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
孫輔首級滾落在地,委屈憤怒的樣子凝固在臉上。
眾人大驚。
孫策高聲道:“公瑾部署,毫無差錯。敵軍驟然突襲,倉促之間,我大軍未集,若不能頂住敵軍初攻,必然大敗。
即使當日我在,除了采取公瑾之計,也無他法。”
如果孫策、韓當等人真在,肯定也得率精銳頂上,為張勳集結爭取時間。
不同之處在於,孫策可以了。
鄧當、孫輔已現頹勢,周瑜當機立斷,確實是不得已為之。
孫策繼續道:“我軍兵多,敵軍兵少,僵持下去,對我有利。
假如孫輔能夠奮身殺敵,而非怯戰逃走,等到張勳完成集結,太史慈必敗!
孫輔貪生怕死,違令逃竄,致使軍敗,罪無可恕!
汝等隨其遁逃,亦是死罪!
與其死軍法,為何不死戰?”
說到最後,孫策怒吼如虎。
跟隨孫輔逃奔而來的幾十人為他氣勢所奪,滿臉羞慚,紛紛以頭叩地,懇求饒命。
宋謙、韓當眾將雖然覺得周瑜手段有些過於狠辣,但也覺得孫策所說大是有理。
成大事不拘小節,成大業必有犧牲。與其皆死,不如一拚,說不定反能為友軍贏得機會,戰敗敵人,為自己報仇。
眾將能接受此事,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犧牲的是孫輔,孫輔乃是孫策的嫡親堂兄。
若犧牲的只是鄧當,不免會讓眾人兔死狐悲,心中不滿。
現在做出犧牲的相當於是孫策本人。孫策大義滅親,大家誰能說什麽?
從軍三年,孫策的親族先後有徐琨、孫賁、孫靜、孫輔等付出生命,犧牲之大,令人動容。
孫策舍身忘家,公私分明。眾將不敢保證自己能做到,但都是欽佩得很。孫氏犧牲在前,享樂在後,自己不跟隨他,還要跟誰?
周瑜接到孫策眼色,不得已開口道:“將軍,彼等雖有死罪,但非首惡。如今正用人之時,何不令彼等戴罪立功,以觀後效?”
眾人紛紛叩頭不已,願為陷陣死士。
孫策道:“既然公瑾為汝等求情,暫且饒汝等一死。若不能立功,一律斬首!”
眾人喜極而泣,向孫策拜謝。
孫策道:“汝等得以免死,乃公瑾大度諒解,何必謝我!”
眾人又跪謝周瑜。
孫策一番話後,這些在周瑜箭下、劉兵矛下僥幸逃生的士卒居然對周瑜深為感激!對孫策,則是敬畏有加。
孫輔逃跑,直接砍了!
以後誰想逃跑,要先想想自己跟孫策的關系有沒有孫輔親近!
孫策移駐故鄣,派人收攏逃卒,共得千余人。
周瑜道:“太史慈有兵六千,大戰之後,能戰者尚不低於四千,加上九江很快就能平定,牽招之軍可從容東下。
即使太史慈一軍,也非我軍輕松可以抗衡。更有陳登、呂岱,挾裹吳郡兵南來,有兵六千余。
丹陽已非我有,當速速將北部諸縣部眾召來,否則必落敵手。
此地不可久留,須當立即南下!”
孫策問呂范:“子衡以為如何?”
呂范道:“某讚同公瑾。離宛陵時,某和公瑾已派人去呼張公、吳公,想必就在這兩日內到來。
二公到後,我等應立即動身,不可耽擱。遲恐生變。”
張公指張紘。袁術之前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孫策以張紘為長史。袁術後升孫策為征北將軍,張紘仍為長史。
孫策被袁術免職,遂反,自稱討逆將軍。收降張勳後,曾欲讓討逆名號給張勳。張勳請孫策表其為討袁將軍。
孫策仍稱討逆將軍。
張紘鎮守丹陽,為周瑜、張勳的大後方。
吳公指吳景。孫策擊降張勳後,吳景駐秣陵。
孫策道:“公瑾、子衡之言,正與我同。
劉備軍突然南下,打亂我軍計劃。
然其北有強敵,不可能在江南久駐重兵。
劉備竊據九江、丹陽及吳會北部,已是極限。
我軍可至豫章,與橋蕤講和,共抗劉備。”
頓了一頓,臉上露出冷厲之色,道:“若劉備真敢繼續南下,那我等就去交州。
我卻不信,劉備還能派數萬精銳追我入南蠻之地!
而一旦其與袁紹全面開戰,我軍可複取揚州。
劉備殺我親族,屬於家仇。
其號稱宗室,其實譜記漫滅,已難考證。
欲竊神器,野心昭然。
實乃國賊也!
家仇可解,國恨難消!
我與劉備,誓不兩全!”
抽出一支箭來,一折兩斷,發誓道:“策若不能誅劉備者,有如此箭!”
眾將皆感奮,高呼:“誅殺國賊劉備!”
士氣為之一振。
呂范建議放棄丹陽、吳郡,
親,本章未完,還有下一頁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