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紅樓襄王》第600章 漢城之變
   第600章 漢城之變
  城牆上的廝殺非常慘烈,尤其對日本人來說是如此,因為他們的鋼刀抵不過火槍和火藥。

  沒錯,所謂的白刃戰並不純粹,因為擋在前方的明軍士兵隻負責防守,進攻是由後續登牆的增援部隊負責。

  這期間的配合,在正式攻城之前已演練過無數遍,如今實操起來基本沒有出現大的紕漏。

  而隨著明軍佔據的城牆越來越多,朝鮮軍隊直接崩潰四散而逃,城牆上堅持的竟只剩日本人。

  這些日本人稱得上悍不畏死,在所謂武士刀的加持之下,愣是在用人命來抵擋明軍步伐。

  朱景洪身邊,遼東都指揮使孫茂智說道:“王爺,這些日本人……怕是岡本家的精銳,為給咱們添堵他們這算是出血了!”

  “精銳?我打的就是精銳!”朱景洪冷笑道。

  “告訴女真騎兵,城破後朝鮮人不算軍功,讓他們都給我砍日本人!”

  “這幫王八蛋,好好的不待自己家,竟跑到朝鮮來挑事,不弄死他們我心裡不舒服!”

  “是!”一旁參謀連忙應下。

  “對了……水師那邊準備如何?”朱景洪問道。

  “能用的十七艘戰船,已由趙將軍親自帶隊,往日本船隊靠近!”

  日本人的船隊,就等在長淵以南的岸邊,朱景洪猜測是為了接應城內的日本人。

  所以在察覺這一情況後,他就立即下令讓趙成武率領主力戰船,去偷襲躲在起來的日本船隊。

  關於日本船隊的情況,這一個月來經過各方努力,朱景洪已基本弄清楚其戰力配置。

  簡單來說,日本船隊主要是運輸船,戰艦反而只有二十來艘,但船體都比遼東水師老舊。

  所以對吃下日本船隊,他同樣是志在必得。

  大概一個時辰後,隨著明軍生力軍陸續加入,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最終崩潰了。

  “朝鮮的弟兄們,襄王殿下有令,只要你們拿取下日本人首級便可免罪,取下兩個賞糧一石!”

  喊話的人是一朝鮮將領,此人早在義州被克時就歸降,如今反倒活得更為滋潤。

  他此刻喊話的對象,便是已在潰逃的朝鮮軍隊,這些人如今正是人心惶惶之時,聽到這番話頓時有了明確目標。

  日本人平日魚肉百姓,一個個狂到了沒邊去,朝鮮士兵本就對其恨之入骨。

  如今這些人也兵敗了,這個時候痛打落水狗還能換好處,潰逃的朝鮮士兵們當然願意。

  於是乎,敗退的日本軍隊,不但要遭受明軍追擊,還要防備女真騎兵和朝鮮士兵襲擊。

  只不過他們組織度還可以,即使潰敗依然大體維持了秩序,所以還能且戰且退脫離長淵城,然後朝幾十裡外的海岸撤退。

  在這山林之間,他們這兩萬多人想全部撤走,老實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其中女真騎兵雖不過兩千多人,卻起到了極大的牽製作用,導致日本人撤退屢屢受挫。

  一個時辰後,他們被堵在了一處狹長的山谷裡,身後是追擊的明軍前方則是女真騎兵。

  明軍並未著急進攻,一方面他們也需要休整,另一方面需要等待火炮支援。

  能用炮解決的事,就絕不能拿人命去填,這是朱景洪一貫的觀念。

  日本人也累得不行,所以他們也休息起來,其將領也在商討如何突圍。

  領兵大將名叫岡本英傑,是幕府將軍岡本英毅的弟弟,在家族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才會被任命為“遠征軍”指揮官。

  岡本英傑知道,自己這幫人已到了最後時刻,如果不能盡快突圍,就只能被困死在此處。

  所以岡本英傑迅速制定了計劃,把主攻方向定在西面,那裡的女真騎兵負責防守,擋住了他們通往海岸的路。

  這邊的大戰一觸即發,而在另一頭的長淵城,已被明軍完全接管並肅清。

  在確保絕對安全後,朱景洪才在侍衛們護送下,乘車進到了長淵城內。

  最終,他的馬車停在了縣衙外,這裡也是長淵守軍的指揮部,從設立到現在不到半個月。

  “十三爺,人在縣衙裡面,李暄那小子想自殺,最終沒膽子下手……被咱們的人活捉了!”

  朱景洪扶正了帽子,看了眼額頭上縣衙匾額,說道:“活捉李暄的軍士,賞銀百兩,官升兩級……你派人去辦!”

