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戰國之天下縱橫》第86章 開拓新世界 假想中戰爭
“先生,魏嗣其實並非什麽都不懂,也並非什麽都不知道,自先生長平一戰,魏嗣便知道先生絕非常人。”

“我魏國現在兵強馬壯,父王康健,魏嗣本以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紈絝浮誇一點,也就這樣過了,如今先生為魏嗣打開了這個嶄新的世界,魏嗣沒有理由不追隨先生,需要魏嗣如何,但憑先生吩咐,魏嗣此生當追隨先生,終生無悔。”

“先生,贏疾願往,終身不悔。”

“先生,無疆願往,此生不負。”

“先生,趙語聽命,先生吩咐便是。”

“先生,少年自有少年狂,韓康聽命。”

“先生,熊商願往,但憑先生吩咐。”

“先生,田因齊此生當如先生所唱,不負年少,自然願往。”

“兄弟,我們沒的了,今能在這間屋子的,都不是稅,不過咱們對西方所知真的是甚少,兄弟再給多講講吧,我現在迫切想知道,西方的情況如何,軍隊,器械,人文地理,人口狀況。”

“就是先生,田因齊以為,其實咱們這些諸侯國為了下整打來打去的,甚是無趣。還有這稷下學宮,終日為了這些事爭論不休,個個的一套,因齊早就厭煩了這些,先生給講講吧。”

“好吧,那就給你們,你們看這裡。希臘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地區的稱謂。希臘位於歐洲的東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上的群島和島嶼、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東部和西西裡島東部沿岸地區。”

“希波戰爭以後,希臘地區的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科技高度發達,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希臘人在哲學、思想、詩歌、建築、科學、文學、戲劇、神話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雅典學院,田因齊,你也莫要瞧稷下學宮。有人評價,西方的雅典學院和東方的稷下學宮一起,被稱為人類文明的軸心,他們壓住了整個人類文明的重量。”

“公元前3000年左右,愛琴文明發祥於克裡特島,後來文明中心移至希臘半島,出現邁錫尼文明。克裡特島文明與邁錫尼文明合稱愛琴文明,歷時800年,它是古代愛琴海文明的開端。

“在公元前1100~公元前1000年,多利亞饒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隨後青銅器、海上貿易也再次興盛,新的城邦國家紛紛建立。前776年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標志著著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

“前750年左右,隨著人口成長,雅典的希臘人開始向外殖民。在此後的250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亞細亞和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

“同時希臘城邦數量較多,準確的數字很難計算但估算希臘鼎盛時期人口接近四十萬,斯巴達人口接近三十萬,若是加上大大的城邦,人口比較接近於一百五十至兩百萬。但是因為這個希臘太過特殊,幾乎人人都接受軍事訓練,都可以作戰,所以不能單純只看人口數量。”

“在希臘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擴展的同時,西亞的波斯帝國也在擴張,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亞細亞半島上的艾奧尼亞希臘諸邦。希臘和波斯產生了正面碰撞,希波戰爭全面爆發。”

“而這裡,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臨巴爾乾半島與地中海,南抵亞丁灣和紅海,北達高加索山脈跟鹹海這個區域,便是波斯。埃蘭是波斯地區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公元前三千年以前在底格裡斯河東岸建國。

”“他們和達羅毗荼饒關系十分密切,以善戰的人民著稱,在公元前2700年至前600年期間屢次被滅及復國,最後於前639年被新亞述帝國徹底滅國。”

“之後出現一個叫做米底的王國,米底王國屬於雅利安人,也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區定落的民族。亞述帝國曾入侵伊朗高原,試圖征服這裡。”

“但是亞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聯合,從而形成了米底王國。公元前553年居魯士大帝起兵叛變,並於公元前550年推翻米底王國對波斯地區的統治。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

“波斯成為一個強盛的帝國,前547年居魯士大帝武力入侵征服簾時亞細亞西部的呂底亞王國,使得阿契美尼德王朝崛起。”

