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戰國之天下縱橫》第163章 基礎產業不簡單 火藥到底誰發明的
“兄弟,你在詳細說說,這些基礎產業的作用的是什麽,如何才能發展起來?”

“是啊公子,你說的聽上去如此的繁雜,但有不甚詳細,總讓人雲裡霧裡,這裡邊到底有什麽學問?”

“這馬上中午了,這樣,咱們先讓庖廚做點簡單的吃的,然後咱們邊吃邊聊把。鄭姬,你給安排一下,還有,把你這套刀具拿走,回頭我再給你做個皮套。”

“是,多謝公子,公子稍後,鄭姬這就去安排。”

“白冰,這些就先交給你。這是一百三十二柄劍,各色花紋都有,至於劍鞘,劍格,劍首,你看著安排,怎麽起名字,怎麽劃分系列你看著辦,我看著頭疼。”

“還有,你和白恆,廖薑的飛刀也拿走,記住,飛刀的尾部綁上紅綢。這樣飛刀擲出去之後刀尖向前,穩定性好。”

“對了,最好做一個皮套,把飛刀插進去,然後綁在腰間的隱蔽處。還有這些刀具,都收起來把,怎麽安排系列你們看著弄把。把桌子收拾一下,咱們就在這樹下吃飯。”

“是,大哥。”

“諾,公子。”

片刻之後,收拾妥當,眾人搬來了椅子,紛紛坐下,廖薑又給大家泡上了幾壺茶水。眾人坐定之後,思索了一下,到底該如何說這些事。

其實在後世有很多即便是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也完全不了解這些事。

很多然在享受現代工業帶來的巨大便利的同時,反而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怎麽來的,甚至完全不知道基礎工業,基礎化學,代表什麽。

很多人在享受現代工業帶來的好處和便利的時候,越來越不知道相關的產品是如何製造的。這些東西,甚至連很多所謂轉業人士都說不清楚。

可以說,人的大腦是越來越聰明的,但是動手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最後是所有的聰明大腦用在了爭權奪利和對欲望的追逐上。

你一說讓他動手,那麽最基礎的物理化學實驗都不會了,更不要說複雜的製造和產品設計,最後成了高智商低能力的人,有人形容這樣人,叫做能力乞丐。

加上這些人必將毫無概念可言,所以解釋起來確實很麻煩,必須找到一種簡單,但有能說明問題的表達方式,這樣才能將問題說清楚。

“額。。。。我這樣說吧,我先給你們引入一個概念,咱們先以鐵礦石做個例子。”

“這個鐵礦石啊,分磁鐵礦石、赤鐵礦石、硫鐵礦石、釩鈦磁鐵礦石、褐鐵礦石、菱鐵礦石,混合礦礦石等等吧。”

“咱們都知道,冶煉這些鐵礦石,咱們只需要有一座那樣的高爐,一些工人或者學徒,磨碎磁選,加石灰石粉,煉製一些焦炭送進高爐,點火升溫,下來就是出鋼鍛打,完事。”

“打造幾把刀劍,獻給君王,從此就名利雙收,前途無量。當然也可以打造一些賣給有錢人,從此衣食無憂。”

“可然後呐?”

“如果,咱們這個社會要發展,對於刀劍的需要遲早會結束,諸國的戰爭早晚也會結束。”

“那麽人們早晚會發現,鋼材不僅僅可以打造刀劍,比如說咱們改銀行金庫用的就是鋼筋水泥。那麽能蓋金庫就能蓋房子,並且蓋房子的如果用鋼筋水泥將更加堅固。”

“你們想想,蓋房子,需要的鋼筋是多少?咱們蓋金庫,一個金庫差不多就用了一頓左右的鋼材。那麽要蓋一所白府需要多少鋼筋?”

