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無限破產危機》第六十二章 資產配置7
指數上上下下, 高低起伏。

 過了一年,金瑤終於意識到,這是熊市。並不會像牛市一樣越漲越高, 再也不給買入機會。

 相反, 每隔半年, 總會有一個相對低點,方便她分批買入。

 與其時刻關注股市變動, 不如像系統建議的那樣專心工作, 又或者搞副業賺錢, 加大投資。

 僅僅一年時間,金瑤便深刻體會到購買指數基金的好處。

 過去回溯歷史數據還不覺得, 如今每次定投, 都會記錄當日pe、pb。過了一段時間再看, 同樣的估值水平,基金價格確實會明顯上漲。

 到了年初, 基金準時分紅, 分紅率大約為買入價的4.2%。

 跟歷史數據相比,分紅金額一年比一年高。正如系統所說,同樣的pe, 經營規模越大,每年賺的錢越多。

 “我好像明白所謂的基金是怎麽一回事了。”金瑤喃喃自語。

 比起複雜的理論說明,長達一年的投資筆記、帳戶盈利更能說明問題。

 雲珞問,“真弄懂了?”

 金瑤點頭, “這一年看理財書、逛論壇,再加上一邊做投資筆記一邊實踐, 我覺得差不多領會。”

 雲珞:“嘴上說的好聽沒用,做套試題, 讓我看看理解到位不到位。”

 “沒問題。”金瑤鄭重應下,“試題在哪兒?拿出來吧。”

 雲珞:“按我說的去論壇搜。”

 金瑤按照指示搜索,發現系統讓找的是個帖子。帖主寫了一大段文字,從各個角度批判定投、批判股票、批判指數基金。

 雲珞:“這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雲珞:“請宿主從帖子裡找出錯誤觀點,逐一反駁。”

 雲珞:“我會根據你的回答進行評分。”

 如果能準確說出別人錯在哪兒,那就證明,宿主的確已經掌握知識點。

 “好。”金瑤深吸一口氣,準備迎接挑戰。

 **

 【買股票相當於賭博。】

 金瑤:“錯誤。投機相當於賭博,價值投資相當於成為優秀公司股東,分享企業成長紅利。”

 【長期持有股票/基金,必定會遇上黑天鵝事件,所以其實也是在賭。】

 金瑤:“錯誤。”

 “某一年遇上蝗災、疫病,只會影響當年經濟。即便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但依然在增長。”

 “比如去年,國內外發生貿易摩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加6.3%,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買指數就是買國運。只要國家經濟情況良好,指數基金就能不斷創出新高。”

 【分散投資消耗的精力較多。當手頭資金不足的時候,將精力放到工作上,得到的收益更大。】

 金瑤:“……上一份工作,除了剛進公司那會兒,後來收入水平一直穩定在五千。”

 “把精力放到工作上,得到的收益更大?誰說的?遇到職業天花板,發帖人負責加工資?反正老板是不肯的。”

 “分散投資不就部分資金配置貨幣基金,部分資金配置指數基金?需要耗費什麽精力?”

 “選好標的,做好計劃,一個禮拜翻閱一次基金估值,看有沒有進入低估區域。進入定投,沒進入本周休息。事情很簡單,耗時不超過五分鍾。”

 【買股票不僅要會買,還要會賣。追漲殺跌到最後,投資者往往被情緒左右,喪失理智。】

 金瑤:“誰規定買了一定要賣?有種策略叫買入持有,永不賣出。”

 “反正好的指數基金年初必分紅,開始每年4%的利息,以後逐年遞增。”

 “等買入足夠的份額,每年分紅就夠生活。剩下的錢隨基金淨值增長,足以跑贏通貨膨脹。”

 【國內股市長期陰跌,短期暴漲;米國股市相對來說平穩多了。相同的時間,國內跌多漲少,相比十年前,大盤指數基本沒變化,米國卻走出了十年長牛。由此可見,國內股市沒有投資價值。】

 金瑤:“錯誤。”

 “2005年-2019年,標普500從1212漲到3230。滬深300從1000漲到4096。如果算上分紅,差距更大。”

 “拉長時間看,國內指數表現要好的多。”

 “會造成錯覺是因為米國股市長期走牛,看起來經濟欣欣向榮,一片大好。事實上,除非某段時間滬深300指數明顯高估,否則大部分情況下,同時買入、長期持有,滬深300收益更高。”

 “一方面,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經濟同比增長6%,過去經濟增長8%-12%。而米國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緩慢,常年保持在2%-3%,有時甚至出現負增長。”

 “另一方面,長期走牛意味著估值極少跌到低估區域。標普500pe長期在20-25之間徘徊,最低13,最高32。滬深300pe長期在10-15之間徘徊,最低8,最高50,便宜的買入機會很多。”

