搖頭,表示不知。

  顧亭林良久之後,忽地笑起來:“那也到了那一刻再說。大丈夫行事,哪有那麽多扭捏。不做事就不會犯錯,不就跟庸官一樣了嗎?此道,我不為也。”

  只是得秦川提心,他狂放之心,生出更多細膩來。即使會犯錯,也得做事更加仔細,避免許多無謂的過錯。

  古人雲,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顧亭林又道:“筆名和書名可還沒起。”

  “這是此書第一部,暫且命名為《大聖傳》。”

  秦川又補了一句,“天地之中,那超脫一切,不受拘束的存在,名之為——大聖。”

  妖族有妖聖,而大聖非是妖聖所能描述。

  石猴是天生頑石得道人身,可以為妖族,可它的經歷可不只是一個妖能概括的。

  顧亭林擊掌道:“好一個大聖,好一個超脫一切,不受拘束。筆名呢?”

  “吳承恩。”

  “這有什麽講究嗎?”

  秦川微笑:“隨意取的,難道你要用本名?”

  顧亭林哈哈大笑,“還是算了,不然一出書,就容易被找麻煩。”

  梁帝現在神經很緊張,要是秦川此刻以本名出書,說不得會使壞,弄出波瀾。

  反正有書院的渠道,先以書院作為試點,很快就能在神都的中上層鋪開。

  這第一回目的內容,確實沒有任何犯禁之處。

  還能引起人對修道的遐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安平帝喜好修道,這書自是極有市場的。

  …

  …

  國師府。

  國師與白猿妖仙的約戰推遲了,那妖仙說有要事,將約戰的日期推遲到今年中秋,東湖月滿之時。

  其實滿月在天,群星疏淡。

  正也是論道的好時候。

  至於國師自然巴想不得。

  他才不想跟白猿這老怪物鬥法,乃是此妖非要與他論道,說是要了因果。

  國師想破腦袋,都想不出,自己和白猿妖仙有什麽因果。

  怕真是神仙殺劫來臨,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好在他打聽到白猿妖仙似乎有什麽缺陷,現今的實力沒到真正七大妖仙的層次。白猿妖仙推遲約戰,應該與此有關。

  他可以從長計議,趁機使壞,說不得能有奪取白猿妖仙內丹的機會,屆時他煉化妖丹,說不得能真正稱霸此世,什麽亞聖也不用放在眼裡了。

  那日他被秦川的子不語神通驚退,細細思來,肯定是秦川身上有聖道境界,才使他不能驅使天地之力,而不是秦川已經功行圓滿,實力在他之上。

  即使如此,他也不敢小覷對方。

  對秦川的忌憚之心大增。

  只是要對付秦川,顯得從聖人大義上著手,這不是他擅長的事,反正陛下比他更急。

  國師修佛法,知因果,清楚自己和秦川結了梁子,到殺劫時,必然得了結,敵對的立場是沒法改變的。

  何況他是異類修佛法,百無禁忌。

  說起他有今日的修為,離不開一位絕世妖仙。

  昔年他在黃教大雪山光明寺附近修行,寺中有三大法王,佛法無邊。國師便是在附近,感受佛法熏陶,開啟靈智,逐漸修煉有成。

  那日,黑山老妖去大雪山光明寺問道,以一妖之力,獨創黃教聖地,那一戰當真驚天動地,佛血如雨。

  雖則黑山老妖終於退卻,可一名法王身受重傷,不得不坐化當場,留下舍利。

  當時黃教紛亂不止,國師尋到機會,將舍利盜走,從而練出一身驚天動地的佛法來。

  他如今修為,已經直追當年的法王。

  可是每每想到當時黑山老妖的蓋世妖威,心裡總是有一股難言的恐懼蕩漾。

  據傳聞,黑山老妖是一個稱號,每一代黑山老妖都有破空離去,得道飛升,去往另一個層次更高的世界。

  這一代黑山老妖乃是第四代。

  國師翻閱過皇宮珍藏的典籍,找到隻言片語記載,裡面有個驚天動地的信息透露出,諸子中的某一位便是三代黑山老妖行走人間世的化身。

  這信息太過驚世駭俗,而且頗為隱晦。

  國師都不太相信。

  但是對神秘的黑山老妖的敬畏之心,更是油然而生。

  七大妖仙,也是強弱不一的。

  黑山老妖儼然有天下第一妖的實力。

  國師因此,對世界一些離奇古怪的記載或者稗官野史、小說家言極度感興趣。

  這天一篇名為《大聖傳》的小說開頭送到國師府。

  國師翻閱之後,心頭震動無比。

  “靈台方寸,斜月三星。這是修行煉心之道。菩提祖師,又是何許人也?我且仔細推敲一番,入宮給陛下瞧瞧,他肯定喜歡。”

  這小說開頭剛剛在神都裡隱秘流傳。

  據說是書院裡某位大才子寫的。

  …

  …

  皇宮大內。

  “下面呢?”

  “下面怎麽沒有了?”

  安平帝正看到妙處,隻覺得自己仿佛代入石猴。他和這石猴其實很像,都有超脫世俗塵世之心,長生問道之心別無二致。

  剛看到石猴拜師菩提祖師,得了姓名。

  下面居然沒有了。

  東海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

  “問問翰林院的編修,東海可有此地?”安平帝想到那三島之來龍,十洲之祖脈。

  心裡熱切不已。

  生平第一次有著強烈的開疆辟土之心。

  真有這地方,一定要打下來。

  三島來龍,十洲祖脈。

  既然能孕育天生石猴,必定靈氣非凡。

  他修煉進步不大,分明是沒有一個好的洞天福地的原因。

  雖然他也上過龍虎山,可天師府的洞天福地,靈氣也就那樣,對他修行幫助不大。

  他不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即使有天道枷鎖阻礙他修煉,可他道心如淵。分明是外力不夠。

  …

  …

  伴隨大聖傳流傳神都,尤其是最開始在書院擴散。

  無數青華文氣通過冥冥中的感應匯聚到秦川這裡,誅邪筆吸了個痛快。

  上次寫第一回目的內容,秦川算是把誅邪筆幾年積攢的文氣消耗一空。這次居然很快就補回來不少。

  他準備坐定一夜,養足精神,放空思緒,然後醒來開工。

  秦川進入定境。

  然後醒轉。

  他竟出現在一座石門面前,秦川目光落向石門,

  “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十個字極為醒目,用的是秦川極為熟稔的甲骨文字,血淋淋出現在石門上。

  有陰森、恐怖的氣息,自石門背後,撲面而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