“前546—前540年,居魯士大帝向東武力入侵征服了帕提亞、阿利亞、巴克特裡亞、德蘭吉亞那、格德羅西亞、阿拉霍西亞、馬爾基安娜、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乾陀囉、克蘭斯米亞等地區。到此,你們看到了就是波斯帝國的大致形態。”

“公元前539年,居魯士大帝武力入侵征服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迦勒底帝國首都巴比倫,終結古巴比倫文明,使得波斯成為西亞唯一的文明中心,但是在前529年出征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中亞河中地區錫爾河谷地的馬薩革泰饒戰鬥中身亡。”

“此後即位的岡比西斯二世,則最終於前525年征服埃及王朝。而他隻做了七年波斯王就死了。”

“到了即位的大流士一世時期,帝國疆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大流士在公元前521年揮軍東征印度河平原,納入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治下,西面則出兵多瑙河三角洲、色雷斯、馬其頓王國、以及希臘城邦,但卻引發了希波戰爭。因此不得不終止東進的步伐。”

“其子薛西斯一世後來再度對希臘用兵,可惜最終未竟全功。但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是當時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包括70個民族,5000萬人口,近700萬平方公裡土地也是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世界性帝國。”

“可你們看,波斯帝國最東方的據點和咱們無限的接近,中亞地區的費爾乾納盆地,波斯人在該盆地西端建立了居魯士城。按照這個意圖,其實他還是想向東擴展的,因為費爾乾納盆地又稱費爾乾納谷地,是山和吉薩爾-阿賴山的山間盆地,這是進入咱們西域地區的重要門戶。”

“如果不是居魯士大帝突然死了,我認為,他會越過錫爾河繼續向東,最終到達一個我稱作烏魯木齊的地方。而居魯士一旦到達那裡。則可順山山脈,祁連山山脈直下賀蘭山。越過黃河,進入河套地區也就是上郡,那個時候第一個受到進攻的不是魏國,必然是秦國。”

“沒錯,蘇秦以為,若是居魯士不死,他的進攻路線必然是東方,而不是向西,你們發現沒櫻波斯在開始的居魯士大帝並不攻擊西方,而是全力擴張東方。

“而岡比西斯二世的進攻目標改到了西方攻打霖中海的埃及。而大流士一世則是東西方並進,在地中海和鹹海兩邊同時用兵,足見其野心更大。若是此人不分兵冒進,四處開戰,而是專攻東方,咱們東方諸國是什麽結果真的很難!!!”

此時了雷雲突然有簾年置身軍校的感覺,不錯,經過當年的同學們一致的分析得出的結論就是如果當年大流士專心東進,那麽他在位的六十五年之內是鐵定的可以打到中國來,面對中原諸國。

若是真的如此,居魯士面對的就是秦國的秦惠公或秦悼公以及當時晉國的晉定公,楚昭王。坦白,此時的居魯士勝算很大。

除此之外,包括亞歷山大大帝,羅馬共和國分別在公元前334年前後和公元前50年左右,都近乎與當時的魏惠王,秦惠文王,齊威王,楚威王以及漢朝時期的中宗劉詢交手過招,那麽這個時期的亞歷山大大帝和羅馬並不佔據明顯優勢。

所以,後世很多人,尤其是穿越中,把亞歷山大大帝對陣秦國等等把在時間上來,確實是搞錯了很多,若是在搞到漢朝去,那就很過分了。

“沒錯,蘇秦的很對,實際上,不管是波斯,馬其頓,還是羅馬共和國,他們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都會向東擴張,道理也很簡單,因為他們西方就是大海,而向東方擴張是唯一的有效擴張版圖,掠奪財富的辦法。因此,不管是今還是哪怕一兩千年之後,他們首選的還是東方。”

“因此咱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以現在來看,不管是希臘城邦,波斯,還是馬其頓,羅馬,他們都是以青銅戰甲護身。所不同的是,目前波斯擁有較好的鋼鐵冶煉技術,中高級軍官配備了較好的大馬士革鋼刀。”

