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長生從聊齋開始》第145章 一朝得道(4k)
  第145章 一朝得道(4k)

  太子、親王、後妃等匍匐於地,恭賀梁帝。國師退後躬身行禮,雙手拳頭攥緊,金身的肉掌,都攥出金紅色的血液來。

  他和道衍有特殊聯系,剛才因此受到了聖道衝擊。

  差點就跌落境界了。

  百聖齊鳴之威,著實讓他出乎意外,且沒有任何準備。

  …

  …

  另外,聖人降世,豈非不是聖人在朝。

  如今這位舉子是不是聖人不好說,但肯定是有成聖之資的。

  百凰朝聖,百聖齊鳴,都沒有成聖之資,那何人才能成聖?
  聖人出世,豈不是聖王在朝?

  換句話說,能使百聖齊鳴的舉子,何時成為在世聖人,決定了誰是聖王。

  更或者說是決定了梁帝是不是聖王。

  因為梁帝駕崩後,聖人在世,新的皇帝也自然該奉上聖王尊號。

  梁帝一生喜好祥瑞,強調祥瑞。

  可當聖人出世這等祥瑞出現時,反倒是遲疑,疑惑,甚至有些惱怒。因為不管秦川現在算不上在世聖人,太子都賺了。

  如果秦川成為公認的在世聖人,乃是他駕崩後,那麽梁帝甚至會成為千古笑柄。

  說明他的德行,不足以支撐聖人成聖。

  他不配做聖王。

  他不配,太子就配了?
  無論太子有沒有才德,等太子繼承皇位時,秦川幾乎注定是公認的在世聖人,那太子無論如何都稱得上聖王。

  與往古聖王比肩,如果自己爭氣,還能追逐上古聖皇的名位。

  簡直就是躺贏!
  廢了太子?

  廢太子對梁帝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總不能立太子。

  他不是討厭自己的嫡長子,只是討厭太子。

  誰做了太子,都會令一心求長生不死的梁帝厭惡。

  他有些時候甚至偏激地想到,正是太子的存在,無時無刻不提醒他,他會死的。他遲早會死。

  這無限江山終究是暫時給他掌管,而不是真正屬於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他不過暫時坐上王的位置,不是真正的王。

  真正的王者,當如道一樣永恆。

  如日月一樣永在。

  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

  梁帝之心,欲要與天比高。

  上古聖皇都能成就陽神,遨遊大千,甚至破空飛升。為何到他這就不可以,不公平。

  他既然坐了這天下,就值得更好。

  讓他面對死亡,交出權力,那是想都不要想。

  誰來都不行。

  若天要亡我,那就不敬這天,亡了這天!
  梁帝看了一眼國師,心想:“若是此子不為朕所用,當壓他下去,不可使其在朕身後成就聖道。”

  他大抵猜到,引動百凰朝聖,百聖齊鳴的舉子不是別人,應該是秦川。

  他腦海裡浮現起秦川的面容。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這句詩不是秦川偶然得之。

  現在看來,確然是此子內心的道悟。

  “難怪他見了朕,一點都不怯場。中古諸子不就是這樣嗎?以道侍君,不可則止。朕不聽他們這些人的話,他們就離開。何等霸道。君臣父子,應該是這樣嗎?”

  梁帝現在回憶起秦川平靜音容下,確然是這樣的態度。

  他操縱人心多年,這一點不會判斷錯的。

  秦川對他根本毫無敬畏可言。

  如故周汝賢還有一點理學的臣道,那秦川是打心眼裡怕是沒有的。

  梁帝現在對秦川的那一些好感都轉為深深的厭惡。

  秦川是才子、大儒,他都可以用,甚至用來製衡太子或者製衡晉王、齊王,玩弄大臣,做他的棋子。

  他唯獨不能容忍秦川成為在世聖人。

  聖人在世,聖道施行,還要帝王做什麽?
  儒生們最喜歡的不就是讓君王當廟堂的泥塑神像,高高供起來?
  梁帝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或許對太子而言,安安穩穩坐上皇帝之位就行了,他肯定願意聽大臣們的。

  可他,絕不!
  帝王當如神明,執掌乾坤。

  “朕給他們的,才是他們的;朕不給,他們不許要。”梁帝內心依舊不能平靜,可面上波瀾不驚。

  他安靜地接受了眾人的恭賀朝拜。

  但眼角的余光一直在國師身上。

  如果秦川不肯聽從他的安排,那麽就讓國師去對付他。

  想必國師也樂意如此做。

  …

  …

  太子神情依舊波瀾不驚,如往常一樣。可是熟悉他的人都清楚,一直緊鎖太子眉頭的陰鬱之氣,此刻掃去大半。

  百聖齊鳴,等於為聖人出世開道。

  無論如何,太子都成了這次科考祥瑞異象的大贏家。

  他是太子,他就是贏了。

  這一點連梁帝都不能阻止。

  但現在不是慶祝的時候,太子還需要更加如履薄冰,不犯錯他就穩贏。

  因為梁帝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廢黜他。

  甚至他將來繼位後,可以恭恭敬敬給父皇上個至高無上的諡號。

  父皇喜歡修道,甚至可以給他再上奉一個道君稱號。

  道君皇帝!

