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袁公路》第65章 闕宣之死
楚軍歷經坎坷終於取得了郯城的咽喉司吾、良成兩地控制權,威脅郯城安全。北方的劉備軍也處理好了東海二城的事宜,繼續率軍到達陽都城下緊逼陽都的闕宣軍。

 陽都駐扎的闕宣軍卒有2余人,幾乎都是管亥的部隊。那管亥自東安敗退之後,就沿沂水南下,跑到了陽都附近。

 由於人數眾多,糧草很成問題,加上北方劉備逼迫過甚,攻擊闕宣勝算不高,管亥無奈,隻得按耐住心中的不願,投靠了實力比他還要弱小的闕宣。

 對於管亥來投,闕宣非常高興。闕宣並不是一個笨蛋,起兵之後,闕宣佔據即丘,立刻廣招士卒,修煉武備,準備面對徐州陶謙的圍剿。

 可惜作為一個沒有家世,沒有名望的人,即便闕宣努力宣傳自己期望讓天下人吃飽穿暖的思想,收到的效果卻非常低下。

 徐州北部黃巾肆虐,但這些黃巾都是對大賢良師張角非常崇拜的人,不然如今世道混亂之下,意志不堅的人早就投靠各方諸侯,參與他們爭奪天下的事業中去了。

 黃巾是一支以反漢統治為主要思想的軍隊,由此他們對陶謙這個親近大漢政權的人感官不好。整個徐州境內,只有北方的臧霸頗得黃巾人心。

 為了達到收攏零散黃巾,壯大自己的實力,闕宣才會在實力微弱的時候就自稱天子。

 劉備此人以興複漢室為己任,宣揚忠君愛國思想,與黃巾思想相悖之處太多。不然管亥數次遭到大敗之後,無路可走,其實是可以選擇投靠劉備謀得生路的。一直以來,管亥不投靠劉備,寧願率著十數萬的手下東奔西逃,是一種堅持,也是一種對手下黃巾將領們的妥協。

 投靠了闕宣之後,管亥知道自己已經不是統帥十數萬黃巾的一方渠帥,而是別人手下的一個將領,他立刻開始在舊部中聯系人員,團結在一起,害怕闕宣奪走軍隊之後過河拆橋。

 對於管亥的動作,闕宣知道得一清二楚,也明白管亥的圖謀。同樣闕宣對管亥的防備可不低。他高興的不是得到管亥這樣的黃巾渠帥效力,而是得到十數萬的黃巾,增添了數萬大軍,以後勢力就能穩固下來,不用再害怕各方諸侯的攻伐。

 所以自管亥來投之後,闕宣便開始了對管亥大軍的整編奪權。陽都作為闕宣地盤上面對北方的一道防線,按理說闕宣對這一地應該很重視。但真實的情況卻恰恰相反。

 陽都城池不大,多年以來,防務松弛。北方是臧霸佔領區域,南方是陶謙控制區。這陽都正好處於兩邊的交界地點,成為了一個緩衝區域。北方的臧霸不願管陽都的事情,南方的陶謙又害怕讓臧霸誤會,怒而興兵。

 久而久之,這地方便成了北部黃巾嘴裡的香餑餑,年年劫掠,把陽都禍害得不輕。本身數萬的人口,到現在只不過有幾百戶在那裡,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

 這樣的地方如何作為抵抗別人攻伐的防守重鎮?因此取得陽都之後,闕宣也懶得管這地方,放任它自生自滅。

 管亥率軍來投,闕宣頓時心生了一計。要想分化管亥手下的黃巾,只有把他們分開來,才能威逼利誘,逐個擊破。陽都一地自然而然的進入到了闕宣的視野裡。

 管亥敗逃,劉備定然不會放棄南下,那麽闕宣必須對此進行防備。作為北方第一道防線的陽都必須有人堅守。

 那卻堅守陽都的人選就值得細細商榷了。觀察了幾日後,闕宣大概分析出了管亥軍中的人際關系情況。

 依著自己分析的情況,闕宣先將那些忠於管亥的軍卒從中選出,讓他們作為防守陽都的守軍,抵抗劉備的進攻。

 這麽做可以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解決掉投靠的黃巾大部隊中意見不統一的人,從而剪除掌控軍卒的阻礙力量,二是可以消減掉管亥的統治實力,從而穩定闕宣的政權。