  雖然對軍隊如揮臂使,可朱景洪還是無法絕對保證,他下發的軍功不被克扣,比較重大的功勞他都派了侍衛去封賞。

  張臨應了下來,然後吩咐了手下侍衛,後者當即便領命而去,隨後朱景洪往縣衙內走去。

  相比大明的縣衙,長淵的這個明顯簡陋得多,裡外也就三進院子。

  此時的李暄,已被侍衛五花大綁,神色木然跪在縣衙大廳,為防其咬舌自盡他他被堵住了嘴。

  走到大廳內,朱景洪來書案前,觀察著上面的地圖,還有一些散落的公文。

  背對著李暄,朱景洪一邊隨意查看公文,同時說道:“讓他說話!”

  “是!”

  然後李暄嘴裡的布團被拿掉,只是他已心如枯井,所以此時他一句話都沒說。

  依然背對著李暄,朱景洪問道:“怎麽不跑?”

  “說過要與城池共存亡,所以沒跑……”

  說到這裡,李暄失笑道:“哪曾想到,到了最後時刻,竟無自我了斷的膽量……可見我到最後一刻,都沒看得清自己!”

  現場侍衛們發出了笑聲,朱景洪陰沉著臉轉過身去,侍衛們立刻斂去笑容肅立原地。

  朱景洪不會嘲笑李暄,因為這廝能做到不跑,就已經算很有膽量,反正他自忖不會這麽做,畢竟好死不如賴活著。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朱景洪看著李暄問道。

  “我勸過父親,可他執意如此,我這做兒子的,只能聽從父命,哪怕是絕路也得走!”

  朱景洪做出悲天憫人的模樣,說道:“只可惜因你父子有私心,可把朝鮮百姓害慘了!”

  隨後,朱景洪沒有繼續閑扯,待其命人把李暄帶下去,然後就聽取了最新的戰報。

  得知日本人被包圍,朱景洪頓時大喜,為確保戰事推進順利,他又增派了兵力去助戰。

  當第一批增援軍隊趕到時,明軍與日本人已打過一場,結果是日本人死了一批逃了一批,另還有一萬多人被困在山谷裡。

  逃跑的三千多人直撲海岸,而被困的一萬多人則迎來了末路,只因明軍這邊火炮送到了。

  這一次,戰略主動重歸明軍,所以火炮才列好孫茂智就下令進宮,數十枚炮彈直射日軍陣中。

  這是一邊倒的屠殺,日軍武士哀嚎躲避的無助模樣,就像此前被他們劫掠的朝鮮百姓,眼下也算是一報還一報了。

  “我們願降!”日軍主將岡本英傑主動乞降。

  岡本家在日本實力是最強,可若是這次支援的三萬人團滅,便會使得岡本家傷筋動骨。

  各藩臣之中,有異心的不在少數,若這些人趁機發動政變,那對岡本家便是天大麻煩。

  所以為了家族大業,即便岡本英傑不願投降,為保存家族實力也只能違背本心,選擇率領大軍投降。
    對於處置日本軍隊,孫茂智受了朱景洪的密令,他在短暫思索後便命人喊話,讓日本人放下武器甲胄走出山谷。

  沒有任何承諾和保障,就直接讓日本人出來,孫茂智的要求顯得“過分”,這便是所謂的無條件投降。

  這讓岡本英傑深感屈辱,同時他也害怕明軍過河拆橋,所以一時間便又猶豫起來。

  然而後面增援的明軍越來越多,導致包圍圈扎得更加緊實,留給岡本英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我們投降!”岡本英傑艱難做出了決定。

  只可惜他的決定稍微晚了一點,因為還沒等他遣人與明軍交涉,大批量的炮火就已轟擊過來,同時還有火銃兵抵近開始射擊。

  山谷內能藏人的地方實在太少,最關鍵是還擠了一萬多人,這種狹窄地帶火炮火銃的威力被放大許多,一時間日本人死傷無數。

  大概十幾分鍾後轟擊結束,日本這邊至少丟下兩千多具屍體,傷者更是往四五千去了。

  原本許多日本將領反對投降,在炮火之下存活一命後,他們總算是清醒冷靜了許多。

  “我們願無條件投降!”

  孫茂智面前,一名日本軍官操著純正漢語,講出了自己唯一的訴求。

  “可以……”孫茂智淡然一笑。

  既然是無條件投降,日本士兵放下了武器,一個個排列著走出了山谷,他們原本的凶悍之色消失了,取而代之是麻木和死氣沉沉。

  唯有遭受過地毯式轟擊,才練得出他們這般軍容。

  加上受輕傷的士兵,日本軍隊還剩八千余人,岡本英傑也在其中。

  因是日本統兵大將,岡本英傑得到了見孫茂智的機會,他本想借此講點兒條件。

  “你們的去處,襄王殿下已有安排,你們不必擔心!”

  沒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岡本英傑正打算再問,孫茂智卻又說道:“再告訴你個消息,你們的船隊已被我軍重創,不出意外應該是全軍覆沒了!”