“我們甚至不需要計算就能知道,起碼數百噸,你們想想看,如果把大梁的房子全部用鋼筋和水泥製造,

需要冶煉多少鋼鐵?”“那是個非常非常大的數字。咱們現在的鐵礦石平均品味大概是三成,也就是說,加上冶煉消耗,四頓礦石才可能煉出一頓鋼鐵。”

“那麽問題來了,如此大量的鐵礦石需要有人去開采,如果僅僅用人力,即便咱們知道那裡有礦山,如此大量的開采,運輸,需要的人力一項就是數以十萬記。”

“那麽開采出來的礦石需要粉碎,最後冶煉,如果咱們還是用你們看到的高爐來冶煉,就這一項又需要消耗多少人力?”

“這還不算冶煉需要的焦炭,一般情況下,生產一噸焦炭需要一噸半焦煤,而用最節省的辦法來煉鋼,也需要一半一半的鐵礦石和焦炭的量。”

“也就是說,不管咱們煉製多少鋼鐵,就需要同等數量的焦炭,和一點五倍以上的焦煤,這有是一個什麽樣的數字?”

“這還不算需要人開采石灰石,鑄造鋼錠,生鐵錠,熟鐵錠以適應不同的需要所用。”

“好,退一萬步說,即便滿足了前邊的這些條件,生產出了鋼材,但是鋼材還分普通碳鋼,合金鋼,特種鋼。”

“而普通碳鋼中就包括螺紋鋼,線才鋼,條鋼,冷軋,熱軋鋼,板鋼,槽鋼,型鋼,這都是需要在高熱的條件下完成鍛造。”

“人力一錘一錘的敲打根本就做不到。”

“同時,還有我給你們講的特種鋼,合金鋼的冶煉,這些加起來,都不是依靠人力來完成的。”

“當這些加起來,需要的從開采,到運輸,再到選礦,煉製需要的人力根本就不是目前諸國所有的人力加起來能夠承受的。”

“那麽做到這些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機械,就是說咱們先利用現有的材料,造出一些機械設備,比如說,咱們現在依靠人力,一爐能量幾公斤鋼鐵。”

“那麽用這些鋼材,造出以起重,抓舉等機械設備,比如說一個起重機一次可以調動幾噸的重量,那就用它給高爐加料。”

“同時造出可以使用機械設備的更大的高爐,一次將煉製幾百公斤鋼鐵的量提升到幾頓,幾十噸。”

“當然,這樣的機械開始只能是半人力操作。那麽半人力操作也能大幅度降低使用人力的數量。”

“當然,這些簡單的機械,可以用在礦石,煤炭的開采,一次調動幾十噸鋼鐵的冶煉,搬運也就是極限了。”

“那麽如果要繼續提升,就必須使用電力,和發動機作為動力系統,製造出更大的起重機,抓舉機械。”

“也就是說,你們看到的發電機,發動機,要造更大的。有了電力和發動機之後,機械設備的抓舉拖吊重量不斷的增加。”

“有了這些設備,對鐵礦,煤礦,的開采運輸能力會大幅度增加,只需要一些人來操作即可。”

“而冶煉來說,隨著機械的使用,高爐的煉製能力大幅度增加,從幾頓,幾十噸,到上百噸,甚至一爐上千噸。甚至是萬噸。”

“那麽你們看到了,這裡機械是關鍵,因為一次運輸三五百噸只要一輛重型柴油發動機的礦石載重車就可以了。”

“而開采礦石更簡單,哪怕面前是個鐵山,咱們也能用炸藥給他炸平了,炸碎了,然後用其中吊車,鏟車將礦石裝上礦石車運回來。”

“這需要多少人?我告訴你們,幾十個人打眼裝炸藥,兩三個人操作鏟車和起重吊車,一個人開礦石載重車。”

“如果這樣的礦石載重車有上百輛那麽一天就能運送上萬噸的礦石。”

“而有了巨大的高爐,煉出了萬噸鋼鐵,怎麽加工?”

