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紅樓襄王》第583章 福兮禍之所依
   第583章 福兮禍之所依

  楊清音才誇了好名字,緊接著就說道:“太祖第六子楚王,就名一個‘楨’字,皇孫此名……”

  朱鹹銘當即答道:“帝王之名才需避諱,一個絕嗣國除的楚王,難不成還想霸佔‘楨’字?”

  皇帝給出的理由很充分,楊清音也無話可說,於是答道:“你意已決,那就如此安排吧!”

  帝後二人議定,這件事就算定了,全程朱景洪夫妻沒有參與。

  接下來的事就簡單了,帝後二人遣使前往襄王府,帶了些基本賞賜前往慰問。

  至於正式的封賞,還得等寶釵恢復幾日,至少能下地走路時再進行。

  且說襄王府這邊,宮裡的人趕到時寶釵已經醒來,其神色間仍帶有疲憊。

  聽著宮裡女官的道賀,寶釵的目光一直落在孩子身上,此時嬰兒已打理過稍微好看了些。

  “朱慕楨……”寶釵低聲念著孩子名字。

  在這世上,又多了一個讓她牽腸掛肚的人。

  “也不知你那父親……如今在做什麽!”

  一邊撫育兒子,一邊牽掛丈夫,一邊還得應付宮裡的人,此時離她生下孩子不到一個時辰。

  她這王妃的位置,絕對不比朱景洪輕松。

  一轉眼三天時間過去,寶釵已經大致恢復正常,太子妃元春先一步到府探視。

  作為姨表姐妹和嫂子,元春與寶釵的關系很近,至少表面上來看是如此。

  此時,這姐妹二人坐在襄王府後園,相互之間聊著過往的一些事。

  財富,地位,權力,名望……

  普通人一生孜孜以求的東西,於這姐妹而言已可等閑視之,少時的美好回憶是她們難得珍視的東西。

  但反過來說,越缺什麽才越重視什麽。

  “還是那句話,有什麽需要的……就盡管開口!”

  “你我說是兩家,但他們倆是兄弟,咱們倆是姐妹……說是一家人也不為過!”

  元春神色隨和,談笑之間盡顯雍容,不愧是禮絕外命婦的太子妃。

  當然了,在她對面坐著的寶釵絲毫不差,雖然氣色較差但也儀態不凡。

  “姐姐既已說了這話……往後真有什麽要幫襯的,我一定會開口!”

  看著端起茶杯的元春,寶釵接著說道:“姐姐說咱們兩家親如一家,那是姐姐看得起我們……然妹妹卻不敢僭越!”

  “你這話可就見外了……”

  然而沒等元春把話說完,就聽寶釵道:“姐姐,太子乃國之儲君,我們則為臣子……君臣綱常不可不顧!”

  “姐姐以為我是客氣,但妹妹想說的是,姐姐既貴為太子妃,為天下婦人之楷模……便萬不可輕視綱常!”

  言及於此,寶釵甚至起身說道:“今日妹妹放肆妄言,但請姐姐三思!”

  真的是不得不佩服寶釵,即便在剛生孩子這兩天,她都沒忘了跟元春演戲。

  忠誠忠誠再忠誠……襄王府是忠誠於東宮。

  若是以往,寶釵不會表現說得這麽明顯,但如今東宮監國聲勢大漲,她也不得調整襄王府的態度。

  “你的話……我記住了!”

  元春起身靠近寶釵,將其拉回了椅子上坐下。

  “姐姐你知道,因我家那位向來惹是生非,他在外面倒是逍遙快活,卻讓我不得不小心些……”

  “推己及人剛才不免多說了幾句,還請姐姐不要怪罪!”

  “這是什麽話,如今最難聽到真話,忠言逆耳……姐姐可不是雞腸鼠肚之人!”

  說到這裡,元春笑言道:“倒是你說……十三弟是惹是生非,這話我可不願苟同!”

  “他是個有本事的人,有安邦定國之能,不過行事隨心所欲一些罷了!”

  這話元春說得心口不一,如今她和太子對朱景洪無比忌憚,已經把他和老六同等對待。

  但好在朱景洪是個直人,寶釵又和元春是姐妹,所以襄王府的威脅雖大,某種意義上又處於可控狀態。

  這裡面需要權衡考量的因素實在太多,也就導致了這對正在“交心”的姐妹,實則進行著更高緯度的勾心鬥角。

  “往後太子……還要多依仗十三弟呢!”

