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袁公路》第7章 揚州武備
  經過四年不斷的發展,揚州軍事實力也發展得極為強大。

  軍備方面已經比大漢司隸中央軍有過之而無不及。大漢中央軍最為精銳的部隊用的都是少府打造的製式裝備。那些裝備都是全精鐵製造。

  精鐵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只是剛剛達到了鋼的標準,是高碳鋼。這些鋼裡有什麽其余元素不得而知,但就其性能來講,精鐵的韌性不是很強。

  大漢精銳都是裝備精鐵的長劍,長矛等等。個別部隊還有最為強大的刀盾手。刀的鑄造需要的鋼材性能極高,一般的鋼都造不成刀。大漢刀盾手都是整體刀身不長的厚背刀,為的就是防止刀身在劈砍時斷裂。

  大漢軍隊防禦裝備則一般都是犀牛皮和牛皮製成的鑲嵌著鐵片的裙甲。製作工藝繁瑣不說,原材料來源限制也很大。

  揚州軍則不同。原先黃巾之亂時,袁術南征襄城,在襄城中找到了十來個會製作鐵絲的工匠。這些工匠一直都被袁術嚴密保護者,並一直在改善鐵絲的拉絲工藝。

  經過近一年不計成本的投入,無論是模具製造,還是拉絲工藝力度控制,溫度控制等方面都形成了初步的完整體系。借助修建磨坊的經驗,袁術參與改良一部分傳動結構後,拉鐵絲已經成為了袁術的秘密武器。

  鐵絲有什麽用?有了鐵絲就有了細釘子,有了鐵絲就可以製作人類歷史上除卻紙甲外最為犀利的防箭盔甲,有了鐵絲,城池攻守營寨防守等方面的空隙就會減少很多。

  袁術所使用的拉鐵絲工藝是結合榨油機與磨坊,這才能大規模製造。首先將敲打成圓柱型的鐵塊加熱到軟化,放入底部持續加熱的摸具,采用鋼板推進擠壓,鐵柱便會因壓力使勁往另一邊的絲孔處擠。等絲孔外產生長約十厘米的鐵絲後,將鐵絲纏繞在一直轉動的滾輪上,水車在水流作用下勻速帶動滾輪轉動,鐵絲就因兩方作用,源源不斷的被拉出來。一般控制得好,鐵絲都不會斷掉。

  能夠上規模的製造鐵絲,袁術便組織了一大幫人開始編織鎖子甲,可惜這個想法胎死腹中。鐵絲的連結焊接著實不易,退而求其次,袁術采取了胸背部以扎甲為主,其余的次要防禦部分采取鎖子連接的甲胄製作方法,生產揚州特有的甲胄。

  編出來的混合甲經過上油,然後與兔皮縫製內層,增強甲胄的抗衝擊性能,同時增強甲胄的舒適性。

  這種甲胄防禦力經過測試可以抵擋大部分一般弓箭手的近距離射擊。抗衝擊能力倒是沒有東漢的牛皮鐵甲強一點,但也不弱。對刀刃的防禦力可就完爆牛皮鐵甲了。經過細致的研究,甲胄經受利刃砍的時候首先是扎甲鐵片先受到攻擊,因鐵片層層疊加比減小受力,一般情況下除非力量極大的人都砍不破,外部的鐵片脫落,內層還有皮子防護,可以有效減少劃傷。最為優秀的地方莫過於維修的方便,外面的鐵片壞了只要重新綁上另一片就行,鎖子壞了,解下來重接就可以,不需要焊接,維修十分方便,只是需要保養比較麻煩,因為鐵絲鐵片容易生鏽。另一個優秀的地方便是整個盔甲重量很輕,全套也才近二十五斤左右,這就給軍士減小了負擔,增加了作戰耐力。

  袁術麾下所用的武器也不同於其他地方。因為前世是化學專業的人,袁術對各種金屬礦的外形有多了解,所以袁術麾下的武器基本都是鋼材質,刀盾手用的還是材質更好的合金鋼。

  袁術把袁渙弄到丹陽就是為了丹陽的馬鞍山鐵礦。馬鞍山在後世都是全國出名的大鋼鐵基地,可見那裡的鐵礦之多。而一般有鋼廠的地方,不遠處定會有優質煤礦。

  以前機緣巧合下恰巧知道了鞍山鐵礦所在地形與煤礦所在地形。來到揚州後,袁術便派遣了忠實的手下前往幾地尋找。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個月的尋找,鐵礦與煤礦都被找到。附帶的還找到一個露天軟錳礦。軟錳礦很好辨認,四方晶體,晶體敲下來是針形的或是圓柱型,顏色與條痕都是黑色,有金屬光澤。當時搜查的人拿著這東西回來,袁術想了半天才確定下來。

