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農城中,劉辯收到上郡的軍情後,問計於華歆、賈詡兩人,是否應該再派一些人手去支援,打破兩軍僵持的這種局面?
賈詡對於杜畿、張遼兩饒了解並沒有那麽深,故而並未言語,而是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華歆,後者應該更有發言權。
華歆見賈詡並未言語,拱手對劉辯言道:“王上可還記得前些年郭汜率軍渡河而來,伯侯率軍守住其攻城之事?”
“寡人記得,其臨危不懼,頗有些新奇的辦法。”劉辯自然是記得,也想起了許多舊事,包括若非陳忠眼疾手快,杜畿差一點便遇刺身亡一事。總體來,杜畿有心計,又足夠勇敢。
“公達令伯侯一並前往,也是知其遇事頗有辦法,如今張翼德正率大軍在太原鏖戰,王上不必擔憂。”華歆對三路人馬殺往上郡十分有信心,認為現在雖然遇到一些困難,但總體改變不了事情的進程。
此時賈詡又補充道:“王上,河東仍有公明、子義兩將可往上郡進行支援,臣亦讚同子魚之言。”
劉辯聽兩位謀士皆是如此言語,又想到上一次杜畿到弘農述職時氣質已經變得更加成熟堅韌,劉辯也就放了心。
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劉辯也就不再多想。
劉辯關注的高奴戰場,張遼、樊稠、杜畿三將正率軍分三路攻城,留出了北面城門供城內的敵軍逃走。一般在攻城時,四面合圍會使敵軍毫無退路而死戰,若是留出一面通路,敵軍心中便會因為有逃生之路而惜命,一旦發現不敵,大概率會退走,不會頑守,戰鬥力也會大打折扣。
城內的守軍一方,王全的能力相對於牽招來就有些差強人意了,指揮起來章法不足,難免顧此失彼,很快便被樊稠攻上了西側的城牆,使高奴成的守衛變得岌岌可危。
另一邊,牽招正在苦口婆心地勸王全派來殺他的軍士,牽招言道:“此皆弘農軍反間之計,如果汝等殺了我,今日高奴城必破,他日陛下與張州牧定將降罪爾等。不如放我出去,高奴成才有救。”
然而牽招的一番言語並未起到作用,只不過是略微拖了一些時間而已,方才張遼在城下的一段自由發揮著實深入人心,牽招的解釋更加像是掩飾。
眼見牽招就要被人一刀砍中,突然民居的大門被人一腳踹開,吳匡帶著人殺了進來,將王全麾下全數殺盡,救出了牽眨
牽招見到吳匡,知道張飛並未被弘農軍的反間計騙過,心中欣慰,對吳匡言道:“吳將軍大恩,某先行謝過,待退了弘農軍,再好好謝過。”
吳匡卻是一把拉住牽招,言道:“某來時,東門已被張文遠攻破,現西門處喊殺聲愈來愈近,高奴城已經守不下,不如收拾殘部,向北退去。”
牽招經過一陣短暫的錯愕之後,立即明白了現在的形勢,向吳匡點零頭,準備去收攏城中剩余的人馬,結果卻遇見了正要率一隊人逃走的王全。
王全見牽招逃了出來,言道:“牽子經已被弘農軍救出,眾將士聽令,殺了牽子經。”
“誰敢?”眾人正要動手,吳匡從牽招身後走了出來,拿著張飛的印信展示給眾人,然後繼續言道:“王全殘害同僚,其罪當誅,爾等難道要與張州牧為敵嗎?”
吳匡此言一出,王全面如死灰,身邊將士更是無人敢動,只有幾個心腹向王全靠攏,準備迎戰。
只見牽招抽出腰間大刀,慢慢向王全走去,看著一步一步非常清晰緩慢,但卻是很快趕到了王全身邊,一刀劈下,王全被牽招氣勢駭住,正開口求饒:“牽太守,某……”
牽招並未理會王全,一刀劈下,王全反應不及,當場便沒了性命,其麾下軍士見王全已死,皆將兵刃棄於地上,放棄抵抗。
牽招卻言道:“將兵刃撿起來,隨某收攏人馬。”
原本還有一些不服的將士見牽招這般言語,立即撿起地上的兵刃,跟上牽招的腳步,跟牽招一起收攏人馬。但一部分高奴城軍士即使在有軍士一起跟隨牽招的情況下,仍然不信任牽招,發生了許多火並,白白折損了許多人馬。
吳匡見弘農軍大部隊已經殺入城內,拉著牽招使其趕緊撤退,牽招不得已只能帶著不多的軍士跟著吳匡一起撤退。關鍵城中還有許多來不及帶走的物資,如今又毀之不及,必將成為弘農軍的囊中之物,讓牽招心痛不已。
這也標志著牽招堅壁清野的策略就此而失效。
弘農軍攻破高奴城後,樊稠見牽招率敗軍逃走,欲率軍追趕,卻被張遼攔住,後者言道:“樊將軍,敵軍堅壁清野,城中必然有許多物資,現今第一要務乃清點城中物資,可為我軍長期在並州作持久戰所用。”
“持久戰”一詞乃是張遼從劉辯口中學到,覺得非常鮮明準確有意義,遂記在了心裡。
杜畿亦讚成張遼之言,如今弘農軍若要對並州進行攻略,並非一朝一夕之事,物資非常重要,故而應第一時間清點物資,以免被城中殘余的敵軍毀壞。如今牽招似乎重新成為敵軍的將領,自然撤退有度,即便追擊也不一定能取得太大的戰果。
樊稠見張遼、杜畿兩人意見一致,看了一眼逃走的敵軍,率眾開始在城內收拾殘余敵軍,還真就讓樊稠遇到了一支正在搬運物資準備帶走的隊伍,隊伍的將領正是與王全計劃控制牽招的一員,在樊稠面前,其甚至都沒能報出名字,便被樊稠一刀放倒,沒了性命。
其部眾也丟了物資,作鳥獸散。
隨後樊稠命人清點物資,其中糧草、兵甲甚眾,可謂大豐收。
張遼、杜畿兩邊也是如此,心中非常愉悅。張遼嚴令將士不要妄動物資,派專人進行看守,但張遼也宣布今日在城中犒賞軍士,讓將士們吃一頓好的。
當然前提是守好城池。
眾將士面對牽招的堅壁清野之策,過了好一陣子的苦日子,聽到張遼如此言語,盡皆歡呼。
興漢從一杯毒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