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平東將軍洪承疇攜麾下幕僚親衛一人三馬,輕裝疾行,隻用了半日功夫就趕到了孟縣。
“軍門?”正在孟縣外面巡邏的斥候猛然到疾馳而來的洪承疇,不由吃了一驚。
“趙光遠在哪兒?帶我過去見他!”洪承疇一見義軍斥候,心裡不由暗松了一口氣。
“軍門,且隨我來!”那斥候頭領聞言連忙在前面引導道。
不多時,洪承疇進入孟縣, 正見到趙光遠、李友、李際遇和李輔臣四人早等待多時,。
雙方簡單寒暄一番,分定主次坐下,洪承疇不由連忙開口問道:“如今義軍渡河幾何,可否做好了防禦之事?”
李際遇看了看眾人都沒有吭聲,不由主動匯報道:“如今已經渡過了三營半人馬,唯有李輔臣手下那一營還有千余人尚未渡河完畢。”
“明將朱大典率眾前來的消息都聽說了嗎?不知可否做好了準備?”洪承疇又問道。
李際遇見其他人依舊未應, 隻好繼續匯報道:“我們四個議定, 我們三營人馬出城在東面一字排開,視情況可守可戰。”
“獨李輔臣麾下人馬未全,暫且留守城池,待其他義軍渡河以後再作打算。”
“老成持重之論!”洪承疇聞言點了點頭,評價道。
這四人議定的應對之策就是簡單的“守而後戰”,雖然無甚出奇之處,但是對付遠道而來急於決戰的朱大典而言,卻是最好的選擇。
只是洪承疇話音剛落,那李輔臣卻不由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些什麽。
“輔臣,不知你有何話要說?”洪承疇看的明白,不由隨口問了一句。
“那個......那個我以為......”李輔臣有幾分忐忑的看了洪承疇一眼,又繼續說道。
“督師和幾位總兵之策固然穩妥,未免太中規中矩。”
“我以為可以別遣一軍,趁賊不備,冒險輕進之時,襲其側翼, 以挫其銳氣!”
洪承疇一聽,也是這麽個道理, 不由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你以為何人合適,又需要多少兵馬為好?”
“既然此策乃末將提出,末將願意率領麾下兩千人,打那朱大典一個措手不及!”李輔臣聞言不由大喜,連忙主動請纓道。
由孟州往東分別有兩條河注入黃河,一條叫做蟒河,一條叫做瀦龍河。
瀦龍河又稱為“珠龍河”,原本是古濟水消亡後殘存下來的一條小河,分別由從龍潭池流出“龍河“,和從濟瀆廟流出“珠河“,兩河交匯而成。
這兩條河流在孟縣境內分別呈南北走向,注入孟縣以南的滾滾黃河之中。
話說那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離了溫縣以後,一路向東,至午時便過了溫縣界。
剛過了溫縣界,瀦龍河便橫亙在明軍面前。
這瀦龍河不甚大,河水不甚深,河面上又架有小橋,倒也容易通行。
那朱大典好歹也是知兵之人,連忙一邊下令讓士卒修整一番,一邊命諸將指揮士卒渡河。
“牟文綬!”朱大典不由大聲喊了一聲。
“末將在!”牟文綬連忙上前聽令道。
“已入孟縣境內,賊人隨時可能發現我軍行蹤。”朱大典不由下令道。
“本督命你率領麾下三千兵馬作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並廣布斥候,謹防為賊所趁!”
那朱大典不愧久經沙場之人,不等探得義軍動向,便早作了防備。
谷鴃
“末將得令!”這牟文綬在明末雖然不如曹文詔、曹變蛟、金國鳳、左光先一乾名將,也是一員宿將,知朱大典此舉乃是用兵正理,自然是毫無異議。
前後用了一個時辰,牟文綬部率先渡過瀦龍河,便廣布斥候,探查義軍動向。
雖然如此,那副總兵牟文綬也不敢等確認了消息再行發兵。
因為一般一方斥候發現敵人動向的時候,另一方大概率也發現了自己的動向。
若是因為太過謹慎,反倒讓“賊人”發現了官兵的動向,那才是得不償失。
牟文綬便一路探查一路向西,約莫又走了二十裡,只見又一條河流橫亙在面前。
牟文綬望見那河流兩岸蒲草、蘆葦茂密,西北風一吹如同海浪一般。
牟文綬心裡一驚,生怕此地埋有伏兵,連忙派遣士卒前去探查。
不意那向導卻是笑道:“此河名曰蟒河,別看草木茂盛,實則水淺淤泥多,藏不得人。”
“此話怎講?”牟文綬不由奇怪道。
“蟒河汛期乃在六到十月,其他季節河水稀少,水位退去,露出兩岸淤泥,這才長了這許多蘆葦、蒿草!”向導笑道。
牟文綬將信將疑,便親自上前撥開草木一看,只見根部黑色淤泥淤積。
他尋了根木棍一試,竟有兩尺深淺。
牟文綬這才放下心來,下令道:“尋一處水淺、泥少處,渡河!”
不多時,眾人尋了一處浮橋,這才小心翼翼往河對岸行去。
“沒有敵人!”到達對岸的先頭部隊粗略的探查了一番,不由高聲匯報道。
“好,全軍渡河!”牟文綬這才放下心來。
也不知過了多久,天色將晚,牟文綬麾下人馬已經渡過了一半,並建立了簡易的陣地。
牟文綬自度無恙,這才放心的帶領親衛,沿著沉浮不定的浮橋往河對岸行去。
只是剛剛行了一半,突然有親衛笑道:“卻是到了吃飯時辰,誰家的炊煙都飄了過來!”
“什麽炊煙?”牟文綬聞言一愣, 隨即聞到一股煙火味傳來過來。
“不好,趕快退回去!”牟文綬頓時臉色大變連忙下令道。
“前隊變後隊,趕快撤退。著前部人馬列陣防禦,等待救援!”
“怎麽了,將軍?”左右聞言一愣道。
“火,火,火!”牟文綬不由大聲喝道,“賊人要用火攻!”
“什麽?”左右聞言頓時臉色大變,連忙轉身向來處逃去。
原來時值正月時分,蟒河兩岸蘆葦、蒲草皆盡乾枯,一點即著。
就在牟文綬等部到達蟒河沿岸之前,那李輔臣也早率領兩千士卒到達了對岸。
他自度麾下人馬數量不及官兵,早命人采摘了蒲草、蘆葦編制成墊,鋪在草叢的淤泥上,以便立人。
然後但等官兵渡河,便趁著西北風點燃蒲草、蘆葦,以火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