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連二層觀音殿石窟穹頂正面石壁上,鐫有“居然仙境”四個字,結體飽滿,筆勢流暢,相傳為名士朱熹手筆。石窟裡面供奉著眾佛石雕,歷史悠久,神態各異,難得一見。從香燭貢品來看,香火頗為鼎盛。此時尚早,人煙稀少。廟前平台右一株幾人環抱的大榕樹,綠葉枝椏上懸掛不計其數的朱紅彩綢,仿佛給綠蔭撐起了一把紅傘。相傳這棵許願樹被當地百姓視作神靈,時常在此祈褔許願。
有個小沙彌在樹旁木桌兜售寶牒:“施主,佛前指引,古樹有靈,相傳拋寶牒不跌下來者,代表願望可成真。不如兩位也試試?”
一路氣氛溫馨,兩人思量理應入鄉隨俗,躍躍欲試,遞過幾枚銅錢,換來兩塊系著紅綢帶的寶牒,俯身在木桌上欣然提筆寫下心中願景。他們寫完手握寶牒,用力雙手合十,在樹下俯身拜了三拜。行禮動作如行雲流水,舉止優雅大方,更顯得氣度不凡。不知是君子裝點了如畫風景,還是風景襯托了翩翩佳人。
山中微風輕輕地拂過臉龐,一起於風中祈願,輕聲念道:“我願一生盡忠報國,重圓破碎山河,為百姓建安居之所,成全心中仁義抱負。”
“我願一生不忘初衷,協同摯友走遍江湖,蕩平世間邪惡,為萬民共創大同世界。”
念畢,微笑對視一眼,此道恆長,幸好有心意相通者一路同行。彼此願望隨風回蕩在林海中,仿佛在悄然訴說無法自製的愉悅。
兩人一齊不用靈力,奮力將紅綢扔到榕樹頂端。舉目四望,漂揚紅綢,不知寄托了多少癡男怨女的美好祝願。微弱紅燭,不知是否能把萬千百姓心中希望點燃,實現願景。
哪知日後命運弄人,再回想此時誓言隻覺得黯然銷魂。
出廟右轉,見右側崖壁正中雕刻幾行大字,正是虔州通判周敦頤所賦七絕《遊羅田岩》:
“聞有山岩即去尋,亦躋雲外松陰。
雖然未是洞中境,且異人間名利心。”
字體剛勁有力,字見風骨,可以想到當年的盛況。
在崖壁右側嶽飛也曾揮毫刻下“天子萬年”這四個雄渾蒼勁的大字,在崖壁左側上部有元代書法家王懋德刻的“白雲深處”四個字。下側有不少較小刻字,均為後代文人雅士所唱和的詩篇。羅田古廟見證了源遠流長的歷史,包含了精彩紛呈的名家書法,真是不虛此行。
有一線清冽山泉自崖頂沿著左側半面石壁滴落,飛珠濺玉,名為飛泉,崖壁有草書題刻,字體神采飛揚。
有個小沙彌在山壁旁打水,笑吟吟說:“兩位施主,相傳拿幾根樹枝頂在山崖腰間縫隙處,可以保一輩子無病無痛。”
果然看見山腰處有一排細長的木枝,兩人相視一笑,附身拾取幾根樹枝,踏石凌空飛起,插在山腰處。
“啪啪”不遠處響起掌聲,一名戴青色頭巾,穿錦繡長袍的清雋瘦削青年微笑以對,神色頗為讚賞:“兩位仙友好身法。”他暗道身為世家子弟,也算是閱歷頗豐,見多形形色色的美貌佳人,卻從未見過這樣鳳儀渾然天成的女子,可惜這位仙子看樣子道行高深,不在自己之下,恐怕難以接近。
兩人頷首示意。這青年約莫二十四五,看似頗為風雅,臉上隱含陰鬱之色,行動間有環佩玉聲,自顧繞右側山崖小道而去。兩人走了幾步正準備離去,卻聽見不遠處那青年叫喚:“姑母,小侄慕容承平奉祖父之命特來尋您。”
兩人停下腳步,
從那人姓名猜測這姑母莫非是慕容曉,心中擔憂,便悄悄走過去,繞過三丈的山壁石徑,就看見有四株千年古柏,根盤石上,數人難以合抱,柏樹前立了木牌,寫著濂溪先生手植幾個字。兩人躲在樹後張望,見柏樹側邊有幾間青石白牆的房舍,匾額上書“濂溪書院”幾個大字,正中大堂房門大開,大堂設有周濂溪和二程像,略帶威嚴。遠遠望去隻覺得室內十分乾淨整潔,不見絲毫灰塵,可想而知此處時常有人精心打理。 慕容承平背對大堂面朝柏樹下方再三行禮,言辭十分懇切:“祖父年紀大了,身體每況愈下,越發思念他唯一的女兒,特命小侄請您回府居住。”
“我早已不是慕容家之人了。此事不必再提。”一道婉約女聲傳來。聞聲望去,柏樹坡下立著一名頭帶灰鼠覆額的女子, 上著深褐萬蝠深衣,下著墨綠撒花洋縐裙。她年約三十許,面容十分姣好,老氣橫秋的衣裝也掩蓋不了一身風韻。
她身旁有一黃色瓦片遮蓋的八角亭子,亭子懸掛一塊匾額為“光風霽月”,這便是山間夜話亭。
“姑母,你孤身離府獨居,家裡人都擔憂你的安全。若旁人誤會家族薄情不顧寡居女兒,這也有損慕容家聲譽。”慕容承平好言相勸。
“恐怕後面這句才是重點。在爹心裡,有什麽能比慕容家聲譽更重要呢!”慕容曉面色沉鬱。
“姑母,你百般勸告都不願回家。小侄若是辦不好此事,恐怕祖父震怒之下怪罪小侄。得罪了。”慕容承平驀然左手腕力發射出三枚飛蝗石,化作暗光分上中下三路直衝下去。慕容曉神色一變,聽風辯位,也使出家傳絕學五行迷蹤陣的步法,騰空而起,一腳踢飛兩枚飛蝗石,一枚射空。慕容家傳五行迷蹤陣是根據陰陽五行衍生而來的陣法,一步一殺,十分玄妙。
同時慕容承平身影一動如飛鷹,高飛而起,朝下方撲去。他握掌成拳,擊向慕容曉的雙腿穴道。慕容曉旋轉如狡兔,一腳抵在他的手臂,借力飛上夜話亭頂。
慕容承平衝天直起,甩出七枚飛蝗石疾往她後心刺去。她在瓦片上邁著五行迷蹤步,雙手急速揮動隻余下殘影,猶如生了三頭六臂,輕易抓住所有暗器。她瀟灑站立袖手一揮,收繳的暗器全部向下方射去,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他見招拆招,勢挾勁風,用飛蝗石擊碎反擊而來的七枚飛蝗石。高手過招,精彩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