  “太子有命,我等自當效力,唯願日後……太子殿下多包涵老十三,原諒他那些莽撞之舉!”

  明明生了襄王嫡長子,明明朱景洪在北方立功,寶釵卻把姿態放到了最低,說是卑躬屈膝也不為過了。

  元春不傻,她知道眼前這聰明的妹妹,是不想成為眾矢之的……

  “你看看……又說這見外的話,他們兄弟之間本是相互扶持,何須說什麽包涵之類的話!”

  “伱要再這麽說……我可就要不高興了!”

  姐妹情深,演得多了也發膩,寶釵二人聊了一陣子,就把話題轉到了“八卦”上去。

  相比之下,各府那些狗屁倒灶的事,無疑更加生動有趣一些!
  轉眼又是幾天過去,時間來到了八月下旬,金州的消息傳到了京城。

  太子監國,普通庶務皆由其打理,軍國大事及官員升遷貶謫,則仍是由皇帝一人裁決。

  所以現在的太子,本質上扮演的是內閣大臣的角色,而且還是權力最小的那一個。

  且說此時乾清宮內,皇帝就在看遼東發回的奏報。

  朱景洪關於閱兵的計劃,朱鹹銘已經提前知道了,但他不確定最後產生的效果。

  三天前他收到了遼東急遞,主要內容是閱兵的方案,其中詳加闡述了閱兵儀式涉及的兵力,以及需要消耗彈藥等物。

  即便沒有親臨現場,僅從匯報的內容也可得出,現場效果絕對非常震撼……

  可震撼歸震撼,能不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對此朱鹹銘心裡其實沒底。

  連朝鮮都敢反叛,這要是不壓下去,往後大明就威風掃地了,他將無顏去見列祖列宗!

  所以其實朱鹹銘已打定主意,入宮閱兵不能實現目的,他將調配大軍討伐朝鮮,摁死李氏實現殺雞儆猴的目標。

  為實現這一目的,他已決心拿出五百萬兩預算,專門保障遼東戰事……

  對此,朱景洪則是一無所知,此刻還想方設法為老爹省錢。

  若明白皇帝心中底線,這廝一定會想方設法挑事,以主持大戰的方式擴充勢力。

  “朝鮮認罪……哼哼……還算他們懂事,一意孤行只有死路一條!”
    現如今,西北的戰事毫無進展,在某些方面明軍還吃了虧,朝廷上下已有一股暮氣。

  所以現在,急需一個利好消息,來提振朝野信心和士氣。

  遼東不戰而屈人之兵,使得遼東順服之事,在朱鹹銘看來就非常合適。

  換句話說,朱景洪馴服朝鮮這件事,已被皇帝賦予了更重要的意義,這意味事情走向將超出前者預料。

  “再過兩天,九月初一……大朝會時,正好公布此事!”

  “要下旨申飭朝鮮申飭,還要給予賞賜以示恩典,對老十三也要重賞!”

  奏報看望,朱鹹銘心情大好,當他拿下一份奏報時,才發現還有一份朱景洪的請安折。

  “這小子……字也寫得周正了!”

  如今朱景洪立了功,替皇帝省了一大筆銀子,後者自是看他千好萬好,眼下便不吝惜誇讚之言。

  “兒臣朱景洪謹奏,叩問父皇聖安……”

  除了開頭這一句,後面完全看就是大白話,朱景洪先是誇了老爹如何聖明,然後稱讚了底下將士多麽奮勇,最後講了朝鮮人如今何等仰慕天恩……

  當事人現身說法,作為閱兵奏報的補充說明,便讓遼東的情況變得更立體了。

  這份請安奏本,也該在大朝會拿出來……只是言語太過淺陋,得送去翰林院讓人潤色!”

  想到最後,朱鹹銘又搖了搖頭,而後低聲念道:“翰林院那些人自以為是,讓他們潤色老十三得他們恥笑,還是送去司禮監吧……”

  司禮監的秉筆和隨堂太監們,其文化水平不比翰林們差太多,讓這些人來潤筆效果好也可靠。

  確定了這件事,朱鹹銘就繼續看起其他奏報。

  皇帝就是這樣,要想掌握帝國的情況,只能依靠各個方面傳來的奏報,其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有水分,全都得靠他自己來把握。