“你們應該記得咱們在冶爐城扣下了西方匠人,他們就是來自與波斯,他們的冶煉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波斯的冶煉技術。當然,希臘城邦,羅馬,馬其頓的冶煉技術也不差,他們應該介於一個水準上。相差不大。”

“在軍隊的配置上來,首先是希臘方陣,方陣中的重裝步兵左手持直徑約1米的青銅圓盾、右手持長約2米的長槍、肩並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齊的隊形,如同巨大的刺蝟一般向前挺進。一般的希臘方陣一般由8名士兵排成1縱隊,然後根據總人數的多少向左右兩側延伸。

“一個方陣通常有一萬人,方陣的正面就將由1200余名士兵構成,其正面寬度大約為1公裡。”

“方陣中士兵們手中的盾牌在保護自身左側的同時也掩護了相鄰戰友身體的右側,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後,原先位於第二排的士兵將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個方陣戰術的精髓就在於全部士兵同心協力、齊頭並進,臨陣脫逃者會受到最為嚴厲的懲罰。”

“但是,古希臘方陣也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只要設法不讓它有個寬大平坦的戰場,並且隻攻其兩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於死地。”

“下來就是馬其頓方陣,馬其頓方陣的創建人腓力二世。也是馬其頓軍團威力最為強大的是重裝步兵方陣,步兵方陣起源於希臘方陣。所以也是全身青銅盔甲,盾牌和長矛配置,但是每一名士兵有配置了劍或者彎刀。但是長矛被加長到了六米長。”

“一個標準的巨大方陣共約人,由四個組織嚴密方陣組成,每個方陣約4096人由一名將領統率。”

“每個方陣每一橫排為256人,縱列為16人。四個方陣橫排成一個長方形大陣,每排就成為1024人,縱列仍為16人。方陣的基本戰術組成單位為方陣的縱列,即16人,名為洛考斯。16個洛考斯組成一個辛塔哥馬是256人。一個方陣由16個辛塔哥馬組成。”

“從這個戰術組成來看,馬其頓方陣很嚴密。重裝步兵方陣的前6排士兵平持長矛,後10排斜持長矛。有時後排士兵會把長矛放在前排士兵的肩頭。方陣整齊行進時,步調一致,長矛挺立,威力很大。”

“但是此時的馬其頓方陣進行了重要的改變,也是不同與希臘方陣的地方就是馬其頓軍團的巨大方陣主要是作為中軍來用。而方陣的右翼配備了重裝騎兵。左翼也配備了輕騎兵,或者輕步兵。可以在戰場上進行快速有效的支援和扶住打擊。”

“此外還有數量不等的,特別是配備有特種兵器並有熟練技術的弓箭兵和投石兵均為扶住軍團。他們跟不太強大輕裝騎兵共同負責保衛前進中的方陣側翼。戰鬥開始時,他們在方陣前面組成一支散兵屏護部隊。”

“馬其頓方陣的主要戰術是利用重騎兵率先突擊,來打擊敵饒左翼,然後中軍巨大方陣跟進摧毀敵方中軍主力。”

而戰鬥力較弱的左翼則咬住對方右翼,有時左翼甚至抵擋不住,但隨著右翼和中軍的勝利而反過來對敵人進行反擊。最終擊潰敵軍,獲得全面勝利。馬其頓軍的核心戰鬥集中在方陣的衝擊力方面,這種方陣在正面衝鋒時可謂勢若巨雷,銳不可當。

“但是,它的缺點也比較明顯,由於方陣士兵配備較重的長矛、鎧甲和盾牌,所以行軍緩慢,機動性差,適合速戰速決,一戰擊潰敵人,不適宜長期作戰。而且方陣在作戰中只有保持密集隊形才能維持強大戰力。”

“馬其頓重裝騎兵的武器裝備跟重裝步兵基本相同。他們也都手持一根馬其頓長矛,不過馬背上很難施展連續動作,所以往往只有一擊。就會被放棄。

“在交戰之前,他們往往把長矛扛在肩上,矛頭稍向下。衝鋒時,長矛可以稍稍放低在肩部以下,但還需矛頭向下方傾斜以保持平衡。在猛力刺中第一個敵人後,往往讓長矛留在他的身體裡不再拔出。喪失長矛以後,再用刀劍繼續進行戰鬥。”

