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不一樣的導演[娛樂圈]》第130章 130發酵
《地球要塞》和《生於淤泥》上映之後, 全球影迷都徹底沸騰了。

 大家都覺得《地球要塞3》會很好看,但是沒有想到會出色到如此程度。在電影上映之前,很多觀眾都和孔修明他們一樣, 猜測過《地球要塞3》的劇情。

 尤其是那些原著小說迷, 他們早就被秦硯的《1》、《2》徹底征服, 期待著《3》能帶來什麽樣的驚喜。

 在如此高的期待之下,《地球要塞3》還能有滿足“還原”與“創新”兩方面的期待, 實屬不易。

 《地球要塞3》好歹是一部典型的商業電影,有龐大的觀眾基礎、充足的製作資金、強大的演員陣容, 再加上優秀的原著小說。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生於淤泥》會讓他們如此驚喜, 更沒有想到秦硯竟然用商業片的手法講述了一個讓他們如此悲傷的事情。

 如果他們一開始就知道《生於淤泥》中“劉大力”會從一個陽光少年,逐漸被生活壓迫成為一個犯罪者, 恐怕很多觀眾都會猶豫。

 現在買了票的觀眾都堅持到結局, 期間有笑、有淚,以及最重要的反思。

 看完之後他們的想法也很簡單“雖然電影結局讓他們無法接受, 但這依然是一部好電影, 一定要推薦更多朋友來看電影。”

 尤其是海外市場,很多觀眾完全是衝著秦硯、謝北楊、奚芊芊的名氣才去看的。

 雖然一些華國近代社會背景的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也有不俗的表現,但也僅僅是在電影節上罷了, 海外市場根本就不喜歡這些作品。

 誰知道看著看著, 他們就徹底進入了劇情的氛圍之中。

 這的確是一個發生在華國的故事, 但其他國家、其他年代同樣也有很多像“劉大力”這樣的人, 出生在一個固定的階層之中, 用盡力氣也難以逾越。

 人類經常說著換位思考、互相理解,然而事實卻是人類的喜怒哀樂其實相去甚遠。

 而秦硯的成功之處,就是讓觀眾產生了代入感, 看完了“劉大力”的故事之後,免不了一聲長歎。

 願意大半夜看首映的觀眾,都是年輕且狂熱的電影迷,當然肯定也有很多演員的影迷。這些觀眾大概率都是互聯網的忠誠用戶。

 電影放映結束,網上的討論度便在不斷增加。

 “oh!還有誰沒有去看電影嗎?這是絕對不能錯過的經典。”

 “我準備周末帶著朋友/對象/父母再來看一次!”

 “可惜最後XXX死了。”、“為什麽XXX劇情啊”

 類似的網絡評價為電影積蓄著熱度,直到各種影視工作者、影評家看完電影,洋洋灑灑、文采飛揚的影評出現後,兩部電影的討論度開始不斷上升!

 而秦硯和謝北楊秦硯負責了在平城舉行首映典禮的《地球要塞3》和《生於淤泥》。

 一個導演的兩部電影同時上映就已經是史無前例的事情,更不要說同時舉辦首映儀式了。

 這是史無前例的壯舉,同樣也是讓人咬牙切齒的難題。

 兩部電影的觀眾本來就不同,秦硯總不能把觀眾放在一起吧。而且兩部電影播放結束,肯定得和觀眾互動,難道把一個秦硯劈成兩個用?

 還好謝北楊獲得了影帝,從地位上完全撐得起《生於淤泥》的首映典禮,這才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雖然在同一個電影院,二人從入場式開始,便沒有看到彼此。

 說實話在看電影的時候,兩人都有些想念對方,畢竟是自己作品正式上映,正式接受觀眾的檢驗,他們都想和彼此在一起分享情緒。

 二人雖然沒有在一起,但是在電影播放結束的時候,他們都感受到了放映廳內觀眾的歡呼。

 而且兩部電影的觀眾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看完電影后,很多觀眾都是一邊哭泣,一邊鼓掌,甚至還有人大聲吼著:

 “秦硯,你不是人!”

 雖然秦硯和謝北楊並沒有預演過首映的互動環節,但兩人卻遭遇了一樣的挑戰。

 在《地球要塞3》的放映廳,有觀眾直接向秦硯提問道:

 “秦導,你為什麽要把沈楚楠拿出來鞭屍,你太狠心了!”

 提問的是一個可愛的小女生,她即是《地球要塞》的原著粉,又是謝北楊的影迷。

 其實她本來想先看《生於淤泥》,誰知道沒抽中《生於淤泥》的首映式,反而抽中了《地球要塞》。

 她高高興興地來看電影,看到一半就泣不成聲,她突然有些害怕秦硯會在《生於淤泥》中怎麽虐待謝北楊了。

 秦硯笑著說道:“我只是希望你們能永遠記住他。越是遺憾、越是痛苦,你們越是能記住沈楚楠啊。”

 多麽殺人誅心的回答!回應秦硯的是觀眾們不滿的噓聲。估計也只有秦硯才敢這麽得罪觀眾了。

 而在《生於淤泥》的現場,謝北楊遭遇的問題更嚴苛。

 “請問謝老師,和秦導拍戲你會不會很痛苦?”提問的並不是謝北楊的影迷,而是一位記者。

 他就想找點刺激的話題,雖然明天的頭版頭條肯定是秦硯的兩部電影,但這年代都追求差異化競爭,越轟動越好。

 誰知道他的提問竟然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瘋狂鼓掌。

 面對觀眾和媒體工作者的起哄,2號的特別嚴肅說道:

 “的確秦導會對我有體型上的要求,但我認為這是劇本的必然要求,和誰執導沒多大的關系,我和秦導合作很愉快,希望大家不要亂猜測。”

 記者還是不死心,繼續問道:

 “那秦導去《地球要塞》的首映,是不是意味著在他心裡,《生於淤泥》沒有那麽重要。”

 “我覺得秦導是因為相信我,把這些工作交給我。”

 兩個人雖然各在一個場地,但是言語之間都在維護著對方。

 秦硯在回答幾個問題後,便把現場交給了陳令鋒等幾個演員,而自己則立刻前往謝北楊那邊。

 結果秦硯一走進現場,便被觀眾們瘋狂唏噓。

 結果還是謝北楊先站出來維護秦硯:“秦導不來,你們又想;來了,你們又不歡迎。”

 也是因為秦硯和謝北楊的配合,讓觀眾們逐漸走出了電影悲傷的氛圍。

 這些都是插曲,能夠決定兩部電影最後高度的,還是電影本身的質量,這一點從觀眾們的熱情就足以管中窺豹。

 那些電影領域的專業人士、影評家們,都已經意識到,這兩部電影肯定會在國際電影市場掀起風波。

 果不其然,從第二天開始,網絡上都是關於這兩部電影劇情的討論。

 “《地球要塞3》的劇情實在太出乎意料了,我真的很想把秦導的腦袋撬開,看看裡面到底裝了些什麽東西。”

 “不過我總感覺《地球要塞3》還意猶未盡的感覺,之前貝塞爾不是宣布已經將《地球要塞》後續的創作權賣給秦導了嗎?你們說秦導會不會接著現在的故事希望往下拍啊。”

 “話說,我還是覺得秦導有私心啊,這部電影中間最悲情的角色怎麽都是華國人啊。他是不是夾帶私貨啊。”

 “這一點我可不認同,畢竟小說原著當初就是這麽寫的。雖然兩個重要角色都是華國演員,單是論比例的話,華國演員的數量可比不上其他國家。”

 “你們覺得《生於淤泥》的劇情是真實的嗎?怎麽會有人這麽傻,連衛生證是什麽都不知道。而且那個三證是什麽東西,我怎麽從來沒有聽說過,不會是秦導為了吸引人注意,故意瞎編的吧。”

 “沒文化,別上網。建議你去讀一讀華國現代史,然後再多看一看上個世紀的紀實文學。我甚至都能夠看出《生於淤泥》中有多少歷史原型。”

 “只有我關心《生於淤泥》的編劇終於不是秦導了嗎?秦導一直自編自導,雖然看著很爽,但總覺得他哪天會突然猝死。”

 “你們怎麽說話的呢?就不希望秦導日子過得好是吧,怎麽就開始希望秦導死了?”

 “不過老實說我也挺開心的。這就證明了華硯公司除了秦導以外,還有其他利害的編劇。我都快被現在國內電影和電視劇的弱智編劇給惡心到了,都是些什麽故事啊!他是自己智商有問題,還是覺得我的智商有問題啊。”

 兩部電影的影評如同雨後春筍一樣比比皆是,而且這兩年互聯網社交平台也越來越豐富,成為了電影推廣新的陣地。

 影評太長,而且又都集中在影視領域的網站上,很難傳播出影迷這個圈子,但是互聯網社交平台可不一樣。

 這些簡短而又精彩的討論內,能帶動更多的路人觀眾前往電影院。

 除了網絡的討論熱外,最能證明兩部電影熱度的還是電影票房。

 期待和宣傳了這麽久的《地球要塞3》沒有任何意外,在第1天取得了今年最高首日票房。塔國3900萬美刀,華國3700人華幣,全球票房超過6000萬美刀。

 只要不出現巨大的口碑滑坡,或者一些不可能控制的因素,今年全球票房冠軍《地球要塞3》拿定了!甚至衝擊全球票房記錄前幾名也有機會。

 這個成績雖然預定年度第一,但也還算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地球要塞3》是被所有人電影人都寄予高度預期的作品,大家都覺得它有衝擊票房冠軍的潛力,所以才有那麽多電影選擇避開檔期。

 《地球要塞3》的票房,給人一種它就應該有這個成績的感覺,哪怕是破紀錄也不會讓人特別的驚訝。

 但同時上映的《生於淤泥》真的讓人意外,而這也是秦硯更為關注的成績。

 《生於淤泥》全球首日票房490萬美刀,華國大陸票房1240萬華幣。

 和《地球要塞》比起來,這個成績看起來或許有些普通,還不到十分之一。

 實際上了解影視行業的人都知道,對於文藝片來說,《生於淤泥》成績有多麽的恐怖。

 去年金棕櫚獲得者《牆壁之間》的全球票房,才5000多萬美刀,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的獎項大多也在千萬數值之間。

 至於和華國其他出海的文藝片比起來,《生於淤泥》首日票房就足以絕大部分的電影。

 而“僅僅”獲得評審團大獎的《生於淤泥》,如果能夠保持目前的趨勢,很有機會破億!

 單論作品對於“電影”的貢獻,秦硯也不會狂妄到說《生於淤泥》就一定比其他電影強。

 從票房就可以看出,《生於淤泥》的宣傳策略、主創團隊的票房號召力,以及電影本身的質量有多麽的誇張。

 就在兩部電影票房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總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出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