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繼續殺俘
按照嶽飛的戰術來講,這叫做一點出擊,多點打援。
即以營造出一種多方混戰的情形來迷惑敵軍主力,使龍奮不知該如何用兵分兵。
這就好像是一張完美無缺的拚圖,被嶽飛盡數打亂,還扔掉了一兩個拚圖模塊,使龍奮無法也不能在短時間內,將這副拚圖再湊拚起來。
當時攻打虎嘯關的時候,也是如此。
嶽飛一動,全軍皆動,每個人都跟隨嶽飛的用兵意圖行進。
不過不同的是,對於他來講,上次攻打虎嘯關是被動,而這一次,是他主動如此。
項羽僅僅只有三萬鐵騎,想要攻打號稱有二十萬兵力所在的鳳陽,可謂是癡人說夢。
但是在進軍鳳陽的前一天,項羽就接到嶽飛的命令,讓他死死盯住鳳陽即可,並不是說非要他執意將鳳陽攻下來,那樣的話,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龍奮派遣大將項飛攻打隨州,調度的是炎城的兵,然而嶽飛只是將主力向隨州方向靠攏百裡,就讓項飛知難而退了,逼迫他退守德陽,這可讓嶽飛逮到了一次機會,他立即讓霍去病死死拖住項飛,然後自己傾盡全力圍打此刻兵力有所空虛的炎城。
而留在黑原城下的軍隊,其實已經是嶽飛麾下的極少一支部隊了,共計只有兩個營,一萬多人。
等什麽時候敵軍看破嶽飛故布疑局的手段,嶽飛就會在什麽時候戰敗。
不過好在趙長青對嶽飛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同意了他的請兵文書,並且將十萬改成二十萬。
這樣一來,留在拒楚城裡的魏軍,就只有二十萬了。
但是這一戰至關重要,容不得半點兒馬虎。
所以,趙長青也是不惜一切代價的信任嶽飛了。
要麽打贏,要麽打輸。
現在這一戰的結果,幾乎就已經影響到魏楚兩國的形勢了。
魏軍做了這麽多的手段,又是打黑原,又是打鳳陽,又是圍德陽等等,但是始終真正想攻破的地方便是炎城。
炎城居三大重城中間,若是炎城有失,就會切斷楚軍主力之間的聯系,使魏軍完全掌握了戰爭的先機。
倘若攻不下來,魏軍隨時都有可能會因為後勤的問題而敗退。
現在這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嶽飛是否能夠在極短的時間能攻下炎城。
炎城城下,嶽飛親自領兵。
足足十萬大軍,將炎城圍堵的是水泄不通。
他們已經將炎城的情況摸清了,此刻炎城的所有守軍加起來,才不過十萬。
嶽飛有信心,在三天之內,就將炎城拿下。
論攻城的技巧,嶽飛可謂是頗有心得。
先是派遣小股部隊進行騷擾,最終又將劍一的軍隊請來,請劍一這位高手登上城牆,去打開一個口子,隨後十五萬人馬一起攻城,以極快的速度就將城門攻破,大軍入城之後,便將剩下的五萬楚軍全部俘虜。
嶽飛有十萬,劍一還有五萬騎兵,兵合一處,便是足足十五萬的大軍。
那五萬楚軍連反抗都是未反抗。
畢竟,原先的炎城守將項飛現在被困在了德陽城,而炎城面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隻得讓副將臨時指揮炎城事議,但是在見識到了魏軍的勇猛作戰之後,此人已經心生退意,尤其是在城破的那一刻,居然揮刀自盡了,這樣一來,整個楚軍再次群龍無首,猶如一盆散沙,不攻自破了。
攻下炎城之後,嶽飛當即收攏軍隊,協助項羽在破德陽。
楚國大將項飛戰至力竭而死。
如此,魏軍已經佔領了德陽與炎城。
龍奮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險些暈厥。
畢竟是年紀大了,抗擊打能力遠不如年輕的時候。
但是往往在危急的時刻,是最能體現老將經驗的時刻,他本想著繼續收攏軍隊,殲滅在野的魏軍,然後全力與敵主將嶽飛在炎城決戰,一戰定勝負。
若是炎城防備完美,無法在短時間內奪下,他還想著分兵去攻打拒楚城,讓嶽飛無暇他顧,逼迫他只能往拒楚城派援軍。
到時候炎城還是會因為兵力空缺出現力有不逮的情況,這個時候就是奪下炎城的大好時機。
但是在龍奮打了這一場敗仗之後,讓身在後軍的楚帝不開心了,特意下了旨,讓龍奮堅守不出,死守黑原城以及鳳陽城。
只要這兩個城不被攻破,楚帝就可高忱無憂。
但是這可急壞了龍奮。
如此一來,大軍停滯不前,等魏軍反應過來,很快就會被他們圍困。
但是如果出城作戰,一旦被陛下知道,又得扣自己一個不遵聖命的帽子。
在左右為難之下,龍奮陷入了沉思。
德陽與炎城的楚軍兵敗,讓魏軍直接收獲俘虜近十萬人。
現在又到了一個魏國時常面臨的問題了。
那便是如何處置這些俘虜。
如果派人對這些人嚴加看管,則就需要分散兵力。
若是將這些人全部送到魏國充當勞役,萬一中途發生了一些兵變或者不好的情況,足夠讓自己後悔的。
所以,嶽飛不敢擅作主張,便寫信將這裡的事情告知白起。
拒楚城中,白起看到信中俘虜的數量之後,陷入沉思。
怎麽辦呢?
