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袁公路》第18章 神兵天降
194年4月下旬,冀州發生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冀州剛剛擊敗公孫瓚的名將顏良公然通傳天下,聲稱冀州北部大將鞠義挾持齊王袁熙,號令冀州,實乃反賊,其因不忍見袁公後人被麾下將領如同傀儡般擺布,尋求了曹操之助,意圖剿滅鞠義賊子,恢復冀州安寧。

 傳書看起來光偉正,可惜就是嘴上說說而已。發表了文書,顏良當即便帶著手下的士卒西行,投靠了並州曹操。

 顏良帶著上萬大軍相投,曹操自然不會拒絕。收下顏良之後,曹操任命顏良為太原郡太守,手下掌握的軍隊就是顏良自己的軍卒,然後提供了充足的物資,讓顏良著手處理北方的鮮卑部族。

 同時原先鎮守北方的曹洪所部則被曹操調到了並州壺關一帶,防備被呂布逼迫而回的黑山軍西入並州。

 冀州顏良的突然投曹一事還未平息的時候,益州又傳來了一件不得的大事——漢中沔陽被益州驃騎將軍孫策攻破。

 緊接著沔陽被破的消息而來的則是漢中重鎮褒中、南鄭相繼被破,整個漢中突然間就落到了孫策手裡。

 對於這件事情,“秋水”辦得還比較不錯,袁術得到的消息時間上要早得多,而且比較詳細。

 至於這孫策攻破漢中一事傳播如此緩慢,則是因為長安又一次不太平了。導致作為咽喉道口的雍州一地戒嚴,所以西面的信息傳到東部地區要緩慢了很多。

 早在3月初的時候,孫策便率領著手下2的軍隊到達了漢中腹地葭陰。可謂是神兵天將,完全出乎了張魯軍的預料。

 經過近半個月時間的遊說,孫策的幼弟孫權果然不負孫策的期望,以5金之重禮,加上以後封其為祭酒從事的條件,收買了楊家掌權人楊松,讓他投靠了孫策軍。

 由於楊家在漢中一地一家獨大,楊松又是楊家的掌舵人。楊松被收買之後,他便開始動用自己的權力,不斷聯絡族中之人,勸說他們投靠孫策。

 楊松的遊說全靠一張嘴,說起來其實根本就沒多大的說服力,可惜怪也怪張魯的行政策略與漢中楊家多有相背之處。那楊松即使靠著一些嘴皮子上的功夫,就說動了楊家大部分掌權人,決定與孫策合作。

 百年前,巴蜀一帶,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規模的淫祀而害民。而這些祀奉鬼神的法教巫師聚眾斂財,無惡不作。張天師攜王長、趙升二位弟子和黃帝九鼎丹經,來到北邙山修行。後與巫鬼群體發生了大規模宗教衝突。破除了此地的巫教淫祀,創建了天師道,以行醫救人等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後來大巫張修,集結不甘心失敗巫鬼群體,參考天師道教理,創立五鬥米教,響應黃巾之亂,做亂漢中一地。張魯在當地大族的配合下,清除掉了張修等人。

 見五鬥米教教義與自己家傳的道教教義相差不多,加上黃巾之亂影響深遠,波及整個漢中地區,不願處死所有參與起事人員的張魯,不顧楊家的利益,合並了張修留下的五鬥米道。

 隨後,張魯以《老子道德經》為正一道主要經典,他教育道徒要互助互愛,“誠信不欺詐”。道徒有病,則“自首其過”。為此,設立“靖廬”,作病人思過修善之所。又設“祭酒”,主要為病人請禱。對犯法之人,不隨便處罰,“三原然後乃行刑”,比孔子的“不二過”要寬容得多。他還命人在境內大路邊建立“義舍”,教人們不要蓄積私財,多余的米肉交義舍,以供過往之人食用。不過,只能“量腹取足”,不可多吃多佔,“若過多,鬼輒病之”。此外,他還實行禁酒等利民措施。因此,深受境內各族人民的歡迎,使漢中成為下層民眾心中的一方樂土,僅關西民眾從子午谷投奔漢中的就有數萬家。

