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演得可真像啊,我都沒覺得是同一個人。”
不止是他們,大禮堂裡很多學生和遊客這都是第一次看昆曲,頗覺驚奇。
台下的小聲議論並沒有影響到台上的鑼鼓齊鳴。
一金絲禦座擺放在正中間。
身穿盤領紅袍,腳蹬皂鞋,手持折扇的白臉男子緩步上台,隨著鑼鼓聲來回踏步。
半晌,他“啪”地收起折扇,昂首挺胸,氣宇軒昂,頭上烏紗翅羽輕顫:“蟒衣三爪,玉帶垂腰,一身富貴樂陶陶,我乃當朝一品。”
稍頓,他仰面再唱:“一品當朝。”
他左三步一歎,又三步以扇遮面:“湛湛青天刮大風,張飛喝斷霸陵橋,人到死時不相罵,一夜夫妻百日恩。”
“倒韻了。”下屬齊聲。
“自家倒運的王龍,”他搖一搖折扇,“今昭君娘娘往北和番,下官王龍奉旨十裡相送。”
蟒衣三爪王龍手持馬鞭,帶下屬前去十裡長亭。
以步作馬,他腳下時而急促,又時而駐足,又是著急,又是不急。
王龍歎笑:“朝臣待漏五更冷。”
下屬齊聲應諾:“五更冷。”
他再唱:“鐵甲將軍去跳井。”
“去跳井。”
他揮鞭驅馬,“一連跳了七八個。”
“七八個。”
他長歎:“劈裡啪啦,噗通又噗通。”
“噗通又噗通。”
一路遙遙追趕,或快或慢,或遲疑。
“十裡長亭到了!”下屬唱喏。
四位六品下官員與蟒服三爪王龍相遇。
又是一番作揖相躬。
王龍朗聲一問:“列為大人,乾事前來護送娘娘的麽?”
“正是。”四人齊齊鞠躬。
王龍搖扇掩面:“列為大人請少待,禦弟王龍請娘娘。”
王龍搖扇欲走,幾經遲疑,回首搖扇,又是讚賞,又是歎息,終是稍退。
鑼鼓喧天,喜樂齊鳴。
十數位侍從侍女躬身而出,位列兩側。
“請娘娘——”王龍唱和。
“請娘娘——”侍從齊聲。
“請娘娘——”侍女齊聲。
千呼萬喚,昭君應聲,竄步而出。
“別離淚漣漣,怎忍舍漢宮帝輦。”清亮的聲音伴隨著鑼鼓聲樂回響在偌大的禮堂。
語調哀轉,含著委屈與幽怨,繞梁不絕。
昭君手持一把孔雀羽扇,眼角飛揚如燕尾,胭脂暈染,人面如桃花,彎彎柳葉眉斜飛入鬢。
一身紅色的蟒服嫁衣,滿頭珠翠,仿若好女,人比花嬌,將待嫁之女的嬌俏展露無遺。
果真應了那句--“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
“無端歹賊弄朝權,漢劉王忒煞弱軟。”昭君蓮步輕移,眉眼含怒。
王龍以扇掩面,羞於對視,“文官王龍護送娘娘。”
昭君恥笑,“文官濟濟全無用。”
四位武將齊聲,“武將護送娘娘。”
昭君又笑,“就是那武將森森也是枉然”
王龍搖扇再掩面:“請娘娘遠去和番。”
昭君淚眼漣漣,哭聲唱道:“卻叫我紅粉去和番。”
她挽袖長歎,“臣僚呵於心怎安。”
少待,她又哭欲走,“於心怎安。”
滿堂官員,侍從侍女圍住她,齊齊下跪:“參見娘娘,娘娘千歲。”
王龍撩起三爪蟒衣袍角,單膝跪下,高聲唱道:“禦弟參見娘娘,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作者有話說:
沒寫完,剩下的明天新章繼續。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戲曲劇情,做了一些簡單的加工,對人物表情,動作的解讀。
為了符合昭君人設,避免錯亂,這裡對小魚的“他”是用了“她”這個字眼。
戲曲tag:
①在《昭君出塞》中,王龍這個角色代表的是漢元帝,揭露王龍寓意的身份,劇情應該就會很流暢了吧。
②昆曲中,旦角一般分為青衣,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老旦等。
青衣:已婚婦女,年紀略長
花旦:窮苦人家女孩或小姐身邊的丫鬟
閨門旦:未出閣的閨中少女
刀馬旦:多指巾幗英雄
武旦:打戲為主
老旦:年長婦女
---------
第48章
今有烈馬一匹。
馬夫牽馬至人前,腳下生風,技巧嫻熟頗佳。
王龍試馬頭暈目眩,摔於馬下。
他顫巍巍爬起,烏紗翅羽歪斜:“馬夫,如此烈馬,娘娘如何騎得!”
馬夫驚慌下跪:“不過是肚帶未緊。”
馬夫扶著王龍再次上馬,牽繩隨馬而行,亦步亦趨,不敢再松懈。
行至十裡長亭。
“請娘娘上馬。”王龍顫顫下馬,馬夫跪地作踏。
昭君接過馬鞭,長身玉立於馬前。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血,今日漢宮人,明日北地妾。”
她一聲悲歎,翻身上馬,身姿利落,大鬥篷下嫁衣翻飛映紅了少女的臉面。
一人一騎,千裡遠赴。
馬夫翻騰跳躍,旋身擋馬,趟馬圓場急挫步,行得又急又快。
昭君不落於後,揮鞭追趕,大鬥篷翻飛。
此等烈馬,王龍駕馭不得,卻叫昭君喚得虎虎生威,一路疾行,不曾將女兒摔於馬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