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數學大帝》古代
  約公元前500年波你尼(Panini)的關於梵語文法的工作是現代形式語言理論的先驅。

  約公元前450年芝諾(Zeno)提出著名的芝諾悖論。

  約公元前430年希庇亞斯(Hippias)發現了割圓曲線,被他用於三等分角和化圓為方問題。

  約公元前425年來自昔蘭尼的西奧多羅斯(Theodorus)證明了某些平方根是無理數。這個結果已被前人證明。

  約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在雅典建立了柏拉圖學園。

  約公元前360年來自尼多斯的歐多克索斯(Eudoxus)發展了比例理論和窮舉法。

  約公元前300年歐幾裡德在他的《幾何原本》(即The Elements)中給出了幾何的系統性發展。他在《反射光學》(Catoptrics)中給出了反射定律。

  約公元前290年阿裡斯塔克斯(Aristarchus)使用幾何方法來計算太陽和月亮到地球的距離。他也提出了地球繞太陽運動。

  約公元前250年在《論球和圓柱》(On the Sphere and the Cylinder)中,阿基米德(Archimedes)給出了計算球和圓柱體積的公式。在《圓的測量》(Measurement of the Circle)中,他使用允許提高近似精度的方法給出了π的近似值。在《論浮體》(Floating Bodies)中,他提出了現在所謂的“阿基米德原理”,並開始研究流體靜力學。他寫了有關二維與三維幾何的著作,研究圓,球和螺線。他的想法遠遠領先於他的同時代人,包括一種早期形式的積分的應用。

  約公元前235年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以非常高的精度估算地球周長,估算值比實際值大了15%。

  約公元前230年尼科梅德斯()撰寫了專著《論蚌線》(On conchoids lines),書中包含了他發現的被稱為“尼科梅德斯蚌線”的曲線。

  約公元前230年埃拉托色尼發明了埃拉托色尼篩法用於尋找所有素數。

  約公元前225年阿波羅尼奧斯(Apollonius)撰寫了《圓錐曲線論》(Conics),書中引入了術語“拋物線”,“橢圓”和“雙曲線”。

  約公元前200年戴可利斯()撰寫了《論燃燒鏡》(On burning mirrors),收集了16個幾何命題,大部分是關於圓錐曲線的證明。

  約公元前200年中國古典數學著作《九章算術》最早可能出現在這一時期。

  約公元前180年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數學著作的《算術書》出現在這一時期。

  約公元前150年許普西克勒斯(Hypsicles)撰寫了《論星的升起》(On the of Stars)。書中他首次將黃道劃分為360度。

  約公元前127年喜帕恰斯(Hipparchus)發現分點歲差,並計算年份的長度精確到正確值的6.5分鍾內。他的天文學工作使用了早期形式的三角學。

  約公元1年中國數學家劉歆使用十進製分數。

  約公元20年吉米紐斯(Geminus)撰寫了很多天文學著作和《數學理論》(The Theory of Mathematics)。

他試圖證明平行公設。  約公元90年尼科馬庫斯()撰寫了《算術入門》(Arithmetike eisagoge),這部著作首次將算術作為一個單獨的主題從幾何中分離出來。

  約110年梅涅勞斯()撰寫了《球面學》(Sphaerica),書中研究了球面三角形和它們在天文學的應用。

  約150年托勒密(Ptolemy)在天文學應用中產生了許多重要的幾何成果。他的天文學理論在往後一千多年裡被人認可。

  約250年中美洲的瑪雅文明使用一種20進製的近似位值數字系統。

  250年丟番圖()撰寫了《算術》(Arithmetica),是方程關於有理數解的數論研究。

  263年劉徽使用192邊的正多邊形算出π值為3.14159,精確到小數點後五位。

  301年楊布裡科斯(Iamblichus)記述佔星術和神秘主義。他的《畢達哥拉斯的生平》(Life of Pythagoras)是一篇引人入勝的傳記。

  340年帕普斯(Pappus)撰寫了《數學匯編》(Synagoge),該書是希臘幾何學的指南。

  390年亞歷山大城的塞翁(Theon)寫著了一個版本的歐幾裡德《幾何原本》(文字有所修改和補充),之後此書幾乎所有的後續版本都是基於此版本。

  約400年希帕提婭(Hypatia)對丟番圖、阿波羅尼奧斯的作品做評注。她是第一位有記載的女數學家,她以非凡的學術成就而著名。她成為亞歷山大裡亞新柏拉圖學派的領袖。

