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最新捷報,陳慶之即將凱旋而歸,與此同時,晉國也將派遣使者與魏國和談,商討晉國六關的問題。
陳慶之拿下六關後,白袍鬼將的威名震驚天下。
青州邊關。
陳慶之每日都要親自來城頭之上巡視,幾乎已經形成了習慣,他在城頭上巡查時,突然心血來潮,向身邊的人說起了趙長青,
“我從很小就跟隨在陛下身邊學習兵法,轉眼之間,已經這麽多年過去了,但是論這行軍打仗之道,相比於陛下,我依然差的很遠,隻得其皮毛二三。
但就是這皮毛二三,已經能夠讓我獨當一面。當年那位鬱鬱不得志的大皇子,也成為了現今大魏國的帝王,真是讓人感歎。”
跟隨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屬下們,每一個人都很欽佩當今聖上,雖說如此,但也有人打趣道:
“曾經的大皇子搖身一變成當今聖上,而曾經默默無聞的侍衛,也成為了今日名動天下的胡國公。
您與陛下一路相互扶持走來,確實值得讓人感歎,真乃是明君賢臣的一代典范。”
陳慶之聞聲大笑兩聲。
他也認為如此,此生,有緣幸識明君,又在其麾下習得兵法謀略,真乃幸甚之至!
但是,就在陳慶之笑後,有一道憂慮的聲音響起,“將軍,屬下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陳慶之揮了揮手,道:“但說無妨。”
那人作揖小聲道:“屬下聽坊間傳聞,說是陛下已經對將軍您起了疑心,擔心您功高蓋主。
根據千裡加急送來的聖旨來看,陛下說等您回到長安擺慶功宴,與諸大臣同賀,八成是想催著您回去呢。
陛下畢竟是陛下了,自古未有不變之人心,還望將軍心中仔細思量,小心為上!”
陳慶之聞聲看向他時特意眯了眯雙眼,小聲而又充滿威嚴道:“依你之見,是什麽意思?”
那人沒有注意陳慶之神色,來到他的身旁,在陳慶之耳邊小聲嘀咕道:“屬下以為,不可遵從聖旨之意,在短時間內赴京。即使是要赴京,將軍也必須做好萬全之策。
古往今來,兔死狗烹的事情還少嗎?所以末將建議,我們可以已到等待晉國使者為由,拖延進京的步伐,如此一來,我們也能進退自如。”
陳慶之聽了之後點點頭,道:“你倒是挺會為本帥著想啊!”
那人笑道:“將軍嚴重了,畢竟末將是將…”
話還沒有說完,便被陳慶之極速一劍刺穿胸膛。
鮮血頓時噴散一地。
那人帶著不甘心也不敢相信的眼神含恨而死。
可以說,他連自己是怎麽死的都不知道,就這麽稀裡糊塗被陳慶之殺死了。
他死了以後,引起城頭之上眾將士們的注意。
陳慶之大聲向周圍人說道:“你們給我聽好了!今後若是有人敢對陛下陽奉陰違,說陛下的不是之處,便形同此人!
我希望你們心裡要清楚一件事情,你們雖然是本帥的人,可更應該是陛下的兵!我們現在所打得每一場戰爭,不光是為了我們的親人、同胞,更是為了陛下!
爾等,聽清楚了嗎?”
眾將士肅然起敬,齊聲道:“聽清楚了!”
聲勢浩蕩。
陳慶之將手中利劍歸鞘,看了一眼躺在地面上的屍體,向身邊一名將軍吩咐道:“將他埋了吧,在拿出些銀兩,給他的妻兒老小。
今日這個事情,本帥希望大家謹言慎行,同時,也希望各位牢牢記住我所說的話,不然,形同此人。”
眾將士彎腰作揖,“諾!”
他們將那人屍身拉走之後,陳慶之有短暫失神,心想道:“陛下,您真的會猜疑末將嗎?”
最終,他唉聲一歎,將邊城上的事情安排好之後,即日起,啟程返回長安。
長安城中。
自百官大叩門後,趙長青依舊沒有上早朝。
諸葛亮等人無奈,隻好再請趙長歌勸誡。
趙長歌義不容辭,畢竟這天下,是在自己弟弟手中,她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弟弟一錯再錯,索性,便來到了大明宮裡。
此刻,趙長青正與羋月親熱,得知自己的大姐要來,趕緊下了龍榻起身相迎。
趙長歌向趙長青作揖。
趙長青笑道:“您可是我親姐,又是江湖中人,幹嘛還重視這些繁文縟節?”
趙長歌沒有好臉色,道:“陛下,先前您沒有上早朝的原因是因為廠衛建立之事,現今距離那日已經過去整整兩天了,你還不上早朝,是為何故?”
“已經過去兩天了麽?”趙長青暗暗心想,距離給趙高的期限,只有一天了。
他向趙長歌說道:“姐姐放心,這兩日我就會上早朝。”
趙長歌本以為他會強幾句,沒想到這麽爽快就答應了,下意識問道:“此話當真?”
趙長青道:“你弟弟現在好歹也是真龍天子,說話一言九鼎,自然當真。”
趙長歌看了一眼他身後的羋月,轉身便向殿外走去,邊走邊道:“那好,我就安心靜等陛下早朝理政的消息了。”
趙長青點了點頭,目送趙長歌離去。
說實在的,這兩日事情確實是多。
一來陳慶之要返回長安,二來吩咐給趙雲的事情也基本辦妥了,三來吏部尚書全家滅門就在這兩日,四嘛,這就是各地節度使、封疆大吏們要來朝聖。
這早朝,不上也得上了。
東廠。
廠衛的組織就建立在皇宮旁邊,用的是鍾丘的老宅子,並沒有新建宮殿,原因是趙高考慮到這幾年就要遷都了,沒必要在大興土木。
趙高、魏忠賢、劉瑾三人正齊聚一堂。
正堂外是數以百計的廠衛高手,正齊齊站立。
趙高率先開口向他二人說話,“這兩日,辛苦你們去調查吏部尚書的鐵證了,今夜咱們就動手,滅薑渭滿門,然後將他的罪行公之於眾。”
魏忠賢與劉瑾二人沒有任何別的意見,“遵命。”
當日夜晚,由趙高親自領隊。
今夜一役非同小可,必須要成功,因為這是廠衛自建成以來的第一次行動。
吏部尚書府,數以百計的東廠高手齊聚於此,動靜很大。
薑渭知道這件事後,匆忙從床榻起身,來到府內院落,與他們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