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歷史同人]我在北宋不差錢的日子_安靜的九喬【完結】》第569頁
  待到紅燭結起燭花,像喜慶的爆竹一般發出脆響時,明遠像是想起了什麽,披衣下榻,珍而重之地從他的“保險櫃”裡,取出一份婚書,遞給種建中看。

  種建中見到兩人的名字與年庚都寫在上面,忍不住唇角上揚,笑得很開心,再一翻婚書,驚歎一聲:“竟然是蘇子瞻公。”

  他倆的婚書上,有蘇軾的簽名。

  這就意味著這份婚書明遠永遠要秘密保存,萬一此事泄露出去,蘇軾怕也是要被彈劾的。

  只聽種建中又補了一句:“原來小遠這邊是蘇子瞻公做見證。”

  明遠一下子支起耳朵,問:“難道種郎也有人幫著證婚?”

  種建中點點頭,道:“師兄這邊是王子純公。只不過子純公沒有問你的詳情,不知道是你……是我們……”

  明遠:好吧!就不知道萬一哪一天王韶知道真相,是會氣得揪掉自己胡子,還是會灑脫地認可這段不符合世俗常理的關系。

  但是他們能走到今日,已經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和幫助,不管他們是有心還是無意,明遠對他們都充滿感激。

  他到這個時空的目的原本是為了錢,誰知最後卻收獲了這麽多的情意——不止是結交了不少氣味相投的好友,更加得與一人永結同心,傾心相許。

  這早已超出他對這個時代的全部預期,也幫他堅定了達成目標的心願。

  種建中坐在榻旁捧著那張婚書,看了又看,問明遠:“需不需要師兄在上面摁一個手印?”

  明遠搖搖頭,雙手將種建中那枚大手抱著,輕輕貼在自己心口。

  他眼中的光足以將整個夜空都點亮,他隻輕聲道:“在這裡就可以了。”

  *

  第二日慣例是大朝會。

  種建中一早就要入宮,接受封賞,領旨謝恩。

  明遠向來懶得摻和,便報了病請假,到了午後才去金融司衙署。

  金融司衙署內的官吏們一看:天底下哪有這樣紅光滿面的病人?

  確是如此,明遠氣色極好,顧盼生輝,走路時似乎都帶著風。

  只是……有眼神比較好的小吏似乎留意到明遠唇上似乎有傷口,看起來像是還上了點傷藥。

  明遠坦坦蕩蕩地迎接注視,開口解釋:“秋燥,上火,起了泡!”

  下屬們都明白了:原來上火也是可以翹班的理由——又學到了。

  沒多時,沈括過來,一進金融司的衙署大門便怎怎呼呼地道:“遠之,遠之……你說得果然不錯!”

  第272章 億萬貫

  朝堂上的發展印證了早先明遠與沈括兩人的討論。

  先是王韶升了官——當初捷報傳至京城的時候, 官家趙頊就已經大喜過望,將王韶晉升為觀文殿學士、禮部侍郎,今日在殿上, 天子宣布了王韶將升任樞密副使,進入兩府, 進入宰執們的行列。

  王韶當場謝恩,神情間透著十分欣喜。

  但這也意味著王韶告別了過去數載自己一切說了算的日子, 進入雲譎波詭的汴京官場。

  熙河路,這個王韶親手養大的孩子, 自然也離他遠去了。

  王韶心情如何,是否惋惜,旁人不得而知。

  但這時, 沈括站出來,按照與明遠商議好的,就熙河路之事, 向天子進言。

  他認為熙河路應繼續設立市易務, 擴大貿易規模, 並屯田種植口糧——在兩三年內,熙河路做到以路養路,自給自足,也就是避免新開辟的疆土需要大宋由腹心各州縣的錢糧“輸血”。

  各地錢糧調配是三司使沈括的分內職責, 因此無人敢說沈括越俎代庖。

  偏偏這個提議又是王韶極其欣賞的,當下出言讚同。

  兩人在殿上這麽一唱一和, 將趙頊說得極為高興,當即拍板做了決定——也就是說, 這熙河路以後無論由何人來主持, 都不會改變這個由官家欽定的策略, 蕭規曹隨便是,對於繼任的官員來說也簡單。

  明遠之所以這麽建議,是因為在他那個時空的歷史上,在官家趙頊駕崩,高太后垂簾聽政,舊黨上台之時,熙河路是被拱手放棄了的。原因就是大宋國內的財政無法再支持熙河一路的開銷,只能將王韶一乾人昔年辛辛苦苦打下來的疆土拱手放棄。

  所以明遠要趁現在還來得及,趕緊將熙河路打造成“有利可圖”的一片大宋疆域。

  試想,如果熙河路不僅能夠自給自足,還能反哺大宋,上繳賦稅,為大宋進口珍稀礦產與物資——這樣一片土地,舊黨中人還舍得放棄嗎?

  因此,沈括在提及設立熙河路市易務時,提到了通過古絲綢之路進口鐵礦石,並招募擅長冶鐵的工匠。

  據沈括說,當時在朝堂上,頗有人不以為然。宰相馮京便是一位。

  當時馮京就曾反問沈括:“存中焉知西域有鐵礦?西域皆是蠻夷之地,又如何有懂得冶鐵的工匠?”

  沈括當時就懟了回去:“馮相可曾聽說過西夏黨項人的鐵鷂子?”

  黨項鐵鷂子是一眾重騎兵,這些騎兵從頭到腳,連人帶馬,都穿著重甲,要是西夏沒有鐵礦來源,沒有善於冶鐵的工匠,那這些鐵鷂子的“鐵”是從哪兒來的?

  熙河路位置更接近古絲綢之路,從那裡,許以高薪和良好的待遇,定然能夠招募到很多來自中亞的高手鐵匠。

  這對大宋來說,便是釜底抽薪之計,讓西夏國能從西面獲得的物資與工匠人才大幅減少,從而削弱西夏人的戰力,對於未來的蒙古人,也是一樣。

Top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