  450年普羅克洛斯(Proclus),一位數學家和新柏拉圖主義者,是雅典柏拉圖學院最後的哲學家之一。

  約460年祖衝之給出π的近似值355/113,精確到小數點後六位。

  499年阿耶波多一世(Aryabhata I)計算π近似值3.1416。他寫著了作品《阿裡亞哈塔歷書》(Aryabhatiya),是關於二次方程,π值和其他科學問題的專著。

  約500年米特羅多勒斯(Metrodorus)匯編了由46個數學問題組成的《希臘選集》(Greek Anthology)。

  510年歐托基奧斯(Eutocius)完成阿基米德的工作的校訂與注釋。

  510年波愛修斯(Boethius)撰寫了幾何與算術的著作,著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廣泛使用。

  約530年歐多修斯對阿基米德和阿波羅尼烏斯的作品做校訂與注釋。

  532年數學家安提莫斯(Anthemius)重建位於君士坦丁堡的舊聖索非亞大教堂的。

  534年中國數學被引入到日本。

  575年伐羅訶密希羅(Varahamihira)撰寫了《五大歷數全書匯編》(Pancasiddhantika)。他對三角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594年印度開始使用十進製數字記號。現代數字記號系統就是基於它。

  628年婆羅摩笈多(Brahmagupta)撰寫了《婆羅摩歷算書》(Brahmasphutasiddanta),一本天文學和數學著作。他使用零以及負數,給出二次方程解法,級數求和,以及求平方根。

  644年李淳風開始選編《算經十書》(亦稱《十部算經》)。

  約670年瑪雅文明的數學家們在他們的數字系統中引入一個符號表示零。

  約775年阿爾昆(Alcuin)撰寫了關於算術,幾何和天文學的初級教科書。

  約810年智慧宮在巴格達建立。在那裡希臘及印度的數學和天文學著作被翻譯成阿拉伯語。

  約810年花拉子米(Al-Khwarizmi)撰寫了關於算術,代數,地理和天文學方面的重要著作。特別是《積分和方程計算法》(Hisab al-jabr w'al-,此書的翻譯名稱一直在學術界有爭議),“代數”(algebra)一詞出自“al-jabr”。“算法”(algorithm)出自花拉子米的拉丁文譯名“Algoritmi”。

  約850年泰比特·伊本·奎拉(Thabit ibn Qurra)做出了重要數學發現,例如將數的概念擴展到(正)實數,微積分,球面三角學的定理,解析幾何,非歐幾何。

  約850年泰比特·伊本·奎拉撰寫了《論親和數的確定》(Book on the of amicable numbers),其中包含構造親和數的一般方法。他那時已經知道17296,18416是一對親和數。。

  850年,摩訶毗羅(Mahavira)撰寫了《計算精華》(Ganita Sara Samgraha)。它一共九章,包括9世紀中期印度的所有數學知識。

  900年施裡德哈勒(Sridhara)撰寫了《Trisatika》(亦稱《Patiganitasara》)和《Patiganita》(譯者注:這兩本沒有查到標準翻譯)。在這些著作中他求解二次方程,求級數和,研究組合數學,給出求多邊形面積的方法。

  約900年阿布·卡米勒(Abu Kamil)撰寫了《代數》(Book on algebra),研究將代數應用到幾何問題。之後斐波那契的工作就是基於這本書。

  920年巴塔尼(Al-Battani)撰寫了天文學主要著作《天文星表》(Kitab al-Zij),共57章。它包含了三角學的進步。

  950年熱貝爾(Gerbert,也就是後來的教皇西爾維斯特二世)將算盤重新引入歐洲。他使用沒有零的印度/阿拉伯數字。

  約960年阿爾·烏格利迪西(Al-Uqlidisi)撰寫了《論印度算術》(Kitab al-fusul fi al-hisab al-Hindi),是幸存的最早的顯示印度算術系統的書。

  約970年阿布·瓦法(Abu'l-Wafa)發明了象限儀台,用於精確測量天空中星星的偏角。他寫了關於算術和幾何結構的重要書籍。他引入了正切函數,並產生了改進的計算三角表的方法。