 除此之外,張魯還在漢中地區實行政教合一的措施。張魯號稱“師君”,為天師道道最高首領,又是最高行政長官。初入道者稱“道民”;入道已久,並信道入精深則任“祭酒”,各領部眾,領眾多者稱“治頭大祭酒”。張魯以“治”為管理單位,在其統治區域內,設有二十四治。各治不置長吏,以祭酒管理行政、軍事、宗教等事項。祭酒則為一治道民之本師,並要定期聚會參訪。

 張魯這樣的做法其實極大的侵犯了楊家這樣的大家族的利益。一是關於治下田地的分配問題上,由於張魯這麽做,楊家就無法公然違背張魯的政令,收攏流民,開墾田地,以此來豐厚家底。二是張魯的治政人才從入道的資歷與信奉道教的精深程度上作為選擇標尺,以此便打破了漢中地區大家族對晉升渠道的控制權。

 而且大漢一般情況下,士子所學基本為儒家思想,讀的乃是傳世經典,對於黃老學說研究不深。這樣一來,各大家族的統治權不斷被剝奪,對於張魯的不滿也就越來越多。

 只是張魯畢竟深得漢中一地的百姓支持,加上手中握著軍權,實力不弱,楊家等大家族隻得忍氣吞聲,默默接受了張魯的統治。

 孫策來使,言道欲與楊家結盟以奪取漢中,讓楊松覺得,他們重新取得漢中地區的利益控制權的機會來了。所以得知孫策欲奪取漢中,從孫權的話語中,推斷出孫策欲獨立的楊松,才會很輕易的在孫權的勸說下,答應最為孫策軍的內應。

 只要幫助孫策奪取了漢中一地。以孫策外來人的身份,想要在漢中立足,只有依靠他楊家為,如此一來,楊家的實力就會借助孫策的軍力得到大規模的增長。也正是有了這種誘人的前提,楊松也很輕易,靠著一張嘴便說動了家族掌權人,同意與孫策軍合作。

 葭陰縣守將乃是楊松的弟弟楊昂,對於家族同意與孫策軍合作的事情,作為當代掌權人之一的楊昂當然很清楚。

 雖然楊昂不似楊松一般為人貪財,可卻拗不過家族中數千人的請求與期望,隻得拋棄了心中對張魯的愧疚,任他們率軍通過了他據守的葭陰一地。

 通過了葭陰之後,孫策見楊昂不願與他們一同進入漢中腹地攻取褒中,於是任命楊昂繼續堅守葭陰,他自己則連夜率軍進攻褒中。

 說起來也是張魯防備不周。為了穩住漢中的局勢,張魯將漢中地區的許多大全分發了出去,分給漢中地區的大族,以此來籠絡他們,同時在各個軍事要道之處如陽平關、白水關、子午口等地都派遣了他信任的人去防守。

 所以漢中腹地為官之人, 大多都是大家族子弟,那褒中的縣長就是楊松的另外一個弟弟楊柏。

 楊柏也知道家族與孫策的密謀,見孫策兵臨城下,便組織了早已準備好的內應人員,控制了褒中的上層領導人,同時逼迫褒中守將打開了城門,放了孫策軍入城。

 從葭陰到褒中,不過一夜時間,孫策大軍毫發無損,連下兩城,速度之快,令人怎舌不已。

 攻下褒中之後,孫策大軍在褒中停留半日,然後舉兵南下,至傍晚時分,徹底包圍了漢中治所南鄭。

 由於孫策每過一地都讓手下人抓捕百姓,防止他們泄露大軍行蹤。而褒中等地投誠之後,又采取了許進不許出的策略。

 等到孫策包圍了南鄭的時候,張魯還不知道漢中大家族楊家投靠了孫策,這才使得孫策如天神一般突然出現在南鄭。

 包圍南鄭第二日,孫策與南鄭中的楊家裡應外合,徹底攻破南鄭,奪取了整個漢中之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