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老太太的鹹魚人生》第053章
二牛也就是欺負人家驢子不會說人話, 不然人家一定噴死他。

 真以為驢子晚來老魏家是在享福?想啥呢,這不是上一家也想著在賣驢子之前,先將自家田裡剛收上來的糧食給磨了, 省得回頭賣了驢子,還得靠人來磨磨。

 賣牲口之前肯定要物盡其用啊!

 多麽合乎情理的事兒。

 好在, 瞪了驢子兩天后, 二牛也就放下了這樁事,不然他還能一直跟頭驢計較?

 結果他前腳放下心事,後腳他娘就給他安排了一項新任務。

 帶著驢子去別人家做工。

 早先也有類似的活兒,不過那會兒是牛。秋收割麥子時,牛幫不上啥忙的,耕牛嘛,主要還是春耕前夕,將凍得邦邦硬的土給犁松了。不過,就算牛沒辦法幫著割麥子,可它能將地裡收上來的糧食拉回去。這可比用人力挑、扛省事省力多了。

 前陣子, 收完自家地裡的糧食後, 二牛就趕著牛車幫忙了。碰上自家親戚, 順道也就幫了,別家就按照先前牛車載客來算, 看距離, 單趟收兩到五文錢,一天下來兜裡能揣不少銅板。

 同樣的, 驢子也能掙錢。

 給人家磨磨唄。

 “……人家運糧食就是集中那幾天的,磨磨就不一樣的,你可以這家折騰完去下一家。咱們村的都磨完了,就去隔壁村。”楊冬燕說著說著, 眼神古怪的看向二牛,疑惑地問道,“你怎了?不樂意乾活?”

 二牛哪裡是不樂意乾活啊,他是不想跟那頭傻驢子待在一塊兒。

 因為那頭傻驢子,總讓他產生一種自己比驢子還傻的錯覺。

 呃,也許……不是錯覺?

 楊冬燕只是交代任務,她其實沒打算給二牛說不的權利。因此,疑問的話剛出口,她很快就又添上了一句:“你要是不樂意乾這個活兒,就跟你哥換一換。我讓他拉著牛車去十裡八鄉收東西,糧食家禽啥都收。”

 聽了這話,二牛連個磕絆都沒打,立馬把腦袋點得跟小雞啄米一般:“我去磨磨,我拉著驢子挨家挨戶的推磨去!”

 生怕親娘反悔,二牛一溜煙兒的跑了。

 楊冬燕露出了迷之微笑,心說傻娃子還跟老娘鬥!

 不過,她也沒說瞎話,大牛的任務的確非常之重。

 早先方氏為了在草市上擺攤掙錢,就經常跑到各村裡收東西。可一則,她是要兩頭兼顧的,二則,就她一人也收不了太多東西。再就是,楊冬燕這回是摻了私心的。

 讓大牛趕著牛車去各個村鎮收東西是真的,但趁機多收一些糧食也是真的。

 面對未知的災禍,且很有可能是地裡糧食減產,如今的楊冬燕能做的也就是盡可能的囤糧了。

 偷偷摸摸的囤糧……

 這事兒擱在一般人家裡還挺難辦的,畢竟鄉下地頭誰家也不是門戶緊閉的。尤其是農忙過後,就算部分人往鎮上去打零工掙錢了,但還是剩下不少閑人,串門子就是他們的家常便飯。

 幸好,老魏家不是別人家。

 住在村尾就有個好處,村頭的人不是真的有要緊事兒,都不會往他們這兒來。再有收貨一事打掩護,只需要每次收了糧食截留下一部分,天長日久的,誰也不會真就那般細心的發現問題。

 挖地窖也不著急,聽大牛的意思,明年的收成都不一定會明顯減產。

 不過,最好還是在年關之前挖好地窖,挖出來的土,也可以隨著牛車每天運一部分出去。

 楊冬燕的小算盤打得啪啪響,只是這麽一來,大牛二牛今年是肯定出不去了。

 那也不要緊,計劃趕不上變化,早先楊冬燕也不知道地裡莊稼減產。大不了就跟今年年初那般,等來年正月裡再讓大牛二牛出門。

 老魏家上下非常痛快的接受了這件事兒,沒有任何人反對。

 只是等消息傳出去後,倒是有不少人倍感失望。

 大家都等著跟在大牛二牛身後,想趁機發一筆小財。

 楊冬燕才不管外人是怎想的,倒是在確定了大牛二牛下半年不走後,特地跟魏大嫂支會了一聲,大意是,今年是不走了,要是想跟的話,來年正月裡倒是可以一起出門。

 魏大嫂聽了這話,未開口先歎氣。

 “怎的?還非要趕在今年?”楊冬燕就納悶了,至於嘛!

