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屏風的間隙,他在此刻看到了懸掛在衣架上的戰甲。
——那是應長川今日穿的。
江玉珣下意識移開視線。
然而手剛剛扶到浴桶的外壁,他的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詭異的念頭……這裡應長川也摸過?
這片營區只有一間浴房。
應長川何止是用過,他必定還會再用。
江玉珣:!!!
想到這裡,他如被火灼般迅速將手收了回來。
為了防火,帷帳內並未燃香。
但是若有若無的龍涎香,卻在此刻把江玉珣包裹。
帷帳內處處都是應長川留下的痕跡。
江玉珣深吸一口氣。
不對,我尷尬個什麽呀?
我又不是沒在現代酒店裡用過浴缸……
想到這裡,江玉珣瞬間放松了下來。
作為真正的封建時代土著人士,應長川都不介意,我自然也沒有問題!
軍營內的陶罐空間狹小,水冷得也格外快,江玉珣已經好久沒有好好泡過澡了。
說服自己後,江玉珣再次深吸一口氣,緩緩將身體沉入木桶之中。
※
小麥大約在立春到清明節之間進行春播。
拿到麥種之後,一行人不便再多加逗留。
軍馬場的地址已經選好,江玉珣等人離開澤方郡的時間也要到了。
臨行前,眾人又花一日時間向東而行,去了位於鎮北軍軍營幾十裡外的慈水附近。
慈水為北地第一大河,自正西向東南流去。
澤方郡的降水不多,灌溉靠的便是這條河流及其支流。
鎮北軍開墾的荒地,靠近這條河流的上遊。
而下遊更方便灌溉且遠離折柔的地區,則暫時被空了出來。
大周自然不會任由這些地荒著。
……
澤方郡的天上有了一絲薄雲。
一場細雨落下,原本荒蕪的土地突然多了幾分綠意。
江玉珣等人在澤方郡官員的陪同下,站在稍高處向遠方看去——這裡的地雖然還荒著,但是每隔數裡就有一座村莊靜靜矗立。
清明節過後,便有會昭都附近百姓遷移至此。
要在屯田的同時,澤方郡的役卒便開始在此處修建民居。
正午的陽光有些烈,江玉珣不由眯起眼睛向遠方看去。
澤方郡官員在向眾人介紹道:“……為方便百姓生活,此次新建的屋舍均是‘一堂兩室’的結構。除了堂室外,吾等還為每家每戶修了一間茅舍、豬圈。另還留了不少空地,往後他們可以自己加建屋舍。”
說著便帶眾人到最近的一戶民居內細看起來:“大人們這邊走。”
走在最前方的江玉珣伸出手去摸了摸這裡的牆壁,並好奇道:“請問大人,這些牆是用什麽壘成的?”
江玉珣在工作的時候格外認真。
或許是社死慣了,他的神情也比從前平和許多,完全一副見慣大風大浪的從容之態。
見狀,澤方郡當地的官員也跟著嚴肅了起來:“回江大人的話,是用木、草還有泥土製成的,都是就地取材。快的話差不多一個月時間便可蓋起一間房。”
江玉珣笑著朝對方點了點頭。
此時屋內還沒有家具,只有一張土炕盤於房間角落。
澤方郡冬季寒冷,取暖便全靠它了。
說話間,幾人已經走出了房間。
當地的官員帶他們向堂屋後走去:“這裡便是茅舍、豬圈。”
江玉珣一行人緊跟著他向後院而去。
當地官員方才說的“茅舍、豬圈”其實是同一個東西。
大周及附近朝代,有能力的農戶都會在家中養豬。
豬圈則與建在稍高處的茅房相連,形成頗具時代特征的“連茅圈”。
它既能節省空間、方便堆肥,又能減少汙源。
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後世考古人員也因此在各大墓葬中,發掘到了不少“連茅圈”的模型。
江玉珣所在的博物館,就有一整排擺滿了這類陶質模型的展櫃。
看慣了縮小版模型的他,還是第一次見到真正的連茅圈。
他一邊細看一邊好奇地問:“這些家禽家畜到從何而來?”
見他感興趣,澤方郡官員介紹得愈發細致:“百姓若想,便可去官府租苗,待養成後再還等量的豕崽便好。”
“至於……耕牛還有農具,則是一閭一套。”
這些邊境移民以二十五戶為一“閭”,他們生活在同一片區域,乍一眼看去有些像現代的小區。
除了民居以外,每個閭裡還建有一座牛棚與小型糧倉。
這些糧倉皆是樓閣式,由木頭製成,既利於通風、乾燥,又便於防潮防腐。
如今的閭裡看上去還有些簡陋。
但已經具備了繼續向前發展的條件。
聽聞此言,江玉珣輕輕點了點頭。
說話間他已經跟在澤方郡太守的背後,走到了屋後的空地上。
想起一行人千辛萬苦自折柔帶回來的菠菜種,江玉珣忍不住停下腳步。
此處似乎可以用來種菜。
這個時代的百姓吃飽尚不容易,大部分人還沒有什麽食用蔬菜補充營養的概念。
但是在江玉珣看來,這兩樣一點兒也不衝突。
他默默將這件事記在了心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