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袁公路》第64章 王府組建
時間步入11月中旬,身在交州的紀靈在交州人士的幫助下穩住了局勢,叛亂的張勳隻得龜縮勢力,不敢動彈,同樣梁綱也已經率軍進入了交州,看起來入冬就可以展開對張勳與士夔的殲滅作戰。

 中旬,袁術忙碌一個多月終於是把楚王府的框架結構整理好了,因而決定任命百官,坐實楚王之名,同樣也是為了在以後的行政中增加效率。

 這次劉和朝廷忽然任命公孫瓚為遼王,著實給了漢王朝深深的一擊。本身漢朝對爵位的控制力度就比較高,一直以來爵位都是一種身份象征而已。可以如今情況,中央都管不到地方了,所封的爵位都成了實封。

 突然之間成為楚王,袁術既高興又很無奈。高興的是成為實權的王,他就可以組建自己名正言順的朝廷,對治理治下地方很方便,無奈的確是以前只是個驃騎將軍,手下人職位不高,職權差距並不大,一下子把他們提拔成三公九卿之流,個人與個人的差距一下子就顯露了出來,難免有人心懷怨憤。

 更讓袁術擔憂的就是對揚州、豫州世家的利益分配問題。毫無疑問,只要袁術稱王了,那他們便會改變對袁術的態度,可以預想到到時候世家豪族子弟入職,整個行政集團結黨不斷的局面。

 所以這看起來幾無難度的官職任命問題,卻是著實讓袁術費了一番腦筋。

 新的任命上,袁術對丞相一職的人選沒什麽問題。這丞相掌佐天子,助理萬機,當然需要一個忠心,有能力,有資歷的人來擔任。毫無疑問,一直跟隨袁術起家,長於政務的袁渙得以升任丞相。

 至於丞相的屬官,其中的司直、長史這兩個輔佐丞相的人選中,司直一職袁術找了個自己信得過,又不與袁渙親近的人去擔任,算是一種監視與監督。其余人選由袁渙自己推舉。

 第二個重要的官職就是太尉一職了。作為朝堂中僅次於丞相的職位,太尉地位超絕,而且太尉屬於武職,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惜袁術麾下的人幾乎無人能夠出任這個位置。郭嘉功績與荀攸相差不多,但他們二人原先俱是職權不高的佐官,還在積累自己的功績,升任太尉還有一段距離。

 好在許褚帶回來的賈詡及時幫袁術救場了。賈詡此人能力讓袁術無話可說,而且其人善於軍略,這就滿足了做太尉的兩個條件。除此之外,賈詡知道了袁術第二大的秘密,這一輩子除了死,是離不了揚州了。再加上賈詡的家人也在緊張營救當中,袁術可不怕賈詡逃掉。

 最讓袁術滿意的便是賈詡的官職了。他可是劉和任命的光祿勳,手下掌握過以車、戶、騎三個秩俸比千石的官職,還有虎賁羽林等中郎將,可以說是袁術手下當官最大的人。

 因此由賈詡出任太尉,袁術即可放心太尉府拉幫結派架空權利,又能夠協調各方關系。太尉一職被賈詡摘取。

 三公中最後一個職位司空則由袁術集團中代表著揚州世家利益的陸康取得。把陸康任命為司空也是袁術深思熟慮的結果。

 現下官職一下子升高了,地方上的任命空缺就會空出來很多,這些便是手下人競相爭奪的重要利益。作為外來人,對地頭蛇的管理還是需要依靠地方人員扶持,勢必要在地方上作出一些讓步,所以中央的權利絕對不能相讓。讓陸康做了司空,名義上給了他們一個交代,而實際上司空職權不高,只是掌監督而已,而陸康此人正直無妄,正是個好人選。