  找到礦產後,袁術便把那年揚州剿賊所抓的俘虜一股氣全丟到礦山,開礦的開礦,修路的修路。半年後等建好煉鋼的高爐,煤礦的煉焦土爐子也建好了,最重要的就是三個礦區的路也相互連通,接下來便是高爐的建設。

  煉鐵爐子可不是那麽好建的,一般的土還建不了。這建高爐的土還是虎林發現的,當時找土就用了三個多月。建高爐的磚土是菱鎂礦燒結得來。為什麽要用菱鎂礦?因為這菱鎂礦富含碳酸鎂,經過高溫燒結就能得到氧化鎂這種材料。

  把富含鎂的白色玻璃晶體用磚窯密封燒結十余日,起出粉末,然後又粘合在燒成磚,先進的鹼式耐火磚便做成了。把磚一一連續兩層砌成高爐內牆,外面又用一般磚石砌成外牆,高爐才算完工。

  煉焦方面同樣如此,只不過煉焦的煤也是經過細細篩選清洗這才可以用來煉鋼。

  作完這些準備,袁術又派人去找那些火山噴發過的遺留地方。這種地方很好找,離礦場不遠就有。

  找這些地方是為了煉鋼所用的添加材料——珍珠岩。因為21世紀所用的除渣劑就是珍珠岩。

  一切準備就緒,煉鋼就能開始。當時第一爐開煉的時候袁術也在場。首先是焦炭先入爐中,接著便是鐵礦石,高爐外便是四個巨大的風箱,風箱依靠畜力往複不斷的工作。經過一日的不斷焚燒,爐中的原料這才開始溶化。

  等鐵礦溶化後,加入珍珠岩,石灰石等添加劑,又從側門通過早已準備好的攪棍不斷翻攪鐵水,讓鐵水起渣。

  不斷的冶煉翻攪與投料,然後是時時刻刻的取樣檢驗硬度韌性查看,第三天午時,終於第一爐鐵煉成。當打開高爐出水測特製的塞子後,紅彤彤的鐵水立即流出來,流到預備好的模具中形成鐵錠。等鐵水流完之後,即刻有人穿上防護服上到高爐避口把爐渣一點點撈出來。

  整個煉鐵時間持續五日有余,得到的是一噸多一些的鐵錠。這些鐵錠中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滿足鋼的標準,其余都是鑄鐵。

  為什麽一爐出來的卻是材質不一?這是因為生產方式太過落後,攪拌極不均勻,導致爐內各部分之間的元素調配不一,按正常標準來說袁術所煉第一爐鐵就是煉廢了,可對於東漢,這可是了不得的成就。

  煉出了鐵,袁術麾下的工匠與將軍們都很高興。一部分人開始擴建高爐,一部分人則開始摸索煉鋼的工藝。

  至於袁術打造武器所用的合金鋼則是計算好量後把軟錳礦扔進高碳鋼水中,使得錳溶入鋼水,最後放出來的時候該怎麽樣就怎麽樣,全程全靠運氣,好的時候出一爐成分不明但性能不錯的鋼,壞的時候全部煉廢,只能拿去當農具使用。

  這種碰運氣似的做法雖然太過奢侈,但好在經過十幾爐的報廢失敗,陸續開始有不同種類的錳鋼出現,大約產量就是煉五爐有一爐可用。袁術便挑選那些硬度和韌性都一流的錳鋼用來鑄造武器。

  煉廢的錳鋼就打造成農具發放給州中的農民,用來增強農業發展。當然袁術可不怕這些廢鋼流出,因為煉廢的合金是很難提高性能的,這在21世紀都是老大難問題別說生產能力落後的東漢了。

  經過一年多的初期摸索。袁術的煉鋼成果可以說是成績斐然,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袁術的揚州年產鋼鐵就達到了1000多噸,合金鋼則只有100來噸,其余的鑄鐵廢鋼等則有6000多噸,本來還可以再提高,可惜工人數量一直不夠,加上原材料的開采也是問題,所以袁術也沒有過多強求。

  僅揚州一州的鋼產量就比得上全大漢的總產,這種技術上的領先,使袁術的麾下軍隊成為了武器最精良的部隊。同樣,因為產出的鑄鐵外賣,揚州的財政年年攀高,整個揚州經濟繁榮無比。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