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衍與公孫龍結伴而行,一起前往鹹陽的國子監,準備作為士子,報名參加遊學西方的志願者的隊伍。
公孫龍,字子秉,趙國邯鄲人,年方十六,第一次外出遊學。姓氏為公孫的人都不簡單,祖上都是某一國家的公子,只不過關系較為偏遠,亦或者是國家已經消亡了而已。
若是秦王蕩看見鄒衍與公孫龍走在一起,還參加了此次遊學於西方的志願者隊伍的話,一定會大吃一驚的。
蓋因這兩個年輕人,日後都將是名動天下,聞達於後世的哲學巨子,世之重臣,能跟孔孟、蘇張一較長短的人物!
在原來的歷史上,鄒衍是為陰陽學派代表人物,其創建的五德始終說,為秦始皇代周提供理論基礎。主要學說是五行學說、五德終始說、大九州說。
若無意外的話,鄒衍應該成為稷下學宮著名學者,因他“盡言天事”,當時人們稱他“談天衍”,又稱鄒子。
燕惠王時聽信讒言,把鄒衍逮捕下獄,因而六月降霜。
而公孫龍呢?
公孫龍是名家(屬於“道教”)”離堅白派的代表人物,“詭變學”的祖師。
公孫龍能言善辯,歷史上曾經做過平原君的門客,白馬非馬這一理論就是他提出來的,嘴皮子十分利索,能把死的說成活的那一種。
沒過多久,鄒衍與公孫龍一路談天說地,便來到位於鹹陽城西的國子監。
來到這裡報名的士子可不在少數。
二人趕緊排了隊,乖乖的等候著。
公孫龍笑道:“來報名成為志願者的士子可不少呢。”
“是啊。多半都是山東列國的遊學士子,龍子,你看他們身上的打扮,可是跟你迥然不同啊。”
聞言,公孫龍掃視了幾眼,看見附近的士子多半都是穿著葛布衣衫,一副書卷氣的模樣,不由得撇了撇嘴,說道:“都是一些破落戶罷了。”
“龍子,你這話可真是招人仇恨。”鄒衍有些哭笑不得,又道:“若不是秦王給出了優渥的獎勵與撫恤金,誰又能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前往不知名的西方遊學?這一去,能不能活著回來還很難說,似咱們這般不愁吃喝,衣食無憂,還要前往西方冒險的士子可不多!”
“是啊。”公孫龍捂著額頭道:“不知道我父親知道了,會不會拿劍砍死我。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反而為了那點賞賜跑到西方去受苦受罪,最後還可能活不成了,真是腦子進水啊。”
“哈哈,腦子進水,龍子所言甚妙也!”鄒衍笑吟吟地道:“不過,知行合一對於咱們這些士子而言,也是很重要的。龍子,我鄒衍是師從道家的,學的不是經世致用之學,而是五行天地之道也!”
“五行天地之道?”公孫龍有些懵懂。
“不錯。”
鄒衍微微頷首道:“我認為,天地有五行,從天地剖判以來的人世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轉移的次序進行循環的。而五德轉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行相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規律進行的。”
“人世的歷史變化同自然界一樣,也是受土、木、金、火、水五種物質元素支配的,歷史上每一王朝的出現都體現了一種必然性。”
“五德之次,從所不勝,故虞土、夏木。凡帝王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
“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
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鳥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
良久,公孫龍訕訕地笑道:“鄒子,你這話真是讓我半懂不懂的。你說了這麽多,我隻明白了你說的一個道理。”
“是何道理?”
“按照你的這種五行天地學說,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這麽說的話,代周者必秦也,因為秦國屬於水德,尚黑!”
鄒衍聞言,淡淡的一笑,說道:“誰知道呢?五行之道便是如此。秦國尊黑色,還源於一個典故。傳說,有一天秦文公外出打獵,捕獲過一條黑色的龍。收獲黑龍,這是水德之瑞。”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因此,歷代秦國君主都認為自己是水德,崇尚水。秦人認為,商朝尚白,周朝尚紅。周朝為火,水能克火!秦國信奉五行學說也。”
“至於說,秦國能不能代周,吞並八荒,囊括四海,這個我就不得而知了。”
公孫龍點了點頭道:“鄒子所言,甚善也。我公孫龍平生沒欽佩過誰,但是鄒衍的確值得在下欽佩的。”
沒過多久,就輪到公孫龍進入國子監的廣場上,進行考核。
想要成為遊學西方的士子,不是報名登記就能去的。必須要經過體魄的考核,然後經過半年的培訓才行,如若不然,即便沒有碰到什麽豺狼虎豹,沒有遭遇什麽兵荒馬亂,可能自己都要死於途中。
對於這些即將遊學的士子,體魄這一關必須過關。
首先,就是要舉起兩石(大概二百來公斤)的石頭製作而成的杠鈴,然後射術也能做到百步穿楊,劍術也要過關,至少能戰勝一名普通的秦軍士卒。
騎術的話,一般都沒問題。
最後,就是禦術,駕駛一輛戰車。
經過這層層選拔,擇優者錄取。一般的士子都學君子六藝。
什麽是六藝?
就是古代君子的六門必修課,其內容包括五禮、六樂、五射、五禦、六書、九數。關於六藝教育的實施,是根據學生年齡大小和課程深淺,循序進行的。
並且有小藝和大藝之分,書、數為小藝,系初級課程。禮、樂、射、禦為大藝,系高級課程。
“六藝”教育對後世人文課程體系形成的深遠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重視禮樂教育。
《禮記文王世子》記載:凡三王教世子, 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於中,發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禮樂教育一直列於課程之首位。
尤其是西周,西周統治者吸取了夏商滅亡的教訓,在重武備的同時,提出了“敬德”、“敬禮”的政治主張,以求文治。
在課程設置上更是重視禮樂教育。即便是射禦兩科也逐漸與禮樂教育相關聯,要求射禦尊禮,合乎禮節。
周公還創製了“禮射”制度,以表祭祀之敬,君臣之禮,長幼之序。
這種思想為孔子所繼承,對後世的課程設置堅持以禮樂教育為核心,並逐漸走向人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是文武兼備、知能兼求。
六藝教育之中,禮、樂、書、數之教為文,射禦為武,所以六藝教育是典型的文武兼備的教育。
六藝教育除了知識教育以外,也包括六種藝能的訓練:演禮的技能;樂德、樂語、樂舞的技能;射箭的技能;駕戰車的技能;書寫的技能;計算的技能。
而且從人的發展來說,六藝教育既重視人的品性的涵養,又重視身體的訓練和音樂的熏陶。
所以六藝教育是一種非偏向的課程設置模式。尤其是“數”的教育,屬於理。
學習了君子六藝的士子,其實很容易通過秦軍的選拔的。只有一些士子有著先天疾病才能落選。
最終,鄒衍與公孫龍這兩個年輕人都入選其中,還要進行為期半年的軍事訓練以及遊學方面的指導,他們才能踏上遊學西方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