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唐朝當王爺》第31章 高士廉
  孫思邈聽到李恪的話語,很是意動,旋即又有點失落的說道:“現今,老朽年歲已高,經不起過多的長途跋涉,廣收學徒恐怕已是為時已晚。”

  李恪笑道:“亡羊補牢還為時未晚,薑子牙年七十有二,才偶遇文王,最後官至太師,三國之黃忠,七十有二,定軍山中名揚天下,神醫何不盡力一試。”

  “待今年秋收之後,本王欲在我益州境內興辦官學,到時將有數以萬計的學員從益州各地來到益州城內就學,本王欲專設一醫學學校,到時神醫便可門徒萬千了”

  聽到這話,孫思邈很是意動,說道:“王爺,本來老朽準備繼續遊歷四方,既然王爺有請,那老朽就在這益州城內居住下來,傳播醫學。”

  有了孫思邈的承諾,李恪也開心了起來,強留下孫思邈用了晚餐才放其離去。

  另一邊,在薛仁貴率軍接管了劍門關後。

  益州就成了李恪的私人之地了,所有外來人員可以進入,所有出關人員皆的手持李恪的通關文件才能出關。

  雖然引起不少往來商販的怒火,但無一人敢闖關。

  劍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除非他們有數倍於守軍的兵力。

  來往商人也就是有幾個看護商隊的護衛罷了,怎麽敢和士兵對抗。

  將近一個月時間,這批集合起來告禦狀的員外老爺們才行至劍門關。

  現在連看家護衛都有了自己的土地,全忙著耕種自己家的土地。

  這群平時養尊處優的人,只能靠自己跋山涉水的趕往長安,舟車勞頓,一個月能來到劍門關已然不錯了。

  當他們看到關上嚴加防守的士兵,隻準進不準出,頓時感覺頭頂飛過一片烏鴉,怪自己出門沒看黃歷。

  在關口附近等了四五天后,發現還是這樣後,一群員外老爺感到一陣絕望。

  幾百人商議了一番,感覺法不責眾,這守關之將還能名目張膽的殺了他們。

  派了十數名代表,上前詢問,何時可以出關。

  只見城門看守的士兵說道:“等蜀王的旨意何時下達,眾位何時可以出關。”

  眾人這才明白,是搶走他們土地的蜀王把城門控制了起來,看來就是防止他們進京告狀。

  幾百人頓時義憤填膺,沸沸揚揚的爭論起來。

  商議了一番,最後決定,分成幾波人馬,繞山路,出益州,進長安,告禦狀。誓要把李恪的罪行公布天下。嗯

  其實李恪嚴守管道,就是為自己爭取四個月的時間罷了。

  待到老百姓收了莊稼,把賦稅交上來,自己把短缺的補齊,像往年一樣,如數的把錢糧上交給朝廷。

  那時李二就會更加堅定的支持自己,成為自己堅實的後盾,方才不怕百官的彈劾。

  另一邊,李恪又派兵強行征用了權貴們,員外們的牛。

  又以益州官府名義從外面購買了一批耕牛。

  確保益州每個村子,至少有一頭牛和一副曲轅犁。

  三百人以下的村子,一頭牛,一副犁。

  三百人以上,五百人以下,倆頭牛,倆副犁。

  五百人以上,每多二百人,多一頭牛,一副犁。

  村子裡,哪家雇傭耕牛耕地,由哪家負責喂養耕牛,用一天耕牛,賦稅時,多交二十斤糧食。

  當然,為了普及官報,讓益州的老百姓多加關注官報,李恪把這些事情都發表在官報上,發往各地。

  此時的益州,百姓們都是耕作的熱火朝天,

積極勞動。  每天還不到五點,百姓們就外出耕作,到晚上七八點才返回家中。

  畢竟,不像以往,土地都是員外,權貴的,累死累活一年,也就是能不餓死就行,百姓們乾活沒有積極性。

  現在,土地都是自己的,沒有人頭稅等亂七八糟的稅收,只有一點田稅。

  只要自己辛苦勞作,一年的余糧將會不少,到那時,說不準拿糧食還可以換點肉食。

  老百姓們一個個都為了自己美好的明天奮鬥著。

  李恪則是盡力的確保著鐵鍬,鋤頭和曲轅犁的生產。

  把後世的流水線生產方式都般用了過來。

  兵器營,每天都是打造鍬頭、鋤頭、犁鏟。

  木匠們都是生產鍬把、鋤把和轅架,然後由生產營組裝。

  由於有了李恪的風箱,這些器具的質量都提升了不少。

  讓兵器營的工匠們都惋惜不已,這麽好品質的鐵,王爺居然全部用來打造農具。

  初夏時節,各色野花都開了,那五彩斑斕的花色點綴著大地,成群的蜜蜂在花叢間忙碌著。

  高士廉和傳旨的公公相伴著經過了劍門關,來到了益州。

  初夏的風景美如畫,欣賞著沿途的美色,一群人也不覺得勞累。

  看到劍門關上威嚴壯實的士兵,高士廉心中也是感歎不已。

  歷經三朝,從未見過如此軍容軍貌。

  看來大唐在李世民的帶領下是越來越強盛了。

  一群人繼續前行,看著到處都是田間忙碌的百姓,只見百姓臉上一個個都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喜悅笑容。

  頓感好奇,這益州百姓和大唐其它地方的百姓很是不同。

  難道這全是蜀王的功勞,高士廉趕忙搖了搖頭,把這個荒唐的念頭趕出腦海。

  第一,高士廉不相信年紀輕輕的李恪有如此才能。

  第二,高士廉作為長孫皇后的舅舅,內心當然對李承乾要偏愛一些。

  待高士廉聽到每個過往百姓都對李恪暫不絕口時。

  不由拉住路過的百姓,詢問緣由。

  只見被攔下的中年漢子警惕的看著高士廉道:“你們不是我益州之人吧!”

  高士廉急忙道:“嗯,小老兒是來益州的經商之人,這次就準備去益州城與蜀王購買點精鹽販賣,看大家都對蜀王讚不絕口,遂有此疑問。”

  漢子這才高興道:“本人活這麽多年,從未聽聞過如蜀王這樣愛民如子的人。”

  邊說臉上還露出興奮之色,好像想讓全世界的人都明白李恪是多麽的愛民如子。

  高士廉神色一震,好奇道:“閣下何出此言呢!”

  漢子接下來開始眉飛色舞的把李恪的政策一一說給了高士廉聽。

  直聽得高士廉一行人瞠目結舌、目瞪口呆。

  李恪行如此之事,朝堂之上居然沒有一個官員彈劾,如此大事居然沒有走漏半點風聲。

  難道蜀王在短短幾個月之間已經掌控了整個益州。

  把幾人的震驚誤會成幾人不相信

  中年漢子在最後還說道:“幾位若是不信,可以到我益州的每個縣城的張貼告示之處看看,我沒有半點虛言。”

  想到崔太守的死亡,高士廉心中又有震驚又有擔憂。

  高士廉也感覺到自己這次益州任職不會如自己之前想象的那般簡單,一群人加快步伐的像益州城走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