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在大宋搞山寨》第210章 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負責東平府的劉迎,負責大名府的何若愚也開始學著劉完素的做法組織災民,不過他們手裡不像濟南府那樣有許多老式火槍,但是按照軍事組織來轉移災民卻極大的提高了效率,讓災民被大規模殺戮的風險降低了許多。

  這樣做還有更大的好處,大同社的人一直在災民中傳播大同社的思想,把許多青壯拉進了大同社之中,讓這些拿著武器保護家人的年輕人除了有本能外,還有了使命感。

  災區百姓的轉移和南北軍事行動的信息,每日都會有青衣衛的隊員傳遞給葛重興,然後葛重興會把重要的情報匯報給宋傑。

  劉完素等大同社的做法也很快被宋傑知曉,這讓宋傑對劉完素更加看重,他自己都沒有想到把百姓按照這樣的方式組織起來。

  一般地方官員的做法都是按照各村、鎮、縣等行政編制來組織遷移,然後在軍隊的保護下行動,如果是正常的遷移還好說,但對於這些災民來說會有許多問題。

  有的村受災嚴重,甚至整村的人都死光了,稍微好一點的,有一些幸存者,但不是全家人都能保全。

  從人類的本能和華夏的傳統來說,青壯都會把婦孺老人先救出去,有時候青壯就可能身亡,留下這些婦孺老人便沒人保護,即便各地政府把這些幸存者統一起來,大多數人沒有親緣關系,都是各顧各的,老弱婦孺得不到照顧,當金兵來襲時,大家當然都是顧著自己的親人,這樣就會造成老弱婦孺的生還率降低。

  而按照劉完素的辦法,把青壯按軍事化組織起來,並在他們中宣揚大同論,把大同論的精華編成讓人易懂的口號,這樣便能讓受災不嚴重的地方的百姓對受災嚴重的百姓進行幫扶,特別是對老弱婦孺的照顧。

  其實這個辦法也不稀奇,從戰國時的秦國,到後來的女真人,都是按照這樣的方式對百姓進行軍事化管理,到了宋代反而弱化了。

  最初賑災的工作進行得並不算順利,加之有金兵的襲擾,受災的百姓並不能擰成一股繩,災後老弱婦孺死亡反而變多。

  這在新附的濟南府、東平府等地中,究其原因還是與宗族和土地有關。

  受災的地方沒有經過土地改革,宗族勢力控制著大量土地,大量的佃戶依存著宗族生存,但洪水來了衝毀了良田,淹沒了房屋,讓地主家的糧食也進了魚腹。

  另一方面,各大宗族的房屋往往比普通百姓修得更結實,族中的人口更多,在洪水中生存下來的幾率更大,加之在地方政府中宗族的子弟做官的比例很大,因此救災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幾乎都是先救助這些宗族勢力的幸存者,而對那些佃戶不說視而不見,至少不會重視,更別說那些只剩下老弱婦孺的家庭。

  劉完素一到濟南府後便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他才想出這個辦法。

  幸存的災民中還有許多的佃戶中有青壯,他們並不是不願意幫助婦孺老幼,而且一直以來依附於宗族形成了固有的思維,要麽是跟著東家,要麽就是各顧各。

  只有通過建立準軍事組織的模式才能打破宗族的影響,讓賑災工作高效起來,當然大同論的思想起到指導作用。

  ……

  劉完素的做法啟發了宋傑,他突然覺得自己找到了解決華國境內金兵襲擾的辦法。

  還有什麽比讓敵人陷入人民戰中更好的解決辦法呢。

  於是宋傑頒發敕令,在華國境內建立民兵組織,稱之為鄉兵,按照村為單位,每戶出一名青壯,按照宋家軍的編制以伍(五人)、隊(二十五人)、都(一百人)、營(五百人)、團(二千五百人)、旅(一萬人)、軍(五萬人)為單位組織起來。

  同時宋傑在敕令中規定,每一個金人或宋軍士兵的人頭價值五十華元,或一畝地,金兵的馬匹繳獲後歸當地所有,每五人由政府發火槍一把,每都有火槍二十把,其余人發放馬刀和長槍。

  而且獎勵的華元不需要強製存入王室銀行。

  當然這個火槍是前裝線膛槍,而且朝廷放開之前禁止民間生產火槍的限制,並允許各地商幫向軍工坊購買製造之法,同時允許軍工坊向各商幫售賣優質鋼鐵、火藥和鉛彈。

  宋傑不知道他這樣做,仿佛開啟了潘多拉的魔盒,給華國民眾的血液裡注入了一股戰爭的基因。

  不過,宋傑在敕令中規定,各地鄉兵的都頭及以上的人必須由大同社社員擔任才行,否則不能帶兵。

  一開始,許多地方連大同社是什麽都不清楚,於是紛紛打聽這個大同社是何方神聖,當他們知道這是王上成立的一個以實現大同世界為目標的組織後, 民眾加入的熱情倒是高漲了起來。

  由於金兵在華國境內襲擾,給華國百姓也造成了恐慌,於是各地紛紛建立起鄉兵,因為政府只能滿足五分之一的人的火槍配置,各地鄉兵便出現了自掏腰包購買火槍的情況,這也給軍工坊帶來了大量的訂單,而那些被允許製造火槍的商幫因此也有了生意。

  白家人始終是商業嗅覺最靈敏的,他們率先拿到了生產火槍的牌照,於是白家商幫成了第一家民間軍火商,不光如此,白家商幫還參與了王室的海貿和捕鯨計劃,白家早就派人到南方去買船和雇傭工匠。

  除了白家外,葛家,孫家,王家等大家族都紛紛加入了軍火生產商的行業,短短兩月期間,軍工坊便發放了十二家軍火商的牌照。

  而各地鄉兵成立後,特別是在淄州和青州的鄉兵,居然出現了主動尋找金人騎兵的事情,一個金人士兵的人頭可是價值五十華元。

  更有甚者,李康在邳州和海州與大宋交戰時,戰場上突然出現了上萬人的隊伍,他們手裡拿著老式前裝線膛槍,朝著宋軍開火,而且異常勇猛,割人頭都是用搶。

  這把李康都嚇了一跳,接著便有人來找到他,說是大同社海州分設理事,一個三十歲出頭的壯年人,一副農民的打扮,開口便道:“李康道友好,我大同社海州分社前來助王師滅敵,這些人頭我們就帶走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