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考官心想也是。
這要是沒經過陛下點頭,他們擅自訂了以詩詞歌賦為首的考生為會元,弄不好事後陛下會大發雷霆。
“那我們就把卷子呈給陛下,據以力爭地說服他!”為首的主考官想了想說道,“要是他其他的題,答得也平庸無奇也就罷了,可他每一項都不差,可謂是全面開花,我們為何不為他爭取一番呢?!”
“此言有理!”為首主考官都這樣說了,其他的主考官當然沒意見了。
昌盛帝對這屆的科舉也很重視,因此聽到下人回稟說,主考官們拿不定這屆科舉的會試,請他定奪時,他毫不猶豫地就召見了他們,把那兩份他們定奪不了的試卷看了又看。
他果然更中意那份策問和時政都答得好的試卷:“就定此人為會元!”
“陛下,”見他如此一說,早料到會有此舉的主考官們站出來說話了,“臣等以為定另外一位考生為會元,更好。”
昌盛帝一看他們這樣,就明白了,他們這哪裡是拿不定主意?他們這是來說服他的!
昌盛帝需要理由地挑了挑眉:“哦?”
“陛下看中的這位學子固然不錯,可他的詩詞一項做得未免也太過於平庸了,”主考官們無所畏懼,“陛下若是定他為會元,恐難以服眾。”
“況且這位考生雖說策問與時政是稍微遜色於前面那位考生,可他的詩詞一項卻能把這份遜色補足起來,點為會元也能令其他考生心服口服。”
會試不比鄉試,定了就是定了,會試是允許考生事後查卷的。
去年的鄉試,是因為沒有在詩詞這一項出眾的人,眾位考生才能服從,現在出了這樣一個在詩詞一向如此驚才絕豔的考生,要是考生事後查卷,查到了,會元的詩詞一項平平無奇,而第二位考生的詩詞卻那般驚豔,這不鬧起來才怪。
不用想,昌盛帝都能猜到,什麽故意打壓有才之士,難道就因為時政能治國,而要把詩詞一項貶在塵埃嗎?
他能用時政鎮壓一次,鎮壓不了第二次,昌盛帝一想到按照自己的喜好辦事會產生什麽後果,也不是那種不聽勸的人。
而且這位考生的詩詞做得也的確很驚豔策問和時政皆不差,猶豫了片刻同意了:“那就定這位詩詞做得好的考生為會元吧。”
底下四位主考官同時大喜:“陛下聖明!”
他們是高興了,可下了決定的昌盛帝,是越想覺得不得勁兒。
他想要的人才就該是那種策問和時政都對答如流的人,而朝中會詩詞歌賦的人太多太多了,得需要這樣的人來改變這一切才行。
可他不得不承認,那四位主考官說得有理,身為皇帝的他也不能任憑自己的喜好做主,得從大局考慮。
沒有為自己喜歡的答卷爭取到會元的昌盛帝,越想心裡越是憋屈,奏折也不批了,招呼了個侍從上前:“去將那份策問時政都答得好的原卷取來,我在細細再品鑒一番。”
答卷上的策問和有關於雪災的時政都回答得那麽完美,他可以不點此人為會元,他將他的卷子收藏起來,時時觀看總可以吧?
這點小事當然沒有誰跟皇帝作對。
而且正是因為皇帝要卷子這一行動,才讓查卷院的一眾拿著試卷遲遲下不了決定的同考官們松了一口氣。
這試卷陛下拿去了,如若陛下看了都覺得有礙觀瞻的話,落榜就順理成章了,如若陛下看了,都沒說什麽,那就給他過了吧,畢竟,他的卷子確實也不糟糕。
就這樣,許懷謙的原卷順利地落到了昌盛帝手中。
昌盛帝打開卷子,看到那一手熟悉而又完美的字跡時,先是一愣。
他怎麽就沒有想到,策問和時政都答得好的人,也就只有是他了!
許懷謙的鄉試卷子,他到現在都還收藏著,他對他的字跡那是再熟悉不過了,在心裡已經有意把他點為今年的狀元。
可他剛剛竟然為了顧全大局,將他的會元許給了別人!
昌盛帝心中一痛!
要是他能夠再堅持一點,點許懷謙為會元的話,他就能夠得到一個三元及第的祥瑞狀元了!
三元及第啊!
科舉改革的第一年,能夠出一個三元及第的祥瑞,那就意味著他這個改革是對的!
可這一切都被他一時的意志不堅給葬送了。
昌盛帝心裡可不得勁了,但君無戲言,朝令夕改這種事他是絕對不會去做的。
況且另外一位考生也確實不錯。
科舉能出一位人才已是不易,現在能出兩位他還有什麽不知足,就是這樣未免也太對不起許懷謙了!
不是他偏愛許懷謙,而是昌盛帝覺得這滿朝文武只有許懷謙是懂他的,他想用改革科舉的方式來改變朝堂,遠在千裡之外的許懷謙就用改變永安府的稅收,為他鋪成了這條科舉改革的康莊大道,讓滿朝文武與天下人皆無話可說,
他們這對君臣,在還沒有成為君臣的時候,就已經會打配合了。
昌盛帝不敢去想,他們要是成為了君臣,那該有多麽默契。
因此他難免會對許懷謙偏愛一點。
在心裡他已經把許懷謙視為了他的伯樂,現在他做了對不起千裡馬的事,就想在別的地方補償他一二。
他正想著怎麽去補償許懷謙的時候,眼睛又正好瞄到許懷謙那滿是點點暗紅的試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