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鹿鼎外傳之大帝傳說》第53章 吳3桂大起3軍
  大明複興監國四年(西元1681年,偽清康熙二十年,偽周昭武四年)二月十五日,吳三桂在赤壁誓師,起十五萬大軍,外加三萬民夫,分為左右兩路,向武昌發起攻擊。此戰吳三桂集中了手中全部能夠動員的兵力,可謂是破釜沉舟,生死一戰。而為了迷惑清兵,他刻意隱瞞實力,對外謊稱只有十萬大軍,而後事實證明,這一招也確實達到了忽悠清廷的目的,使得對方的布局出現了疏漏,最終奠定勝局。

  其中左翼吳軍,以吳國貞李本深為主將,統領兩萬水師和兩萬陸師精銳,出洪湖而直指嘉魚縣,力圖打開武昌上遊的水路鎖鑰。吳軍順江而下,一天即至目的地,遭遇清兵後,經過五天激戰,吳軍付出近萬人死傷的代價,最終擊敗了兩萬守軍,奪取了這個戰略要點,成功打開了武昌府的水上門戶。

  而吳軍右翼則以陸師為主,共計十余萬精兵,一路可謂浩浩蕩蕩氣勢如虹。他們從崇陽一線出發,三天之內連克鹹寧、通山兩座縣城,擊敗當面的清兵三萬余人,順利打開了前進通道。隨後十余萬吳軍繼續前進,一路上幾乎沒有遇見像樣的抵抗,最後在梁子湖南面扎下大營,直接威脅武昌和鄂縣的兩路清兵。

  而另外一路偏師則由親貴吳應麒統領,沿山麓以北繼續東進,兩天之後,抵達大冶城下,僅僅一天就攻破城池,隨後折而向南,攻破興國縣(今陽新縣),掃平了整個幕阜山以北的廣大區域,隨後在大冶鐵山堡一帶扎下營寨,直接威脅鄂縣。一時間,西從鹹寧縣城起,向北向東直到長江之濱,向南到幕阜山下,方圓數百裡的廣大區域之內,幾乎都被吳軍控制,除了兩座大營外,到處都是吳軍的哨探和駐軍,以及往來的輔兵和民夫,而清兵只能龜縮於武昌鄂州兩處要點,吳軍已經取得了戰局的主動權。

  對於吳三桂的進兵方案,沐劍聲十分清楚,不過為了裝糊塗,就故意不提及此點,只是拿江西的地盤來作餌。他心裡很清楚,只要吳三桂能夠拿下武昌,下一步必然是鄂州,如果這兩個要點丟失,那麽清兵的長江防線將立刻面臨崩潰,到時候自己只要稍稍派水師做個樣子,攻打安慶也罷,或者進逼湖口也罷,江南清兵必然會不顧一切的逃亡江北,那自家立刻就會節省很多力氣的掃平江南。

  此時坐鎮武昌的清廷安親王嶽樂,連續接到幾分軍報,聽聞吳軍幾路齊出、攻城略地的消息,不由倒吸一口涼氣,盡管他早就有了思想準備,可是當吳三桂真的再次統兵前來,他還是十分緊張。他昔日與此人同殿為臣,而且接觸過幾次,深知對方的作戰能力,深為忌憚。

  因此在他接手指揮前線戰事後,始終都是以嚴防死守為核心宗旨,盡量避免和對手展開大規模野戰,以免遭到慘敗。他的這種策略的效果很是明顯,雖然吳軍步步進逼,但是通過幾年的苦戰,依舊未能攻克武昌堅城,戰局始終在湖廣長江一線展開拉鋸。

  但是這一次的交手,勢必不同於以往,一直傳聞說此賊身體欠佳,沉屙已久,那麽這次的攻勢,就很可能是吳老賊最後一次用兵,定然會深謀遠慮祥細部署,而吳軍一旦發起進攻,攻勢定會極為強勁,力爭要一舉建功,自己必須要有所準備。

  為此,嶽樂刻意收縮兵力,自己親率五萬精銳守衛武昌,又派蔡毓榮等將,領兵三萬多人駐守鄂縣,重點防禦武昌和鄂縣兩處戰略要點,武昌有漢口漢陽兩地為後援,而鄂縣有黃州府為接應,

兩點又互為犄角,同時依托北岸的後方支援,從而達到拒敵於堅城之下,用持久戰來消耗對方實力的戰略目的。他深信只要能夠頂住吳三桂的這一波攻勢,此人恐怕再難為禍,他一死則大周不足為懼,那時候就是自己展開反攻,收復失地和建立功勳的時刻。  但是嶽樂還是低估了吳三桂欲圖攻克武昌的決心,隨著吳軍在梁子湖和鐵山堡扎下兩座大營,數百裡以內都是燈火通明,旌旗營寨連綿不絕,無邊無際,探馬偵騎縱橫四出,肆意揚威。眼見敵勢如山如潮,洶湧而來,他這才意識到了情況似乎不妙,隨後連忙派出密探,四下打聽吳軍的真實兵力,以便作出調整。

