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鹿鼎外傳之大帝傳說》第16章 8方風雨匯贛州(3)
  就在沐劍聲的西路軍捷報連連之時,東線的劉國軒部也有所斬獲,經過一月的苦戰之後,先是拿下了北線的寧都和石城兩縣,掃除了自身側翼的威脅,補充了軍力,擴大了佔區和戰略縱深。隨後又經過連續十多天的血戰,於十月中旬成功拿下於都縣城,從而打開了贛州的東大門,這樣明軍就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分東西南三線逼近到了贛州城百裡以內,整體戰略態勢已經極為有利。

  此時贛州附近的清兵,還有八九萬人之多,為了避免被分割包圍,他們采用重點防禦的辦法,主動放棄了外圍較遠的隘口,後退抱團成刺蝟一般,依照贛州城外山水環繞的特點,另外在東面的茅店、南面的大峰山、和西面的鳳崗一帶建立了三個品字型的固守工事,來防守三個方向的明軍。而贛州城的軍隊則可以隨時可以接應這三處關隘,三處關隘也可以互為援助,如同刺蝟一樣龜縮成團,這樣雖然整體兵力不如明軍,可是作戰形勢反而佔優,戰力大漲。

  此外,希爾根又派水師守護住城北的碼頭,保證河運的暢通,為自家留下後路,防禦策略可謂萬無一失。由於贛州城河流環繞,船隻都被清兵收攏,而明軍的水師卻都在海上和珠江流域,這樣贛南明軍的進退移動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清兵佔得水上的優勢,又面對兵力聚集一團的敵軍,就給攻城的明軍一方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面對這種情況,明軍只有兩個辦法,一是長期圍困,等待敵軍糧盡,二是加強水軍力量,然後設法打破僵局,破圍而入,經過研究考慮,沐劍聲決定采用圍困與破局結合的辦法。

  此時清兵分為五個要點進行防禦,猶江、貢水和贛江把戰場分為了幾大塊。眼下由於江河水勢很盛,沒有水師助戰,明軍的移動受到極大的限制,為了防止被敵軍分割包圍,沐劍聲隻好把主力集結在城南一線,同時把自家在江西的草台水軍的大本營前移到於都,這裡的水面要比會昌附近寬闊加深了許多,可以浮起更大一些的船隻,利於建造更加大一些的船隻。

  經過前期幾個月的準備發展後,由於明軍軍紀嚴明,深得當地民心,所以很快招攬到了一批當地的老船夫和纖夫。他們對於附近各條大河的水文都十分熟悉,有了這些識途老馬,明軍的水師發展很快,已經成功的搜集到了三十余條小船,又新建了近百艘小船,另外還有木筏竹排等數百隻,水師已經初具規模,人員發展到了兩千余人。

  不過由於缺少擔當核心戰力的中型船隻,所以還無法形成有效戰鬥力,更無法與駐扎贛州的清兵水師交手,於是沐劍聲隻好繼續加派工匠船夫,開始在於都碼頭建造中型的河運船隻,並且下令繼續拓寬整修陸上大道,進而通過陸路,輾轉從南平將一批中小型的艦炮輾轉運送到於都,準備加裝到新建的船隻上面,提升其戰鬥力,力爭在以後能夠抵擋進而壓製住清兵的水師。

  經過估算,即便不考慮長久的壽命,省去一些工序,一艘小型的戰艦也需要兩個月時間才能造成,即便同時建造十艘,想要形成規模,也需要二十艘往上。這樣算來,就需要近半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再加上後續的適應和練習,恐怕需要近一年的時間,雖然這個過程耗時會比較長,不過沐劍聲認為必須這樣作。因為隨著自家勢力的擴張,未來必然要順江而下,過吉安、南昌、九江,從贛江而入長江,這一路沿江的城池重鎮,都需要水師的援助,才能夠加快攻打的速度。

  同時,江南山地眾多,地形崎嶇,交通十分落後,因此後勤運輸一直是個很大的問題,水運是最主要的運輸形式,沒有了水師的援助接應護航,單憑陸軍自身,人挑肩扛的將會十分吃力,所以為了保證大軍的後勤,必須要建起一支水師,以及相當規模的船運隊伍,所謂趕早不趕晚,早一天建成贛江水師,就能夠早一天佔據優勢。

  得知明軍在於都大建船隻、籌建水師的消息,清兵一方的主將多是輕蔑一笑,那作戰的船隻豈是那般容易建成的?除開資金不說,僅僅是其中的繁雜工序,就不是短時間能夠見成果的,明軍想要在這一方面搞事,那就慢慢的來吧,哼,就不信他們能有功夫把那海上的船隻給變到贛江裡面來?等到了明年初援軍到來,自家再設法出擊,搞掉對手在於都的船廠,看他們怎麽辦?不相信對方還會繼續在這方面下功夫,哼哼,其實沒有了水師,這明軍也不是多麽可怕啊。

