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唐末大軍閥》一千一百六十九 要全盤吞並的,不止是楚國
次日一早,李天衢於上朝時便稱馬希范僭越逾矩、大逆不道,遂下旨出兵征討。可是除此之外,他還又下詔令稱吳越王錢鏐素來臣服,也甚是敬服那個長者治國有方,治政恤民,使得治下人心安定、地方富庶,遂再受朝廷賜封為太師。只可惜割據一方,雖聞名久矣,卻始終無緣一見,遂宣召吳越國主趕赴汴京覲見。

  只是李天衢這道詔令一出,也登時引得朝堂眾臣一片嘩然...魏朝帝君先是斥責楚地馬希范僭越罔上,出兵征討,已是擺明了要全盤吞並楚國;可是他隨即便誇讚吳越國錢鏐向來臣服於中原王朝,理當加封厚賞,還說什麽一直想與那個長者當面會晤...然而漂亮話講得再多,又能安得什麽好心?

  雖說按正史軌跡,帝君途徑臣服藩國領地,北平王王都便曾親自逢迎征討契丹,途徑定州的後唐莊宗李存勖,設宴歡飲。之後李存勖駕幸鄴都,王都也曾親自前去朝覲,留宴十日,相處得其樂融融;

  而後唐覆滅梁國之後,南平高季昌為了與他乾爺爺朱溫劃清界線,遂不聽謀臣梁震的勸諫而親自趕赴洛陽入朝覲賀,李存勖果然打算將他直接扣下,只是聽智囊郭崇韜進言“唐新滅梁得天下,方以大信示人,今四方諸侯相繼入貢,不過遣子弟將吏,而季興以身述職,為諸侯率,宜加恩禮,以諷動來者。而反縻之,示天下以不廣,且絕四方內向之意,不可”...李存勖這才暫時罷免了將南平王扣留下來的心思。

  只是高季昌返程歸去之後,李存勖又反了悔,遂發密令火速至命當地節度使截留高季昌。密詔傳到時,高季昌早已連夜離開...返回到了自己的地盤,當時已經避李存勖的爺爺李國昌名諱,而改名為高季興的南平國主心有余悸,遂有言這一趟有二錯:我去朝拜是一錯,後唐君臣再放我回來便是二錯。

  由此可見,這般時節做為奉表稱臣的一國之主,如若離開自己當家做主的領地,前去朝覲中原王朝的皇帝,有極大的概率會被直接扣下...當然也會接受改封賜賞,但是無兵無權,也就隻得宣稱願意獻土徹底納入正朔帝國的版圖......

  你既然來了,那也就沒有必要再走了,就安心做個高官厚祿的顯貴公卿吧。只不過你的後世子孫,也就別指望世世代代的延續割據政權的國祚了。

  可問題是,但凡有些權謀心術的魏朝臣僚,也都能意識到帝君李天衢這次可不止是要兼並楚國全境疆土,竟然還要連帶著吳越國一鍋端了...錢鏐與吳越國文臣武將也都不是傻子,又怎會看不出魏朝的用意所在?

  而吳越國自從最開始受朱溫的梁國賜封以來,誰做為中原正朔,便向來極為恭順,就相當於四方諸侯當中的模范生...前番楚、越聯合吳國抵抗魏朝,本來自身處境也受到威脅的吳越國卻也選擇按兵不動,雖然沒有直接派兵協同魏朝攻討吳國,但明面上也宣稱中原王朝興師討伐暗中謀逆的藩屬合情合理。

  本來魏朝覆滅宿敵後唐之後,帝君李天衢吞蜀滅吳,進入滇地設立雲南宣慰使司,這又連帶著要直接吞並轉而降伏臣服的楚國,對外擴張的意向愈發強烈,也已是昭然若揭...而魏帝詔令吳越國主赴京朝覲,對方立刻會察覺中原王朝已打算將己方勢力徹底吞並,那麽宗主臣屬的邦交形勢將急速惡化,也會徹底打破彼此間向來和睦的關系。