  976年維希拉努斯抄本(Codex )在西班牙出現。它包含了歐洲出現十進製數字的第一個證據。

  約990年卡拉吉(Al-Karaji)在巴格達撰寫了《哈法勒》(Al-Fakhri,意為“榮譽”),該書發展了代數學。他給出了帕斯卡三角形。

  約1000年海什木(Ibn al-Haytham,西方人通常稱為Alhazen)撰寫了關於光學(包括光學理論和視覺理論)、天文學和數學(包括幾何和數論)的作品。他給出了Alhazen問題:給定一個光源和一個球面鏡,找到鏡子上的點,使得光被反射到觀察者的眼睛。

  約1010年比魯尼(Al-Biruni)撰寫了許多科學專題。他的數學工作涵蓋算術,級數求和,組合分析,三法則,無理數,比例理論,代數定義,代數方程解法,幾何,阿基米德定理,三等分角及其他不能用尺規作圖解決的問題,圓錐曲線,立體幾何,球極平面投影,三角學,平面中的正弦定理,以及求解球面三角形。

  約1020年伊本·西那(Ibn Sina,歐洲人常稱其為Avicenna)撰寫了哲學,醫學,心理學,地質學,數學,天文學和邏輯學。他的重要數學著作《治療論》(Kitab al-Shifa)將數學分為四個主題:幾何、天文學、算術和音樂。

  1040年艾哈邁德·納薩維(Alhmad al-Nasawi)撰寫了《印度計算》(al-Muqni'fi al-Hisab al-Hindi),研究了四種不同的數字系統。他解釋了算術運算,特別是在每個系統中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約1050年赫爾曼(Hermann of Reichenau,有時稱為Hermann the Lame或Hermann Contractus)撰寫了關於算盤和星盤的著作。他向歐洲引入了星盤:一個便攜式的日晷和一個帶遊標的象限儀。

  1072年莪默·伽亞謨(Al-Khayyami,通常稱為Omar Khayyam,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小昭唱過他的詩句)撰寫了《代數問題的論證》(Treatise on of Problems of Algebra),其中包含了具有通過圓錐曲線相交找到幾何解的三次方程的完整分類。他測量一年的長度為365.24219858156天,結果非常準確。

  1093年沈括撰寫了《夢溪筆談》,一本數學、天文學、製圖學、光學和醫學著作。它最早提到指南針。

  1130年賈比爾·阿拉夫(Jabir ibn )撰寫了數學著作,盡管不像其他阿拉伯著作那麽好,但由於它們將被翻譯成拉丁文,而且可供歐洲數學家使用,因此是重要的。

  約1140年婆什迦羅(Bhaskara II,有時稱為Bhaskaracharya)撰寫了有關算術和幾何的《美麗》()和關於代數的《算術萌芽》(Bijaganita)。

  1142年阿德拉德( of Bath)從阿拉伯文獻翻譯了《幾何原本》的兩到三個譯本。

  1144年傑拉德(Gherard of Cremona )開始將阿拉伯文獻(和阿拉伯文的希臘文獻)翻譯成拉丁文。

  1149年薩馬瓦爾(Al-Samawal)撰寫了《代數的輝煌》(al-Bahir fi'l-jabr),他用負冪和零的多項式來發展代數。他求解二次方程,求前n個自然數的平方和,並且考察組合問題。

  1150年通過傑拉德翻譯的托勒密《天文學大成》(Almagest),阿拉伯數字傳入歐洲。正弦函數“sine”出自這個譯本。

  1200年中國開始使用代表零的符號。

  1202年斐波那契()撰寫了《算盤書》(Liber abaci),其中列出了他在阿拉伯國家學到的算術和代數。它還引入了現在稱為“斐波那契數列”的著名數列。

  1225年斐波那契撰寫了《平方數之書》(Liber quadratorum),這是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它是自從一千年前的丟番圖的工作以來歐洲數論的第一大主要進步。

