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興漢從一杯毒酒開始》第27章 芳林之約,洛舍之舊
  漢初平元年二月二十八日,司隸洛陽縣,皇城,崇德殿。

  在來朝堂的路上,董卓已經在腦海裡將弘農之事的解決之法過了兩遍。

  他準備將荀攸調去揚州做太守,將華歆召到朝中做侍中,將張遼、高順、曹性、伍孚調去戍邊。

  剩下的人則不足為患。

  他嘴角露出笑意,心道:“那時劉辯小兒可能會哭著向本相求饒吧,反正他最擅長哭了。”

  劉協問百官可有事奏報,董卓心情舒爽,並不著急奏請。

  諸臣見董卓未說話,無人敢發言。

  董卓對此非常滿意,他正要奏明大事,身後卻站出一人搶先發言,此人正是左將軍皇甫嵩。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朝那縣人,出生於將門世家,度遼將軍皇甫規之侄。他是朝廷平定黃巾軍的最大功臣,張梁、張寶皆死於其手。

  皇甫嵩沒有理會董卓的不滿,從懷中掏出一封信,對劉協說道:“陛下,我這裡有一封弘農王的書信,代為交與陛下。”

  滿朝文武聞言大驚,各自小聲議論,安靜的朝堂上變得熱鬧起來。

  董卓聽著大殿中的喧嘩聲,心中煩躁,大喝一聲:“肅靜!”

  他一把奪過皇甫嵩手中的信,將它撕得粉碎,然後將手放在皇甫嵩面前攤開,讓他看著碎屑在空中飛舞。

  董卓原本就與皇甫嵩有嫌隙,早就想借機懲治皇甫嵩。他見皇甫嵩居然將劉辯的信帶到朝堂上,心中憤怒至極,臉上的橫肉也在不斷顫抖。

  皇甫嵩卻一臉堅毅,心中仿佛已經打定了主意,他又從懷中拿出一封信,對劉協說道:“陛下,臣還有。”

  然後他又看向董卓,一臉淡然地說道:“相國,您要撕的話,我這裡還有二十幾份。”說著,他解開衣襟,從中調出了一堆書信。

  董卓被他此舉氣得臉色鐵青,握緊的拳頭髮出“咯吱”的響聲,伸手拔出腰間的七星刀,作勢要向皇甫嵩砍去。

  文武百官被嚇得不住後退,皇甫嵩卻一臉平淡,巍峨地立在原地,一副“要殺要剮,悉聽尊便”的模樣。

  董卓將刀架在皇甫嵩脖子上,冷笑道:“好一個不畏生死皇甫義真,我到要看看弘農王都說了些什麽。”

  說著,他將卡在皇甫嵩衣襟上的一封信拿了過來,抽出裡面的信,讀了起來。

  ……

  陛下親啟。

  陛下,臣惶恐,志學之年,深鎖未央。儒鴆殺母上,劍殺侍婢,臣與姬僥幸得脫,未敢停留。伍德瑜念及舊情,護臣西至弘農,如洛舍閔公、盧公。

  董崇矩知臣西歸,舍府邸,讓弘農,容臣一席之地,皆相國之恩。

  出宮未奏,臣之錯。謀逆之言,臣冤枉。

  望陛下念先帝情分,芳林之約,洛舍之舊,容臣居弘農一隅。

  臣感激涕零。

  臣表伍德瑜為弘農中尉,荀公達為弘農相,皇甫伯良為弘農長史,華子魚為弘農治書,張文遠、梁義空、蘇季安、秦伯瞻、高伯平、曹修明各為弘農校尉,董崇武為弘農衛士長。

  此皆與臣共難之人,望陛下準許。

  臣願守弘農,抗河東白波,護洛陽一側。

  陛下仁德,臣面北而跪。

  弘農辯。

  ……

  董卓讀罷,一把將信撕得粉碎,冷笑道:“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然後他轉身看著百官,面色陰冷,喝道:“弘農王所言,你們信嗎?”他將手放在刀柄上,

作勢要殺了與他意見相左的人。  百官見狀,皆不敢言。

  皇甫嵩欲言,劉協揮手示意他不要再激怒董卓了。

  劉協咽了咽口水,像是鼓起勇氣一般,說道:“相國,我倒是覺得弘農王說得對。”

  董卓聞言,面色有些不耐,說道:“陛下……”

  劉辯亦舉起手示意董橫讓他說完,“李儒鴆殺何氏,事實如此,且他已伏誅,此事不提。

  弘農王未奏請聖意,私回封地,雖情有可原,亦要罰三年俸祿。

  董崇矩主動讓出弘農城,精神可嘉,賞黃金萬兩。相國教導有方,亦賞黃金五萬兩。

  孤任命皇甫將軍為弘農傅,其他人才皆若弘農王所說。”

  “陛下……”

  董卓雖然得了黃金,但似乎還是有話要說,劉協同樣示意他讓自己說完,“孤六歲時,與弘農王在芳林園約定,一人為帝,另一人絕不反叛。

  孤八歲時,與弘農王為張讓、段珪挾持,後為盧公、閔公相救。行至洛舍,隻尋得一匹馬,眾人皆讓盧公帶弘農王先走,弘農王不願舍孤先走, 後又找到一匹馬,弘農王與孤才出發,爾後遇到相國。

  所以,弘農王斷不會謀逆。”

  劉協開始還有一些緊張,說到後來,言語慷鏘有力,擲地有聲。

  一眾經歷過“十常侍之亂”的老臣憶起往事,皆有些感傷,朝堂中居然出現了抽泣聲。

  董卓聽著劉協的話,心中道:“若弘農王未等陛下先行,我未同時遇到兩人,是否還會再行廢立之事?應該還是會的,畢竟想要掌握權力,需要一個小皇帝。”

  這時,一直站在董卓身後的王允站出來,說道:“陛下仁德,臣以為左將軍仁愛謹慎,盡忠職守,確實是弘農傅的不二人選。”

  百官見王允站出來,紛紛附和,他們見九歲的劉協能講出這般話,心中感懷社稷有救,大漢未亡。

  雖然百官對劉協的話非常讚同,但他們知道最後拍板的還是董卓。

  一時間,眾人的目光皆看向董卓,他並未講話,便已是殿中的焦點。

  只見他緩緩張口,說道:“陛下仁德,願意寬恕弘農王。百官忠義,知陛下誠乃明主。然本相不同意。”

  言畢,他拿出早已擬好的聖旨令人呈給劉協。

  劉協望著聖旨上的內容不住歎氣,最終說道:“那便依相國之意吧。”

  董卓聞言,大笑而去,獨留劉協與百官無奈地站在原地。

  如今這崇德殿內,果真是董卓一家之言。

  劉協命人將董卓擬的聖旨蓋上玉璽,加急送往弘農城。

  董卓在朝堂大發神威,眾人奈他不得,弘農城該何去何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