  肯定能流傳後世。

  皇帝那麽多,道君皇帝,可罕見得很。

  會讓人印象深刻的。

  “父皇如此虐我,孤不會有任何記恨的。至於晉王、齊王,孤也會展示對兄弟的友愛。聖人出世,聖王臨朝,豈能做手足相殘的舉措。他不會學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

  而是派賢明的心腹臣子,輔佐他們去就藩,一舉一動都有最嚴正的官員監督,讓他們依循禮教那樣去做一個親王,不能出半分差錯。

  作為聖王的兄弟,應當也是賢明的,一定要善待百姓,不能驕奢淫逸,不可訓斥大臣,要接受清正的臣子的規勸。

  總之他們不能犯錯!”

  他會做一個很好很好的兄長。

  太子起身後,看向晉王、齊王,眼神柔和,露出的善意比以往還要多。

  可是兩位親王看著,心裡不由有些毛骨悚然。

  他們如果坐上太子之位,肯定是要對好大哥趕盡殺絕的,否則睡覺都不踏實。

  他們也不相信,太子登上帝位,會對他們有多少包容。

  奪嫡是世間最殘酷的事。

  沒有任何人性可言。

  靜妃依舊一如既往的溫婉恬靜,她仿佛一個木偶,生活在皇宮裡,做她該做的事。

  最重要的是,能讓皇帝能照著他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只是當百凰朝聖、百聖齊鳴時,她的眼神依舊生出一絲不該有的靈動。

  她的身體裡,畢竟還有另一個不屬於自己的靈魂。

  …

  …

  玄都觀,陶真人丹房的爐火比往常更旺盛了。

  “多事之春。”裡面真人蒼老的聲音傳出來。

  爐火發出聲音,似乎有些詭異,像九幽地獄吹出的風,怪異恐怖,使人聽到不寒而栗。

  可是火焰不該驅走春寒,使人覺得溫暖踏實麽?

  丹房外的童子一絲不苟地守在門外。

  有好奇的童兒失蹤過。

  他們這些記得教訓,所以不會有好奇。

  門後的爐火是使人心悸的。

  可是遠處貢院上空,令普通人都能瞧見的聖道文氣,著實使人心裡感到安定。

  諸子傳道,非為一己之私,而是天下為公。

  古之封建,使領土百姓淪為奴隸,各國攻伐征戰不休。

  最終諸子百家的思想不斷碰撞匯聚,終於誕生了如今的郡縣製,“天下一統”的思想深入人心。

  唯有一統,才能消弭戰爭。

  之後的路怎麽走,諸子沒有答案。

  可是封建的路,那是萬萬行不通的。

  “一統”是天下所望,億萬蒼生人心所向。

  古之禹皇定鼎九州之前,洪水泛濫,於是禹皇凝結天下人心,以天下之力,治理洪水,才得人心,稱聖皇。

  凡是人心所向,那就不可阻擋。

  …

  …

  書院的人在桃山親眼看到了百凰朝聖,百聖齊鳴的異象。

  他們每一個人都心情十分複雜。

  但又有說不出的歡喜。

  書院的存在是為了讓這個世界繼續前進下去。

  那是書院存在的意義。

  不只是為了儒門的存續。

  諸子百聖,代表的就是“正道”。

  百聖齊鳴便是大義。

  即使再心高氣傲的人,在百聖齊鳴下,都心中不得不承認,引動聖道氣息,百聖齊鳴的存在,已經是當仁不讓的正道領袖。

  即使不是聖人,那也是向著真正的聖人大踏步前行。

  欠缺的無非是不朽的著作,一門能與上古諸子爭輝的新學問。

  只要對方立下新學,開創道統,那就是毫無疑問的在世聖人。

  能寫下百聖齊鳴文章的人,自是有能力做到這一件事的。

  即使現在不行,進入書院繼續積累,那肯定也是能行的。

  因為對方真正鍥合了聖道,闡釋了聖道。

  寫出這樣的文章,即使皇帝再不喜歡,都得欽定為會元,至於後面的殿試無非是走個過場,狀元也是必然的。

  他如果不是狀元,誰敢做狀元?
  甚至狀元這個名號,如果沒有他,也會因此受到貶低。

  此刻,書院的講師先生們,俱都面面相覷,有些尷尬。這樣的人物,若是進入書院,誰敢教導他?
  雖然夫子師郯子,萇弘,師襄等,那也是在求學的階段。

  現在的這位考生,他們有資格在聖道方面教導對方嗎?