  趙成武同樣是立功心切,所以當他得到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作戰任務,他便卯足了勁兒要打個漂亮仗。

  精心部署周密謀劃,加之以往訓練扎實,且此戰是以強擊弱,他們毫無意外的取得了勝利。

  沒有了船隊,那逃走的三千多人,也只有凍死和投降兩條路。

  岡本英傑臉上越發難看,沉默幾息後他還是問道:“不知襄王殿下如何安排我們?”

  “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放心……絕對不會殺伱們!”孫茂智笑著說道。

  時間飛速過去,時間來到了第二天,長淵之戰的掃尾工作終於結束。

  日本俘虜一共九千,朝鮮俘虜一共抓了兩萬,其余的人要麽戰死凍死餓死,極少部分運氣好逃走了。

  至於明軍有七百余人陣亡,另有一千人多人受傷,其中重傷有三百余人。

  “殿下,這麽多的俘虜,一天吃喝太費糧食,要不乾脆把他們……”蔡傳勝做了抹脖子的動作。

  “我打算讓他們去修路,遼東那麽大的土地,卻只有寥寥幾條官道,讓他們去修路正合適!”

  “各衛所到沈陽,都該有官道直通才對,如此也有利於發展經濟!”

  除了有利於發展經濟,更有利於明軍調動,可以增強朝廷對周邊地區的掌控力度。

  眼下遼東之地,尤其靠近東邊的疆域,基本處於未開發的狀態,在這原始森林且氣候惡劣之地修路,絕不比在西伯利亞挖土豆輕松。

  這件事情,朱景洪已同長淵的捷報一起上奏皇帝,依他的猜測老頭子應該會同意,畢竟這免費的耗材不用白不用。

  “傳我命令,全軍休整三日,本月十五向漢城進發!”

  “是!”

  此時他們距漢城有三百裡,如果中間沒有阻礙,按照正常行軍的速度,大概五六天時間能到。

  長淵是十月初十破城,消息第二天就傳到了漢城,李爍氣得當場就掀了書案。

  局勢如此變動,他除了對明軍越發忌憚,對周圍的人也更難相信,生怕會有人倒戈來害自己,於是他加強了對王宮的戒備。

  同時他下達了征召命令,打算再從民間招募兩萬青壯,協助留守漢城的一萬軍隊守城。

  結果在十三日的夜裡,一場政變悄然發生了,他最信任的禁衛軍士兵,不但沒保護他反成了政變主要參與者。

  事情很簡單,留守漢城的文武兩班高官們,都已看明白李爍已是窮途末路,所以他們集體選擇了拋棄這位國君,王宮禁衛上下也是如此。

  即使有少數人是死忠,這些人都在第一時間被控制或處死,基本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最終的結果是,國君李爍被軟禁起來,朝鮮官員們派了使者往長淵接洽,同時耗費心思著手準備迎接襄王。

  而在此時,李暉仍還處於軟禁中,只因此前他為重獲老爹信任,一個勁的表明自己支持反叛。

  到了現在,他自然也被文武兩班們當成罪孽,要當成罪人交給給朱景洪處置。

  所以眼下,在這攫取利益的關鍵時刻,李暉只能被限制在府邸之內,眼睜睜的看著機會流逝。

  眼下自己身無寸功,與李炯形成了鮮明對比……這讓李暉神傷不已。

  如何能讓襄王看重?如何能取得王位繼承權?
  這兩個問題已成李暉心魔,開解不了他只能借酒消愁。

  “夫君不必太過憂心,你我雖陷於這方寸之地,卻不是什麽事都做不了!”崔秀青出現在李暉身後。

  “我們能做什麽?”

  “其一,我崔家參與了此番舉義,如今與內禁衛將領關系密切,此或可成為夫君助力!”

  “其二,夫君是被朝臣誤解,崔家人已在竭力為夫君開解,想來不日就會消除誤會!”

  “其三,我已命崔家派人前往慶尚道,到巨濟把陳相請回來!”

  三條都與崔家有關,可見在崔秀青的引導下,如今崔家徹底倒向了李暉,打算混一個“從龍之功”。

  而崔秀青提的這三條,都對李暉有極大助益,尤其最後一條更是意義重大。

  陳泰民雖被流放,但他忠於皇帝直斥昏王,在氣節上超越了所有人,士大夫上下無人敢不服氣。

  如今亂局平定他必然官複原職,屆時他仍是百官之首,且底氣跟實力遠勝於從前。

  換言之,若能得到這位的支持,對李暉來說將有極大好處。

  “夫人……我真不知該如何謝你!”李暉對崔秀青鄭重一拜。

  “你我夫妻,同心同德,何須如此!”崔秀青笑著答道。

  她很享受這種操弄權柄的感覺,她已理解歷史上則天皇帝的快樂。

  我做不得襄王正妃,能當上朝鮮王妃,也不算虧了……崔秀青如此想到。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