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趙老大正式下達敕令,參與編修的人員名單也陸續公布,以李昉、李穆、扈蒙為主編,徐鉉、張洎等數名才華橫溢的大儒共同參與編纂。
當然,這類體量龐大的修書工程並非十幾個人就能完成,他們主要是把控整體方向及最後的編審工作,真正收集資料、抄錄、校對的還有一大批人……沈霽就在這批人當中。
這書初名《總類》,——從名字就能看出決定編纂這書的人之野心,他要將天下的書都囊括在這裡面。
事實上《總類》的分類大體是以天、地、人、事、物來劃分的,每類又按經、史、子、集來編排,最後總結出了五十五部。②
沈霽負責的是古籍引用的書目匯編,就是將編纂《總類》的時候,所引用的書籍名字整理出來,方便檢索查找。
它看似不重要,實際上也掌握了一部分整書編纂的重要工作,因而引起了胡旦的不滿,認為自己明明才華橫溢,為什麽被安排做些校對之類的雜務?
於是他對沈霽的挑剔升級了,還常在背後埋怨這次負責編纂《總類》的幾個主編跟沈霽關系好,尤其是李穆,他是沈霽的老師,徐鉉更是常與沈霽交流文學,所以必然是這些主編們偏私了。
他進士及第之前到處得罪人也就罷了,畢竟不曾涉及朝中大臣。後來他在升州當通判,與知州是平級,沒人約束便如魚得水,哪怕說話得罪了人,也沒有人會治他。
可他如今回了京,在史館當值,時常能遇到中書舍人、知製誥等皇帝身邊的近臣,卻依舊這般口無遮攔,不出所料地踢到了鐵板。
李穆等人知道他在背後嚼舌根後雖然不高興,但也沒有跟他一般見識。不過史館的同僚早就看他不順眼了,於是悄咪咪地找言官彈劾了他。
趙老大還是頗為惜才的,所以特意讓人去將這件事查清楚,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才發現他平日處處針對沈霽,沈霽心態好才不與他計較,可這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都開始說上司的壞話了。
辱罵朝中重臣和上司是大罪,趙老大將他貶為殿中丞、商州團練副使,給趕出了汴京。沈霽還是在史館同僚的慶祝之下才知道這事的。
作者有話說:
注釋:①出自《宋會要輯稿·方域》
②引用自《太平禦覽》詞條。
——
感謝在2022-07-24 18:13:58~2022-07-26 02:57:5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慷慷、乃琳wink^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大夢一場 30瓶;一顆大板栗、liid_1233 21瓶;驚蟄 20瓶;鹽樹、火山啊火山 2瓶;吳季榮、不是這個就是那個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28章 武舉
沒有了攪屎棍胡旦在史館後, 沈霽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除了偶爾會在散值後與同僚去小聚,大多數時候都會繞道西華門跟李雲杳一塊兒回家, 有時候遇到賣雜貨的貨郎在吆喝叫賣, 她們便會停下來給開冬和劉子春賣些玩具回去。
有沈億陸在,朝中湧動的暗流暫時未能將沈霽卷進來, 不過她也不打算一直躲在沈億陸的羽翼之下, 除了參與修書和撰寫日歷之外,她還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趙老大上次召見沈霽的時候便已經透露了要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意思, 所以接下來必須要儲備軍事人才。
只是軍事人才不像那些飽讀詩書的讀書人那麽容易選拔和儲備,基本上將帥之才都出自武將世家, 比如曹炳的兒子們,父親為大宋最高級別的武將,兒子們也都紛紛從武,但目前為止具備出色的軍事才能的只有長子曹璨。
而且為了防止這些武將擁兵自重,趙老大也不可能讓所有將領都出自武將世家, 所以將才必須從寒門中挑選。
可寒門沒有多少接受武學教育的條件,那些中低層將領也多數是從士卒裡面挑選傑出的幾個來任命為將。很多士卒目不識丁,因此趙老大才天天念叨讓武將們多讀書。
開寶元年的時候, 趙老大準備征伐當時的劉漢政權,為了找到合適的軍事人才, 他便下令舉辦武舉。從各州府推薦過來的人才經過層層選拔, 最後沒有一個人是能令趙老大滿意的, 可見從沒有家學淵源的寒門中挑選武學人才實在是不容易。
基於這種種限制, 此後只要沒有戰事, 武舉便一直形同虛設。
再說武舉的公平性不比科舉, 因為很多項目的可操作空間比較大, 這也導致了很多人會為了賺一個官職而賄賂考官,考官在考試的過程中放水或對舞弊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旁人也看不出來,因此武舉的地位太過尷尬。
沈霽在代州歷事三年,見識廣了,想法也變多了。她天馬行空地想完後,便開始思考自己的想法的可行性及利弊,然後再找朋友們一起收集資料,準備給趙老大提建議。
這不,跟李雲杳商量、籌謀了數個月後,她終於寫出了一份策劃書。這事她不再準備單乾,所以她把策劃書先給了沈億陸過目。
“為大宋崛起而習武?這是什麽口號?”沈億陸看著策劃書上面大寫的口號,皺了皺眉,“這要是讓有心之人看見了,定要拿來做文章,說什麽大宋如今正邁向繁榮昌盛,本就已經崛起,你這是認為大宋還處於弱勢?你到時候要如何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