 “倒也不是,是我小兒子的親事不順當。”魏大嫂生怕楊冬燕誤會了,趕忙解釋了起來。

 其實,都不用特地解釋,楊冬燕都能猜到肯定是不順當的。

 魏大嫂的眼界多高啊,從早先看中了窩頭先生的閨女開始,楊冬燕就明確的知道了。

 雖說窩頭的先生家裡也就那樣,開著村學是能養家糊口的,但真的是談不上有多富貴。估摸著,應該是比不上魏大嫂家的。

 可嫁閨女跟娶媳婦是不一樣的。

 嫁閨女的肯定要考量對方家裡的條件如何,娶媳婦誰又在乎呢?

 怎地你還指望娶進門的媳婦帶上豐厚的嫁妝?別做夢了,他們這一帶的嫁妝約等於零,厚道一些的人家也就是將彩禮充當閨女的陪嫁,普通人家也就陪嫁一床棉被兩身衣裳,空著手嫁過來的更是比比皆是。

 所以,就算先生家裡的條件也就那樣,卻完全不影響他把閨女嫁到一戶殷實人家去。

 魏大嫂想要比著這個標準找媳婦,那她家的條件就得先往上翻個幾番。

 關鍵是,身為親戚還是近親,有些話楊冬燕實在是不方便說。

 楊冬燕耐心的聽著魏大嫂吐槽給小兒子相看親事的不順利,總結一下就是,她看得上的人家都不同意,媒人那頭提供的人家,她又看不上。

 最終,魏大嫂歎息著道:“我就是想給我小兒子找個好一些的媳婦,怎就那麽難呢?”

 摸著良心說,魏大嫂也不是真想要找個四角俱全的好親事,她挑小兒媳婦更多的看重門風。

 希望對方來自於一個規規矩矩的人家,名聲一定要好,長相錢財一律不看重,但最好是家裡的長女,真正的長女,沒有哥姐只有弟妹的那一種。

 楊冬燕認真的想了想,就感覺這個要求賊他娘的耳熟!

 思量了半天,還真就叫她想出來了。

 “不是……你這是在挑長媳吧?”

 遙想上輩子,楊冬燕給她的長子挑媳婦的時候,也是放眼整個南陵郡,將各家各戶的好姑娘都扒拉了一遍。她那會兒更煩人,不光對家世出身有著嚴苛的要求,還只看各家長房嫡長女。

 南陵郡那頭,分家單過的更少,很多家族都是上百年不曾分家的。因此多得是好幾房兄弟一起過日子的,像楊冬燕這樣,隻想要長房嫡長女的……

 考慮到閨女一嫁過去就是王府世子妃,各家各戶雖然對此略有微詞,但還是都忍住了沒當面逼逼。

 問題是,堂堂一個永平王府挑選長媳自是可以有著百般要求的,哪怕家裡沒皇位可以繼承,可他家有爵位可以繼承啊!

 郡王的爵位!

 想到這裡,楊冬燕看魏大嫂的眼神都不對了,找個小兒媳婦還那麽麻煩,真想懟她一句,您配嗎?

 小兒子不就是隨便找個差不多的就成了嗎?

 楊冬燕的小兒子……呃,確切的說,王府的三老爺是個庶出,找的親事倒還真是門當戶對的,也是異姓王的女兒,當然同樣是個庶出。對方之所以答應這門親事,完全是因為閨女長相隨爹,高嫁是不可能的,這才成了這樁好事。

 可就算是嫡子好了,劉二老爺娶的媳婦,單從家世方面看,那也是遠不如王妃的。

 就有病。

 拿長媳的標準去給小兒子娶媳婦,人家好姑娘圖啥啊?圖你家有萬貫家產?可就算有好了,依著律法,也是長子繼承至少七成家業的。

 楊冬燕苦口婆心的勸魏大嫂想開點兒,還勇敢的拿自己舉例子。

 “你看我家,大牛媳婦不就是處處比二牛媳婦強?你要想一個家裡太太平平的過日子,長房就必須比其他幾房強,將來這個家也是由長房來當的。你要是找個特厲害的,這不是故意想折騰的闔家不安嗎?”

