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超維科技紀元》第203章 諦聽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無法搜索到本站,請各位書友牢記本站域名(書海閣全拚)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超維科技紀元 ()”查找最新章節!
 2016年1月17日。

 嶺南汕美,黃明哲的科研基地裡面。

 他沉默地放下手上的報告,對於方歌的選擇和勇氣,黃明哲既欣慰又略帶擔憂。

 不過人類終究要走出這一步,無論是為了對抗G組織的危機,還是為了進入星際時代,身體和智力提升都必不可少。

 穿上工作服,來到了基地的一間實驗室裡面。

 十幾個研究員正在忙碌著,實驗室中間是一台類似於雷達鍋蓋的設備,體積有12米高,長寬大約是8米左右。

 周圍還有一些裸露在外面的電纜和管道之類。

 “黃院士,調試已經完成。”一個中年研究員拿著文件邊走邊說。

 接過文件翻了翻,黃明哲隨即吩咐道:“思稼,那就測試吧!”

 “好的,黃院士。”章思稼說完,便轉過身去安排測試工作。

 幾分鍾之後,實驗室響起廣播。

 “所有人員請注意,諦聽探測器將進行第16次測試。”

 “所有人員請注意,諦聽探測器將進行……”

 “所有……”

 連續三遍廣播之後,研究員和輔助員工們已經各就各位,諦聽中微子探測器周圍空無一人。

 隨即設備的中微子發射頭,對於著東面太平洋海域發射了一股連續不斷中微子流。

 而在實驗室的控制室裡面,章思稼在指揮著測試。

 只見在大型顯示屏上面,隨著中微子流源源不斷發射出去,一些反射回來的中微子被那個展開的大鍋蓋接收到,隨即這些反射回來的中微子在大鍋蓋上變成一個個電信號。

 經過信號分析超算的計算,

一個立體世界出現在大屏幕上,這個世界呈現出圓錐形,顯然和中微子流的前進軌跡有關系。

 不過由於需要中微子對於物質產生發射,導致諦聽探測器目前只能探測到1500~50000公裡之間。

 比如探測地殼地幔,由於物質密度非常大,中微子流的衰竭也非常快,如果是對著天空或者外太空方向,5萬公裡之內都可以探測到。

 通過數據處理之後的虛擬建模,地上、海裡、天空,只有出現在圓錐體探測范圍之內的物質,都會被監測到,並建立模型。

 比如此時在距離汕美不遠處正東方向,大員島南部的高雄市。

 無論是地面建築物,還是城市的地下管網,都明明白白的出現在監控模型之中。

 為了避免對於超算運算力的浪費,在第一次掃描之後,固定建築物、原始地質地貌,會被固化在數據庫裡面,除非出現改變,才會提醒加更新。

 當然日後國內的超算會改用生物計算機,到時候運算力將獲得一次全方位的提升,就不需要節約運算力了。

 黃明哲看了一眼儀表上的延伸長度,上面顯示已經到達3200公裡左右,差不多到了北馬裡亞納群島一線。

 只要在邊境線布置一些諦聽探測器,除了西亞西部地區,其他亞洲地區,將處於諦聽探測器的無死角監控之中。

 比如此時在呂宋海盆海深220米遊戈的三艘俄亥俄級,他們已經在監控系統裡面。

 甚至連他們一艘潛艇裝備了32枚三叉戟—2型,有水兵153人,監控系統都看得一清二楚。

 有了諦聽探測器,聲呐探測器可以直接退役了。

 甚至黃明哲還看到了琉球海溝海底的地殼和一部分地幔,其中13處活躍的海底活火山,那炙熱的岩漿正源源不斷噴發出來。

 這些數據一進入黃明哲記憶之中,他一下子就計算出明天中午11~13之間,琉球海溝南側海域將發生一次裡氏5.6級地震。

 “計算一下那些海底活火山的狀態。”黃明哲提醒道。

 章思稼一愣,盡管非常不解,還是按照黃明哲的吩咐進行大數據分析。

 [……計算結果16,琉球海溝南部海域6號海底活火山,可能在2016年1月18日10~15時,出現一次中等規模噴發,間接可能產生一次裡氏5~6級地震……]

 這……章思稼沒有想到諦聽探測器還可以應用於地震預測,不過他隨即一想,也覺得合情合理。

 諦聽探測器可以掃描出完整的地殼結構,還有一部分上地幔,特別是岩漿發源地的軟流層。

 這樣一來,便可以看到這些地層的動態變化,結合專業知識的分析,可以預測出海底活火山引發地震,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測試在繼續進行著。

 很快諦聽探測器從東向北,接著向西,然後向南,最後回到東。

 一圈下來,周圍2400~3200公裡的范圍之內,都被諦聽探測器掃描下來,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監控模型。

 不過單憑一台諦聽探測器,還顯得勢單力薄一些,一個位置布置6~8台比較合適。

 可以對於周圍區域實現無死角的全天候監控,連什麽吸波塗層飛機、地下基地、深海潛艇,在諦聽探測器面前,將無所遁形。

 不過黃明哲看著實驗室裡面,諦聽探測器那龐大的體積和重量,他在考慮小型化之後,安裝在衛星的問題。

 如果縮短探測距離,布置在藍星1500公裡軌道上,估計可以將重量縮小到5~6噸左右。

 這個重量,長五—C可以一次性運載4顆上1500公裡軌道。

 要實現全球監控,布置24顆諦聽衛星就足夠了,也就是說長五需要發射6次。

 不過剛好今年的衛星發射任務比較輕,黃明哲決定讓在今年將諦聽探測衛星完成布置,順便為明年的鳳凰衛星系統(伽馬射線激光衛星)、沉默衛星系統(中微子核子屏蔽衛星)發射積累經驗。

 他知道一個大時代很快就要來臨了,隨著生物計算機的成功,他們和G組織極有可能直接撕破臉皮。

 所以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增強自己這一邊的力量。

 這一場賭局,G組織輸了會不會滅亡,黃明哲不知道,但是人類輸了就是滅亡。

 ……

 “思稼, 這一次測試非常成功,我們接下來設計一種在5噸左右的小型諦聽探測器,用於安裝在衛星上面。”黃明哲吩咐道。

 章思稼一邊聽一邊將筆記起來,然後他想了想問道:“衛星使用的話,我們是不是應該和航天科工聯動一下?”

 黃明哲點了點頭,接著吩咐道:“這方面,我會和航天科工方面聯系,你將研究團隊一分為二,一部分繼續完善諦聽探測器—1型,剩下的投入諦聽探測器—2型的研發工作。”

 “沒問題。”

 章思稼記下這些事情之後,立馬安排研發團隊,將一小部分研發人員留下來完善諦聽—1型,絕大部分組成諦聽—2型研發工作組。

 而黃明哲直接通過南柯夢界的真理城,調集了一部分航天科工的衛星設計工程師過來幫忙。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03章 諦聽)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超維科技紀元》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