  啟動了諸多的眼線和暗子,經過十多天的打聽,嶽樂總算是搞清楚了吳軍的大致兵力之後,這才進一步意識到問題嚴重,想起緊急調集各處的後備兵力,來緊急增援兩處要點。可惜這時候吳軍已經完成了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隨即展開了一場強大迅疾的攻勢,還不等清兵後續來援,就已經連續取得了諸多戰果,並一舉取得勝勢。

  隨著吳軍扎營完畢,軍馬集結完畢,那麽後續的進攻方向就有兩個方向,其一是北上攻打鄂縣,此後再沿長江南岸向西進兵,可以從東北面威脅武昌城。但是這一條進兵的路線太過漫長,如果兵力不充足的話,就很容易被對手突擊一點,截斷後勤和歸路。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從梁子湖西側北上,直接攻打武昌的門戶江夏縣,進而威脅武昌,這條路線不過幾十裡遠,但是清兵的防禦力量自然十分到位,作戰難度要提升不少。但是想要攻克這兩處堅城,其實最關鍵的地方,還是要在水戰上面下功夫,唯有擊敗清兵水師,截斷長江水道,徹底斷了對方的後援,才真正有可能達到圍攻城垣的目的,否則這兩地城池就會變成爛泥潭,清兵可以隨時通過水路,源源不斷的補充人力物力,那樣吳軍有多少兵力都不夠填的。

  所以為了一戰建功,取得此戰勝機,吳三桂一直在默默的積攢著手中的水上實力,尤其是最近兩年以來,悄悄在衡陽、重慶、萬州、嶽陽、長沙等多地打造戰船,並且不惜花費重金,從沐劍聲手裡購買了一批較為先進的火炮,來裝備這些戰船。雖然清兵的眼線眾多,但是由於吳三桂的格外重視,赤衣衛的保密工作也比較到位,清廷卻也難以盡數查知其中的一些具體情況,也就難以判斷吳軍水師的真實戰力,自然無法作出正確應對。這樣經過了長時間的準備之後,如今他麾下已經有了接近三萬人的水師隊伍,雖然船隻的火力和大小遠遠不及明軍,但是比起清兵的武昌水師,已經有了很大的優勢,所以這才是吳三桂堅信能夠獲勝的根本依仗和底牌。

  為了避免走漏消息,所以在之前攻打嘉魚縣城時,吳軍水師主力並沒有參戰,而是集結隱藏於洞庭湖中等候後續戰機,這支水師以二十余艘大型樓船戰艦為核心,外搭五十余艘雙層戰船為輔助,各船裝配有十幾二十余門火炮,戰力頗為驚人。直等到吳軍進抵梁子湖扎營之後,水師主力萬余人才傾巢而出,一路沿江東下,與前部匯合整編之後,直撲武昌而來。

  這時候吳軍的陸師也已經完成調整,其中以兩萬偏師和萬余民夫,駐扎於鐵山堡大營,詐稱五萬,作出攻擊姿態,牽製鄂縣清兵。而主力十余萬人馬,於二十三日朝武昌的門戶江夏縣發起攻擊, 不過兩日時間就打破城池,隨即大軍一路北上,幾路人馬齊出,橫掃了武昌城外的清兵各個據點,清除了威脅之後,就在東湖南湖之間,依托幾處山勢扎下大營,準備後續的攻城事宜。

  就在吳軍陸師攻打江夏之時,吳軍水師從嘉魚出發,浩浩蕩蕩的殺奔武昌而來。沿途輕松擊敗了簰洲灣和金口的兩處清兵水寨,然後一路北上,於第三天下午,抵達漢陽縣附近江面。

  這時候清兵的武昌水師主力已提前得知吳軍來犯的消息,早已經集結在此,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混戰。這一場大戰有著決定意義,雙方都是全力以赴,大大小小數百條船隻橫於大江之上,擺開陣勢,此戰清兵一方順風,但是吳軍一方順水,但是無論船隊規模和實際戰力,吳軍都佔據了上風。經過一番浴血火拚,吳軍逐漸取得優勢,清兵隨即全面敗退,眼看天色已晚,於是吳軍隨即退回金口水寨。

  第二天一早,吳軍水師重新出發北上,攻打清兵的天興洲大寨,雙方再度展開激戰。一番血戰之後,清兵死傷過萬,損失了多半的主力戰艦,僅剩小部分殘兵敗退鄂縣,而吳軍也死傷數千人,損毀大小船隻近百,已經傷筋動骨。好在此戰獲勝之後,吳軍就控制了附近江面,徹底掐斷了武昌城的水路外援,至此武昌成為一座真正的孤城。從吳軍水陸兩軍齊齊展開行動,到徹底圍困武昌,不過是短短的三天時間,幾乎在嶽樂等清廷要員還來不及做出大的調整之時,就已經陷入困境,被圍困於這座孤城裡面,成為甕中之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