  約1225年佐丹勞斯(Jordanus Nemorarius)撰寫了天文學作品。在數學中他使用字母,這是早期形式的代數記號。

  約1230年喬安尼斯(John of Holywood,有時稱為Johannes de )撰寫了有關算術、天文學和歷法改革的作品。

  1247年秦九韶撰寫了《數書九章》。它包含同余方程組和中國剩余定理,它也考慮不定方程,霍納方法,幾何圖形面積和線性方程組。

  1248年李冶撰寫了《測圓海鏡》,其中包含負數,通過在數字上加斜畫來表示。

  約1260年坎帕努斯(Campanus of Novara),教皇烏爾班四世的牧師,撰寫了天文學作品,並發表了歐幾裡德《幾何原本》的拉丁文版,成為之後200年的標準版本。

  1275年楊輝撰寫了《乘除通變本末》。它使用十進製分數(以現代形式),並給出了帕斯卡三角形的第一個敘述。

  1303年朱世傑撰寫了《四元玉鑒》,其中包含了最高14次的高次方程的多種解法。他還定義了現在所謂的帕斯卡三角形,並展示了如何對某些序列求和。

  1321年列維·本·吉爾森(Levi ben Gerson,有時稱為Gersonides)撰寫了《數之書》(Book of Numbers),研究算術運算、排列和組合。

  1328年托馬斯·布拉德沃丁(Bradwardine)撰寫了《論運動中速度的比例》(De velocitatum in motibus),這是使用代數學研究運動學的早期工作。

  1335年理查德(Richard of Wallingford)撰寫了《論正弦四書》(Quadripartitum de sinibus demonstratis),這是第一部關於三角學的原創拉丁文著作。

  1336年數學在巴黎大學成為學士學位的必修科目。

  1342年列維·本·吉爾森(Gersonides)撰寫了《論正弦、弦和弧》(De sinibus, chordis et arcubus),這是一本三角學著作,其中給出平面三角形正弦定理的證明和五個正弦表。

  1343年莫瑞斯(Jean de Meurs)撰寫了《數之四書》(Quadripartitum numerorum),一本關於數學、力學和音樂的著作。

  1343年列維·本·吉爾森(Gersonides)撰寫了《論數之和諧》(De harmonicis numeris),這是對歐幾裡德的前五本書的評注。

  1364年尼克爾·奧裡斯姆( d'Oresme)撰寫了《Latitudes of Forms》(形式的緯度),這是關於坐標系的早期作品,笛卡爾可能受其影響。奧裡斯姆的另一作品中包含了分數指數的首次使用。

  1382年尼克爾·奧裡斯姆發表了《天地通論》(Le Livre du ciel et du monde)。這是關於數學、力學和相關領域的論文匯編。奧裡斯姆反對地球靜止的理論。

  1400年馬德哈瓦(Madhava of Sangamagramma)證明了若乾無窮級數的結果,給出三角函數的泰勒展開。他利用這些結果得到π的近似值,精確到小數點後11位。

  1411年卡西(Al-Kashi)撰寫了《天文科學概要》(Compendium of the Science of Astronomy)。

  1424年卡西撰寫了《論圓周》(Treatise on the Circumference),以六十進製和十進製形式給出π的非常好的近似值。

  1427年卡西完成了《算術之鑰》(The Key to Arithmetic),它是關於十進製分數的非常深度的工作,它將算術和代數方法應用於解決各種問題,包括幾個幾何問題,並且是整個中世紀文學時期最好的教科書之一。

  1434年阿爾伯蒂(Alberti)研究三維物體的表現,並撰寫關於透視定律的第一部一般性論著《論繪畫》( Pictura)。

  1437年烏魯伯格(Ulugh Beg)出版他的《星表》(Zij-i Sultani)。它包含了一個精確到8位小數的三角函數表,基於烏魯伯格計算1度的正弦值精確到16位小數。

  1450年尼古拉斯( of Cusa)研究幾何和邏輯。他對無窮的研究做出了貢獻,研究無窮大、無窮小。他將圓看作正多邊形的極限。

  1470年許凱(Chuquet)撰寫了《算術三編》(Triparty en la science des nombres),這是最早的法文代數書。

  1472年普爾巴赫(Peurbach)發表《行星的新理論》(Theoricae Novae )。他使用托勒密的行星本輪理論,但他相信它們是由太陽控制。

  1474年約翰·繆勒()發表了他的《星歷表》(Ephemeris),為1475年至1506年的天文表,並提出了利用月球計算經度的方法。

  1475年約翰·繆勒發表了《論平面與球面三角形》(De triangulis et sphaericis),該書研究球面三角學並將它應用到天文學。

  1482年坎帕努斯(Campanus of Novara)版本的《幾何原本》成為第一本印刷的數學書。

  1489年魏德曼(Widman)撰寫了德語的算術書,其中首次出現了“+”、“-”號。

  1494年盧卡·帕西奧利()出版了《算術、幾何、比例總論》(Summa de arithmetica, geometria, et ),是對整個數學的總結,覆蓋了算術,三角,代數,貨幣和度量衡表,賭博,複式記帳法和歐氏幾何概述。