 魏大嫂沉默了半晌,若說她完全不懂這個道理是不可能的,可她就是覺得真這麽做了,委屈了她小兒子。

 “可我覺得,我么兒比我大兒強啊!”

 楊冬燕真是沒忍住,偷偷的翻了她一個大白眼,考慮到魏大嫂以前總是幫襯自家,她這才忍住了,繼續勸:“就照你說的,你大兒不如你么兒。那你應該怎做呢?給你大兒娶個好媳婦,多給機會讓你大兒歷練,實在要是扶不起來,你就扶你大兒的孩子!”

 魏大嫂聽不進去的,她怎麽想都覺得是自家么兒吃了大虧。

 又片刻後,魏大嫂蹦出一句話:“我想分家了。”

 “分唄。”楊冬燕是無所謂的,南陵郡的世家大族是沒有分家的習慣,可那是世家大族,跟鄉下地頭的習慣本來就不一樣。

 像老魏家當初,不就是楊冬燕的公婆都還在世時,就做主分家的。還是那種相當公平的分法,房屋田產幾乎都是對半分的,給長房略多的那一些,也是因為長房到時候要負責養老送終。

 楊冬燕以為,魏大嫂也想學公婆那種分法。

 這種分法最大的問題就是,哪怕上一輩辛苦幾十年好不容易攢下了一份不薄的家當,幾房一分,又都成了窮人。

 在南陵郡的世家大族裡,是幾乎不能想象的。但在鄉下地頭,卻是最常見的分法,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家當一共也就那麽一點,若是分少了,只怕分出去單過的那一房都活不下去。

 結果沒過多久,楊冬燕就被一個消息震住了。

 隔壁家啊,是要分家了,可魏大嫂根本就不按牌理出牌!

 別家就算分了家,那也是留長房在家,由長房贍養父母,將來給老人辦後事送終。就算財產平分好了,起碼當爹娘的,都是跟著大兒子過日子的。

 結果,隔壁家是把大的幾個全轟出去,隻留小兒子在身邊。

 楊冬燕:……???

 原來,活得久了真能見到很多稀罕事兒。

 不過在這個事情上,楊冬燕其實是沒有話語權的。隔壁家的請了老叔過來商談,其他族裡的長輩也都過來了,一時間熱鬧得跟個菜市場似的。

 楊冬燕就很煩。

 她本來就是那種喜歡清靜的,宅且討厭一切熱鬧的環境。

 結果隔壁家冷不丁的就搞了事兒,連著好多天,都是熱鬧非凡,有人同意有人反對,更有不少人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來。除了沒打起來,吵架啥的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就他娘的煩人!

 隔壁吵成這樣,老魏家這邊肯定不得安寧的。兼又有人往這邊來,指望她也過去勸一勸。

 勸?勸個屁!

 該說的能說的,她老早就跟魏大嫂說過了。眼下過去,勸啥?是勸隔壁幾個大的老老實實的帶著媳婦孩子分家單過,還是勸魏大嫂依著正常模式分家?

 可眼下都鬧成這樣了,真要是按著正常模式分家,魏大哥和魏大嫂還能跟大兒子一家處得好嗎?如今興許看著還不顯,等以後呢?等老得走不動了呢?

 所以是勸不動的。

 勸那幾個大的就更扯淡了,明擺著是吃大虧的事情,怎辦啊?如果今個兒是老大老二老三鬧著要分家,趁此機會當爹娘的給幾個大的一個教訓,倒也合適。可眼下,是當爹娘的不要幾個大的了。

 就怎麽著都不佔理,偏不講道理的還是爹娘,能怎辦?

