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在新世界的躺贏人生》第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探秘一
  關於海底城市遺跡形成的原因,在之前就曾有過好幾種分析。最為靠譜的是周老曾經提出過的一個猜想:海底城市遺跡可能是經過好幾次的版塊運動造成的。這樣的板塊運動把原本在陸地上的城市先分裂成很多塊,然後再下沉到海底,最後直到完全被海水淹沒形成現在的狀態。

  這個猜想被很多人都讚同,甚至是郭院士也讚同這樣的猜想。但郭院士想要分析組們分析的卻不是這個,而是這個城市變成這樣的原因。

  這個原因和周老的並不衝突,他需要分析組分析出是什麽樣的原因把一個原本大家安居樂業,生活美滿的城市,變得四分五裂的原因。

  按照對周邊地質岩層結構的分析,海底城市遺跡最初遭遇到的可能是兩種情況:一種是地震。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移動擠壓,造成城市所在的板塊地塊裂開,處於城市中的人們因此遭受大量的傷害。這也是現在探索隊在海底發現了禮拜堂後的那一條巨大地縫。而後,接連不斷的余震將原本裂開的板塊再次分裂,不斷地出現更多細小的地縫,甚至最後將原本一整塊的城市撕裂成披薩一樣的塊狀。

  第二種是火山噴發。探險隊曾在靠近生活區邊緣發現過冷泉。冷泉的形成,一般都是因為地底深處具有溫度非常高的岩漿,和滲下去的水滴之間融合產生大量的碳酸,碳酸再和海底的礦物發生化合作用,形成二氧化碳,大量上湧冷卻,進而形成冷泉。

  也就是說,在這個海底城市板塊底下,很可能就有一處地底岩漿池。郭院士安排的分析組曾通過分析幾處冷泉湧出的二氧化碳量的不同,大致得出海底深處的岩漿池上方,還存在一個充滿氣體的空洞。這說明,就算下面是海底岩漿,但只要能加以減壓和氣體的適量排放,海底下的岩漿基本不會再次噴發。

  這兩種方式,就是大家所猜測的,原生城市之所以四分五裂的根本原因。但這些猜測都是從地質地理方向入手進行的分析,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會議還在繼續。郭院士繼續發言:“除了剛才給大家展示的硬幣以及各種生活器皿以外,我們的水下考古隊員們還發現了另外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請大家看這個三維圖……”

  郭院士向大家展出的,正是海底城市遺跡的三維掃描圖,在這個圖中,郭院士進行了簡單的區域複原。所謂區域複原,就是暫時不對細節進行考究,而展示大區域范圍的走向和建築物分布,一般都是以道路為基線的。

  在郭院士展示的三維圖中,也正是由海底城市遺跡的道路進行基線的。很明顯的,在三維圖中由一條道路然後分叉成三條,又分叉成兩條,接著就是一道弧線的寬大道路線。

  “……大家從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個遺跡其實是用道路來劃分區域的,而我們的海底考古隊員也是順著道路的遺跡進行考古發現的。就像是我們現在的城市一樣,你們走在路上,可以看到修建在道路兩邊的建築物,可以看到道路通向前方的建築,也可以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道路,但是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有一個地方被你們忽略掉了呢?!”

  郭院士的突然提問,讓大家都很茫然。想想看,假如你現在進入到一個廢棄的城市中,你會在意的是什麽地方呢?眼前的道路?還是道路兩旁的商店和住房?或者是前方更遠點的建築?你要是這樣想,那有個地方你一定會忽略掉。

  那就是道路以下!

  正常的城市,

形成道路網的城市,它的網絡絕對不是平面的,一定是立體的!在這些立體網絡裡,有下水道,有電纜線路,甚至還有地下鐵。就是因為抱著這樣的想法,水下考古隊員們確實找到了道路以下的地方!  下水道?你認為的道路以下就是下水道!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個海底城市遺跡裡沒有下水道,沒有電纜線路!但是在道路之下,卻又另外一種大家從沒有見到過另外一種線路。

  郭院士將三維圖用透視狀態顯現出來,方便大家更直觀的看到。“……大家請看,這個道路像是倒過來的樹狀結構展開,在透視圖裡,你們可以看到,每一個樹狀節點,也就是每個分叉地方的小廣場,都有一個中心。在這個中心裡,根據我們之前的調查發現了一種結構非常緊密的水晶石。這個水晶石通過廣場的中心進行能量的釋放,然後傳遞到所有的道路分支上……”