  1514年范德·赫克( Vander Hoecke )使用“+”,“-”號。

  1515年希皮奧內·德爾·費羅(Del Ferro)發現求解一元三次方程的公式。

  1522年滕斯托爾(Tunstall)出版了《論計算的藝術》(De arte supputandi libri quattuor),這本算術書基於帕西奧利的《算術、幾何、比例總論》。

  1525年魯道夫(Rudolff)在他的書《物術》(Die Coss)中引入了一個類似√的符號表示平方根,這是第一本德語代數書。他理解x的零次方等於1。

  1525年丟勒(Dürer)出版了《度量四書》(Unterweisung der Messung mit dem Zirkel und Richtscheit),這是第一本用德語出版的數學書。它是關於幾何結構的著作。

  1533年弗裡修斯(Frisius)發表了使用三角學進行精確勘測的方法。他是第一個提出三角測量法的人。

  1535年,塔爾塔利亞(Tartaglia)獨立於費羅解出了一元三次方程。

  1536年雷吉烏斯(Hudalrichus Regius)找到第五個完全數。這個數2^12·(2^13 - 1)= 33550336是自古代(已發現四個完全數)以來被發現的第一個完全數。

  1540年費拉裡(Ferrari)發現了一元四次方程求根公式。

  1541年,雷蒂庫斯(Rheticus)出版了他的三角函數表和哥白尼工作的三角學部分。

  1543年,哥白尼(Copernicus)出版了《天體運行論》(De orbium coelestium)。它給出了哥白尼學說的一個完全闡述,即太陽(不是地球)位於宇宙的中心。

  1544年施蒂費爾(Stifel)出版《整數算術》(Arithmetica integra),其中包含了二項式系數和記號+,-,√。

  1545年卡爾達諾(Cardan)出版了《Ars Magna》(大術),給出三次方程一般解法的公式(基於塔爾塔利亞的工作)和費拉裡發現的四次方程一般解法的公式。

  1550年裡斯(Ries)出版了他的著名算術書《運算的變革和突破》(Rechenung nach der lenge, auff den Linihen vnd Feder)。它同時使用老的算盤方法和新的印度方法教授算術。

  1551年雷科德()翻譯和簡化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名為《知識之途》(Pathewaie to Knowledge)。

  1555年沙博(J Scheybl)給出了第六個完全數2^16·(2^17 - 1)= 8589869056,但他的工作直到1977年才為人所知。

  1557年雷科德出版了《礪智石》(The Whetstone of Witte),它將=(等號)引入了數學。他使用這個符號“因為沒有其它東西比之更相等的了”(bicause noe 2 thynges can be moare equalle)。

  1563年卡爾達諾撰寫了關於賭博的書《論擲骰子》(Liber de Ludo Aleae),但直到1663年才出版。

  1571年韋達(Viete)開始出版《數學法則》(Canon Mathematicus),他打算把它作為他的天文學論著的數學導引。它涵蓋了三角學,包含三角函數表及其構造背後的理論。

  1572年邦貝利(Bombelli)出版了他的《代數學》的前三部分。它是第一個給出複數計算法則的人。

  1575年莫羅利科()出版了《算數》( libri duo),其中包含了歸納證明的例子。

  1585年斯蒂文(Stevin)出版了《論十進》(De Thiende),書中他對十進製小數給出了初等的和徹底的闡述。

  1586年斯蒂文出版了《靜力學原理》(De Beghinselen der ),書中包含了力的三角形定理。

  1590年卡達迪(Cataldi)使用連分數來尋找平方根。

  1591年韋達撰寫了《分析藝術導論》(In artem analyticam isagoge),使用字母作為已知量和未知數的符號。他用元音字母表示未知數,輔音字母表示已知量。笛卡爾後來引入了字母表末尾的字母x,y ...表示未知數。