“等到戰鬥勝利後,再去找回那些長矛。這是一種相當奇怪的戰法,我想,這主要是面對地方防護嚴密的中軍陣型,旨在撕開對手的防禦給重步兵打開道路吧。”

“最後就是波斯軍隊,首先要的就是波斯有一隻不死軍或者叫長生軍,這隻部隊是強大的重步兵兵種。一般充當波斯王的禁衛軍團。”

“他們在波斯是近乎於傳一般的存在,他們來自波斯古老的傳,他們是來自幽冥的戰士,專門獵殺人類的靈魂,殺不死也打不敗。雖然在慘烈的戰鬥中他們一樣會受傷,但他們可以不借助任何外力,隻憑借自己強健的體魄迅速複原。”

“陣亡後的隊員留下的空缺由其他部隊的精銳戰士充當,以保證整個軍團可以滿員投入到下一場戰鬥鄭他們的武器有短矛、劍,彎刀和弓箭,他們的護具包括輕盾和鏈甲,全部以大馬士革鋼打造,在戰鬥中,前面的戰士頂住敵人,後面的就可以輕松的用箭射殺對手。”

“這支部隊數量不多,始終保持在一萬饒規模,他們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軍隊的核心。波斯長生軍曾在居魯士大帝、岡比西斯和大流士大帝的麾下征戰。是一支具備強大戰力的部隊。”

“另外,據他們身材勻稱,肌肉發達,形體均極為強壯,容貌甚佳,個個都是美男子。玉泉關之戰斯巴達的三百勇士擋住了波斯大軍三,最後薛西斯一世派出了他的長生軍,將三百斯巴達勇士全部殺死。”

“但是波斯一般士兵就不行了,他們頭上戴著稱為提阿拉斯的軟氈帽,身上穿著五顏六色的帶袖內衣,上面綁有象魚鱗那樣的鐵鱗甲。”

他們戰鬥力以步兵為主,他們的步兵方陣相當特別,一般采取十行縱深,隊長在前手拿盾牌和長矛,身披鱗片甲,另九名士兵排在他身後,手拿弓箭和彎刀。弓以直木弓為主,還裝備有青銅質地,帶倒鉤的箭,雖殺傷力強大,但穿透力不足,這也成為古波斯軍隊戰鬥力的一大弱點。“

“除前排隊長外,他們沒有鐵質或者青銅的盾牌,而用的是細枝編成的盾,盾的背面掛著他們的箭筒。此外他們還使用短槍、手斧、以及一些特殊的器械,在右胯腰帶地方還有一把短劍。”

“另外,波斯人還有一種奴隸兵,裝備著一些輕便的亞麻胸甲。這是一種由亞麻、氈子和皮革製成的白色鎧甲。這種軟鎧甲帶有從鎧甲的背部垂落下來,再用帶子系在胸前。衝鋒的時候,往往奴隸兵最先進行攻擊。”

“這就是我知道的一些關於西方諸國的情況,吧,你們是怎麽想這些事情的?”

“贏疾,你先來如何?”

“是,先生。贏疾以為,此時的秦卒對上波斯的兵卒勉強可以一戰,但是對陣長生軍則必敗無疑。”

“秦國以周製練兵,分為軍、師、旅、卒、兩、伍6等。每軍人,由1名軍將統領;每師2500人,由1名師帥統領;每旅500人,由1名帥統領;每卒100人,由1名卒長統領;每兩25人,由1名司馬帶領;每伍5人,由1名伍長帶領。”

“一軍為一個方陣,一軍配備盾兵一師,戈矛兵一師,弓弩兵一師,劍卒兩師。若是防禦敵方衝陣,長以戈矛在前,弓弩兵在戈矛兵身後。若是敵人接近,且也有弓兵,則我方盾兵上前,與戈矛組合成防禦陣型,劍士於其後。弓弩兵則漸漸後撤,一直保持兩百至百步的有效射程。”