  看奏本的時間既慢又快,一上午的時間轉瞬即逝。

  本來依朱鹹銘的安排,他是要盡快吃了午飯,然後看地圖並推演西北戰局。

  可他終究年齡大了,如今精力比不得過往,所以這件事就往後推了推,其本人去了坤寧宮用膳。

  倒也不完全是為吃飯,他找皇后是為商量獎賞寶釵和朱景洪,二是為了聊聊朱雲笙的婚配之事。

  再過幾個月,就到了正統十四年,朱雲笙將滿十五歲,確實到了成婚的年紀。

  自己寶貝女兒的婚事,朱鹹銘自是無比重視,所以才要認真籌備謀劃。

  轉眼又是兩天過去,時間來到了九月初一。

  大朝會如期舉行,在頭兩天的造勢醞釀下,大朝會上宣布的朝鮮之事,確實起到了一定激勵鼓舞作用。

  不戰而屈人之兵,皇帝仁德感化天下……大明是何等蒸蒸日上。

  首功是皇帝的,次功便是朱景洪。

  這一點朝臣們大多認同,所以皇帝要賞賜朱景洪,這件事任何人都沒有異議。

  九月初一的中午,帝後二人奉上的旨意到襄王府,這是為褒獎寶釵為皇室開枝散葉之功。

  而九月初二的上午,皇帝的第二份旨意送到襄王府,這次則是為賞賜朱景洪安邦定國之功。

  詔書一式兩份,除了在襄王府宣讀這份,還有一份會送往遼東去,除了褒獎朱景洪還會賞賜燕遼官員。

  可以說朱景洪在哪裡,機遇就會到哪裡,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

  當然,對聽旨的寶釵來說,她的心裡只有惶恐不安。

  尤其旨意中評價朱景洪“安邦定國”,尤其讓寶釵感到心驚。

  昨天大朝會,皇帝把朱景洪誇上了天,昨天今天連番下旨賞賜,襄王府上升勢頭過於明顯……

  好事接踵而來,府裡上下都很高興,唯獨寶釵是強顏歡笑。

  好不容易送走傳旨欽差,寶釵返回同心殿之後,便先召集了內宅一眾女子議事。

  可卿,即將分娩的英蓮,性格豪放的琪琪格……此時規規矩矩坐在寶釵面前。

  離生下孩子已有十天,寶釵身體恢復得還不錯,已經可以正常理事。

  “剛才我的話都聽明白了?”寶釵肅聲問道。

  “聽明白了!”幾個女人答話道。

  “聽明白了!”眾女皆答道。

  “彈劾王爺的奏本就沒停過,如今府裡風頭太盛未必是好事,福兮禍所依……你們要明白其中道理!”

  “是!”

  敲定了這件事,寶釵又關心了英蓮幾句,然後就讓幾個女人散了。

  而她接下來又召集了王府總管和女官,語氣嚴厲態度堅決要求,闔府上下務必要低調行事。

  那個人的手下出了事,被人拿住把柄做文章,那個就得承擔管理責任,一起連帶著遭受處罰。

  朱景洪不在家,寶釵在王妃便有生殺予奪之權,此番如此嚴厲訓示王府諸事,到場的總管和女官們都不敢怠慢,個個都在心裡為自己敲響了警鍾。

  吩咐外這些事,讓所有人退下之後,寶釵獨坐窗前凝神深思。

  皇帝額外加恩,不可避免會將襄王府推到風口浪尖,這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接下來的每一天,都可能因此產生大變故,襄王府雖是可能被打落雲壇。

  最不利的情況寶釵已經想象到,所以她接下來要考慮的,便是如何度過難關……對此她已有打算。

  風口浪尖確實很危險,但死道友不死貧道,只要把別人弄到風口浪尖,用後浪掩蓋住前浪就可以了……

  那麽如何掀起新的風浪?
  想到這個問題,寶釵露出了一縷笑容,她其實還有一張底牌沒用。

  寧國府賈蓉,脅迫繼母亂倫,這件事如果捅出來……朝野視線都會轉移到寧國府,然後牽連賈家最後連上東宮。

  這件事來龍去脈,包括人證物證,寶釵都已了解清楚,只是在等待機會所以引而不發

  “元春姐姐……實在對不起你了!”寶釵心中暗暗想著。

  人在廟堂,不甘平庸,許多事就身不由己了!
  正當寶釵想著這些,突然偏殿傳來孩子哭鬧聲,任憑侍女如何安撫都不見效。

  於是寶釵歎了口氣,便往偏殿那邊走了過去。

  “這輩子……都得為他們爺倆兒受累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