 楊冬燕兩邊都不想幫,索性承擔了送窩頭去上學的重任,她還找了個結實的竹簍子,用來裝豬崽。

 豬崽沉啊,入手都是墜著的,所以竹簍子必須結實。

 搞定以後楊冬燕就開始了兩頭奔波,背著豬崽去上學……咳咳,送窩頭上學。

 這一送就送了半拉月,隔壁家也總算消停了。

 楊冬燕都懶得去打聽到底接下來要怎辦,她隻忙著追問家裡人各項任務的進展。

 還真挺不錯的。

 大牛連著跑了好多地方收貨,得虧他前陣子就因為想買地的緣故,接觸了不少人。這回要收獲了,又是秋收以後,本來好多人家就是要賣掉部分糧食的,因為大牛給的價格比鎮上糧店的收購價也不差多少了,為了省事,不少人選擇直接將糧食賣給大牛。

 當然,老魏家是吃不下那麽多糧食的,再說這不是要掩人耳目嗎?就將其中大半又拖到了鎮上賣掉。

 雖說收購價跟賣價是沒差多少,但有牛車在,一趟能運送幾百斤的糧食,這麽一算,差價就算再少,總得來說還是有賺頭的。

 一來一去的,老魏家裡囤了不少糧食。

 二牛那頭,初時是放了話出去,若是有人需要驢子推磨的,就喚他過去。不過,礁磬村這邊還是窮人家多,多半舍不得出這個錢,因此生意也就那樣。哪怕他後來領著驢子各個村裡都逛了一圈,舍得錢的還是在少數。

 幹了一陣子後,他就索性隔天出門,不出門的那一天,就留在家中後院挖地窖。

 隔壁就算再怎鬧騰,最多也就是跑來前院瞅瞅,發現沒人後,也不會特地往後院去的。再說老魏家還養了一隻大黃狗,真要是像魏大嫂那種經常來串門子的熟人倒是還好,碰上眼神的,它一準瞎叫喚,就是不怕狗的,這麽瞎嚷嚷,也挺嚇人的。

 隻這般,楊冬燕開溜了半拉月,家裡其他人倒是將事情都完成了個七七八八。

 像囤的糧食,已經堆滿了一間屋,這就很多了,足夠他們老魏家吃上兩三年的了。

 還有地窖,就差個收尾工作了,最多三五天,就徹底完工了。

 所以二牛是真能耐,木訥是不假,但凡是賣力氣的活兒,他一準兒乾得格外漂亮。

 楊冬燕尋思著,自家都明知道未來幾年可能會發生災荒,那得提醒一下親戚家吧?

 大牛道:“老叔那頭,早在我懷疑地裡收成有問題的時候,就跟他提過了。老叔說他經歷的事情多了,會上心的。還說,就算咱們猜錯了,糧食這玩意兒耐放,多留一些也不虧。”

 “那他豈不是知道咱們家囤了糧?”

 “不知道啊,他隻叮囑我今年收上來的糧食別賣了。”

 楊冬燕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大不了等地窖挖好之後,將別處收上來的糧食放到地窖裡,自家地裡的收成就還是堆在糧倉裡。

 “娘,那大伯家……”大牛欲言又止。

 “提醒是肯定要提醒的,不過也得挑時候。你不是說,明年應該不會太差嗎?索性過陣子吧,再說我看他們今年收上來的糧食也沒賣,應該沒事兒的。大不了等過年那會兒,我再跟你們大伯娘提一嘴。”

 楊冬燕覺得問題不大,地裡的收成要是真出大問題,最早也該是來年的秋收前後,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作準備。

 這麽一想,她就淡定了。

 ……

 又過了一段時日,先是地窖的收尾工作完成了,不過還不能立刻使用,得再晾一陣子。

 晾的時候就發生了一個哭笑不得事情,有隻母雞跌了下去,倒是沒摔死,而是隨著天氣突然轉冷,第二天發現的時候,已經凍得夠嗆,沒死也差不多了。

 那還能怎樣呢?殺掉吃了唄。

 這事兒也給家裡人提了個醒,本來洞口是草草的用木板遮住的,母雞是從縫隙處跌進去的。

 可這回是母雞,下回是孩子怎麽辦?

