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次失敗之後,秦鈞終於用失蠟法制作了兩件物品。
這是兩枚拳頭大小的印章,印章上方各盤繞著一條龍,秦鈞發揮出了超越時代的藝術才能,以及經過系統“+2”提升的精神力量,把這兩條龍雕刻得栩栩如生,更有一種獨屬於他本人的風格。
印章的材料不是青銅,而是黃金!
那個出產黃金的牛鬼族部落,早已經被秦鈞派出軍隊征服,並從他們的村莊搜到了大量的黃金飾品和器皿。
鑄造這兩個“天帝金印”,只是用掉了其中一小部分。
金印的印文也直接鑄了出來,其中一枚正是“先有鴻鈞後有天”,而另一枚則是“燧皇老祖更在前”。
這涉及到一個創世神話,秦鈞暫時還不打算拿出來。
他準備把這兩枚金印公開展示,作為跟鴻祖二十四泥板、鈞祖先天爐一個級別的夏族聖物。
等過一段時間,他再把第二枚偷偷埋起來,對外則聲稱是自己隨身攜帶著。
這樣如果他死了或者離開,這“第二枚金印”的去向就成為未解之謎。
下一輪遊戲,秦鈞再把它挖出來。
那時候他拿著金印,以“天帝傳人”身份自居,看誰敢不服!
這次秦鈞能夠迅速整合夏族的力量,幾次戰鬥就把牛鬼族輕松擊潰,“鈞祖寶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秦鈞嘗到了甜頭,當然要繼續這麽乾。
沒錯!穿越不到一年時間,秦鈞就開始為下一輪做準備了。
在熾金城下遊郊外,新建了一座遮陽通風、形如走廊的茅草建築,內部挖著淺坑鋪上了地磚,又有一塊塊磚瓦豎立擺放,每天都有奴隸來這裡澆灌糞尿爛魚……千年前鈞祖用過的硝田,如今終於重出江湖!
秦鈞準備製作一批硝保存起來,以後再找到硫磺就可以進行配重儲藏。
上次挖出來的火藥材料,用掉了三分之一還剩下大部分,這些材料同樣要埋回去留著給下輩子。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秦鈞不斷往返於洛京和熾金之間。
大量的竹筏戰艦從這兩座城市出發,在大河、大江兩個流域進行探索貿易並彰顯力量,秦鈞作為“天下共主”的地位越來越堅實。
任何部落敢於違抗天帝旨令,都將遭遇毀滅性的打擊。
就算是夏族部落,帶頭的首領也會被囚禁、流放。
這種強權的做法,當然不是沒有爭議的。
現在大河大江的夏族部落,隱然開始流傳一個說法:鴻鈞以德,天帝以力!
意思就是以前的鴻祖和鈞祖,都是依靠族人的擁戴成為夏族的首領,而龍昊天帝卻是用武力強迫大家服從。
總之就是拿祖先當牌子,嗶嗶對現實的不滿。
不過秦鈞並不在乎,國家政權的建立必然以武力為基礎,被人說點怪話又算得了什麽?
到時候哥向各部落派出巫史,把祭祀和記事這兩個權力拿在手中,這些怪話也流傳不到後世去!
穿越後第三年夏,秦鈞率領十艘竹筏戰艦回到了祖地,在兩千年前鴻生活過的山洞進行了隆重的祭祀。
鴻建立的第一個村莊,被秦鈞正式命名為“夏城”。
為此秦鈞還製作了一塊大型石碑,記述了夏城兩千年前的歷史,這方面他比當今時代的任何人都更具權威。
同樣待遇的還有龍城,有一塊石碑記述了它一千年前的歷史。
夏城、龍城、洛京,
就是鴻、鈞、天帝三代主宰的都城,這種傳承有序的歷史沉積很是讓強迫症感到舒適。 在拜訪夏城的時候,秦鈞沒有再像一千年前那麽客氣,直接把“鴻祖二十四泥板”帶回了洛京。這二十四塊陶板歷經兩千多年,竟然還大體保存完好的狀態,也算是一個不小的奇跡了。
鴻祖二十四泥板(多件套裝)、鈞祖先天爐、天帝金印(一對套裝),這三樣東西被秦鈞定為夏族三大至寶,供奉在洛京的祖廟正殿之中。
另外其他的寶物,如鴻祖用過的陶盆、泥爐,鈞祖的煉金圖、秤砣等等也得到了供奉,但是相比之下沒有三大至寶那麽重要。
三大至寶中,鈞祖先天爐還可以用!
不過它的輻射性大幅衰竭,秦鈞只能把植物種子誘導的周期改為一年。
每年春播之前,秦鈞都要將一些收集而來的植物種子,放入鈞祖先天爐進行“煉製”(輻射誘導),同時把上一年放進去的種子拿出來。
這些種子由秦鈞親手種植,由此形成了一個重要的“春播儀式”。
地球古代從漢文帝開始,皇帝親耕就不是罕見之事。
少數是真的懂種田,大多數只是執行儀式,以表達對農業生產的重視。
現在秦鈞也要在這個世界,從源頭把這個傳統確立起來。
以後所有的帝王,都要親耕務農!
這一天陽光明媚、春風怡人,秦鈞與三公四卿、各級官吏站在郊外,肅穆地面對著一片田地。
“鋤來!”秦鈞一聲令下。
主管內政的司徒龍鹿山,雙手拿著一把鋤頭遞給了他。
這把鋤頭以直木為杆,鋤刃是金燦燦的金屬……沒錯,它正是用黃金鑄鍛而成!
有個說法叫“皇帝的金鋤頭”,秦鈞現在就讓它成為現實。
天帝,就是可以為所欲為啊!哈哈哈……
金鋤頭在田地裡翻動了幾下,這塊地其實早就被奴隸翻耕過一遍,秦鈞現在就是意思意思而已。
翻好了地之後,秦鈞撒上了植物種子。
這樣他的“春播”儀式就算完成了,接下來這片田地自有人細心打理。
而真正的播種工作,也開始轟轟烈烈地展開。
由於新開發了大量的土地,此次春播一直忙碌了一個多月才完成,從洛京到熾金大量的土地播下了種子。
春播的重點還是粟,這玩意非常的好伺候。
基本上粟的種植,就兩個操作:春播,秋收……沒了!
不過粟的畝產量較低,所以秦鈞還是嘗試推廣水稻。
他在洛京郊外進行了灌溉的試點,從河裡引水入渠澆灌出一片水稻田,這片灌溉水田的規模非常小,主要是作為“科研試驗”所用。
畢竟由於物種、土壤、氣候不同,哪怕農業專家穿越也要試驗收集數據,秦鈞這種半吊子就更不用說了,肯定要長期總結經驗才能大范圍推廣。
現在這個階段,稻米仍只有少數人能吃得起。
……
後世史書記載:自古務農者,帝王以金鋤,諸侯以銀鋤,庶民以鐵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