  很是尷尬啊。

  …

  …

  貢院。

  諸子的牌位齊齊顫鳴。

  這裡的聖道氣息不如眾生殿濃鬱,可是因為距離百聖齊鳴的源頭最近,反而動靜很大,聖道氣息源源而出,匯聚進入百聖齊鳴的源頭。

  即使普通的軍士,都能看到這樣的異象,紛紛生出恭敬的念頭。

  “橋川,這是百聖齊鳴!”高震雙目流出無聲的淚水。

  這是感動的熱淚。

  “是的,這是百聖齊鳴。”路萬裡心中激顫不已,他縱使做夢,都想不到秦川能寫出百聖齊鳴的文章。

  是秦川嗎?

  是的。

  絕對是他。

  除了他之外,還能有誰?

  高震很快穩住心神,讓軍士繼續維護考場的持續,而派人去找百聖齊鳴的源頭,自然是秦川所在的考棚。

  沒有錯。

  不敢有任何攪擾。

  他們靜靜等待考試的結束。

  等待著這位寫出百聖齊鳴文章的考生出來。

  這將是名載史冊的一幕。

  所有考官都肅穆以待。

  他們太清楚今日這件事的意義了。

  他們是見證者,親歷者。

  往後他們關於此事的記述,都會是後世珍貴的資料,甚至載入典籍。

  百聖齊鳴!

  秦川可以說是毫無疑問的聖道人間載體了。

  至少在今日,沒有人能質疑他。

  聖道是人心所向,才能成為聖道。

  在世聖人未必能救世,可他的出現意義重大。

  有了道,才有奮鬥的目標,才能生出希望。

  才有人說,“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

  夫子只是照亮了一個時代,對後世只有余暉,使不至於淪入完全的黑暗時代,新的世代,需要新的光明出現。

  現在看來,可能便是如今考棚的考生。

  也可能不是。

  但他最有可能。

  …

  …

  百聖齊鳴的異象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平息下來。

  但是秦川的內心,遠遠沒有平靜。

  因為他心心念念的道韻終於得到了。

  不需要他去書院尋找,自然而然就到了他身上。

  因為封建論!
  是也不是。

  因為他得到了諸子的認同。

  唯有這種認同,他才能獲取道韻。

  否則即使他到了書院裡面,也取不走道韻的。

  諸子的道韻如道理一樣深刻,尋常人看不見,可秦川看得很清楚,它們一一進入秦川的體內,融入道種,彌補道種的缺失,演化大道。

  誅邪筆亦生出欣喜雀躍之情。

  但秦川得到這些的同時,也背上一種使命。

  諸子的學問在這個世道走到盡頭,如今需要新的學問,承繼往聖絕學,繼續為此間天地,開辟一個小小的窗口。

  不錯,只是一個很小的窗口。

  哪怕是門縫大小都可以。

  那也足夠了。

  學問是一代代人傳承下去,不斷進化完善的。要根據世道的變化,不斷適應改變。

  無一法可為萬世師。

  無一言可為萬世道。

  秦川很清楚,他接下來需要立言,才能真正消化這些道韻,完成諸子賦予他的使命。

  這是他應該做的。

  也是他能做到的。

  或許他也是他來到這世界的一個意義。

  使兩個不同世界的道,進行某種溝通交流,融合。

  不知過了多久,考試結束的鍾聲響起。

  秦川離開考棚。

  高震帶著一眾考官等候在門外。

  “見過亞聖。”亞聖意思是僅次於聖人,等到秦川開辟道統,傳下不朽的學問,便是真正的在世聖人。

  考官們接著又對著秦川做出的那篇文章拜了拜。

  …

  …

  “國師,會試結束了,你代替朕去迎一迎那位亞聖,朕要召見他。”

  皇帝金口玉言,在眾目睽睽下說出。

  讓國師前去,不是大臣。

  這是要讓國師給未來聖人一個下馬威麽?
  儒門的聖人,道門佛門可不在乎的。

  反而某種意義上是死敵。

  即使聖人,也要老老實實做皇帝的臣子。

  天下萬物,皆是帝王臣屬。

  這一點一定要分清楚。

   晚上還有更新。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