“還是機械,巨大的鋼製運輸帶,軋鋼機,熱軋鋼設備,運輸吊裝起重抓舉,一系列的機械配合高爐。”

“你從鋼廠的一端源源不斷的送礦石和焦煤進去,而鋼廠的另一端就會送出源源不斷的各種型號,各種形狀的煉製好,軋製好的鋼材。”

“巨大的鋼鐵廠比整個大梁城還要大,它本身就是一個鋼鐵製造的怪獸,而控制這個鋼廠的人很少,幾千人都算多了。”

“這裡你們看到了,這是從找礦選礦,煤礦和鐵礦選擇,機械設備的製造,化學炸藥的供給,高爐冶煉,生產加工。”

“這個巨大的鋼鐵怪獸,就是我給你們說的,基礎冶煉產業。記住,僅僅是基礎冶煉產業。”

“但是他需要的是基礎能源電力的配合,需要基礎化學的配合,需要基礎機械裝備的配合,一旦這些條件滿足了。”

“冶金工業就會不斷的自我升級,其實開始的時候僅僅是人力采礦,車馬搬運,像咱們這樣的小工坊煉製生產。”

“但這個時候,如果咱們將生產出來的刀劍賣出去一些,換取足夠的錢糧,再將這些錢糧投入設備的生產研發,一旦機械出現,哪怕是一些簡單的人力設備。”

“鋼鐵的產量就會有較大的增長,如果咱們再將這些增長的產量其中的一部分變成錢糧,另一部分升級機械設備。”

“那麽必然就是再次的產量增長等著咱們。也就是說,幾百斤的產量,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增長到,幾百噸,甚至上千噸。”

“這個可能只需要十幾年,七八年而已。甚至更短的時間。”

“因為需求量的關系,始終迫使產業的升級,為了滿足需求量,就會迫使人想盡一起辦法來提高產能。”

“公子,你的意思就是說咱們高闕。。。。。。。。。”

“沒錯,廖薑,咱們走的時候,已經播下了種子,給他們造出了機械起重托舉設備,我還留下了一些簡單的人力起重設備。”

“同時留下了電,留下了基礎的石油化工,煤化工,如何自我升級,那就看聶直,鐵柱他們的了。”

“發展基礎化工,可以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冶煉手段,從而獲得更多的金屬元素。也能讓他們找到更多的化合物材料。”

“發展能源電力,可以讓他們擁有更多的機械設備和更強大的能力,同時減少人力消耗。”

“當然,這需要時間,也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所以我才在這教學生啊。”

“等等,兄弟,你是說你在高闕到上郡已經搞了這個基礎工業體系了?”

“對啊,你以為你看見的商品是那裡來的?那不都是高闕製造的。”

“那你說的那種能把山炸平了炸碎了的炸藥是什麽東西?”

“老兄,前輩,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問你們,幾件事。”

“小友盡管問來。”

“我想問的事情有三件,第一件事是伏火法你們可知道?”

“公子,這個咱們醫家早就有啊,這伏火之法,就是將藥按一定方法於火中煉製,多用於藥性猛烈且有毒性之物,經過這伏火之法一降低其藥性和毒性。

“藥物不同,伏火的時間和火候亦不同,這個並無特別啊,公子為何有此一問?”

“哦?蕭進,那你們是不是用這伏火之法處理過硫磺和硝石?”

“這個當然啊,我試過很多次了,但是硫磺與硝石一起伏火,總是容易飛火,這個還是公子你告訴我的啊,硫磺和硝石不能一起加熱。”

“那你知道礬石水、雄黃水、雌黃水、丹砂水、曾青水、白青水、磁石水、硫黃水、硝石水、這些嗎,或者說叫做三十六水法。”

“小友,這些都是醫家配藥之法,你還說少了,還有石膽水、銅青水、戎鹽水、鹵鹹水、鐵華水、鉛釭水。”

“這是醫家的製藥之法,老夫所製絕對不止三十六水法,而是不下百種。不過老夫以為,小友說的這些,似乎都是療效確切,且易於製作的。”