 窩頭當然沒那麽傻,他壓根就不往後院跑的。早出晚歸的上學,哪怕回來也都是待在前頭的。再說了,叮囑過一遍他就記住了,不怕有啥問題。

 可豬崽……

 豬崽平常是懶得很,有時候卻會突然勤快了,譬如偶爾會跑去後院的雞窩裡摸雞蛋。

 雞窩跟地窖入口當然不在一起,可誰也不能保證這小屁孩子會不會突然心血來潮的跑過去。

 “那木板太薄了,這回是雞一不留神從縫隙裡掉下去,這要是豬崽跑過去了……”

 楊冬燕腦補了一個畫面,木板的縫隙是肯定不夠塞豬崽的,但就豬崽那個份量,只怕能把木板給踩塌了。

 就很嚇人。

 當下,楊冬燕就吩咐二牛,在前後院搞個籬笆。

 “也不用太誇張了,反正就是防著豬崽的,你比著你閨女的身高,弄個間隙大一些的籬笆就好了。”

 籬笆要高,防止豬崽躍過去。

 但縫隙卻要大一些,因為後院的雞有時候是要跑到前院來吃蟲子啥的,所以要允許雞通過,不允許豬通過。

 雖然要求比較多,但二牛還是充分的發揮了他的能耐,隻一天工夫就將籬笆裝好了。

 碰巧過來串門子閑聊的人看著拿矮籬笆還納悶呢,問楊冬燕幹啥搞這個,看著也不能防賊啊!

 “不是防賊的,是防豬崽的,她老跑去後頭雞窩裡摸雞蛋。”楊冬燕笑眯眯的把一口鍋準確無誤的扣在了豬崽頭上。

 豬崽一臉懵逼,吮著手指頭想了一會兒,怒指楊冬燕:“奶壞!”

 實力拒絕背鍋的豬崽,最後還是沒能擰得過她奶,成功的背上了小黑鍋。

 而此時,冬日已經到來,年關也在衝著人們招手。

 在初雪到來的這一天,大牛二牛合力將地窖打掃乾淨後,又將大部分的糧食放到了地窖裡保存。明面上的糧食還是蠻多的,反正吃個一年是沒問題的。

 這主要還是因為,老魏家吃肉吃得多了,哪怕平常吃素菜,也習慣了添上一些豬油。肚子裡的油水多了,糧食就吃得少了。再一個,大牛二牛今年出去了四五個月,來年估計也是,少了這倆食量大的,可不就是節省了糧食嗎?

 也因為年關將近,方氏那頭的生意卻是好了不少。

 有錢沒錢都要過年的,哪怕一年到頭沒吃過幾頓油水,臨到過年前,還不得多吃兩頓?

 有大牛在,他索性直接去各村收出欄的豬,拉回來後,找二牛以及幾個堂兄弟幫忙,殺豬分肉,再轉手賣掉。

 在鄉下地頭,殺豬匠也是個好活兒,只是殺豬匠一般都是做鎮上的買賣,收了鄉下的豬拉到鎮上去賣。當然,如果鄉裡鄉親的跟他預定,他還是會特地留出一些,略便宜點兒賣給村裡人的。

 像大牛這樣的,看似是搶了人家生意,實則卻不是這樣的,反而更像是合作一般。

 殺豬匠是跟鎮上合作的,附近好多村民都習慣了年前去一趟鎮上,年關前夕,是豬肉鋪子最忙碌的時候。

 擱在往年,殺豬匠還要抽出空去別家收豬,再殺掉,切割分開,隨後才運到鎮上去。而今年,大牛就幫他省了事兒,由大牛趕著牛車去各個村子裡收豬,跟兄弟們一起殺豬分好了送到鎮上去。

 錢肯定是要給人家賺的,事實上大牛賺得還不少。不過相對的,殺豬匠的活兒也少了,他在鎮上是有個鋪子的,這下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安心做買賣了。

 當然,要說擔心也不是沒有,畢竟只有年關前,豬肉鋪子的生意才那麽好。

 這麽說吧,過年前夕,鋪子裡一天能賣出去十來頭豬,而平日裡,只怕一頭豬都賣不完。

 所以擔心肯定是有的,眼下忙碌起來了,恨不得請人分擔。可回頭閑下來了,那是寧可多乾活也要掙這幾個錢的。

 好在,對於大牛二牛,殺豬匠倒是不擔心。

 這十裡八鄉的誰不知道,魏家這倆兄弟出息了?出門一趟就往家裡帶好多貫錢,又是蓋六大間青磚瓦房的,又是往家裡買牛買驢子的,今年更是買了好幾畝地,這還能不是發財了?