  除了大建水師之外,沐劍聲進一步的認識到了輕型火器的重要性。在信豐大戰之中,盡管明軍戰力遠超對手,可是戰損的人馬還是讓他有些呲牙,接近一比三的戰損,實在讓他有些痛心,看來手榴彈和迫擊炮的研發必須要加快了,力爭在下一次大戰中發揮作用。為此沐劍聲派西門雪帶人返回呂宋,詢問相關的研發進度,力爭盡快生產出一批成品,運到江西前線。

  隨著明軍放緩了進攻的腳步,贛南再次沉寂下來,沿著贛州附近的幾條戰線,明清雙方開始了新一輪的對峙,不時也進行一些小規模的試探性交手,戰局總體上是明軍佔據上風,清兵被壓縮在附近大小五六處要點,幾乎動彈不得。期間清兵也曾試圖發起反擊,不過明軍的防禦陣地太過牢固,清兵損失了一些人馬之後就放棄了這個打算。

  面對這種被動的局面,希爾根、莽依圖、桑格、尚之孝等韃虜核心人物也十分憂慮,這種被動的局面讓他們很是惱火,可是面對明軍的火器優勢和周密防守,屢次的謀劃都被對手瓦解,這樣就根本無法挽回最終的敗局,除非南昌方面能夠再調派援軍。不過眼下吳三桂也展開了進攻,南昌九江一線也十分吃緊,又怎麽可能再抽調人馬來援?很顯然,贛南的清兵已經陷入到泥潭之中。

  打仗打得就是後勤,為了保證明軍的戰鬥力,不但整個後勤運輸的作用十分重要,而且交通道路的現狀,則是其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因素。為了改變南嶺兩側的交通現狀,在肅清了附近的殘兵遊勇,徹底保證了新佔領各縣的安寧後,數萬名閩粵兩地的民夫也隨軍進入江西,匯合明軍和當地的百姓,對幾條主要的乾道進行整修,擴建路面,增修橋梁,縮減路程。這樣經過一年時間的奮戰,在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之後,明軍基本完成了這些地區的道路整修工作,基本上能夠保證王府新研製的四輪畜力車全線順利通行。

  這種新型的四輪畜力鋼架車,最大輪距寬達五尺,廂體長近九尺,其最大載重超過三千斤,日常載重為兩千斤左右,即便是上下陡坡,也可以輕松達到千斤。並且這種車可以在一定的角度裡自由轉向,還安裝有強力的手動刹車系統,來穩固車身,所以能夠輕松的攀爬山路,在投入使用後,使得明軍的運輸力量大大提升,不但達到了之前的三倍有余,除了糧食彈藥之外,而且一些重型物資, 比如普通的火炮和中小型機械等,也可以從廣州運送到江西前線,從而有力的保證了一線明軍的持續戰鬥力。

  當然,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閩粵贛南三地的百姓也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和汗水,為了修築道路,先後付出了百余人死亡和數百人重傷的代價。當然王府不會讓這些人白費功夫,每位參與工作的勞力,都支付了相應的報酬,其中表現突出的還予以了表彰,獲得了提拔,而死傷者家屬也獲得了豐厚的撫恤金,保障了老百姓的利益。

  這樣以來,王府雖然耗資甚巨,但是卻獲得了軍事行動上的優勢,也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徹底收取了當地人心,而隨著這些事情傳開之後,王府更是獲得了廣泛的支持,其意義更加深遠。

  在明清兩家贛南大戰的同時,吳三桂和清兵在荊州附近展開了二次交手,由於得到了明軍援助的一批簡易的火箭彈和小炮,以及淘汰下來的老式火槍,吳三桂一方的部分水師換裝之後,戰力大大提升,從而取得了一些優勢,經過一番血戰之後,終於擊敗了清兵的荊州水師,成功的控制了附近的江面。此後經過了近月時間,吳三桂在北岸悄悄投放了四萬精銳陸軍,隨後設下伏擊圈,並派出小股人馬為餌,引清軍來圍攻,成功在距離荊州五十裡處的龍洲灘,合圍擊潰了三萬清兵精銳,殺傷甚多,俘敵過萬,成功在江北站穩了腳跟。

  此戰過後,荊州一線的清兵兵力陷入劣勢,隨後周軍的幾路軍馬進行了合圍,切斷了荊州方面的對外聯系,使之成為一座孤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