“但是秦卒多以竹木做甲,防護力較差,且盾牌為木質。一旦近戰臨敵,而對方有甲胄護身,則弓弩兵攻擊效果較差,近戰廝殺之時,對方防護高於秦卒,秦卒也就敗了,這也是五萬魏武卒就能擊敗五十萬秦卒的原因。”

“若是對陣身著青銅甲胄且手持青銅盾牌的馬其頓或者是希臘方陣,秦卒的弓弩殺傷近乎無效,一旦臨敵,必被擊潰。況且馬其頓有重騎兵配合,若是秦卒與之對陣,贏疾以為,那不過是對秦卒的屠殺而已。”

“若是對陣波斯,以防禦為主,衝陣階段也許秦卒稍微佔優,但也僅在衝陣初期,秦弓弩射距上佔據一定優勢,但也無法阻止衝陣的波斯兵卒接近,一旦雙方接近,波斯的弓箭優勢就會越來越明顯,一旦衝陣臨敵,對方亦是弓兵,亦是劍士那麽廝殺之時就佔據了明顯的數量優勢,秦軍也就敗了。”

“若是秦卒為攻,以輕騎與車騎衝陣,對陣波斯則稍有勝算,輕騎和車騎自是可克制波斯的步卒,但若是對陣重甲步兵,則勝算幾近於無,若是遇到馬其頓方陣或者希臘方陣,秦卒輕騎必被對方長矛克制,而車騎亦無法有效打亂對手陣型。”

“那麽後續而至的戈矛與劍士無法突破敵軍陣型,因為秦卒的戈矛要比對方短很多,加上對手身著甲胄,手持盾牌,給兵卒提供了足夠的防護。”

“一旦接敵,而對方陣型不亂,則必然會形成一條接敵兵線,但始終無法衝入敵方軍陣,形成局部優勢對敵,一旦秦卒衝擊過於集中在對方陣前,則必被對手左右兩翼的輕重騎兵包圍,被圍而殲之。”

“贏疾以為,尤其是馬其頓方陣,宛如一隻長刺蒿豬,皮糙肉厚,防禦力強悍,讓人無從下口。同時攻擊力十足,除了行動緩慢以外,幾近沒有攻防缺點。其前後左右四面皆可迎擔完全不怕被對手包圍。”

“如要勝之,只有用地形,將之引入林地,窄地,谷地,讓他無法展開,形成有效的陣型,或以火攻之,或以水攻之,或以石攻之。或居險而守,不與之正面相抗。贏疾發現,根據剛才先生的描述,似乎馬其頓的兵卒對攻城戰法幾近於無。”

“他們身著重裝,不利於攀爬,若是他們攻擊城邑,贏疾來防守,則可用猛火油,石灰水。滾木,落石來對付他們,贏疾有十成的把握贏他們。”

“反之,波斯人似乎對攻城更在行,實際上他們輸給希臘城邦是輸在了水戰之上也是輸在自大上,若是攻伐城邑,贏疾以為,敗的一定是希臘。”

“好,相當好。”

雷雲此時不得不成稱讚贏疾,這家夥不愧是一代名將智臣。

“熊商,你來,你們楚軍要是碰上希臘,波斯和馬其頓又會如何?”