其實並不是雷雲較真,而是確實需要答案,因為不管是當兵還是軍事愛好,雷雲對中國的火藥發展始終十分迷糊。

中國最早的關於硫磺和硝石的記載,計然也被稱為漁父經說過,石流黃出漢中,消石出隴道。石流黃也就是現在的硫磺,消石實際上就是硝石。

那麽這個漁父計然是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越國大夫范蠡的老師,史載其博學無所不通,尤善計算。

經常遨遊於山海湖澤,南遊越國時,收越國大夫范蠡為徒,授范蠡七計。范蠡輔佐越王勾踐,用其五計而滅吳國。

並且關於漁父計然的評價,范蠡就曾經親自撰文描寫自己的老師。然者,自然,天然,必然,物之道也。物道乃物之情與勢,不依人意所動

視物之情與勢而計所為,不求於心,不責於人。計其始末,智基於此矣。疾疾,緩緩,曲曲,直直,如依水而舟,依魚而網也。

順其自然,為可為,避不可為。無可無不可,則容與率然,始有我。計物之情與勢必於審時度勢,不可不察。勢之蓄當有時,謂之機緣也。

貴在得時。勢成則時至機至,雖難而易,其效自然。勢不成則時不至機不至,雖易猶難。時過則境遷,機緣盡失,大勢去矣。

審時度勢之妙在擇時捉機。權衡時機,尤當精察,毫厘必較,成敗由此。擇時之妙,如逐如競,如捕如捉。

待時而動,動不妄舉。動靜,遲速,輕重,繁簡,必以時定。此一時非彼一時也。待時蓄勢,備而待發,則靜如泰山。得時則發如疾電。

一個人同時說了這樣的話本身就很奇怪,因為這已經是火藥成分的大部分了。而大家都知道,火藥要發展,必然要經歷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那麽最起碼,從嘗試上來說,要經過不斷的試驗,這種實驗很可能是成千上萬次,而唐代的火藥配方實際上已經是很完善了。

而發明人也疑似有三人,分別是葛洪、陶弘景、孫思邈。

但問題是這個事情不合乎邏輯哦,盡管支持這些說法的人很多,但是現代知識告訴人們,硝石和硫磺一起,也會助燃,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這個東西只要有人拿來煉丹,只要將這兩種東西放在一起,結果必然是劇烈燃燒,所以不可能從春秋早期發現這兩種物質之後。

一直到一千年後的唐代才了結兩種物質的特性,這根本就是扯淡了,完全經不起推敲。

在東周列國志中,記載齊桓公帶領大軍遠征孤竹,遭遇石山堵路,無法前行。正是管仲想了辦法,用硫磺作了燃燒之物,燒山開的路。

於是取硫黃焰硝引火之物,撒入草樹之間,放起火來,咇咇剝剝,燒得一片聲響,真個草木無根,狐兔絕影,火光透天,五日夜不絕。

同時還記載,秦穆公手下大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帶領大軍攻打鄭國歸來,途經晉國崤函故地。

結果遭遇晉國伏兵偷襲,結果秦國大軍慘敗。三將皆為俘虜。晉國人也是將硫黃焰硝引火之物。

韓子輿放起火來,燒得焰騰騰煙漲迷天,紅赫赫火星撒地,後面梁弘軍馬已到,逼得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人慘敗被俘。

有時候歷史,是寫在書上的,但有時候,歷史也不全是寫在書上的文字,也存在一個邏輯推理的過程。

那麽實際上,在這個時代,甚至是再往後一千年的時間,任何一項技術的完善都比後世差的多,因為這個時代的人缺乏理化知識。

也就是說,咱理化知識豐富的時代,很多東西可以根據原理去組合,這樣就省去了很多的不必要試驗。

比如說助燃劑和強燃燒物質結合,加上強氧化劑那麽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那麽不是可燃物,助燃劑以及氧化劑對氧化反應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但這個時代的人不行啊,他們處於啟蒙階段,那麽他們就必須是逐一嘗試,什麽是可燃物,什麽是易燃物,什麽是強易燃物。