 九卿之首太常,由汝南許劭擔任,掌管宮內事務,不參與政事,這是袁術對汝南世家的一個交代與防范。

 袁術又將荀攸任命為光祿勳,主管京城的警衛事物。沒辦法,光祿勳這一職位過於重要,既要交給能人,防止被人架空,又要讓他發揮出應有的職責,不斷發現培養州內人才。

 荀攸乃是穎川人,袁術手下穎川人很少,而且不是一條心,因而將荀攸任命為光祿勳袁術也沒什麽可擔心的。

 為了避免發生一丁點危險,袁術還將許褚、夏侯蘭、朱然提拔為了車郎將、戶郎將與騎郎將,郎中三將的任命,算是將荀攸的權利分出去了一些。而其他的虎賁羽林因人員不夠無法任命,左右中郎將只有戰時任命,這樣袁術也不用擔心壽春的軍隊會被荀攸一個人把持住了。

 對衛尉一職的任命,袁術想來想去,還是決定空下來,這個職位掌官門內屯兵,現在袁術的軍隊大多集中在邊境上,守衛宮殿的話,有郎中三將就可以,以後局勢變幻了,手底下人出彩了,可以提拔他們為衛尉。

 九卿中的廷尉一職由受困數月的郭嘉取得。郭氏家族一直以來都是以律法聞名於世,將掌管律法的廷尉一職給郭嘉,可以物盡其才。

 其余的太仆由向朗擔任,宗正由譙郡大家族桓家的桓勝擔任。這譙郡由於被袁術所佔,曹操擔心自己老家危險,一早便把家中主要人員遷離了沛國,因此現下譙郡算得上出名的就只有夏侯家與桓家了。

 桓勝做過東漢尚書,任職沒有一點問題。正好可以一舉多得,拉攏了譙郡世家的同時又可以完善官職系統。

 其余的官職中,少府令由袁霸擔任主要管理袁術的產業,而大司農則由劉邈擔任。至此袁術的手下官員主幹部分已經建設完畢,其余的官員任命則由那些功績不夠能力不強的人逐一對照填充。

 武將方面倒是好整了。因為一直對軍隊比較重視,袁術可不會給手下人伸手入軍隊的機會,因此軍中要職一直都是袁術說了算,其他人只有建議權。

 現下揚州西面戰事已經平複下來,只有南面正在進行大戰。文聘、紀靈、梁綱作為軍中不多的功績、資歷、能力足夠的大將,袁術將他們分別提拔為了征西將軍、征北將軍、與征南將軍,至於最後誰能夠做出功績成為更進一步的各個將軍,就要看他們的本事了。

 而像最近出頭的趙雲、甘寧、徐晃等人中,趙雲被提拔為了越騎校尉,算是終於開始踏上功成名就的道路;華雄也被任命為偏將,算是終於擺脫打手的宿命。

 甘寧被袁術扔到了水軍裡, 做了周泰的對頭。水軍因為大將官職變更,凌操成了水軍督都,領水軍將軍一職,算特設的低於四征的將軍,而周泰成功成了偏將軍,也是正式踏入仕途了。

 徐晃的去處袁術不好弄,想了許久,袁術將徐晃派去了梁綱手下,看看他在攻打張勳的戰事裡有什麽發揮,同樣也是為了分割伏壽與他二人之間的聯系,將伏壽的影響力逐漸降低。不過袁術這麽做也是有些過於謹慎了,那伏壽自打到了揚州之後一個人安靜無比,完全沒做什麽讓袁術頭疼的事情。袁術這麽做也就是一種預防而已。

 其余的各個主要將領則是大多升了一些雜號將軍,說是將軍也就是名聲好聽一些與俸祿多一些,乾的還是以前當校尉時候的活。

 不是袁術小氣,而是這些人裡頭難有能夠獨自統領一軍作戰的帥才,大多都是些能夠執行軍令的戰將,對他們期望過高反而對袁術軍有害。

 軍中各個主要的頭領任命好了,手底下的人員也好任命了。像那些基層的武官,袁術也沒有做什麽改變,還是與往常一樣,而主管這些人員的將領,也不過是提了幾級,俸祿上漲了一些,沒有做太大的改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