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在新世界的躺贏人生》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市探秘二
  試想一下,有一個以禮拜堂為中心的城市,在中心位置有一條環形寬道,圍繞禮拜堂中心形成閉合的狀態。而環形寬道向外又能連接更多的道路到廣場中心的放大水晶節點。這樣的完美通道是用來供給人或車通行的嗎?

  顯然不是;要是的話,那這個城市設計者為啥不設計成和其他道路一樣的寬度,反而要多花可能2-3倍甚至更多的人力物力修建一條閉合的寬道呢。如果不是專供車或人通行,或者說不止是給人或車通行用的,那這條環形寬道還能用作什麽呢?

  “你們覺不覺得這個環形的寬道很眼熟?!”說話的人士錢老。本來這次的會議,錢老只需要列席就好,不需要發言的。只是看到大家的討論很熱烈,郭院士也熱情高漲。一直看著虛擬三維圖的錢老倒是也有了一些興趣。

  “眼熟?!”錢老的話果然引起了郭院士的注意。

  “是的,”錢老用筆在三維圖上沿著能量傳播路徑畫了幾筆,指著環形寬道說:“你們看,這幾條線是能量傳輸線。這個環形線,是不是很像電感線圈呢?”

  隨著錢老用筆在三維圖上這麽一勾畫,還真的就像是一個電感線圈圍繞著禮拜堂啊!假如用電磁學理論去解釋這個城市設計規劃,那是不是整個城市就應該是一個大型的電路結構啊!你看,這個禮拜堂就是大型的電池,連接到外面的環形寬道,這個環形寬道就像個線圈一樣,把禮拜堂產生的能量進行變壓,調頻後傳輸給下面的廣場節點,再通過廣場節點的水晶石放大器,將能量輸出放大。

  從電磁學理論來看,線圈只會對交流電起作用,而對直流電不起作用。而這兩者之間最直觀的區別就是方向變不變;直流電的電流方向不隨時間變化,但大小可能變化;交流電則是指電流交替流動,會隨著時間發生方向和大小的變化。

  假如,禮拜堂產生的能量是一種類似地球上的交流電一樣的可能隨時改變方向和大小的能量,為了讓這股能量能穩定的輸出到所有的廣場節點中,那環形寬道的作用也就能說得通了。

  如此精巧的設計,簡直是巧奪天工!

  那麽接下來的問題就很明顯了。

  禮拜堂到底是如何產生能量的?!

  錢老的一通分析,把整個線路設計用電路學原理解釋了一遍,大家都聽得不由得點頭。隨即郭院士也提出了這個問題:“禮拜堂到底是如何產生能量的?根據水下探索員們的反饋,除了大山他們帶出來的半球體,看起來有點像是新世界的地球儀以外,別的也沒發現任何大型器械或者能產生能量的機器。”

  錢老略微思考了一下,給出了一個不是答案的答案:“我覺得,咱們應該回歸到能量本身。現在這個城市已經變成了海底城市遺跡,就算是有什麽特別的能量產生方式,我們現在也是無法找到的。還不如,我們先擱置這個問題,回來看看怎麽才能把這種類似電路的方式用在我們自己的生產生活中。尤其是那個水晶石!”

  錢老的說法是非常務實的。海底城市現在都無法推算出經歷了多少年,甚至連如何從一個陸地城市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都只有推測。也許禮拜堂裡有那種產生能量的機器,只是經歷很多年的海水腐蝕,變成了一堆塵埃。那這樣的機器對於前進軍團來說,又有什麽作用呢?!

  反而是現在郭院士和眾多水下探索員們發現的這類似電路的結構;這些能當放大器使用的水晶石;這些擺在面前的實物更加的讓人覺得實在。

  “好。既然錢教授都這樣說,我們就暫時擱置這個問題。”郭院士非常同意錢老的提議,接著繼續其他的話題。“現在我們來重點看一下,我們從禮拜堂獲得的一些收獲。”

  對於禮拜堂,目前的探索工作還沒有進行完全,大山和小明僅僅對禮拜堂中的閣樓和辦公室進行了搜索,而主體的大禮堂還沒有下去,甚至,這個禮拜堂是否有地下室也還不確定。但是,也正是由於大山和小明在探索閣樓和辦公室時發現的物品實在太過於重要,所以郭院士不得不臨時中斷了探險進程。

