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烽火之上》第五十八章 太國
  泰人的第一個國家是興起於1238年的素可泰王國,也就是中國史籍中所稱的“暹國”。但這不是該國自定的國號,那為什麽叫“暹”呢?Sayam或Siam最初是印度人對泰國地區乃至中南半島的稱呼,系梵語,有兩種意思:黑色或黝黑皮膚;黃金或金黃色。早在1050年的佔婆碑文中,就有暹人奴隸的說法,12世紀柬埔寨吳哥窟石刻中也提到了暹人士兵。可見“暹”(Siam或Sayam)是外界對泰人地域的稱呼(如今緬甸稱境內的泰人為“撣人”也是這個道理)。而泰人自己的國號觀念則很弱,他們一般以都城來稱呼本國,如都城在素可泰時,就自稱為“阿那劄素可泰”(  ),阿瑜陀耶、吞武裡、曼谷等時代亦然。除此之外,泰人對自己國家還有一個共通的稱呼,就是“猛泰”(  ),意為“泰人之地”。近代泰國打開國門以後,亟需制定正式的國號,在1826年與英國簽訂的第一個條約《伯尼條約》及1855年正式開放通商的《鮑林條約》中,曼谷王朝都以“猛泰”作為自己的國號,但1856年批準《鮑林條約》時,曼谷王朝出於適應國際習慣的目的,采用外界的稱呼Siam(中文通稱“暹羅”,直譯為“暹”),“暹羅”這才成為正式國號。

  20世紀30年代以後,暹羅興起了泛泰主義的思潮,秉持這種思想的暹羅軍人鑾披汶·頌堪粉墨登場,並在1938年成為總理。他的“軍師”、泛泰主義理論家鑾威集極力鼓吹以族名“泰”來取代“暹羅”(Siam或Sayam)國名,強調泰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之一,在暹羅國內不僅有1300萬人,在中國南部、法屬印度支那和英屬緬甸還有2300萬人散居。為了聯合他們和集中全體泰人的效忠,這個國家應該改名。[3] 1939年5月23日,暹羅政府通過決議,擬改國號為“泰國”,並征求民意,當局的解釋有三:(一)“暹羅”(Siam或Sayam)一詞系由外國語音譯而來,並非泰語;(二)泰族人是由泰族人繁衍而來,為紀念泰族起見,所以應將暹羅改為“泰國”;(三)政府發給人民之各種文件常常寫作“泰族”統治於“暹羅”,甚易被人誤為泰族系為另一個名叫暹羅的民族。[4] 1939年6月24日,鑾披汶政府在立憲革命(泰國1932年政變)7周年之際,正式發布《改國號告人民書》。就泰語而言,國名從巴特賽亞姆(  )改成巴特泰(  );就英語而言,是從Siam變成;就中文而言,則是從“暹羅”變成“泰國”。

  鑾披汶政府在二戰期間采取親日政策,日本漸落盟軍下風時,鑾披汶政府於1944年倒台,泰國又投向反*陣營。由於“泰國”國號是泛泰主義的產物,被質疑為覬覦英、法、中治下的傣泰民族居住地區,故在1945年2月又恢復了“暹羅”舊稱。1948年,鑾披汶·頌堪卷土重來,再登首相寶座,1949年5月11日第二次改國號為“泰國”,此後再也沒有變動,延續至今。

  公元1238年,素可泰王國建立。公元14世紀中葉,泰人首領烏通王吞並了素可泰王國疆域,建立了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至18世紀中葉,其國土東部伸張到呵叻、尖竹汶,南至北大年,西抵丹那沙林、土瓦等地,北部蘭那泰也為它所臣服。

  公元15世紀中葉,戴萊洛迦納王推行行政制度改革,制定了薩克迪納製,國王授予全體皇族、各地方領主不同等級的爵位;同時,又按爵位的高低分別賜予不等數量的食田,平民百姓也可獲得5萊(土地面積計量單位)土地。阿瑜陀耶時代生產發展,物產豐富,對外貿易不斷擴大,中國史書記載,在公元1370~1643年之間,其使節來到中國訪問和貿易達102次,中國明朝使者回訪也有19次之多。清朝乾隆年間在廣州設立“本港行”,專門辦理對暹羅的貿易、稅務等事項。阿瑜陀耶與西方國家尤其是荷蘭葡萄牙等國商務交往也很頻繁。

  公元16世紀中葉以後,曾經盛極一時的阿瑜陀耶與緬甸發生曠日持久的戰爭,邊境常陷於戰亂之中,北部屬國蘭那泰有時也不得不向緬甸稱臣。公元1767年4月京都被緬軍攻陷,財物被搶劫,人口被擄掠,皇室、寺院、民房和典籍文物全部焚毀殆盡。

  公元18世紀,時值緬甸入侵,在華裔民族英雄披耶達信的領導下,暹羅人民英勇反抗外族入侵,取得了復國鬥爭的勝利。隨後遷都於吞武裡,建立了吞武裡王朝,達信被擁為王。他繼續領導擊退緬軍的頻頻進攻,把四分五裂的國家重新統一起來。

  公元18世紀中後葉,吞武裡王朝部將昭披耶卻克裡即後來的拉瑪一世,逐漸掌握政權,至公元1782年,拉瑪一世正式登基,建都曼谷,建立卻克裡王朝(曼谷王朝),吞武裡王朝滅亡。

  曼谷王朝初期,君主繼續實行等級森嚴的“薩克迪納”製,加強中央集權統治。 同時也對舊的徭役制度和稅收制度進行改革。主要措施是減少服徭役時間和增加實物稅的項目,因此人身依附得以減輕,由於吞武裡、曼谷及其附近地區的開發,湄南河三角洲肥沃平原被開拓為新的農業耕作區,水稻耕植面積逐漸擴大,甘蔗、胡椒的種植也發展起來,製糖、製鹽和金屬加工工業也隨之興起,航海、造船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木材開采加工工業也隨著對外貿易的發達而發展起來。貿易和生產的發展吸引了中國南方尤其是廣東沿海居民前來謀生,這些中國僑民受到當地居民和政府的歡迎。

  近現代,曼谷王朝傳至第四代君王,蒙固王,或稱馬古大帝(即拉瑪四世,1851年~1868在位)時代,亞洲兩個文明古國印度和中國已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蒙固王屈從於英國的壓力,於1855年與英國政府代表J.鮑林簽訂了英暹通商條約。條約破壞了暹羅傳統的司法獨立、關稅自主和宮廷壟斷對外貿易的政策。其他西方列強也紛紛效法前來訂約,從此暹羅淪為半殖民地。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英法兩國已經分別在暹羅東西兩邊建立英屬印度和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1896年英法簽訂《關於暹羅等地的宣言》,將暹羅列為兩個殖民地之間的“緩衝國”,其後英法於1904年劃定勢力范圍:湄南河以東為法國勢力范圍,以西為英國勢力范圍。暹羅雖然沒有成為列強殖民地,例外地成為東南亞地區中唯一保持名義上獨立的國家,但是它已處在西方勢力的團團包圍之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