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鹿鼎外傳之大帝傳說》第51章 陳近南喋血孤城
  就在喇布感到兩難之際,他的一個幕僚適時的建議道,如果實在沒有兵馬的話,那麽也就只能臨時把那些先期押解來的壯丁給武裝起來,然後派往鉛山一線做樣子。聽到這個建議,喇布眼睛頓時一亮,也對啊,這確實是個好辦法麽!

  原來傑書前期執行了焦土政策之後,除開已經運過長江的大筆財物之外,另外還給南昌和饒州等地,運來了大批的軍糧,此外就是把十余萬蘇南浙北一帶的精壯給強行集中遷離,目前已經押往饒州府城的途中就有三四萬人,而另外的一萬多精壯正在押往撫州途中。

  其實喇布本來早就打算截留下這些人,把大部分的精壯充實進贛北各處軍隊,不過因為還沒有和傑書正式商議此事,而且沒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自然不好下手搶奪,不過如今傑書遇到困難,有了這個由頭,正好可以名正言順的截用這些人了。

  那麽為什麽喇布沒有仿效傑書,立刻在江西和皖南也進行同樣的焦土政策,還是因為他此前對於江西的局勢比較樂觀,他認為即便戰事不利,不過隨著傑書所部退到江西,那麽這裡就將集結起幾十萬大軍,已經足夠穩定住贛北和皖南的戰線,再堅持個一兩年應該沒有問題。自己如果提前就刮地皮的話,恐怕會完全失去當地的人心,反而造成諸多不利,還不如暫且維持眼下的局面為好,哪怕以後等到戰事有所不利了,再開始執行焦土政策,也有足夠的時間。

  也正是喇布這種猶豫和對戰局的誤判,也就失去了後續操作焦土政策的時間,給兩省百姓留下了幾分生機,也間接為自己在沐劍聲心裡稍稍留下了些許的好印象,從而在以後兵敗被擒時保住了性命,可見福禍難料,一飲一啄,自有定數。

  隨後喇布立刻下令,派出手下一名副將,帶領三千多戰兵,外加從押往撫州的一萬多精壯裡面,挑選出來九千多略懂武功的精壯,草草組織起來混編為一支偏師,對外號稱兩萬人馬,前往救援鉛山。又下令從饒州路上的精壯裡面再次挑選,選拔出裡面真正的精壯,再設法提升這些人的實力,除了派出少許前往鉛山一線外,大部分人員則留下來充當預備隊,其余人員充當民夫,應對即將到來的大戰。可惜傑書一番謀劃,到頭來不過是為人作嫁,還要說一聲謝謝。

  就這樣又經過了幾天的時間,趕元宵節剛過之時,清兵的東線援軍兩萬人馬也到達茶亭鎮,稍稍整頓之後,隨即對明軍防線發起了猛烈的攻擊。不久之後的元月二十二號,西線的清兵總共一萬多人也趕到了黃家村附近,在匯合了先期抵達的王魁所部之後,其兵力達到了兩萬五千多人,稍稍整頓後,即從另一個方向展開了攻勢,這樣在很短的時間裡,清兵就在東西兩個方向集結了五萬多人馬,稍稍調整之後,就展開了急切的反攻。

  不過就在這十幾天裡,在明軍方面,上下遊兩線已經各自集結了近五千人的兵力,加上守衛河口鎮和鉛山縣城的八千余兵馬,整個鉛山前線的明軍共有一萬九千之數,不過是清兵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一線的兵力更是只有敵軍的兩成多,數量差距很大。

  盡管明軍憑借地形頑強抵抗,不過由於缺乏重型火力,而且彈藥也不是很充足,反之在清兵軍官的嚴令下,清兵士卒的衝鋒十分勇猛,盡管死傷眾多,可是也殺傷了不少的明軍。最終在堅守了三天之後,兩線的明軍在死傷過千之後,眼見兵力已疲,形勢不利,而且所攜帶的彈藥也消耗一空,

於是全線收縮兵力,退回到了河口鎮,準備依托這裡比較完善的防禦,來抵擋清兵的腳步。  自明軍佔領河口鎮以來,已經依托原本鎮子四周的地形和原有的簡單城垣,修築了一些防禦工事,並且把後方的二十幾門輕型小炮也安置在了工事後面,同時又有信江和鉛山河充當兩道有力的屏障,所以防護力量大大加強。再等到兩側前線的人員退回之後,河口鎮的明軍數量達到了一萬多人,防禦一個小鎮子已經足夠。