  覆亡吳國,整頓並入版圖的州府吏治政事,梳理官員任命等事務,這才不過兩三個月的光景...參赴戰事的諸路軍旅稍得歇息休整,這便又要對外用兵,甚至還是要同時吞並順服稱臣的楚、吳越兩國...如此發動戰爭是不是忒過頻繁了些?所以內朝大殿當中,即刻便有一些臣子表達出自己的異議。

  然而方今位居魏朝左丞、右丞的王師范、馮道兩位執宰要臣,乃至善於推測時局走向,素來以有遠見而著稱的謀臣梁震等人,也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表示馬希范僭越逾製,當然該打;還認同吳越王錢鏐向來恭順,素有賢名,那陛下久慕其名,便邀他趕赴汴京覲見,這也沒什麽不妥的啊......

  畢竟已經熬成了魏朝權力高層的老資歷王師范,初會李天衢時便以世叔相稱,時至今日,他大概能揣度清楚自家主公的心思,而且也認同中土亂世,諸國割據的形勢也當盡快終結...雖然緊鑼密鼓的還要吞並吳越、楚國兩邦,用兵頻率的確相對頻繁了些,可是考量財賦收支、軍費用度、以及三軍將士的情緒士氣等因素,尚還在可以支撐的程度之內,王師范當然也不會站出來刻意唱反調。

  至於馮道早些時候,也已經直諫言明李天衢對外發動戰爭未免有些窮兵黷武了。可李天衢當時直抒胸襟,表達清楚了自己要在有生之年不但要一統天下、終結亂世,甚至還要重複大唐盛世的心願...馮道也能感受到自家主公那種時不我待、當爭朝夕的主見,馮道也就相當於又切換到了少說多做,明知不可為,便莫要強自出頭的政壇不倒翁模式。

  畢竟該說的我都已經說了,可是陛下自有另一番見解,再勸諫也是沒用,那麽我又何必再多言贅語?馮道早已想得分明,料到魏帝李天衢近期接連用兵,為的可不止是吞並吳、楚兩國而已...他當然也不打算再出面質疑魏朝對外用兵的抉擇。

  而朝堂中但凡識得些眉眼高低的官員,眼見王師范、馮道、梁震等時常參赴軍機大事的重臣大多都傾向於魏朝討伐楚國,以及宣召吳越國主趕赴汴京覲見的抉擇,也都意識到了在動兵戈,也是勢在必為...直至大殿內議論聲稍歇, 李天衢便輕咳一聲,他坐在龍椅上環視一圈,隨即朗聲說道:

  “朕意已決,眾卿也不必再勸,非是朕為了宏圖霸業,便致萬千黎民疾苦...可長痛不如短痛,瞻前顧後得忒過,何時才得太平盛世?什麽謹事中原、永修睦好,天下分久必合,又豈能容得諸國一直裂土分疆,而苟全一隅下去?在朕看來...繼而兼並楚、吳越兩國的時機,也已然成熟了!”

  ...前番楚國支援吳國,卻被魏朝殺得全盤潰敗,本來與中原王朝隔江相望,可魏軍也已趁勢過江又佔據朗州等地。而楚國國都長沙府東北面,與朗州接壤,位於洞庭湖南岸的益陽地界,駐守邊地的楚國部曲士氣一蹶不振,每日按例巡視的士兵也都是懶洋洋的,就連各部將官也都甚是懈怠。

  畢竟上次魏朝殺得勢如破竹,輕易的殺至國都長沙城下,就連國主馬希聲都乖乖的請罪降從,親自趕赴到汴京被幽禁了起來...如今篡位奪權事成的馬希范,更是仰仗魏朝將他的兄長推翻下台,也斷然不敢招惹中原王朝...直感到抬不起頭來見人,那麽戎衛邊境的士兵們還能有什麽精神恪盡職守?

  忽一日,按例巡視的士兵慵懶的應付著差事,卻忽見一支兵馬自北面疾馳而來。帶隊的軍校立刻打起了精神,再伸長脖子眺目望去,就見遠處湧來的那邊軍旅行伍中,也分明高豎著魏字大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