 既然出門一趟能掙那麽多錢,人家肯定不屑於跟他搶生意的。估計也就是看年底了不方便出遠門,閑著也是閑著,就順便賺幾個小錢。

 不止殺豬匠這麽想,村裡不少人都是這麽猜測的。

 只是不同於殺豬匠的慶幸,其他人卻是忍不住扼腕。

 早知道掙錢那麽方便,他們也可以啊!又不是只有魏家才有人手幫忙殺豬。唉,失策啊失策啊!

 其實還不止殺豬,楊冬燕還吩咐小楊氏殺雞來著。

 小楊氏啊,天天就待在家裡,搬了把凳子,面前放著刀和大木盆子,見天的殺雞放血拔毛,這日子過得可真糟心啊!

 可楊冬燕說了,如今家裡也沒啥活兒要小楊氏做,本來還剩下一個喂雞的,但因為這陣子殺了個七七八八的,剩下不多的幾隻母雞,她就能給喂了。

 還有像殺雞之後需要用滾燙的水,可楊冬燕包攬了生火燒水的活兒。

 楊冬燕覺得自己真的是太勤快了。

 要知道,她如今也很忙的,像生火燒水啊,喂雞撿蛋啊,還有照顧小孫女啊!多麽勤勞善良能耐的老太太啊!

 可小楊氏完全不是這麽想的,大冬天的,生火燒水很累嗎?要知道,楊冬燕就負責坐在灶屋裡,需要用水了,還得小楊氏自個兒去灶屋的大鍋裡舀水。

 還有喂雞撿蛋啊,眼下家裡就五六隻雞了,而且隨著天氣轉冷,壓根就不下蛋了。都這樣了,楊冬燕還要求她得空了都殺掉,還振振有詞的說,不下蛋的母雞留著幹啥呢?

 至於帶孫女……

 小楊氏忿忿不平的揮舞著菜刀,麻利的割斷了雞脖子。

 她閨女啊,早先不好帶、成天屙屎撒尿的時候,就推給她來帶。等略長大一些,也知道自己坐馬桶了,也不會成天哭鬧了,這下好了,被婆婆搶走了,還讓她趁著二牛在家裡,趕緊再懷一個。

 就說得特別好聽,說她閑著也是閑著,大冬天的沒啥活兒要做,趁機再懷一個不是挺好的嗎?

 小楊氏可生氣可生氣了,沒見她每天都要早起生火做飯,吃完飯就要刷碗洗鍋子,之後就開始了殺雞大業,一直忙到傍晚,又要重新生火做飯……

 她哪裡閑著了?!

 殺殺殺!

 大牛收豬二牛帶著人殺,方氏擺攤零賣各種年關需要的東西,小楊氏……可不就剩下殺雞鴨了嗎?

 看到大牛回來,牛車上是空了一大半的,因為豬是在老叔家的院子裡的殺的,所以會提前卸下來。至於為什麽不在自家殺豬,一則是楊冬燕聽不得豬臨死前的叫聲,二則自家還養了一頭小豬崽呢!正好,他們家的人不夠,請了老叔家的幾個兒子幫忙,就用了他們家的地兒。

 可除了空出的那一大半的地兒,牛車還有一小半的地兒卻是堆放著竹編籠子的。

 籠子不算大,但足夠往裡頭塞兩三隻雞了。關鍵是竹編籠子是可以堆疊的,摞起來特別省地兒,一次能收不少雞。

 小楊氏哭倒在地。

 為啥她總是殺不完雞呢?就因為她大伯子見天的往家裡拉雞。

 其實對比收豬,收雞鴨會更容易一些。畢竟不是家家戶戶都養豬的,養豬收益相當不錯,但太費事兒了。養雞鴨就不同了,鄉下地頭哪家不養一些雞鴨的?年關了,雞鴨都不下蛋了,或是殺了自家留著過年吃,或是賣掉換錢置辦其他年貨。

 總之,大牛收購之路特別順利,就是可憐了小楊氏。

 小楊氏殺雞都殺出本能來了,一面手腳麻利的把雞脖子給抹了,一面還瘋狂的在心裡吐槽。

 ——遠方的大伯子就送銀子送米糧送一切好東西,怎的自家大伯子就只知道收活雞活鴨讓她殺呢?

 ——都是大伯子,做人的差距怎就那麽大呢?