 除了這一方發外,闕宣還利用自己所得的巨量物資,許以高官厚祿來拉攏管亥手下的將校頭目。

 跟著管亥的黃巾大多都是青州地區成為蛾賊數年之久的人,他們對於大漢的眾臣幾乎沒有。對於闕宣的拉攏,很多人在歷經戰敗,四處逃遁無果之後,慢慢的動搖了自己的意志,逐漸被腐蝕。

 僅僅十余天的時間,管亥手下除了數個人沒有投靠於他,其余的大部分人都投靠了闕宣。

 闕宣的動作如此之快出乎管亥的預料。管亥原先還想,在如今大敵當前的情況下,闕宣會按耐住自己的私心,先應付北方的危機,可沒想到如今這個節骨眼上,闕宣還在不擇手段的奪取他的軍權。

 本來要是闕宣先處理了北方劉備的威脅,管亥還想依靠自己在黃巾軍中的勢力,重新脫離闕宣,然後逃到兗州的泰山郡去。可現在闕宣迅速的處理方法,讓管亥的打算落空了。

 一山不容二虎,這是管亥早就知道的事情,他知道,若自己的勢力被闕宣奪取之後,闕宣定然不會放過他這麽個大威脅在身邊。

 要是劉備真個被打退,那等過了一段時間,闕宣穩住了投靠的黃巾之後,他管亥就會被用隨意什麽一個小手段解決掉。他的部下也不會因此而和新的渠帥——天子翻臉。

 分析了自己的處境,管亥非常懼怕,想到膽顫心驚的生活下去不是個好主意,還不如放手一搏。他開始聯絡起自己投靠闕宣的部將來。

 本身管亥所部投靠闕宣就是無奈之舉,加上管亥對待部下不錯,很多人本不願拋棄管亥,接到管亥的密信,一個個都舉棋不定。

 管亥的想法是聯絡投靠闕宣的部隊,趁著闕宣毫無準備的時候,先下手為強,直接控制住闕宣的部隊,然後殺了闕宣,佔據琅邪國南方,取而代之。

 這個計策想要成功,就必須能夠一次性將闕宣的領導層一網打盡,而且需要士卒分布在闕宣大軍周邊,等情況有變的時候,先控制住高層,然後梳理軍隊。

 可惜管亥的部將中,只有管亥本人能夠見到闕宣,而且每次見面都是闕宣下詔,管亥根本沒辦法帶著軍卒接近闕宣,實行政變。

 12月下旬,管亥心生一計,開始了實行他奪取闕宣權柄的計策。

 管亥本來是沒什麽好辦法匯聚闕宣的大將,然後又令他的部隊分散靠近到黃巾軍周邊的。可是在看到闕宣派來監視他的人之後,管亥有了計策。

 那闕宣對管亥多有防備,管亥的風吹草動都會傳到闕宣的耳中。若是管亥私下裡在謀劃奪取並陽、臨沂兩地,闕宣肯定非常重視。加上因為沒有證據,闕宣定然會找自己的大將相商,好處理管亥的問題。

 如今管亥黃巾新投,他們必然要先有證據,不敢立刻過河拆橋,抓捕黃巾將領。這樣一來,對黃巾的防范就要加大,闕宣勢必要分散軍隊,分兵監視黃巾軍各部,以防管亥真的謀反。

 由此本身非常為難的兩個條件即可一次性做到。而且完成的還會非常的完美。只要管亥讓軍中傳出流言,又讓被他說動的將領前去與闕宣告密,都不用專門布置衝擊縣府的士卒,依靠黃巾告密將領,即可把闕宣上層一網打盡。

 當然告密一事也不是真個去告密,而是以傳言、看見、聽說為名目,讓闕宣自己心生疑竇,不知所措。

 12月22日,徐州北,琅邪國南部,並陽發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新投靠闕宣的黃巾渠帥管亥揭破闕宣表面接納黃巾,暗地裡欲將他們送給劉備以此避禍的陰謀,興義師,斬不義之人闕宣於西城城門口,盡數闕宣十大罪,奪取闕宣的根基,複喊出黃巾口號,欲以此抗擊劉備,這一手反客為主讓注視著徐州局勢的各路人馬全都不得不說一聲佩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