  首先向大家展出的,並不是從辦公室中的書櫃切割下來的那幾本沒有被腐蝕完全的書籍,反而是那個大家覺得應該是新世界地球儀的半球體。

  “大家請看這件物品,它原本應該是被放置在辦公桌的旁邊,用一個木頭架子架起來的,”郭院士照例進行著物品的介紹,力求讓所有參會人員都了解:“我的分析組認為這是一個新世界的地球儀,當然,說是地球儀,只是為了讓大家熟悉,嚴格來說,它只是一個區域性的沙盤儀,因為它展示的是整個城市的地形圖。

  我們清理了半球體的表面,除了中心的凹洞以外,我們在球面的一角正好發現了和目前探索的海底城市遺跡非常相似的生活區所在,大家可以看這裡,還有這裡,很明顯的廣場以及道路標志性非常相符合。”郭老邊說邊指點著半球面上和海底城市遺跡相似的地方。

  這個半球體之所以被大家認為是城市的沙盤圖,不僅僅是因為半球面上和生活區廣場標準相似的一塊區域,還有那個中心凹洞周圍一圈環形的寬道。

  從這個沙盤半球面上看,目前整個海底城市遺跡所佔的區域僅僅是很小的一塊。雖然其他區域不確定是什麽商業區還是工業區,但至少整個沙盤面上並沒有太多大型建築物,而分布在上面最為標志性的,就是遍布在整個半球面上各個地方都有廣場。

  “……除了這個半球體以外,我們還在辦公桌的抽屜裡發現了一根很像是鑰匙,又像是操縱杆,同時又像是擀麵杖的東西。呵!”郭院士說道這裡,自己都沒忍住差點笑出聲來:“這個擀麵杖呈兩頭小,中間粗,經分析組分析,在擀麵杖的中段位置有一個空槽。我們在裡面檢測出了水晶石的粉末,所以我們推斷,在擀麵杖的中間位置的空槽中應該要插入相應大小的水晶石。同時,這個擀麵杖的一端可以插入到半球體的中間凹槽中,進而形成和廣場節點相同的標志性方式。……”

  分析組真牛!在對生活區廣場研究的時候,分析組發現,每一個廣場的直徑,大小幾乎都不太一樣,但是每一個廣場的中心,都有一根豎直起來的石柱,雖然有一些廣場的石柱已經倒塌,但殘存在石柱基石下面的凹槽仍然可以看到痕跡,同時,在這些石柱的底端,幾乎都發現了相同的石盒,裡面盛裝了水晶石。

  由此,其實分析組方面有一個大膽地推斷!在這個海底城市的原生社會中,一定是使用水晶石進行能量傳輸的。而作為載體的水晶石,能接受的能量肯定是有限制的,很多在地球上的能源形態就不太適合水晶石載體,進而排除掉。因此,會不會可能是光能呢?!

  想想看,小明在第一次進入第一個廣場的時候,在那些倒塌的石柱上曾發現過一個水晶石,當時小明無意間用光源照射水晶石,致使水晶石大放光芒,驚走了在附近覓食尋找水晶的鰻魚怪。假如,當時小明猜測的是正確的,水晶石是放置在廣場中心石柱的頂端。通過從前一等級的廣場通過道路下預設的線路通道傳遞過來的光能, 直接印到這個廣場的水晶石上,進而被放大,產生照明,供能等作用。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城市立體能源網絡,應該就是通過光能照射的能量傳遞形成的。

  這個推斷是非常的大膽的,其主要的角度是從地球使用能源種類來進行倒推的。但實際大家並不敢確定這個原生世界所使用的就是光能。

  “對於這個半球體沙盤的使用方式和作用,目前還在研究當中,根據我們現在掌握的幾個石盒中的水晶石,以及我們可以通過水下機器人進行下到地縫中挖掘的方式開采水晶石。我們準備用擀麵杖中段的空槽為大小,打磨一塊相應的水晶,填充進擀麵杖中,並且插到半球體上看有沒有一些奇妙的作用。”郭院士雖然沒有對分析組的推斷做出什麽評價,但郭院士還是願意親自用水晶石的方式去試驗一下,看到底是不是如分析組分析的,原生社會使用水晶石作為能量載體,然後掌控能源的。

  “……最後,我還要想大家展示一件重要的發掘物。可以說,這件物品如果能得到破譯,它應該可能是我們所有問題的解答答案,也可能會成為我們了解整個原生社會的最重要依據。因為,它代表著文明,它同樣也是文明文化的載體。那就是書籍。”隨著郭院士有點激動的開場白,在大屏幕中展示出了仍然還浸泡在海水中,但已經初步進行了分離,目前已經是一本一本的展示出來各種看不懂符號的書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