 才這麽想著,小楊氏就聽到她男人嗷嗷叫的往家裡衝,不多會兒就看到她男人滿臉喜色的抗著一個大竹籠子過來,一下子就撂在了她身邊。

 “啥玩意兒?又是……”不是雞鴨。

 “魚!那頭有人破冰抓魚,好便宜的!”

 二牛的大聲嚷嚷很快就將楊冬燕從灶屋裡吸引出來了,她出來一看,頓時喜笑顏開:“魚啊,這個好,我好久都沒吃上魚了。”

 “娘喜歡吃魚?”二牛驚訝了一下,原先完全沒聽說過,他只知道他娘喜歡吃肉。

 “喜歡啊,不過也沒那麽挑,有的吃就好了,咱不挑食。”楊冬燕笑眯眯的說著,她上輩子在南方住了幾十年,那頭倒是習慣了吃魚,可吃多了她也就膩味了,所以才老想著大口吃肉。可仔細算下來,她有好久沒吃上魚了,也怪想念的。

 “娘想吃,今天怎就吃魚!媳婦啊,你趕緊把魚殺了。”二牛滿臉喜色的吩咐道。

 小楊氏:……

 她想把二牛殺了。

 反正都是殺,殺雞殺鴨殺魚都一樣是吧?她想殺牛!!

 憋著一肚子的氣,小楊氏的速度倒是真不慢。對比礁磬村,其實南田村那頭的水域更多,又因為魚肉賣得可比雞肉豬肉便宜太多了,所以很多吃不起肉的人家,都會偶爾買條魚解解饞。

 因此,小楊氏是會殺魚的。

 嚴格來說,所有的家務活兒她都是會做的,哪怕農活其實也會的。在她出嫁之前,地裡忙不開來時,偶爾也是會下地幫忙的,只是次數不多。

 然而,就算她都已經如此勤快了,還是架不住她那又懶又饞的名聲傳遍十裡八鄉。

 小楊氏一面磨刀霍霍向雞鴨魚,一面氣憤大家都不長眼。

 結果沒兩天,她娘過來瞧她。

 本來,正月初二就是回門日,南田村又離得不遠,怎麽說小楊氏都會回門的。她娘原本是不用急著趕來的,可誰讓她有要緊事兒呢?偏這事兒還不好讓窩頭幫著帶話,所以就自個兒跑了這一趟。

 誰知,來得不是很湊巧,一進門還不曾打招呼呢,就看到親閨女坐在屋簷底下,對著雞脖子就是“唰”的一抹……

 小楊氏她娘被嚇了個夠嗆。

 這還不算啥,等她定睛一看。

 好家夥!

 都殺了多少雞了??

 這不是很正常嗎?小楊氏天天都這麽乾的,她吃過早飯刷過碗筷就開始坐哪兒抹雞脖子。而她娘又是忙活完家裡的事情,才出門往礁磬村趕的。

 以小楊氏的手速,這會兒都殺了二十來隻雞了。

 二十來隻雞也不是都收拾完了,有一半是已經扒光毛了,另外一部分則是慘兮兮的躺在裝滿滾水的大木盆子裡。還有就是,在另外一邊,有好幾個竹編籠子,裡頭還有不少活雞。

 小楊氏她娘直愣愣的站在院門口,因為她也沒發出啥太大的動靜來,加上老魏家的院子裡雞叫聲一片,愣是沒人發現她來了。

 過了小半刻鍾,小楊氏她娘發出了一聲格外慘烈的尖叫聲。

 有多慘呢?

 聽,雞叫聲都沒了,雞都被這聲慘叫給嚇著了。

 “娘?”小楊氏一手捏著剛抹了脖子流著血的雞,一手握著鋒利的刀子,迷茫的抬頭看去。

 “你你你……你要吃雞也就算了,怎還能把家裡的雞都給殺了呢?這多少啊!我的天啊,我管你叫娘得了!你這孩子怎這麽敗家呢?”

 楊冬燕聽著動靜走出灶屋的門,就看到她娘家嫂子哭天搶地的模樣,一時間有些愣神。

 一看到楊冬燕,小楊氏她娘瞬間撲了過去。

 “燕子啊!親家母啊!我們老楊家對不住你啊!!”

 楊冬燕心說,是挺對不住的,殺個雞鴨都這麽墨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