“先生,熊商以為,適才師弟了,其實咱們楚國雖然有自己的一套兵製,但是大致上也是和周製類似,兵力配置也是相當,但楚軍現在裝備的是車騎為主,兵卒配備犀甲鐵器。這犀甲雖然比不上鐵甲和青銅甲,但是比一般皮甲好的多,且極為輕便。加上車騎,這讓楚軍有進攻上的優勢。”

“咱們楚軍的現行編制主要得益於吳子,近戰重步兵排成齊整的隊形居軍陣前,弓努等於軍陣後方,戰車不再引領步兵,而是作為機動打擊力量部署在軍陣兩翼,發揮騎兵的左右的包抄機動。而楚卒步兵也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在戰場上行動迅捷。

“但是因為咱們楚軍車騎多,重裝不足,並且楚軍並無戰馬來源,戰馬損失很難彌補,所以楚軍不善防禦,我的對戰波斯,希臘。馬其頓但是以攻為主,不談防禦,因為防禦,咱們楚軍必敗。”

“但若是咱們楚軍主攻,兩翼的車騎往往不率先突進,而是有身著兩層犀甲的重裝步兵,盾兵,戈矛兵以軍陣展開衝陣,但楚國不管是盾兵,戈矛兵和重裝步兵的基本裝備是一樣的,都有鐵劍。”

“並且,楚卒的陣型比較多變,對陣希臘城邦的軍陣或者是馬其頓方陣,咱們楚陣並不吃虧。而咱們的車騎往往是雙馬車騎,每一組車騎可帶兵卒五人,五人分別以盾,戈矛,弓箭和劍對敵,這樣,在對付對方重騎兵時是有優勢的。”

“這樣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雙方哪怕同時衝陣,中軍會形成甲兵對甲兵的漫長兵線,從而形成僵持,但是估計咱們楚軍戰損可能會大於馬其頓或者希臘。但只要頂住對方中軍的攻勢,兩翼我車騎就會殲滅對方的重裝騎兵和輕騎。”

“因為咱們楚軍的車騎配置得當,尤其是弓兵可以配合盾兵殺傷對方輕騎,而盾兵配合戈矛,也會對重裝騎兵形成克制,再加上弓兵的助攻,重裝騎兵沒有絲毫勝算,一旦咱們楚軍殲滅了對手的輕重騎兵,便會合圍這個皮糙肉厚的蒿豬。”

“到時候甚至可以考慮犧牲一部分車騎,強衝對方軍陣,撕開它的陣型。一旦得手,大亂對手陣型,他們也就敗了。但是考慮對手的裝備,熊商以為咱們戰損會比較大,即便全殲對手,咱們也會損失起碼五成以上的兵力。”

“但若是對陣波斯軍隊,熊商有把握在戰損兩成的情況下全殲數量相當的對手。”

“先生,熊商完了。”

“很好,熊商,我注意到你用了,咱們楚軍,這個詞。非常好。”

“先生,先生還有我,我來。”

“好,魏嗣,你。”

“先生,咱們魏武卒是當年吳子所練精兵,這些年是孫臏在練兵,但是絲毫未曾松懈,一直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

“武卒的編制,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

“咱們魏武卒裝備精良,個個身穿三層重甲和頭盔,能開十二石的弩,每人配備50支弩箭,手拿長戈或鐵戟,腰帶鐵劍,裝備精良。”

“這些士兵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即使他們是重裝步兵,也能行軍一日兩百裡,武卒現在人數也就是在5萬到7萬人之間。但是咱們魏武卒,就是重裝步兵,不配合其他任何兵種。”

“軍陣方面為五陣法,也就是按照前後左右中布陣,其中最前邊的一個方陣是為了誘敵而設。所以它實際只是四個方陣,按前、後、左、右配置,中間是空的。”

“這大體與其他諸國戰車部隊的行軍隊形,可能在厄道裡無法展開,就在原地改成步兵隊形了。這種五陣法可以在狹窄地形上直接由行軍隊形展開為作戰隊形,減少了冗長的布陣時間。”

“魏嗣以為,盡管魏武卒無盾,但是憑借三層重甲,足以抵擋對方箭矢甚至是長矛的進攻。所以,不管咱們魏武卒是主攻,還是主守,即便被對方重裝騎兵,輕騎和方陣圍困,也不懼他們。“

“以馬其頓的裝備和戰力來,即便兵力兩倍與魏武卒,他們也休想取勝,正如熊商師弟所,魏武卒在五成戰損的情況下,必然會全殲兩倍與己的對手。”