  這種能力傳播的方式非常的先進,幾乎先進到比地球上通過電線線路傳播所需要的損耗還要低,而且清潔無汙染。通過檢測,這種水晶石和超鈦礦石一樣,都具有吸收動能的特性,甚至這種吸收動能的特性比超鈦礦石還要強,因為水晶石不僅僅是吸收,還能放大。

  當初小明第一次下到海底城市遺跡的時候,無意中用手電照射到了水晶石,水晶石將照射到自己的手電光線放大變得明耀四周,這就是水晶石的作用。

  而之前,郭院士他們在小廣場中發現了好幾個石盒,裡面都是裝的是水晶石,有整塊的,也有碎裂的。這樣看起來,在海底城市遺跡中的每一條道路節點上的小廣場,都是一個又一個的能量放大節點,當他們接收到了能量以後,再通過每個節點的水晶石向支路上放大放出。

  而這裡就涉及到了整個城市的能量線路設計。

  不管是什麽原因造成的海底城市變成現在這個模樣的,但是從很多地方還是能看的出這整個城市原本的設計狀態。在地球上的城市設計,大部分因為美感,會選擇對稱性,或者功能性為設計方向,而這個新世界的城市,它的城市設計,卻是以禮拜堂為圓心,然後再向外輻射的設計方式。這就好像某些圍繞一個點修建的公園一樣。

  而現在郭院士他們發現的能量傳輸線路卻從側面說明了這樣的設計方式。從外向裡,是能量線路的倒推,但是從裡向外呢?也就是說,位於整個海底城市遺跡的禮拜堂可能並不僅僅是禮拜堂的作用,它應該還是整個城市的能量中樞,再禮拜堂中產生的能量,通過圍繞禮拜堂的環形寬道傳播到圍繞在禮拜堂四周的小廣場節點,然後再通過設立在小廣場中心的水晶石將能量放大後再傳播到下一級地方去。

  這樣的設計非常的超乎大家的意料,甚至可以說是所有人都不曾見到過的更新穎的供能方式。

  “……如大家所想,這樣的功能方式不僅僅沒有在能量傳輸上造成損耗,反而因為這些水晶的能量放大作用,越是禮拜堂外圍的能量,經過越多次水晶放大,能量的量也就越大。雖然我們暫時還不知道這些能量是什麽能量,以及原生城市將這些大量的能量用來做什麽?但,至少我們現在可以斷定,原生城市是一個非常發達的社會和世界結構。”

  “說回能量傳輸線路。”郭院士並沒有再繼續討論原生城市的社會結構,反而說回到能量傳輸線路上,“大家仔細想想,在這個傳輸線路中有一個地方,可能是被我們忽略了!”

  看著大家都陷入沉思,郭院士並沒有賣什麽關子,直接就揭示了謎底:“那條圍繞禮拜堂的環形寬道!”

  是啊,郭院士的提醒來的很重要!首先這條圍繞禮拜堂的環形寬道,因為板塊裂開的靠近中心,保留下來一的僅僅是一部分,沒有辦法完整的看到它的作用;其次,這條環形寬道因為靠禮拜堂太近了,大家都下意識地把關注力放到了禮拜堂上,所以這條環形寬道的作用被大家真正的忽略掉了。

  按照郭院士之前的分析,能量的傳輸是從禮拜堂為中心,然後通過分布在四周的小廣場上的能量節點進行放大再傳輸出去的。那麽要供應一整個龐大城市的能量中心——禮拜堂就應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初始能量供應點啊?

  可是根據大山他們對禮拜堂的探索,根本沒有發現什麽大型的能量製造工具或者是設備。這就說不通了啊!最初始的能量是從哪兒來的呢?!

  所以這也許就是郭院士想到的,也正是其他人所忽略的。難道真的是這條環形寬道的作用嗎?

  “環形寬道和其他區域的街道的區別,在於這條環形寬道特別寬,寬度幾乎是其他街道的兩到三倍。這樣的設計明顯是有一些別樣的原因在裡面的。一個成熟的城市設計,不可能單獨把一條閉合地環形道路設計的如此之寬,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只有兩種可能性。

  一種是這條寬道是有非常特別的用處,這樣的寬度,是為了給某些特別的人或車專用的。那麽如果是這樣的假設,是什麽專用的人或車呢?根據我們分析組測量的普通街道寬度和生活用品比例情況分析,如果有一輛需要建設專用通道來運行的車輛,那這輛車的高貴程度,華麗程度,肯定都是最高的規格。但這樣非常的不符合邏輯。因為這條環形寬道按照我們的模擬三維圖顯示,它是封閉的!一條封閉的道路,是給一個專門的車輛修建,但這輛車只能在寬道上行進。這是不符合邏輯的。

  另外一種可能性是這條環形寬道並不是給人或車什麽使用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