  而清兵反而因為地形所限,無法充分的展開攻擊隊形,所以大大的限制了優勢兵力的發揮,雙方在一線交鋒的兵力幾乎持平,這樣明軍反而依仗地利和火器,殺傷了大量的清兵,雙方的戰損基本保持在一比四往上。這樣經過了五六日的血戰後,明軍固然死傷近兩千人,可是兩線的清兵則損失過萬人員,已經有點傷筋動骨,尤其是西線的清兵乃是草草組建的雜牌軍隊,其攻擊力已經極其低下,幾乎無法完成有效攻擊,讓清兵主將圖喇肉痛焦急之下卻只能徒呼奈何。

  戰局在元月底發生新的變化,清兵東線的二路大軍四萬人馬也終於趕到了鉛山附近,清兵聲勢大振。一時間,從鉛山往東直到廣信府城,一路都是清兵的營寨,只見旌旗四下招展,哨探往返不斷,大隊的清兵源源不斷的向西開來,然後在信江南岸扎下營寨。於此同時,在信江北岸,也有數量眾多的清兵遊騎渡河之後與西線匯合,加強了西線兵馬的攻擊力,然後封鎖道路,這樣清兵兩路大軍完全匯合,完全奪回了戰場的主動權。

  眼看敵軍勢大,河口鎮已經就要變為死地,二月一日,西門雪下令明軍趁夜突圍後退,放棄了河口鎮,全部退往縣城與陳近南部匯合。經過一夜的努力,明軍損失數百斷後人馬之後,成功撤退,於是清兵重新佔領了河口鎮,暫時恢復了對信江河道的控制。

  此後清兵首腦匯集一起,經過仔細商討之後,決定兵分三路,一路由一員偏將帶領五千人馬守衛河口鎮,控制河道,保護後路,一路則由主將圖喇率領主力大部人馬繼續向南進兵,圍攻鉛山縣城,拔掉這顆釘子;而另外一名副將統兵一路繼續向南,力爭奪取分水關天塹的控制權,為全殲明軍創造有利條件。

  在這個計劃下,一天之後,留下守衛河口鎮的人馬,圖喇率領五萬五千精兵和萬余民夫轉而南下,當天下午就抵達鉛山城下,在鉛山河以北扎營。第三天,清兵大部即強渡鉛山河,然後在縣城西南側扎營,進而從兩面合圍了鉛山城。隨後,圖喇自己在此坐鎮,主持攻城事宜,另派人帶領一萬五千精兵,即刻出發前往分水關,力爭拿下關隘,截斷明軍的退路,同時阻擋可能出現明軍的後援道路,很顯然,清兵的目的就是要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殲滅陳近南西門雪所統領的這股明軍偏師,扭轉整個戰局,提升士氣。

  至此鉛山縣城就被清兵合圍,陷入了孤軍作戰的境地。此時鉛山的明軍主將是陳近南,他手下還有西門雪以及唐古城所部,全軍總共不到一萬五千人,外加之前解救的兩千多名精壯纖夫,也就一萬八千來人,兵力處於劣勢。因此之前見到清兵有合圍的意思之後,陳近南立刻向福建方面發出了求救文書, 隨即立刻下令全城戒嚴,開始整軍備戰,保衛鉛山。

  雖然形勢很不利,不過陳近南還是決定要堅守待援,力爭把這近十萬的清兵牢牢吸引在鉛山縣這裡,從而給其他方向的友軍製造出有利的戰機,而他的這個計劃與西門雪唐古城等人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一場艱苦的守城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在鉛山縣展開激戰之後的第三天,清兵一部也進抵分水關下,對劉一舟所部展開進攻,意圖奪回關隘,切斷鉛山明軍的退路。此時劉一舟麾下不過兩千多兵馬,而清兵則接近兩萬,近乎十倍於他,好在依托地形和武器的威力,明軍得以穩守關牆。清兵經過了三天的強攻,還是無法打破關牆,此後數千明軍援兵陸續抵達隘口,眼見難以達成目的,於是清兵後退,選擇了一處山口險要之地扎下大營,意圖阻擋隘口明軍的腳步,為清兵主力克複鉛山爭取時間。

  二月初,主力清兵稍稍修整了兩天之後,準備了一些攻城的器械,隨即對鉛山城發起了全面攻擊。清兵不惜兵力的輪流發起了攻擊,明軍依仗著地形和火器的優勢,殺傷了大量的敵軍,僅僅兩天之內,清兵在付出了上萬人的死傷之後,卻沒有絲毫進展。但是清兵也不是沒有收獲,至少他們達成了消耗明軍火藥的目的,由於沒有了補給,經過連日激戰之後,明軍的火藥已經即將用完,那些火槍火炮即將失去作用,等到第三日的廝殺之後,明軍的火藥徹底耗盡,火槍火炮都基本失效,於是一場激烈的冷兵器攻防戰隨即展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