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烽火之上》第三十四章 魯迅生平
  一、早年經歷

  1881年9月25日(中國農歷八月初三),魯迅出生在中國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府城內東昌坊口(今屬紹興市越城區)的一個書香門第,名為周樟壽。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在北京任官員。魯迅與*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學始祖周敦頤。父親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親魯瑞。

  11歲就讀於家鄉紹興的壽鏡吾開設的私塾三味書屋。1893年(光緒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為科舉舞弊案而被革職下獄,魯迅兄弟則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裡的皇甫莊大舅父的家中避難。

  周福清被判“斬監候”入獄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須花費大筆資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家道開始衰落,同時其父親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變故對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二、求學時期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作官的道路。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友”(俗稱“師爺”),倘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商。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

  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借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

  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特別是嚴複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

  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欺凌。魯迅先生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公費留學的機會。

  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現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他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

  三、棄醫從文

  魯迅先生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視。

  有一次,一場電影中,魯迅看到眾多的“體格強壯,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在淡然地圍觀被當作俄國偵探處死的同胞。魯迅受到極大的打擊,這時他已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

  於是他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於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麽?它的病根何在?

  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在日本留學期間,魯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不但為當時大多數中國人所無法理解,

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響應。  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

  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勳複辟等歷史醜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後的現實,社會的混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

  五四運動之後,他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並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四、革命時期

  1926年8月,魯迅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抗議三·一八慘案,被北洋政府通緝(注:魯迅並沒有被通緝,這裡《而已集·大衍發微》有錯),於是南下廈門大學任文科教授。數月後,1927年1月16日,46歲的魯迅離開廈門,18日抵達廣州,19日晨在孫伏園、許廣平的陪伴下“移入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為:《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子已經唱完》。三月黃花節,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雲樓。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

  1927年10月,魯迅辭去中山大學職務到達上海,上海教育界聽說魯迅來了, 紛紛請魯迅去演講,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複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

  1930年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會”。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反動文人魯迅”。“自由大同盟”被嚴壓,魯迅離寓避難。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

  1933年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為執行委員。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為“*蒂”暴行遞抗議書。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這個時候也有魯迅將被暗殺的傳聞,有人勸魯迅少露面,魯迅聽了,不以為然,出門不帶門鑰匙,以示決絕。

  五、晚年病逝

  魯迅在1936年10月,因積勞成疾逝世於上海,上萬名上海民眾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鮮紅的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大字,後遭到破壞,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至虹口公園,毛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毛曾說過,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

  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