好令人頭疼啊!
不過,軍情緊急,若是不妥善處理這些俘虜,嶽飛便無法召集兵力攻打龍奮的主力軍。
所以,白起幾乎就猶豫了片刻,便就艱難的做出決定。
十萬俘虜,一個不留,全部坑殺。
反正自己身上的罪孽已經很重了,也不在乎在重一重。
嶽飛在得到白起的回信之後,也是陷入了沉思。
這是陛下的意思?
在楚國境內作戰,殺楚國俘虜,會不會讓魏國無法在這個國家站住跟腳?
算了,自己本來就是侵略的,還是聽元帥的意思吧。
於是乎,震驚天下的又一事件發生了,嶽飛授白起之意,坑殺了楚軍十萬俘虜。
多年累積之下,光是楚軍的俘虜,死在白起手裡的,就不下三十萬了。
這個數字,真是令人驚歎。
殺神白起之名,再次響徹在整座人間。
趙長青在知道這個消息時,嶽飛正在下令毒殺俘虜。
已經為時已晚。
他一開始針對此事並不是很生氣,畢竟殺俘虜這件事情,在魏國身上發生的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但是後來聽了賈詡的意見之後,趙長青懵了,進而陷入了沉思。
賈詡說:“我們是來攻打楚國的,是要佔領楚國土地的,今日我們殺俘,明日楚國的百姓就會知道我們魏國都是噬殺成性的人,他們會因此而厭惡我們魏國,這樣一來,即使我們魏國佔領了楚國,也會因為不得民心,而早晚有一日,失了楚國的土地。”
就這一點兒,讓趙長青陷入了沉思。
沉思過後,盡是後悔。
他召來白起,對其破口大罵。
反正罵他的大意就是,你讓我魏國的名聲臭了,這是打多少勝仗都挽不回來的。
白起跪在地面,靜心等待著皇帝的處罰。
他知道自己會遭受到處罰,如果不是因為殺俘的事情,那麽會因為自己獨斷專行,沒有上達天聽,而受到處罰。
反正左右這個處罰都少不掉了,而且事情也已經做了,陛下要怎樣,就隨他去吧。
就算要借自己人頭一用,也在所不惜。
賈詡在告訴趙長青這件事情的嚴重性時,也是隱晦提出了一個解決的方案,那便是殺白起,讓白起被楚國百姓們狠狠罵上一頓。
但是後來仔細想一想,趙長青覺得這個事不能這麽乾。
白起不管怎麽樣都是功臣,都不能殺。
既然不殺不足以解決問題,那麽乾脆就讓這個問題存在著吧,也不處罰白起了,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麽處罰白起還有什麽意義呢?
趙長青一腳踹向白起,痛罵道:“這一腳是給你一個教訓,下次在遇到這種事情膽敢瞞著朕不報,朕就將你五馬分屍!”
說完這句話以後,便就氣呼呼的走了。
白起望著趙長青離去的背影欲言又止,最終,只是朝其磕了一個響頭之後,便就沒有下文了。
他此刻心中是很感激皇帝陛下的,因為這要是換做其他國家的皇帝,早就除了自己來博取一片好名聲了,但是自己的主公並沒有怎麽做,這讓他心中對皇帝生起愧疚。
不過,即使是重來一次,他相信自己依舊會選擇殺俘,唯有如此,才能讓楚軍士氣下滑,才能讓他們不敢與魏軍作戰。
魏軍才能夠少傷亡一些。
趙長青生氣的原因,歸根結底就在於,殺俘這件事情會影響不好,如果是擱在以往,殺就殺了,並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但是現在不同,殺俘這件事情,如果會影響自己佔領楚國,那麽就太得不償失了。
他並沒有因為白起隱瞞不報這件事情而生氣。
因為他知道,白起這樣做,是想將罵名一己承擔。
但是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想的太過於簡單了。
他這樣做,天下人罵的是他白起,而楚國老百姓們,罵的則就是整個魏軍。
這件事情的影響,在楚國本地之中,引起上下一片嘩然,已經有很多地區在自發的組織義軍了,他們這些老百姓們,都想要團結起來,抵抗魏軍的侵略步伐。
楚帝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龍顏大悅,不僅大力支持各地百姓們自發組織義軍,還給他們配發兵器,一時間,楚地對魏軍的喊打喊殺聲愈演愈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