 “如果配合‘低估買,高估賣’的策略,在國內買賣指數基金,收益更驚人。”

 【股市永遠“七賠兩平一賺”,有些人賺的錢,其實是別人虧掉的。】

 金瑤:“假設市場上有一百家賺錢的公司,總市值一百億。股東全部持有,不參與買賣。”

 “那麽數年後,公司發展,規模擴大,總市值兩百億。所有股東持股比例不變,身價翻倍。”

 “‘七賠兩平一賺’是因為過度炒作。能在賭博遊戲裡幸存的,總是極少數。”

 【定投是基金公司設下的騙局,目的是哄騙投資者購買基金產品。】

 金瑤:“錯誤。”

 “每月定時定額無腦定投,遇到牛市後清倉,總收益60%-70%不成問題,年化收益12%-15%。”

 “低估時投入,正常估值時停止購買,遇到牛市後清倉,總收益輕松翻倍,年化收益17%-20%。”

 “翻論壇的時候,我親眼看見過別人的實盤定投帖。自己做不到,非說是騙局。”

 “就算國內實盤帖難找,彎彎也有不少定投案例,還有相關方面書籍。不懂就算了,還不好好學習!”

 ……

 半個小時後,答題結束,金瑤心有余悸,“通篇觀點全錯,真可怕。”

 雲珞瞥了宿主一眼,“有沒有覺得眼熟?”

 金瑤抿了抿唇,沒有回答。

 當然眼熟,有些想法跟她曾經的觀點一模一樣。

 看到文章,她就好像看見了過去的自己。明明什麽都不懂,卻大肆批判,認為自己才是對的。

 無知者無畏,這句話形容的太貼切。

 不經意間,金瑤又想起了某些不好的回憶。幾乎是瞬間,她強行扯開話題,“回答的怎麽樣?過關了麽?”

 雲珞:“過關了。”

 雲珞:“該了解的已經了解,用好這些知識,足夠你過好下半生。”

 金瑤半是激動,半是鬱悶,“沒想到學起來這麽簡單。”

 “拿出高考拚搏的勁兒,悶頭苦學一兩年,大部分知識都能搞明白。”

 “早知道這樣,剛工作就該去接觸。”

 這麽一來,公司股票造假的坑不用踩。坐擁850萬,她早就實現財務自由。

 雲珞:“最困難的不是去學、去做,而是有這個意願接觸理財知識。”

 雲珞:“有些人從畢業到退休,財務狀況始終無比糟糕,仍然沒有這個意識。”

 雲珞:“你能下定決心改變,這很好。”

 “過去我認為,29歲的年紀,不管幹什麽都遲了。現在想想,才29歲,認輸還太早。”金瑤深有感觸,“慢慢積累基金資產,等到每年分紅比工資還多,我就徹底自由了。”

 雲珞:“醒悟永遠不嫌晚,祝你好運。”

 聽到類似道別的話,金瑤微怔,“你要上哪兒去?”

 “下一任宿主身邊。”雲珞回答。

 說來就來,就走就走,這屆系統太任性。金瑤心中莫名升起一股不舍。

 她低下頭,認認真真道歉,“對不起,過去對你的態度那麽差。還有,謝謝你教我理財。”

 雲珞心說,這屆宿主運氣好,遇上了好時候。換做以前,她絕對懶得搭理。

 現在——

 這些全部是常識,居然有人不知道?

 怎麽能連最基礎的都不懂?

 理財知識約等於沒有,怎麽平平安安活到這麽大的?

 原來理財小白是大多數,有基本常識的是少數,當系統太難了。

 ……

 底線就是這樣一點一點被拉低。

 至於態度桀驁不馴,死不聽勸,頭鐵踩坑……啟蒙前,誰還沒點宛如智障的黑歷史?

 “我走了。”拋下這句話,雲珞瀟灑離開。

 **

 【番外】

 系統走後,金瑤嚴格按照計劃操作。估值較低時定期購買紅利基金,估值偏高時停止購買,把錢存銀行。

 一年過去了。

 紅利基金、貨幣基金五五配置,年初分紅加貨幣基金利息,拿了近兩千。

 這錢金瑤留著沒花,找機會繼續投入。

 兩年過去了。

 金瑤保持消費習慣不變,繼續苦哈哈存錢,一有機會就購入基金份額。

 年初一盤算,紅利基金分紅1700,貨幣基金利息1000。兩筆收入加起來,快趕上半個月工資。

 “方法是對的,可惜本金太少。”金瑤苦苦思索,“要不做個兼職,或者學人家開網店?”