什麽是助燃物,什麽是氧化劑,那麽只有通過不斷的試驗和摸索,才能論證這些東西,而火藥一誕生似乎就被用在戰場上,這明顯不合乎邏輯。

實際上公元前四百多年的時候,斯巴達人就在戰爭中投放燃燒的硫磺,以產生有毒煙霧導致敵人失敗。

後來,拜佔庭帝國,更是將瀝青與硫磺混合起來,放到青銅罐中,投擲出去進行作戰,而墨家也是將生漆,猛火油,有毒的可燃物裝在陶罐中投擲出去,就是不知道有沒有硫磺。

但是不管怎麽說,從公元前770年的春秋時代發現硫磺,到公元300年左右也就是葛洪存在的時代,這之間差不多一千年年代時間了,這中間缺少從硫磺到火藥的過程記載。

而從公元前770年到陶弘景、孫思邈存在的公元456到541年這一段時間,是將近一千兩百年了。

這裡邊似乎就是突然間到了這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火藥就成了。所以這裡邊確實有些不太經得起推敲的地方。

所以雷雲認為,火藥是中國人發明的這一點確定無疑,但是應該不是葛洪、陶弘景、孫思邈這三個疑似發明者。

真正的發明者,應該另有其人,並且,最合理的時間應該在戰國中期,到戰國末期和秦中期。最遲不晚於漢中期。

其實這裡邊道理很簡單,首先時間上來說,差不多夠了,其次就是這個時期是煉丹術大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煉丹可謂大行其道。

那麽相對於葛洪的著作,似乎是對整個一個時代的很多東西的總結性的東西,也就是把很多前人的經驗融匯與一爐,但絕對不是他個人的東西。

不然你就算累死他,他也做不到這些,想象一下?葛洪一生著作,抱樸子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頌詩賦百卷。

軍書檄移章表箋記三十卷,神仙傳十卷,隱逸傳十卷,又抄五經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雜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匱藥方百卷,肘後備急方四卷。

在這個時代,即便是如墨子的墨經也不過七十三卷。孔子也不過編纂春秋,修訂六經,注釋周易而已。

而論語,並不是出自孔子之手,而是由孔子的弟子記錄其生平的一些言論編寫而成。

而即便是和他差不多孫思邈也不過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及在張仲景傷寒論的基礎上傷寒歸為十二論,傷寒禁忌十五條。

所以啊,葛洪的著作要是全是自己的理念展現, 那是真的有點多了,但是如果其中一部分是總結前人的東西,那就基本不存在疑問了。

那麽雷雲為什麽會糾結這個事情?因為四大發明確實太偉大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

就比如說蔡倫之前就存在紙張,而實際上最早的紙張並不是誰造出來的,而是天然形成的,是樹上,河灘上的的蜘蛛網,在洪水或者河道漲水的時候。

將樹枝,樹葉這些東西浸泡變成了纖維,再被蛛網擋住,當洪水或者河水退去之後,這樣的蛛網風幹了,形成了紙。

所以,人們就學會了造紙,但是開始的時候造紙用的是蠶絲這樣的纖維,粉碎製漿壓製之後變成紙。

而蔡倫將蠶絲纖維用植物纖維代替了,讓紙的造價降低了,並且形成了一套生產技術,準確說,蔡倫改進了造紙術,而不是他發明了造紙術。

也就是說,實際上紙的出現要比蔡倫這個時期還要早,起碼早一兩百年,也就是說,至少能夠前推到公元前一百年左右。

再比如說司南,也就是指南針,最早應該是戰國中期出現在齊國的牟山一代。而不是漢代出現的東西。

那麽,黑火藥這種東西,很可能出現的時間也要向前提一提,起碼這個時代,應該有黑火藥的雛形,或者說粗火。

當然,雷雲糾結這個事情,還有特殊的考慮,畢竟這個時代不止蕭進一個煉丹的人,也不是他那樣傻傻的著火還不知道怎麽回事。

說不定已經有人看到了這東西的潛力了,而雷雲可不想突然間冒出來一些這玩意,即便威力不行,但也不敢大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