  1593年阿德裡安·范·羅門(Van Roomen)計算π到16位小數。

  1595年皮蒂斯克斯(Pitiscus)成為第一個在印刷出版物中使用術語“三角學”的人。

  1595年克拉烏()撰寫《羅馬新歷之辯》(Novi calendarii romani apologia)為歷法改革辯護。

  1603年卡達迪(Cataldi)找到第六個和第七個完全數:2^16·(2^17 - 1)=8589869056 和 2^18·(2^19 - 1)= 137438691328。

  1603年意大利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 dei Lincei)在羅馬建立。

  1606年斯涅爾(Snell)首先嘗試測量地球表面上的1度子午線弧度,從而確定地球的大小。他出版《數學備忘錄》(Hypomnemata mathematica),這是斯蒂文在力學方面的工作的拉丁文翻譯。

  1609年開普勒(Kepler)出版《新天文學》(Astronomia nova)。這項工作包含開普勒關於橢圓軌道的第一和第二定律,但隻對火星進行了驗證。

  1610年伽利略(Galileo)出版了《星際信使》(Sidereus Nuncius),描述了用他製作的望遠鏡做出的天文發現。哈裡奧特()也觀察到木星的衛星,但沒有發表他的工作。

  1612年巴協(Bachet)出版了關於數學謎題和技巧的著作,這將成為幾乎所有後來有關數學娛樂的書籍的基礎。他設計了一種構建幻方的方法。

  1613年卡達迪(Cataldi)出版了《關於求數的平方根的簡易算法》(Trattato del modo brevissimo di trovar la radice quadra delli numeri),其中他用連分數求平方根。

  1614年約翰·納皮爾(Napier)出版了他的關於對數的著作《奇妙的對數規律的描述》(Mirifici logarithmorum canonis )。

  1615年開普勒出版了《求酒桶體積之新法》(Nova stereometria vinarorum),考察酒桶的容積,表面積和圓錐曲線。他在1613年他的婚典上首次產生這個想法。他的方法是微積分的早期應用。

  1615年梅森(Mersenne)鼓勵數學家們研究旋輪線。

  1617年斯涅爾發表了他的三角測量技術,提高了製圖測量的準確性。

  1617年布裡格斯(Briggs)出版了《自然數從1到1000的對數》(Logarithmorum chilias prima),其中引入了以10為底的對數。

  1617年納皮爾發明了“納皮爾骨算籌”,這是一個由一些小棒組成的機械計算器。他在《算籌的研究》(Rabdologiae)解釋了它們的功能,該書在他去世那年出版。

  1620年比爾吉(Bürgi)出版了《算術與幾何進展一覽表》(Arithmetische und geometrische progress-tabulen),其中包含了他獨立於納皮爾發現的對數。

  1620年甘特(Gunter)製作了一種機械裝置:“甘特式計算尺”,它使用一把尺和一個圓規,基於對數來做乘法。

  1620年古爾丁(Guldin)給出古爾丁質心定理,該定理是帕普斯(Pappus)已經知道的。

  1621年巴協(Bachet)翻譯出版了丟番圖的希臘文著作《算術》的拉丁文譯本。

  1623年施卡德(Schickard)製作了一個“機械鍾”,這是一個木製計算器,能做加減法和輔助計算乘除法。他寫信給開普勒建議使用機械方式來計算星歷表。

  1624年布裡格斯出版了《對數的算術》(Arithmetica logarithmica),其中引入了術語“尾數”和“特征”。他給出了自然數1到20000以及90000到100000的對數,計算到14位小數,同時也給出了15位小數的正弦函數表和10位小數的正切及正割函數表。

  1626年吉拉德(Albert Girard)出版了一本三角學論著,其中首次使用了縮寫sin,cos,tan。他也給出了球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1629年費馬(Fermat)從事極大值和極小值的工作,這是對微積分的早期貢獻。

  1630年奧特雷德(Oughtred)發明了一種早期形式的圓形計算尺,它使用兩個甘特計算尺。

  1630年麥多赫()從事光學和幾何學工作。他給出了巴黎的緯度的非常精確的測量。

  1631年哈裡奧特()的貢獻直到他去世十年之後才發表在《分析藝術的實踐》(Artis analyticae praxis)。這本書引入了符號>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