 想想朋友在國外工作,她索性開了家網店,專門做代購。

 五年過去了。

 金瑤無意中抓住時代機遇,代購生意越做越大。哪怕跟朋友分成,每年到手的淨利潤仍有12-15萬。

 這些錢她一分沒花,全部存起來,一半買貨幣基金,一半買紅利基金。

 漸漸的,基金份額越來越多,每年分紅足有1.5萬。再加上貨幣基金利息每年1萬,被動收益超過2.5萬。

 這時,就算失去本職工作,也不會影響生活。

 恰巧金瑤厭倦了職場,於是索性把工作辭了,專心乾事業。

 29歲的年紀,沒車沒房沒男友,內心惶恐不安。

 35歲的年紀,依舊沒車沒房沒男友。但這回,金瑤心態樂觀,一點不放在心上。

 過去想結婚,一方面是為了讓父母安心,一方面是身在公司,不想被議論。還有就是生活太艱辛,希望有人跟她一起分擔。

 而現在,父母見說不動她便放任不管;辭掉工作,再也聽不到閑言碎語;依靠自己,她能活的很好。要不要找對象,便不再那麽重要。

 遇上有緣人,就一起搭夥過日子。遇不上,她一個人也能過得開開心心。

 這就是金錢帶給她的底氣。

 **

 雖然生活幸福,無憂無慮,可有時候金瑤依然會想,要是早一點醒悟就好了。

 越早開始規劃,積累下的資產越多,人生過的越輕松。而她,終究是行動的晚了些。

 “對了,”金瑤忽然記起,“公司的股票怎麽樣了?退市了嗎?”

 離開xx科技公司後,她怕自己傷心、自責,持續沉浸在負面情緒中,因此刻意把有關的事遺忘。

 如今回想起來,才發現過去了好幾年。

 金瑤分外好奇,在網上搜了搜,很快找到相關報道。

 弄虛作假,醜聞纏身,借貸無門,公司終究還是沒能熬過去。

 停牌、複盤數次,最後股票退市,公司破產。

 有投資者狀告公司,要求賠償損失。然而官司打了兩年都沒出結果,後續也不知要多久。

 金瑤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的分明,哪怕將來打贏官司,這些年耗費的精力、時間也回不來了。

 “這就是個爛攤子!及早脫身、及時止損,才不會越陷越深!”

 金瑤無比慶幸,自己聽從了系統勸告。雖說離開的不算早,可總比拖到最後、負債累累強。

 回顧這些年的經歷,她唏噓不已,“人呐,還是要多做對的事。老跟麻煩扯一塊兒,日子好不了。”

 作者有話要說:

 試題來源於評論。

 **

 目前國內每年固定分紅的基金極少。

 不分紅的話,相當於紅利再投入。

 比如基金價格1.15,分紅0.05。

 分紅後,投資者拿到0.05,基金淨值變成1.1。

 不分紅,基金淨值1.15。

 雖然分出一部分,總金額保持不變,看起來像是玩了個文字遊戲,但國外更推崇分紅。

 因為分紅後,投資者可以用這筆錢生活,更利於長期持有。

 也有人說,指數分紅像老母雞下蛋。100元的老母雞,每年下4塊錢的蛋,本身還不斷增值。

 **

 看得懂就看,看不懂就算,不用勉強。就當拓展知識,課外閱讀了。

 台灣定投教母蕭碧燕了解一下,很厲害的,年化收益20%+。

 **

 定投有很多策略。

 【一種是止盈不止損,在估值偏高時賣出。】

 怎麽看估值高不高?蛋卷指數估值有一欄叫“PE百分位”。就是有數據以來,當前pe在所有pe中排在什麽位置。

 低於20%,說明低估區域。(歷史上,20%的時間比當前估值低)

 高於80%,說明高估區域。(歷史上,80%的時間比當前估值低)

 【還有就是常用數據。】

 近幾年,對於上證紅利、中證紅利而言,pe<10低估,pe>15高估。

 可以在大眾標準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微調。(比如設定為pe<9定投買入,pe<8定投買入)

 【還有就是買入後長期持有、靠分紅生活。】

 這種就是不賺低買高賣的估值差價,隻賺企業發展的錢。

 【總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能賺到錢就是好事,不拘泥於策略/手段】

 **

 【有本書叫“不上班也有錢”,作者就是存錢買指數基金,然後靠每年分紅過日子】

 【買入吃股息是香港、台灣、美國投資基金的常見策略,國內低估、高估區域明顯,更適合做波段,長期持有的人較少】

 【用美國買入持有的策略在國內(低估區域)購買指數基金,收益更高,親測有效。】

 【想試水的話有一個辦法,拿1000塊錢買紅利ETF(代碼510880)。今年買入時記錄pe估值。等到明年相同pe估值,測算收益。】

 【為什麽強推買入持有策略,因為簡單方便,容易操作。pe<8定投買入,長時間持有,預計年化收益超過12%,比傾家蕩產買p2p靠譜多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