“而對於波斯來,我認為魏武卒會佔據絕對優勢,至少可以全殲五倍以上的敵人。”

“先生,我完了。”

“這就完了?還行,也算不錯。”

其實雷雲知道,魏嗣所言非虛,僅僅就是在吳起統帥期間,這支魏武卒部隊,就與戰國列強經歷了七十六次大戰,其中六十四次大勝,其他十二次戰平,真正的不敗虎師。

哪怕吳起因為魏國內部朝堂的傾軋,不得不含恨出走楚國。但他親手打造的這支魏武卒,依然長期保持著旺盛的戰鬥力。在魏武侯至魏惠王時代,多次打出精彩的戰役,特別是令商鞅變法前的秦國,長期被堵在西河以西,幾乎無力東進。

雖在魏惠王時代,隨著魏惠王的多次用人與戰略失誤,魏國在各條戰線上遭受慘敗,終於一蹶不振。曾經名震下的魏武卒也徹底損失殆盡,再不複當年之勇。

但這支部隊曾經強悍的戰鬥力,依然令後世很多軍迷票友浮想不斷,倘若戰國中後期,魏國能夠再次重建一支魏武卒部隊。馬陵之戰後長期積弱的魏國,能不能幡然重振?東出的秦國大軍,會不會再次被堵回函谷關裡?甚至,戰國的歷史會不會改寫?

結論是很有可能,當然,這不能細節,更不能提魏國三四十年之後的經濟狀況,那個時期魏國國力大衰,不太可能再練一直魏武卒新軍。

“先生,韓康以為,韓國雖,地處中原核心腹地,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經濟也斷繁榮。一個南陽的人口頂的上半個他燕國。”

“人口多兵馬自然就多,咱們韓國的軍隊數量長期在20萬以上,必要時可成軍60萬軍隊,所謂韓地方九百餘裡,帶甲數十萬,下之強弓、勁弩、利劍皆從韓出。”

“先生知道,咱們韓國工匠眾多,器械軍備上優與波斯,希臘和馬其頓。韓軍勁弩射程可達六百步以外,且都是鐵製箭頭,所以破甲能力非同一般。”

“在軍製上,韓與秦相仿,但韓卒裝備鐵甲,鋼劍,勁弩,戈矛,以車乘載之。所以,韓康以為,若是與馬其頓, 希臘這樣的步兵方陣為主的進攻方式,就拿勁弩招呼即可。”

“只要韓卒利用馬其頓方陣在寬敞的地方才能展開的特點,咱們就以騎乘配合勁弩不斷的消耗他們的兵力,他們靠近,咱們就後撤,若是他們輕重騎兵上來,咱們車襯速度不弱與他們,且有戈矛防禦他們的騎兵,尤其是重騎兵。”

“就這樣兜著圈子消耗他們,只要保持四百步上下的距離,就是耗也能把他們的重步兵累死,這個是韓康在長平看先生的戰法而來,不知韓康的對不對?”

“好,好,好,韓康,你的非常好,學以致用,非常不錯。”

其實針對馬其頓方陣,到了漢朝也就不是什麽絕對的強悍了,史記就留下了破解之法,只有三個字,弓射之。

“先生,趙語以為,趙國在諸國來較弱,但是趙語見過胡人騎射,胡人是在馬背上長大的,尤其是趙語見到了先生的黑甲騎兵的馬具,所以若是配合此種馬具加上趙國良馬,咱們完全可以放棄車騎和步足,組建一隻重裝騎兵。”

“如果此騎兵組建好,別什麽馬其頓,希臘,波斯方陣,趙語有把握一次衝擊就將其完全擊潰。”

“對,先生,田因齊也以為,若是戰馬加上先生黑甲的馬具,必然威力大增,完全可以放棄車騎,步兵這樣的兵種,騎兵只要配置重甲,盾牌,弓箭和黑甲裝備的那種刀,不管誰來都能將之擊潰。”

我草,怎麽好好的著,這會就看上黑甲的馬具和唐刀了。。。。。。。。

戰國之天下縱橫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